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更宋 >

第267章

更宋-第267章

小说: 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统领们也都反应过来,说好的会支援,辽军却没动一兵一卒,明显是让他们当炮灰。

    “而那三万勇士,也并没有全部战死,他们被宋军俘虏后,被宋帝送到了大宋境内,好生安置。

    而我,之前也给你们写过信,可是你们没有一个人信我。

    党项的羌人并没有被杀戮,而是被宋帝迁徙到了其他地方,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你们都很清楚!”

    迁徙百姓,为的的削弱势力,防止他们聚众闹事,而不是要害他们。

    “如今的党项,已经变了许多,就算发生天灾,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你们都只看到宋帝的残忍,却没有注意他仁慈的一面!”

    潘罗支极力为郭浩辩解,目的是说服吐蕃的统领们,而且他说的都是事实,郭浩确实没有滥杀无辜,那些少数民族聚集地也确实改变了很多。

    “如今宋帝要收复我族,就是不忍心看见我族动乱,这么仁慈的帝王,千年难得一见,你们如果执迷不悟,你们后世子孙是不会原谅你们的!”

    潘罗支最后提到后世子孙,让所有统领动容,中原的繁华他们是知道的,只是千百年的习惯,让他们无法改变。

    可王朝的覆灭,让他们不敢再轻视平民和奴隶,如今在座的统领中,就有曾经的奴隶。

    “那些族人真的没死?”

    “战场上战死一些,宋国的死伤也很大,剩下的都活着。”

    “那,那些羌人真的只是被迁徙走了?没有被坑杀?”

    “没有,宋帝只是把他们迁走,怕他们聚众闹事,不信诸位可以自己验证。”

    此时他们别无选择,跟随一位仁慈的帝王,倒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潘罗支见统领们心动了,暗暗松了口气,这时一旁的泰达突然开口。

    “宋国的皇帝答应我让我一辈子吃饱,这些天他真的做到了,我相信他是一位好皇帝!”

 第四百八十一章 打通河西

    泰达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内容,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说谎。

    泰达性情耿直,活的也很单纯,他不喜欢赤德,就一锤子砸死了他。

    统领们听见他的话,纷纷露出笑容,如果说之前他们还有些迟疑,现在他们已经相信了潘罗支。

    “既然如此,还请首领尽快告知宋帝,我等愿意归降,现在三路宋军正在进攻各部落,时间久了伤亡会更大!”

    不打疼他们,这些人也不会这么快决定,契丹和他们祖上有渊源,可游牧民族的脾气秉性,他们也是十分清楚。

    反观中原大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前去纳贡会有回礼,中原的东西他们都很喜欢,哪怕郭浩决定没什么用的。

    所以如果归降宋国,也许也能用上瓷器,穿上丝绸,喝上好茶叶,吃到美味的菜肴。

    想到这些,统领们的抵触心里小了很多,潘罗支闻言起身道:“我这就去面见宋帝,转达诸位的意思,我争取在宋帝面前帮诸位求个一官半职,这样诸位对族人也有交代。”

    “如此多谢首领了。”

    给宋国当官貌似也不错,而且还有俸禄,要是让他们去中原也不是不可以,西北的环境太艰苦了。

    有的统领已经有了搬家的打算,既然没法抵抗,那就享受吧,没有权利有钱也行。

    潘罗支也没想到,这次劝说竟然如此顺利,实际上这都是郭浩的手段起了效果。

    骨气这个东西,不到万不得已也是可以丢的。

    宋军在吐蕃境内长驱直入,游击战术应用的淋漓尽致,火器加弓箭的配合,宋军打起来得心应手。

    三天后,潘罗支回到宋军行营,郭浩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召见了他。

    看着潘罗支和泰达,郭浩脸上露出笑容:“看西北王的神情,应该是成功了?”

    潘罗支闻言笑道:“恭喜陛下,吐谷浑、六谷藩、嗢末等统领已经答应了归降,愿意臣服于大宋!”

    潘罗支说完,郭浩哈哈大笑,没想到这个潘罗支真给他一个惊喜,立刻下令停止进攻。

    潘罗支在吐蕃统领面前摆架子,但在郭浩面前却十分恭顺,郭浩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爱卿这次立了大功,朕决定在西北设立青海省,这高官的位子有你一个,负责青海省的治理!”

    潘罗支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大喜,据他了解,大宋这个新设立的高官,官职比知府大多了。

    吐蕃北部有十三的个州,如果都由他治理,那他的权利之大,一点不次于西北王。

    “多谢陛下!”

    郭浩见潘罗支答应,笑着嗯了一声,继续道:“既然让你当高官,你就要尽快熟悉大宋的官场,市县的划分也要提上日程,朕会派一些官员来帮你!”

    潘罗支不知道的是,大宋现在的官职提系,和后世的差不多,民生政治一起抓,高官之上还有书记官。

    之所以让潘罗支当高官,郭浩也是有所考虑的,他一心想解决羁縻统治的弊端,实际上只要实力足够,羁縻统治也没问题。

    而现在的羁縻统治,其实就是后世的自治,只要中央把枪杆子抓在手里,就不怕地方出问题。

    所以对于西北地区,郭浩已经决定让他们自治,但自治也只是政治,军权还是要归中央。

    在潘罗支的安排下,郭浩召见了吐蕃诸部的统领,了解了一下意见,都册封了官职。

    此时已经是三月,天气彻底转暖,宋军十五万大军汇合,围住了甘州回鹘,留下的五万驻守新设立的青海省。

    和吐蕃之前的情况差不多,甘州回鹘此时也是群龙无首,折辅支的儿子成为新的统领,可百姓明显人心惶惶。

    宋军的动作太快,彻底震惊了辽国,两国在西北还在打,却不影响郭浩的动作。

    辽军被宋军缠住,不能进入吐蕃地盘,宋国的十万大军驻守在凉州,拦住辽军南下的道路。

    围住甘州的同时,郭浩还派人给沙州的归义军送信,下达最后通牒,现在如果不投降,等宋军攻破甘州后,下一个就是他们!

    此时第六代节度使曹延宗恭刚刚去世,由他儿子曹宗寿接任,成为了第七代归义节度使。

    他刚继位就发生这种事,不免有些惊慌,不过曹家都比较笃信佛教,再加上原本就是汉人,所以就直接答应归降。

    归义军答应归降,可甘州回鹘却不答应,郭浩杀了他们的首领,又要推倒他们的统治,双方展开战斗。

    然而抵抗的力量虽然有,可和宋军还是比不了,再加上归义军的夹击,一个月的时间,宋军就消灭了抵抗的势力。

    太平十年,四月。

    郭浩来到沙州,也就是后世的敦煌,曹宗寿以君臣之礼拜见,郭浩召见了他。

    “末将曹宗寿,拜见陛下,曹家几代驻兵西北,从未忘了祖宗,一直想回归中原,如今宗寿见到陛下,曹家先祖也可以瞑目了!”

    曹宗寿上来就表忠心,郭浩也不知道真假,郭浩此时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反而对沙州城很感兴趣。

    “曹爱卿,朕听闻此地佛教盛行,此地有一石窟,名为千佛洞,可否带朕去见识一番啊!”

    郭浩要看的千佛洞,就是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郭浩虽然不信佛教,可也想看看这佛教圣地。

    中原的佛教自从郭浩整顿过后,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影响,只要是正规的寺庙,郭浩是不干涉的。

    听到郭浩要看千佛洞,曹宗寿高兴的答应,一行人来到莫高窟,竟然有人在造像。

    亲眼看见一座佛像的诞生,千百年后依然屹立不倒,郭浩不由的有些感慨。

    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现在八百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这些壁画放在后世都是国宝,郭浩却亲眼看到它诞生。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藂。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一首诗念罢,曹宗寿大意,都说郭浩武双全,可无论是作诗还是战斗,郭浩都很少出手。

    然而这次亲征,郭浩先是出手降服泰达,如今又赋诗咏颂莫高窟,曹家笃信佛教,这对他是最大赞赏。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陛下境界之高,豪不弱于那些高僧,末将佩服!”

    曹宗寿真心恭维郭浩,郭浩却是摆了摆手,这首诗是后世人作的,郭浩偶然看见,觉得写的不错就记住了。

    这首诗古意盎然,准确写出了敦煌的景色,最后一句是点睛一笔,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知道这是后世的国宝,郭浩也就没说什么,以免干涉莫高窟的建设,那他就是罪人了。

    收复了归义军,河西走廊算是打通了,再往西也是回鹘人的地盘,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昌国!

    这两个回鹘,就是汉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再往西是喀喇汗国,也有一部分是华夏领土,包括后世新疆中西部。

    喀喇汗国是个强大的帝国,如果要攻打汗国,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鼎盛时期的汗朝俨然中亚帝国,甚至成为与当时的辽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

 第四百八十二章 见好就收

    一场战役下来,丢失百余年的河西走廊重新回归中原王朝。

    辽国得知这个消息,耶律贤夫妇都沉默了,他们已经极力组织宋军,可宋帝根本不搭理他们。

    由于辽国主动开战,两国的和平协议已经撕毁,主动权重新回到郭浩手里,郭浩现在要进攻辽国,道义上也说得过去。

    不过郭浩并不想进攻辽国,河西走廊虽然收复,可西域还是问题,现在就看西州回鹘是否承认大宋的宗主国的身份,如果承认就好办了。

    西州回鹘又称高昌国,其王的称号为阿厮兰汉,汉译名为师子王。

    建隆三年、六年,高昌回鹘遣使献土特产于大宋,可是它同样和辽国往来密切,名义上是辽国的属国。

    所以郭浩想要灭高昌收西域,还要和辽国打交道,而且很可能进一步刺激辽国的神经。

    打下青海和河西走廊,前后用了半年时间,在灵州又和辽军纠缠了这么久,三十万大军消耗粮食无数。

    大宋这三年的积累消耗了大半,朝廷已经有了异样的声音,赵匡胤一直在养病,郭致禹镇不住那些大臣,要不是郭靖控制着禁军,不一定发生什么事。

    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打通河西走廊,郭浩已经很满意了,老天爷已经很眷顾他,他知道此时应该见好就收。

    河西四郡至关重要,郭浩任命赵匡义为司令,与杨业等将军一统镇守河西与青海等地。

    对于这些刚打下来的地盘,不驻兵是不行的,些地方人员复杂,就算迁徙来汉人,也需要严格管理。

    安排好了西北,郭浩终于回京,这次回京他把儿子女儿都带了回去,三年的经历加上这场大战,想必他们都学到很多。

    重新回到京城,郭致尧等都很高兴,他们现在都有了妻儿,比之前成熟稳重很多。

    汴梁城门口,郭致禹带着官员迎接,郭浩却没有停下,让郭致尧他们应对百官,他直接赶到赵匡胤府邸。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赵匡胤几个月没能下床,如今刚刚恢复一些,此时正在院子里散步。

    这时听到家人禀报,说郭浩竟然来了,赵匡胤顿时一惊,赶紧进屋去穿衣服。

    郭浩一路来到后院,赵匡胤的夫人赶紧解释:“不知陛下要来,官人他没来得及更衣,还请陛下稍候。”

    郭浩闻言摆了摆手,走到一边的凉亭坐下,此时他已经记不清了,赵匡胤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不过赵匡胤突然生病,倒是让郭浩有所感悟。

    功夫不大,赵匡胤在家人地搀扶下走出来,郭浩起身打量他一番,只见他身形消瘦,面容憔悴,病的确实不轻。

    “臣赵匡胤,拜见陛下,请恕臣疾病在身,不能全礼。”

    郭浩闻言走上去,握住赵匡胤的手道:“爱卿受苦了,老天真是不公,竟然让爱卿受如此苦难!”

    赵匡胤也颇为动容,这一次他真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要不是丁酉等太医全力救治,他就真的回不来了。

    “多谢陛下关心,想起这一次生病,臣也是十分后怕,臣一生也算是经历过风浪,唯独此次最为凶险。”

    郭浩闻言点头,示意赵匡胤坐下,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爱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爱卿只管安心养病,其他事不必担心。”

    赵匡胤闻言有些愧疚,道:“陛下西征,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么多事需要处理,臣却在这个时候哎!”

    赵匡胤一脸愧疚,郭浩听了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肩膀道:“身体才是治国的本钱。

    你如果养不好身体,又拿什么来操劳国事,你只有养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忧国忧民!”

    “陛下!”

    郭浩说了不少安慰的话,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后世都是套话,可现在却是第一次出现。

    赵匡胤听了大为感动,以为郭浩真关心他,起身就要谢恩,郭浩却拉住了他。

    “爱卿不必如此,你我还是兄弟呢,这次西征结果还是好的,重新收复了河西四郡,接下来就看高昌国的反应了!”

    郭浩要收复西域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天底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但事情牵扯到辽国,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毕竟宋辽两国始终敌对,之前签订了和平协议,辽国为了吐蕃撕毁。

    现在所有人都看着郭浩,想知道他下一步怎么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