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94章

南明第一狠人-第94章

小说: 南明第一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营之中,前锋镇正提调余新叫来副提调马信共同商议大事。

    只是他们商议的却不是如何防守,而是怎么投降清军。

    当初攻打镇江时二人便想着投降,但见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只得作罢。

    但余新总觉得明军之势不能持久,尤其郑成功此人刚愎自用,治军又极为严苛。

    军中不服他的人很多,都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长久下去军心肯定涣散。

    等到那个时候再仓皇逃命为时已晚。还是应该早做打算。

    “余将军,依我看我们不如趁着夜色出城,带兵投奔清军吧。”

    马信也是相同的想法,跟着郑成功混是没有前途的。

    别看郑成功现在夺下南京控制安庆,混的风生水起。但实际上整个江南他控制的地方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真要打起消耗战来能把郑成功活活耗死。

    “不可。”

    余新却是摇了摇头道:“现在去投看似很好,但清军见我们手中没有东西不会重用我们的。最好等到清军攻城的时候我们献城投降,这样有了投名状也好念叨两句。”

    “提调大人高见!”

    马信送上一记马屁道:“如此一来,我们便立下大功,在清军中的地位便很高了。”

    “然也!”

    “只是我们该怎么和清军搭上话呢。”

    “这个简单,我和施琅施将军有旧,我这便写一封信命人送去清军阵中。相信施将军看到信后会很欣慰的。”

    良禽择木而栖。

    余新不认为自己背叛郑成功有什么问题。

    别看郑成功现在闹得欢实,但胳膊终归是拗不过大腿的。

    早一些替自己想好退路才是重要的。

    现在余新越发能够理解施琅的做法了。

    跟着郑成功一辈子都要顶着一个海贼的名号。

    但是投降清军就不一样了。

    封公封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郑成功啊郑成功,要怪就怪你太严苛了,亲手把弟兄们逼到清军那边。

    还有就是余新忘不了舟山死去的家眷。

    这些人本来是不用死的,偏偏是因为郑成功的刚愎自用,他们惨死在舟山。

    这么说来郑成功可以算是余新的仇人。

    诚然郑成功于他有知遇之恩,但恩仇相抵,他们两清了。

    南京,守备府。

    张煌言面容憔悴的来到郑成功面前,犹豫了半天还是发声道:“大木有件事情我要跟你说,但首先你要保证不能激动。”

    郑成功这些时日来心情已经调整的不错了,见张煌言这么严肃,心中不免一沉。

    “沧水兄,究竟是什么事?”

    “我不能说,你得先保证。”

    郑成功只能点了点头道:“好,我保证不管听到什么都不会激动。这样总行了吧?”

    张煌言叹了一声道:“刚刚得到消息,施琅把舟山杀害的大军家眷的首级挂在杭州城头示众。”

    轰隆!

    郑成功闻言脑子嗡的一炸,整个人都傻了。

    “他怎么敢这样?”

    憋了良久,郑成功才愤怒的质问道。

    “大木你保证不动怒的。”

    张煌言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连忙上前按住郑成功。

    “你身子刚刚好,郎中说了你不能有火气。”

    “不杀此贼,我郑成功誓不为人!”

    “大木,这是施琅的诡计。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你。你若是动怒做出来什么傻事,就令他得逞了啊。”

    张煌言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都怪他,好端端的跟郑成功说这个干嘛?

    就郑成功这个暴脾气,搞不好要立即发兵找施琅死磕呢。

    真是失策了啊。

 第二百零七章 郎施为奸(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钱塘繁华甲天下,自古无能出其右者,即便江南诸镇也是如此。

    在杭州的这些日子,朗廷佐心情很不错,甚至比在南京的时候还要舒服。

    皇上的旨意已经降下,只是对其呵斥了几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处罚。

    这其中固然有皇上命他戴罪立功的意思,但和朗廷佐突袭舟山,立下功劳将功补过也有很大关系。

    自救者天救之。

    朗廷佐一下子从失地的罪臣便成了收复舟山的功臣。

    虽然功过相抵,但总归是件好事情。

    当然这归功于施琅的建议。

    施琅一系列的举措堪称神来之笔,避过郑成功的主力,专攻薄弱环节,收效甚佳。

    为此朗廷佐特意找来施琅赴宴,算是当面致谢。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施琅真的是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人。

    却说施琅身着一件牙白色道袍赴宴。

    如果不看他黝黑的皮肤和脸上的疤痕或许朗廷佐会真的把他当做一个书生。

    “哈哈,郎总督别来无恙啊!”

    施琅眯着眼睛,一边拱手一边笑道。

    “施将军今日心情不错啊。”

    “那可不,郎总督设宴相请,鄙人自然要好好吃一顿了!”

    “哈哈,施将军快人快语,真是有意思。本督就喜欢和有意思的人打交道。”

    朗廷佐挥手道:“施将军入席吧。”

    由于是家宴,朗廷佐并没有命人摆的很豪奢,不过鸡鸭鱼肉该有的硬菜基本都有。

    “看总督大人心情这么好,可是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施琅可谓是人精中的人精,见朗廷佐主动示好,知道一定是有好事情。

    现在还有什么比获得朝廷的认可,坐稳位置保住顶戴花翎更让人高兴的呢?

    “正是。皇上圣明,命本督戴罪立功,本督自然不会令皇上失望!”

    朗廷佐冲北边拱了拱手作出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样。

    “有总督大人这样忠贞不二的臣子在,皇上自然可以放心了。”

    “来人呐,奏乐起舞!”

    朗廷佐马屁被拍的很舒服,眯着眼睛拍了拍手。

    立时便有身着薄纱的妙龄女子鱼贯而入,丝竹管弦雅乐四起,更有婀娜舞女扭动腰肢。

    “施将军,本督之前酷爱饮酒。但随着年纪大了,反倒喜欢饮茶。施将军可知道酒和茶的区别?”

    施琅悠悠说道:“酒喝了寒,茶饮了暖。”

    朗廷佐哈哈大笑道:“妙哉妙哉,施将军果真是一妙人尔。”

    “郎总督,末将这次来还带来一个好消息。”

    施琅酌了一口酒,淡淡说道。

    “哈哈,施将军真是本督的福星啊。”

    朗廷佐自然是没料到是什么好消息,眯着眼睛道:“本督洗耳恭听。”

    “郑贼军中有一虎将名曰余新,是施某旧日的好友。近日他写信给施某表示愿意投诚。”

    朗廷佐眼睛一亮道:“这余新现任何职?”

    “前锋镇提调。”

    施琅怕朗廷佐不知道这个官职是什么意思,便将郑成功军中职位等级做了个简要的叙述。

    如今清军阵中能将其如数家珍的除了施琅也就只有黄梧了。

    黄梧也是郑成功旧将,只是他降清的时间没有施琅早,名气也没有施琅大。

    稍顿了顿,施琅接道:“如今余新奉命镇守镇江,如果我军攻入他可以尝试配合打开城门。”

    朗廷佐很是敏锐,他当即听出了余新不是镇守镇江的主将。

    “这余新上面可还有人?”

    施琅点了点头道:“镇守镇江的乃是郑成功的长子郑经,辅佐他的是甘辉。”

    朗廷佐闻言不禁皱眉。

    “这么说来,这个余新最多算个老三。”

    施琅微微咳嗽了几下,有些尴尬道:“这话说的不错。不过有时也不能全看身份地位。余新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影响镇江的得失。”

    朗廷佐追问道:“他手下有多少人?”

    施琅举起三根手指道:“三千!”

    朗廷佐皱眉道:“三千人未免太少了吧。镇江至少有两三万守军。”

    施琅不疾不徐道:“郎总督,三千人已经不算少了。首先明贼自己不知道余新已经反正,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这种情况下,如果余新突然率部杀出是很容易控制一面城门的。”

    朗廷佐细细一想似乎是这么个道理。

    他们并不需要镇江的城门全部大开,只要打开一面城门清军就能迅速进入。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在巷战中清军完全不会吃亏,凭借人数的优势清军可以迅速的控制镇江,消灭所有城中的明军。

    不过有一点朗廷佐有些疑惑。

    那就是这个余新是真的归降还是诈降。

    “施将军,这个余新信得过吗?”

    朗廷佐毫不犹豫的问道。

    “哈哈,总督大人真是快言快语。”

    施琅和声道:“总督大人是怕余新是诈降吧?”

    其实朗廷佐有这个顾虑也很正常。

    毕竟这关乎到数万士兵的身家性命,也关乎到朗廷佐的项上人头。

    朝廷可以准许他一次失利,不可能接受连着两次惨败。

    如果朗廷佐攻打镇江失利,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会被逮拿进京问罪。

    很有可能朗廷佐会因此人头落地。

    所以对朗廷佐来说,攻打镇江必须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没有把握朗廷佐宁可去攻打。

    “然也。”

    “这倒也简单,末将可以充作先锋。如果余新是诈降那么最多不过折损末将所部,总督大人可以拿末将来顶嘴。”

    施琅说的云淡风轻,朗廷佐听了却是尴尬无比。

    “咳咳,本督不是那个意思。”

    哪怕他心里真的是抱着这个想法也不好直接说出来。

    毕竟他还要和施琅共事,不能让施琅觉得他是一个冷酷无情随时可以抛弃属下的上峰。

    “总督大人即便是这个意思也没有关系。末将可以来担这个风险。”

    施琅气定神闲的说道:“因为末将相信余新不是诈降。”

    施琅之所以这么肯定完全是凭感觉。

    或者准确点说施琅认为余新跟他是一类人。

    长期和余新的共事,施琅对余新的性格了如指掌!

 第二百零八章 顺治的取舍(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京师,紫禁城。

    这几日来顺治皇帝的心情很是不爽。

    先是南京失陷,紧接着武昌又被明军夺取。

    短短半个月内,长江沿线的两座重镇相继丢掉,简直把朝廷的脸面丢尽了。

    按照朝廷的惯例,失陷土地的臣子必须被逮拿进京问罪。

    不管是郎廷佐还是胡全才都不能例外。

    可宁完我宁先生突然进宫面圣,为二人求情。

    宁完我是天命朝的老臣,在太祖努尔哈赤刚刚起兵建立后金后便追随左右。

    作为一名汉人,其历任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伺候了太祖、太宗以及顺治三朝皇帝,是真真切切的三朝元老。

    作为一名谋臣,宁完我的几次关键建议直接改变了后金以及后来大清的走势。

    其完善官制,推行科举提倡以汉制汉的策略,把关内的这些奴才收拾的服服帖帖,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替大清卖命。

    就在顺治十五年九月,已近古稀之年的宁完我上书乞休。

    顺治皇帝虽然十分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准许了宁完我的请求。

    虽然宁完我致仕了,但顺治皇帝仍然很看重他,时不时的都会询问宁完我的意见。

    大清的另一位谋臣范文程也很欣赏宁完我,认为他是大清入主中原的一大功臣。

    但在是否惩治胡全才和郎廷佐一事上,范文程和宁完我的意见完全不同。

    范文程认为应该重罚这些失土的官员以儆效尤。而宁完我坚持应该命二人戴罪立功。

    顺治皇帝一时有些头疼。

    宁完我和范文程的资历都很老,说的也都有道理。

    但他只能听一人的。

    无奈之下顺治皇帝只得去找昭圣皇太后(注1)问询。

    昭圣皇太后并没有立刻回答顺治皇帝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是中原的一个普通家庭的。

    一家人世代务农,在土地里刨食吃。

    老汉生了一对兄弟,兄弟二人渐渐长大了。

    老大喜欢读书,靠着天赋考了个秀才进到城里县学寄读。

    老二喜欢干农活,便跟着老汉一起务农。

    后来老大金榜题名做了官,地方的孝敬不断,手上有了银子。

    老二便想向老大借钱,老大毫不犹豫的借给了老二。

    老二很是感激,觉得还是亲兄弟靠谱。

    可这钱来的舒服了,老二便时常伸手。

    老大无奈只得表示和老二分家,不再给他钱。

    顺治皇帝听完这个故事便明白昭圣皇太后的意思,她老人家是叫他恩威并施啊!

    当皇帝的不能太过刻薄寡恩,这样臣子们都会觉得跟着这样一个皇帝干没前途。

    但又不能太过老好人,不然臣子们得寸进尺,反而难于管理。

    其实明军攻占武昌、南京后清军还是控制了江南大片土地,天也没有立即塌下来。

    故而昭圣皇太后觉得应该给郎廷佐和胡全才一个机会。这样也可以彰显天子的宽厚仁德。

    如果他们能够戴罪立功自然最好,如果他们仍然无所作为放任明军推进,那时候再把这二人逮拿治罪,满朝文物都说不出什么话了。

    朝臣们反而会称赞天子恩威并施,处置得当。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但什么时候施威,什么时候施恩却是一门学问。

    放眼青史,凡是那些有手段的君王都是能够熟练掌握这套技巧的。

    昭圣皇太后希望顺治也能掌握这套技巧。

    顺治皇帝想明白其中的关节后还是选择给二人一个机会,不然天下人岂不是要说他刻薄寡恩了。

    他可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人,怎么可能背负这些骂名?

    永历、郑成功不过是一群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他可以等,等到胡全才、郎廷佐戴罪立功的那一刻。

    宁完我宅邸今日颇是有些热闹。

    自打他致仕以后平日里那些前来拜访的官员纷纷消失,除了皇帝偶尔赏赐些东西,基本府邸很少有人前来。

    今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