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47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47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崇这样明摆着来历不明的陌生面孔,徒然出现在巡盐御史家门口,还一副探头探脑的奇怪模样,若不是当时出门的时候他想起来从家里把自己的户籍簿子带了出来,在被检查过之后证明他本身是良民出身,那简直是瞬间就能被人以身份不明的罪名带走。

好在巡盐御史虽然只管盐政的,本身也算是监察的官职,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位置。既然已经有人查清楚了这人并不是什么出身不明的人,到底也没什么人管他在林如海家门口徘徊的事情,甚至还不乏有并不太怀好意的人以为是有人和林如海不太对付,开始决定看看林家的热闹。

林如海也是做官的能人,自然不能这种放任热闹在自己门口发生,一开始他不知道郑崇这个人的存在也便罢了,后来听说有这么个人在自家官邸门口徘徊,索性就让管家和内宅那边提醒了一声别冲撞了,然后就大大方方的将人请了进来。

郑崇今年虚岁才十四岁,这个年纪在外头人家已经算是个半大的少年了,只是脸上仍旧带着几分的稚气,再加上他从小也算是受到过比较良好的教育的,从小耳濡目染的在言谈举止之间都自有几分体统,显然不是粗俗人家能教养出来的。他身上的衣裳倒只是普通棉布的,不过还算是鲜亮整齐,也不像是家境不好的样子。

林如海多老辣的一个人啊,只一打眼之间就能看出来对方大概的情况,也正是因为看出来对方的状态,所以倒难免有些疑惑了。

普通的百姓总是很避讳见官的,不管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都是一样,更别说没事去自己找到官员家门口的了。除非真的是有什么大冤大难到活不下去的程度,否则就只有那些有了正经功名对官员敬畏少一些的人才不怎么避讳见官了。

瞧这少年的举止神色,虽然有些局促紧张但是却没显出什么悲色,显然并不是前者。而只看他的年纪和穿着,却也不像是后者,这才让林如海难免有些不懂了。

郑崇的父亲其实已经算是官身了,哪怕他当初是被赶出家门的,他随着母亲回家之后也有作为举人的舅舅,因为他外公尚在的缘故,李家其实并未分家,他的户籍其实也随着他母亲迁到了李家,按理来说他便是穿个绸布缎子的衣裳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他如今身份尴尬了些,尤其是在他父亲如今为了子嗣问题闹起来了之后,为了防止被郑家那边以这样的理由攻歼,这才执意要换成普通百姓的棉布衣裳,以表示他自己完全不稀罕他父亲许诺的种种好处。

以郑崇的身份来说,和林家委实是天壤之别,且他不过是个半大的少年,无论从什么角度算起来他都和林家攀不上什么关系,根本没法解释他找上门的缘故。好在他出门之前想着为了来到林家之后方便表明身份,不仅收拾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还特意偷偷从书房里头寻了一封舅母和林夫人的通信带在身边。

左右这会儿他都已经进了林府里头了,郑崇当初也是想好了结果才破釜沉舟的决定来林家的,当下也只能咬牙从包裹里头取了那封信出来放在桌子上。

因为这是内宅妇人之间的信件,郑崇也完全没去看信里头写了什么,未免里头有些女人间的私密事,虽说这封信是林如海的夫人写的,但谁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什么关于小张氏的事情,所以郑崇只将还带着信封的信件放在桌子上,却并不直接递给林如海。

林如海见了郑崇的举动,虽然面上依旧没什么波动,但是心里其实给这个少年这样的举动默默打了个高分。而且哪怕看不见信里写了什么,只信封上的字迹就足够确认真假了,对于贾敏的字迹自然是能认出来的,从信封上确认了这的确是贾敏寄出去的也就是了。不过他其实对于郑家和李家并没什么了解,再加上郑崇的年纪还并不大并不用太过避讳,到底是让管家去后头找了贾敏过来。

因为有了贾敏的信件,林如海这时候还以为郑崇大概是某个贾敏故友家的亲戚,这回或是来自家拜访借住或是有求于自家,倒并没想到别的。

直到贾敏来了之后,郑崇终于整理好了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家里的事情和对方说了一说。

因为和小张氏的交往,所以对于李家的事情,贾敏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是有所耳闻。

这种痴情女儿薄情郎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奇事。尤其郑崇父亲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举人出身的官员,他岳父虽然官职在郑家看起来还算是不错,但是真算起来也不过是个外放的巡道员,正四品而已,对于正经的京官和帝王心腹并不算什么,以林家的体面便是他们真的听说过也不过是听过就算,并不会怎么放在心上。

这世上不幸的人何止千万,林家和郑家李家都没什么交情,没那么圣母情怀的什么不平事都想去管。小张氏这边虽然和贾敏有些交情,也愿意为相处还算和睦的小姑子庇佑郑崇一二,但是她也总也有私心在,对于这样用一点少一点的故旧情分,自然更愿意留待日后为丈夫或是自己的亲生儿女求一些关键的事情,不可能真的拿着和贾敏的情分去替外甥求什么事情。

郑崇也自知自家几位舅舅舅母已经为自己做的够多了,也并不想为了自己的事情牵累了舅家太多。哪怕这会儿凭借舅母的名义找来林家,也不是打算拿这情面求什么过分的事情,只是因为偷偷听说了林家这边日后有意为独女招赘,所以咬牙来毛遂自荐的。

别看同样是求林家庇佑,前者是去消耗舅母在故友面前的情分脸面来保全自己,而后者却是他拿自己的前程来作为交换,只不过是用舅母的名头牵一牵线,并不会对舅舅家里有什么损失。

无论是从李家还是郑家看起来,和林家的地位无异于云泥之别。如果只是作为女婿,以郑崇的身份来说想去求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家独一个的姑娘,显然是癞□□想吃天鹅肉的事情。但若是作为赘婿却又不同了。

和正常的娶妻不同,招赘上门的赘婿可是要改姓从妻姓,至此舍弃了祖宗姓氏香火的,等闲人家若不是实在揭不开锅,总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赘婿的地位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起来都不高,不仅在家里是从属于妻子的,完全没什么地位可言,而且若是做了赘婿他本身在仕途前程上头也再没任何指望可言,便是他家里也会因此而蒙羞,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这使得哪怕是想着卖子求荣的人家多数情况下也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是以比起其他可能的人选而言,郑崇好歹也是在去岁的时候考过科举的,虽然当时因为郑家的事情闹了出来而没来得及参与院试,但是却也是正经考过府试获了童生功名的。

童生不过是科举的第一关,这个名头相较于正经举人进士的功名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只是考虑到郑崇本人的岁数,哪怕只一个童生也委实算是很了不起了。哪怕他最后也并没考上秀才,但只看他已经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关,至少总是能证明郑崇本人读书的资质在同龄人里头算是很出色了,这一点对于身为探花郎的林如海来说委实算是个加分项。

若说面对这样一个人选林如海一点没心动自然是假的,毕竟若只针对赘婿来说,郑崇虽然出身上头欠缺了一些,但是本身的条件的确是不错的。不仅学识上头并不差,甚至只瞧着他并不借着小张氏和贾敏的情分直接求上门就知道他也是个知恩之人,品行上并没什么问题,再瞧着他对于他的父族并没任何情分来看,想必也不担心他日后为了认祖归宗而背叛林家。

饶是有些心动,林如海也没立刻答应下来,只温言安慰了郑崇几句,让贾敏给他收拾了客院留他暂时住一住,顺便让贾敏和小张氏那边去一封信说明郑崇的去向,省的李家那头太过担心,另外也同时打发人去李家和郑家那边打听这件事具体的来龙去脉,并不只听取一家之言。

李家那边其实也发现了郑崇不见的事情,只是李三郎这边怎么也想不到郑崇会跑到和他们家完全没关系的林家去,只以为郑崇是少年意气打算靠一己之力解决事情的跑回了本家那边,因为相信本家那边总是能拦住人的,只去信一封说了这件事情而已,倒也没太焦急。

而等林家的信到了李三郎这边,立刻把他们吓了一跳。李三郎这边立刻加急的再往本家那边去信,还并不敢说郑崇的具体打算,只说才发现郑崇只是去朋友家了一趟,让家里不要为这件事着急。而小张氏这边则立刻收拾了些东西,将二儿一女托付给这边的朋友家里暂时照管一下,夫妻两个赶紧往林家那边赶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基本上宝姐姐的夫婿就定下来了……
现在的年纪:
郑崇 14岁 (完全原创人物)
宝钗 11岁
薛蟠 13岁
黛玉 7岁
宝钗比薛蟠小两岁这件事是曹公原著里有的,红楼梦里面关于宝姐姐的年纪一直是个迷……如果仔细考究一些她其实比宝玉黛玉大挺多的,所以就忽视吧,一切以作者设定为准……
薛姨妈的丈夫是在薛蟠五六岁的时候没的,这里就设定了黛玉是遗腹子,所以比薛蟠小六岁……
所以现在完全没出场也在短期内不会出场的宝玉是8岁……
恩,就这样……

基本上还是隔日更的节奏,主要是这样我的压力还能小一点,哪怕卡文也能靠存稿撑一天……基本上就是晚上八点刷一次,如果没更新这天就不用等了……





第72章 黛玉宝钗(三十二)
第七十二章

郑崇从骨子里就算是个颇为执拗的人。

当时虽然他父亲的确为了前程休弃了李家姑娘,迎娶了座师的女儿纪氏。但是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想着将郑崇一并逐出家门的,到底郑崇也是郑家的骨血,而且郑崇的爷奶也还在世,对于这个唯一的孙子也很有些感情。算起来当时也顶多只是想着在家里其他支庶里头找一户人家过继出去,既能留在郑家又不至于碍了后来的这位纪氏太太的眼,在他看来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其实郑家也真并没打算将这个好好的儿子拱手让给李家。

只郑崇瞧不上父亲的行为,为了李氏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休弃的事情很是在家里闹了一通,差点把事情闹大了。虽说所谓孝道大过天,但郑崇若是真豁出去了要闹,也总能给郑家添不少麻烦,为了防止他在新妇面前惹事,郑家那边这才索性狠心将人和李家姑娘一同赶了出来。

这样的性格……不管怎么说,总是和如今崇尚的愚孝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换句话说,只从他这种性情就能看出来他其实是个刚烈的性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定的事情基本上没人能够改变。

哪怕李三郎和小张氏亲自出面也没用。

虽然当时贾敏的信里头并没说起郑崇的打算,但当他们来了林家之后,郑崇就直接将自己的想法抖了出来。

“我本就无心去为郑家绵延子嗣,他家里头虽还有旁支不可能因为没有嫡子而绝了嗣。而且他既然明知自己还有亲生儿子又怎么会甘心过继嗣子,便是他太太纪氏那边虽然如今还拗着气,只要还没能有亲生的孩子也到底不得不去低头。我虽同母亲一起被逐出来了,但是却仍在郑家族谱上,若是纪氏愿意忍一时之气许母亲牌位进门——那对她并没什么损失,到时我总是得回去的。只舅舅仔细想想,他家里仍是纪氏当家,在咱家里便罢了,一旦被要回了郑家那边,他们只会觉得纪氏许我回家就是极宽宏受委屈的,哪里还能容许我为娘祭祀香火。且这不能生养的是纪氏又不是郑家,估计等纪氏略相通一些,也宁可去抱一个自己亲信生的庶出的孩子充作嗣子甚至装作亲生的,到时候我又如何自处。”因为看过了人情冷暖,郑崇对于这些寻常男子看不清楚的内宅事情看得分明,也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家里有个被逐出家门的弃妇,在名声上头到底不好,若不是李氏回家之后没几年就抑郁而终并未再嫁,只怕如今李家哪怕身为受害者也难免被外人指指点点。李家的小辈里头也不是没有女孩儿的,有个被休了的姑姑,日后婚嫁上不可能不受影响。虽说之前舅舅舅母们因为疼爱李氏这个妹妹并未有什么怨言,但随着表妹们的年纪也日渐长大,若是郑家能提出将李氏牌位迎回去的话,郑崇也不能保证李家这边一定不会心动。

但郑崇却是不想回去的。

说他任性也好自私也罢,郑家当初既然会因为攀上了纪家而舍了母亲和自己,那么如今哪怕他真的回去了日子也绝不可能好过。除非有朝一日把纪氏熬死了,否则哪怕熬到纪家彻底倒台,纪氏也依旧会占了继母的名义压在他头上。所谓孝道大过天,他不仅日子难过之外也一样不可能有半点前程可言,还得日夜防着纪氏想害他的心思,还不如想法子彻底摆脱了郑家干脆一些。

谁都知道当初是郑家不厚道,左右李氏已经过世了,只要郑家不主动去提起这事,其实对李家其他姑娘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顶多是若是郑崇回了郑家,日后李氏或许还有机会迁回郑家祖坟,以郑家妇的身份接受享祭,否则就只能以李家女儿的身份有些尴尬的单独立坟了。

区别自然还是有的,甚至这其实对于李氏本人来说意义的确不小,但是郑崇依旧不想为此毁了自己的一辈子——尤其是在他很清楚母亲临终之前依旧对郑家恨得入骨,哪怕如今只剩一个牌位,其实也未必愿意再去做郑家妇。

虽说李家兄弟几个都颇疼爱这个小妹,也爱屋及乌的偏疼这个外甥一二,但以这时候主流的眼光看来,若是那纪氏真的不能生的,那可真是印证了什么叫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要郑家愿意好好的以原配之礼迎回李氏姑娘的牌位,再将郑崇接回去也未尝不是个好结果。毕竟李家姑娘已经没了,日后纪氏没个亲生的孩子,若是想要老有所依就不得不好好对待郑崇,对于郑崇来说也是个好前程。

谁能想到郑崇竟是不愿意的,甚至宁可将自己的前程赌出去也不愿意对郑家低头。

李家姑娘如今已经没了,也并没有能够直接替郑崇做出选择的人。虽说以小张氏理智看起来郑崇的担忧不可谓不无道理,但李家老太太尚在堂,小张氏又不过是郑崇的四个舅母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