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鲁迅评传 >

第31章

鲁迅评传-第31章

小说: 鲁迅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渐渐分离;文艺虽使社会分裂,但是社会这样才进步起来。〃②
鲁迅是学医的,他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的诊断与解剖,可说是冷静而深刻
的(他的处方如何,且不去说;也许他从未处方)。笔者且介绍他谈大内档案
的故事。他说:所谓〃大内档案〃这东西,在清朝的内阁里积存了三百多年,
评在孔庙里寒了十多年,谁也一声不响。自从历史博物馆将这残余卖给纸铺
,        子,纸铺子转卖给罗振玉,罗振玉转卖给日本人,于是乎大有号叫之声,仿佛
国宝巳失,国脉随之似的。前几年,他曾见过几个人的议论,所记得的一个是
金梁。登在《东方》杂志上;还有罗振玉和王国维,随时发感慨。他觉得他们的议论都不大正确。金梁,本是杭州的驻防旗人,早先主张排汉的;民国以来,便算是遗老了;凡是民国所做的事,他自然都以为很可恶。罗振玉呢,也算是遗老,曾经立誓不见国门,而后来仆仆京津间,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占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便知道用意如何了。独有王国维巳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但他的感喟,却往往和罗振玉一鼻孔出气,虽然所出的气,有真假之分,所以他被弄成夹广告的
,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样。其他的人,鲁迅认为都是
上了罗振玉辈的骗。你想:他要将这卖给日本人,肯说这不是宝贝么?(这
正如败落大户人家的一堆废纸,说好也行,说无用也行的。因为是废纸,所以
无用,因为是败落大户家里的,所以也许夹些好东西。那时候,只要在〃大内
里放几天,或者带一个〃宫〃字,就容易使人另眼相看的)
关于大内档案的处理,鲁迅告诉我们以官僚主义的最好例证。这一大批档案,民国元年,便已装八千麻袋,塞在孔庙敬一亭里〈其时孔庙中设了一个
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由胡玉缙任处长)。久而久之,胡处长有些担忧了,只怕
工役们会去放火。他是博识前朝掌故的,知道清朝的武英殿,藏过一副铜活
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
时候,就放了一把火。自然连武英殿也没有了,更何况铜活字的多少。而不
幸敬一亭的麻袋,也仿佛常常减少(工役们不是国学家,所以把档案倒在地上,单拿麻袋去卖钱);他深怕麻袋缺得多了之后,敬一亭也照例会被烧掉的。
他曾建议教育部,要想一个迁移或整理或销毁的办法。可是专管这一类事情的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氏,他是有名的中国史学家,他是知道中国的一切事万不可〃办〃的;即如档案罢,任其自然,烂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于烧掉,倒是天下太平,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不可开交了。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所以他的主张是〃这个东西万万动不得〃。这两位熟于掌故的〃要办〃和〃不办〃的老先生,从此都
知道各人的意见。说说笑笑,但竟拖延下去了。于是麻袋们又安稳躺了十来年。
后来傅增湘做了教育总长了 (傅氏,湖南人,是藏书和考古的名人、他就开始要发掘宝贝了 ,派部员几十人大举清理,他要在麻袋里找寻好的宋版
鲁迅评传
书,于是V次长,0参事,〗处长,都变成考古家了。大家把所赏识的东西都留了下去。他们把这些档案分成〃保存〃和〃放弃〃两种,保存的留在博物馆和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要的部分,还是散放在午门的门楼上,他们还邀请有关的各部派员会同再行检查,于是各部派来的穿洋服的留学生,也都变成考古家
了。经过这回检査的后文,还是把不要的部分留着。因为傅总长是深通〃高
等做官学〃的,他知道万不可烧,一烧必至于变成宝贝。那些废纸,直到历史博物馆自行卖掉之后,又掀起了一阵神秘的风波,说这些档案都是国宝了。
因小喻大,那时,中国政府当局的处事,便是如此的。鲁迅的结论是这样:〃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
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①
从历史观点来解剖政治社会,原是中国士大夫的传统手法,所以唯物史观的论据,在中国不一定得之于马克思派的学说。儒法两家,原是注意社会的经济条件的,自古是唯物论派的见地。唯心论的观点,从印度东来,虽风靡一时,但宋明理学家即复归于儒家,而明末清初,那几位经学家,如黄宗羲、顾亭林、王夫之,都是史学家,其解释世变之迹,远在马克思之上,也在马克思之
前。鲁迅一生所欽佩的现代史学家夏曾佑,他便是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最早的一个学人(唯物史观也可以说是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在人类社会的适用〉。所
以鲁迅的政治观,早年已经成熟;他理解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自比马克思学
院的继承人,深刻得多。
一九一八年,鲁迅替《新青年》写《随感录》,巳经着重政治病态的诊断。其中有一点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
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自不许'妄谈法理,以至护法,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燧人氏以前的古人, 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伙计们既不会同心,生意也自然不能兴旺一一店铺总要倒闭。〃②他们身历的世代以及中华民国的政治史,就是这样一种社会文化所产生出来的(从他的祖父那套读高头讲章的八
①《鲁迅全集》第3卷,第550页@《鲁迅全集》第2卷;第64页。
股头脑到鲁迅的写实主义小说,其间也有几个世纪的文化距离)。
鲁迅当时曾引用了一位政论家黄郛〔麿白)的话:〃七年以来,朝野有识之士,每腐心于政教之改良,不注意于习俗之转移;庸讵知旧染不去,新运不生:事理如此,无可勉强者也。外人之评我者,谓中国人有一种先天的保守性,即或迫于时势,各种制度有改革之必要时,而彼之所谓改革者,决不将旧曰制度完全废止,乃在旧制度之上,更添加一层新制度。试览前清之兵制变迁史,可以知吾言之不谬焉。最初命八旗兵驻防各地,以充守备之任;及年月既久,旗兵巳腐败不堪用,洪秀全起,不得巳,征募湘淮两军以应急:从此旗兵绿营,并肩存在,遂变成两重兵制。甲午战后,知绿营兵力又不可恃,乃复编练新式军队:于是并前二者而变成三重兵制矣。今旗兵虽已消灭,而变面换形之绿营,依然存在,总是二重兵制也。从可知吾国人之无彻底改革能力,实属不可掩之事实。他若贺阳历新年者,复贺阴历新年;奉民国正朔者, 仍存宣统年号。一察社会各方面,盖无往而非二重制。即今日政局之所不宁,是非之所以无定者,简括言之,实亦不过一种'二重思想7在其间作祟而已。〃①鲁迅补充着说:〃此外如既许信仰自由,却又特别尊孔;既自命'胜朝遗
老、却又在民国拿钱;既说是应该革新,却又主张复古;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一切人便都在这矛盾中间, 互相抱怨着过活,谁也没有好处。〃②大抵五四运动前后的有识之士,都有这样的觉悟。他在另一段随感录中,说到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
不容易的。他引了法国彭氏(^!^出。)的话:〃我们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将我们一代的人,和先前几百代的鬼比较起来,数目上就万不能敌了。〃他说:〃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勾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③
①②《鲁迅全集》第2卷,第64—65页。@同上书,第33页。
鲁迅评传
四    鲁迅风
一他的创作艺术
鲁迅的作品中,有短篇小说《阿0正传》(也只能算是短篇小说)、杂感文、散文诗、小品散文,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时人称之为〃鲁迅风〃。冯雪峰说到鲁迅在文学上的特色:〃首先,鲁迅先生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结于一起的
杂感,这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
式的诗!这形式,是鲁迅先生所独创的,是诗人和战士的一致的产物。自然,
这种形式,在中国旧文学里是有它类似的存在的,但我们知道旧文学中的这
种形式,有的只是格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则在
精神上也有可取之点,却只是在那里自生自长的野草似的一点萌芽。鲁迅先生以其战斗的需要,才独创了这在其本身是非常完整的,而且由鲁迅先生自
己达到了那高峰的独特的形式。〃①这种风格,不独他的杂感文如此,散文诗和他的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简短〃而〃凝结〃,还能够尖锐得像匕首和投枪一样;主要的是他在用了这匕首和投枪战斗着。〃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这是诗,鲁迅的杂感也是诗。
他自己在《热风》的题记中,也说到他自己的文章风格。他说:〃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症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4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 ,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②他是不愿承受〃冷静〃那
评价的,所以有这番说话。他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 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智的。
我们回到上文所说的,那位极仇视鲁迅的为人而又最欽佩鲁迅创作艺术
冯雪峰:《鲁迅的文学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980年版,第27页。②《鲁迅全集》第2卷,第11页。
的苏雪林女士,她说:鲁迅的小说艺术,虽富特色,最显明的有三点:(一)用笔的深刻冷隽;(二)句法的简洁峭拔;(三)体裁的新颖独创。鲁迅曾经学过医的,洞悉解剖的原理,常将这技术应用到文学上来。他解剖的对象不是人类的肉体,而是人类的心灵。他不管我们如何痛楚,如何想躲闪,只冷静地以一个熟练的手势举起他那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对准我们魂灵深处的创痕, 掩藏最力的弱点,直刺进去,掏出血淋淋的病的症结,摆在显微镜下让大家观察。他最恨的是那些以道学先生自命的人,所以他描写脑筋简单的乡下人用笔每比较宽恕,一写到赵太爷、鲁四爷、高老夫子,便针针见血,丝毫不肯容情了。他对于那些上流人,不但把他们清醒时的心灵状态,赤裸裸的宣布出来, 便是在他们睡眠中意识巳失去裁判时,还要将他们梦中的丑态,或者这才是他们的真相,披露给大家看。像那篇《兄弟》的主人公张沛君一听说他弟弟患了猩红热,便惊忧交集,寝食皆废,可见他平日对兄弟如何友爱。然而他在梦中则虐待他兄弟的遗孤,把平日隐藏着不敢表示出来的自私自利心思,一齐放泄出来了。又如《肥皂》里主人公四铭先生看见街上一个侍祖母讨饭的十七八岁的女乞儿,便对她发生了同情,称赞她是孝女,想做诗文表彰她,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不过他这举动,初则被含着醋意的太太骂破,继则被一丘之
貉的卫道朋友笑穿;我们才知道道学假面具下,原来藏着一团邪念。《阿0 正传》里的赵太爷,因阿0调戏他的女仆,不许他再进门,但听见阿0有贼赃出售,就不禁食指大动,自毁前约。《祝福》里的鲁四太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尤其憎恶她的再嫁,说这种人是伤风败俗的。但到底收留她,因为她会做活。因为笔法这样深刻,鲁迅文字,本来带着浓烈的辛辣性。读着好像吃胡椒辣子,虽涕泪喷嚏齐来,却能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痛快感觉,一种神经久久
郁闷麻木之后,由强烈刺激梳爬起来的轻松感觉。
苏雪林女士她又指出:鲁迅的文字,也不完全辛辣,有时写得很含蓄,以《肥皂》为例,他描写道学先生的变态性欲,旁敲侧击,笔笔生姿。所谓参曹洞禅,不犯正位,钝根人学渠不得。又像《风波》里七斤嫂骂丈夫不该剪去辫子, 八一嫂来劝揭了她的短处。她正没好处,恰值女儿来打岔,就骂她是〃偷汉的小寡妇〃!于是对方生气了 ,说:〃七斤嫂,你狠棒打人!〃作者始终没将七斤嫂这句话的用意说明;但他在事前闲闲地说八一嫂抱着伊两周岁的遗腹子,事后又写〃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我们自会感到那句骂话的重量了,他并不将自己所要说的话,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只教你自己去想,想不透就怪你们自己太浅薄,他不负责。他的文字,异常冷隽,他文字的富于幽默,好像谏果似的,愈咀嚼愈有回味。这样的风格,便非那些提倡〃鲁迅风〃的作家们所能及的了。
鲁迅的作品,文字造句,经过千锤百炼,具有简洁短峭的优点。他答《北斗》编者问,如何写创作小说?曾经这么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
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吝惜。宁可将作小说的材料,縮成5X2丁(:!
速写〉,不可将速写的材料拉长成小说。〃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说,鲁迅的文字, 其简洁处,真个做到了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放朱
则太赤〃的地步。例如《社戏》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可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一般,又縹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