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史 >

第6章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史-第6章

小说: 杨昌济:西洋伦理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理论上不可不谓为大进步。盖菲伦唱神与物质对立之二元论,新柏拉图派则唱一元论也。

  新柏拉图派亦非不认如斯之对立,彼等实以对立为极显著之事实。虽然,神也物质之对立,非于其根柢之对立,于其根柢二者宁归于一焉。一其根柢者渐次发展之结果遂成如斯。对立之形,两者之对立乃为发展之结果而生者,非自始存在二元之对立物也。新柏拉图派虽认现在对立之二元,然其根柢主张绝对之一元论。一切之事物皆归于唯一之神。一切之事物必然渐次自神流出,然以其远于神之距离而各各不同,其最远于神者物质也。虽自神流出而为一切之事物,然非由神之意志而然,但必然溢出而已,如酒之溢出于杯者然。神者纯粹而有光辉者也,愈远于神则愈失其光明而愈灭其纯粹,而最不纯粹最为暗黑者则为物质,于此点物质与神全然相反。于其根柢虽为一元,而因其发展之结果遂为二元焉。此其与菲伦之二元论不同之处也。

  新柏拉图派所说之目的,亦与菲伦之所说者同。即自此感觉界脱出而至超感觉之状态是也。彼等以神人契合之状态为至上之满足。而欲解释此问题,先有不可不研究之二事:第一,感觉之世界与超感觉之世界之间果有如何之差异乎?第二,欲脱去感觉世界而与神契合一致,其方法果如何乎?欲解释此二事之,不可不知神性。新柏拉图派之代表者为普罗替洛斯。彼以为神者如菲伦之所言,乃绝对之存在物,超绝宇宙一切之存在物,又超绝吾人之思想者也。从而吾人不能下神之定义,但能谓之为至上而本原之存在物而已。此神非为人格之神,不可视为有思索执意之活动者,吾人呼神为至大至善。虽然,是等尚不足以形容之,不过以吾人言语之中表最善之言语用之于神而已。神乃绝对之统一者也,一切之反对物皆于神一致焉。

  神非有人格,无意志,无意识。事物自神流出,非自神之意志而生,不过为必然之结果。故神造出宇宙之语决不与吾人普通所用造出之语同其意义,可视为不待意志之作用而流出,可视为自神之至大之力自然溢出者。而此自神流出者于种种之程度成为宇宙之万物,此流出之万物之中有最近于神者,有稍远于神者,有最远于神者,为不同之阶级。其最近于神者乃最完全之事物,愈远于神则愈不完全,最不完全者为物质。自神流出最初而最完全者则为神灵,又有自此自灵流出之物焉,谓之精灵。此精灵乃遍满宇宙之宇宙精神,全非物质。自此精灵又生个个之精灵,即吾辈各个人之精神也,而最后生者则为物质。去神之本质最远,最不完全,故为世界一切害恶之根原焉。

  如斯之物质界虽为最暗黑者,然因其本自神流出之故,现存在之物质界不得不视为物质界之最善者。物质界既不可无则,现存在之物质界不得不视为最善者,此认神为至大至善自然之结果也。此世界可谓为最善之世界,此世界可谓为美世界,因其根柢至善至美也。然则此世界之害恶又何自而生乎?从普罗替洛斯之思想,则害恶决无积极之意义,此不过有消极之意义而已,即不过云不善而已,非特反对乎善而有积极之恶也,不过以其最远于神之故谓之为恶而已。物质既自神流出,不可不视为与神同为永久者,同为无缺点者。因全宇宙之中有如斯一贯之神性,故互相感应,而所谓同情乃得成立于其间焉。

  总以上所言,可以解释感觉界与超感觉界差异如何之问题矣。今不可不论求与神合体一致之方法。因宇宙之中有一贯之神性之故,不问其为物质,为精神,于其范围之内各有其美与完全焉。然其中最完全者则为神之生活,物质界虽不为积极之恶,吾人不可不图到达最完全之神之状态。人类最后之目的在于自此物质界解脱,使精神全然纯粹,而欲自物质界解脱,先不可不发达爱美之心。爱美者到达此目的最初之门也。吾人更不可不进而入消魂大悦之状态,于是吾人与神一致而得至上之幸福焉。以爱美为达至善之阶梯,实自柏拉图之思想而来也。

  新柏拉图派乃有极神秘之倾向者,于实践上含宗教之要素。如斯之主义继从来诸哲学之后,为移于基督教主义之道德说之过渡焉。

  第二篇 基督教之伦理

  罗马帝国版图之内含有东洋与西洋,罗马之哲学思想,亦综合西洋思想东洋思想。虽然,此不过为机械之综合而已。于其所综合各思想之根柢不能一致调和,不能谓为有机之综合。如斯暧昧一时之综合终不能保永久之存在,不可无超绝是等不能两立杂多之要素而自根柢说明之者。而超绝此东洋思想与西洋思想之要素为根本之说明者,实为基督教之思想。此思想本起于东洋,其后加以西洋之思想,乃于西洋大为发达焉。在希腊哲学之全盛时代,主观直接依倚客观界而得安心立命。或依国家以求各自完全之发达,或关系客观之实在界(如柏拉图之观念世界)以发挥各主观之善,莫不有关系于客观界以求各自之安心。及亚历山大帝国灭后,希腊思想顿然衰微,从来存在于主观界与客观界之间之关系全然丧失。国家之组织破坏,客观之实在界亦不能与各主观以安心立命。于是人人生不安之念,其结果或如斯多噶派以无情念之状态为理想,或如伊壁鸠鲁派以无苦痛之状态为理想,或如怀疑派以无思想为理想。皆欲脱经验世界之羁绊,使各自之主观得以自由,而以此为安心立命之道。然是等安心立命之道尚未接触其最后之根柢,最后之解释在于直接与神交通,然此解释尚未为足。稍稍近之者为新柏拉图派之思想,此思想因欲使主观自由之故,务求到达神之生活,欲求主观与神之客观合一。然欲以由神秘禁欲之方法入消魂大悦之状态为目的,不可不谓为远于实际。

  再取神人合一根本之大问题而加以解释者,基督教之思想也。基督教提出人神合一之根本原理,以神为有肉体之人类之信仰为其根本思想,基督教实自此信仰而起者也。神而同时为人之耶稣基督,实表白此教义。吾人依基督之救而得至神国,基督实神人可为吾人五感之所认,特降此世而救吾人者也。

  基督教非自始即成为完全组织之教义也,其始但告白耶稣基督为人类之救主而已。耶稣基督之人格如何?其对于神之关系如何?对于人类之关系如何?彼救世之方法如何?对于此等问题原始之基督教别无一定之观念及教义。耶稣生存之时,彼之自身即为耶稣教明白之证,无以理由说明救世之意义之必要。至耶稣死后,种种之说明始出,逐渐发达,遂至造成一教义焉。

  照从来之思想,人类与神之关系其重要之要素为恐怖,基督教则代此恐怖以爱之要素。神之于人恰如父之于子,基督教如斯以父对于子之爱为其根本之要素。故其对于人类全体之思想与从来之思想大异其面目。无论何人对于神皆同等也,不以国民之差异与阶级之不同而有所区别,主人与奴隶之区别。文明国与野蛮国之区别,对于神而言之,无何等之意义。人与人之关系其意义乃全然一变,信者平等之结社于是成立,遂至有所谓教会焉。

  使基督教之教义成一定之形,以之为基础而建立道德思想,实自纪元接四世纪之时始。而其纯粹科学之说明尚在经过九世纪之后,盖其初别无理论之证明,但为独断之教义而成立。至其后乃证明其教义于哲学之理论之上焉,方其为独断之教义之时代,谓之教父时代。而以哲学之理论说明独断之教义之时代,则谓之斯可拉时代。在教父时代最有势力而可认为代表者,为奥古斯替努斯。在斯可拉时代最有势力而可认为代表者,为托马斯阿贵拉斯。至托马斯阿贵拉斯之时,基督教哲学伦理之思想达于极盛。今欲于叙述是等历史之发达之先,就基督教伦理思想之特色少有所述。

  第一可注意者,即基督教视道德为一成文律是也。有神治之社会,为神所定之法则所统御。如斯神治社会之成文律,即道德也。此成文律乃自神之天启而传之吾人者。有背此法则则入地狱,从此法则则升天国之制裁。如斯成文律之观念乃伦理学史上之新思想也。自梭格拉第以来,神之法则之概念固非无之。有人认有永久不可犯之法则,现而为国法,为习惯风俗然伴此法则之制裁则不如基督教所认之明白。而此神之法则则视为不成文律,无认为自神之立法之意志而生者,但以为自为宇宙根本原理之理性而来。而对于从此法则与不从此法则者不认有基督教所认之制裁,从而其思想非纯粹法律之思想。基督教则全有法律之意义者也。如斯之法律思想乃自犹太之法治主义来者。犹太教之教义本仅适用于犹太人之间,今自基督教而普及于一切之信者。而所以从神之法则普通之动机则为对于神之制裁之恐怖。照犹太人民之所信,此法则乃自神经摩西之手而传于吾人者。犹太教行后,基督教复出。基督教虽于多处与犹太教异,而此法治之道德观依然存在。纵令犹太教之法典全被排斥,而神所与之法则尚为基督教徒一般之所信。认如斯法则受此法则之统御之信者之团体则为教会,故名为教会之社会团体。与统一于国法之下而名为国家之社会团体其本质全异。若国家与教会之利害互相一致之时,固不至引起困难之问题,一旦此两者之间有利害之冲突,则生种种之困难。基督教之发达史上时与国家之间有种种之争乱,即以此也。

  此教会与国家之冲突又有其相激之原因。初期之基督教徒自政治之生活全然退隐,国家所有种种之法令多避而不肯从之,此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彼等不以爱国忠君为事。迨彼等之团体渐次强大,至为罗马帝国政府之一大敌国。虽至康士坦替努斯帝之时以基督教为国教,然国法与神所与之法则于其性质终不能一致。要之基督教之道德基于神之法则,然对之之制裁决非世间之法,乃互未来永劫之赏罚也。

  如上所述基督教之道德思想基于神之成文律,因有天国及地狱之制裁,故服从之然仅此不足以尽基督教之道德思想也。人不仅当于外形从此法则而已,又不可不于其内心有正善之精神。欲为真善行不但要为如斯之制裁从神之法则而已。又当不顾制裁之如何,发乎本心,愿为善行此内之善乃行于基督教之善行最为必要者。而此内之善若但为消极者则不相宜,不可不为积极者。不徒当抑压恶欲望禁止恶行为而已,又不可不进而有正善之精神状态。

  然则此积极正善内而之状态果如何乎?于此一事后来之伦理思想与基督教之伦理思想大不相同。照从来之伦理思想,则所以成内而之善重要之条件为真正之知识。梭格拉第以为智识即德,雅里斯多德亦谓养成基于真正之知识有德之习惯,则可得达内之善之状态。从来之伦理思想盖如斯置重于知识,然从基督教之思想,则全反之。为真善行为内之达机者决非知识,实信仰与爱之二者,而此所谓信仰者有极复杂之意义。

  欲知信仰之意义先不可忘信仰与知识之对立。信仰超乎知识以上,且宁与知识反对焉,知识宁有晦信仰之倾向。吾人不但当从神所与之法则深信不疑而已,同时又不可不信人类之多罪恶。虽能从神之法则而为善行,其实非由自己之力,乃由神之惠而使然也。非有如斯之信仰不得谓为真正之信仰。易言以明之,则不可无他力之信心。吾人人类虽以自力不能为善行,然确信神惠广大,能救吾人,于是乃得安心立命焉。此基督教信仰之意义也。

  善行之根原在于信仰,然信仰又待他之要素而始得存在,即不可无爱之要素。吾人因爱而至遂行神之命令,吾人行基督教伦理所命之义务,实自对于神之爱而来。以对于神之爱为本,自其动机而行义务,而道德之价值始生。对于神之爱转而为对于同胞之爱,吾人于神之前均同胞也。认同胞之互相爱为神之意志,于是博爱主义四海同胞主义兴焉。博爱主义实基督教之特色也。

  以上所述乃基督教伦理主义之骨干也。此外尚有可注意之事焉,道德之观念由法律而生,此法律为必不可不从者。基督教信者主要之德在服从神之权威,故首重服从之德,其次可注意者慈悲之德也。爱为基督教徒善行之根原,故又重慈悲之德。以慈悲为主要之德之一,实自基督教始。柏拉图作德之分类表,无慈悲博爱之名,但说友爱之可贵而已。雅里斯多德亦言友爱之可贵,然未尝以慈悲博爱为主要之德。柏拉图之德目举知识勇气节制正义四者,雅里斯多德举多数之德,其中无博爱之目,但有类之之宽大若大度之德而已。此不过为不吝啬之义,非进而谋他人之利益之德也。基督教始基于爱之根本原理立博爱慈悲之德焉,此信者之本务也。禁虐待幼者,以虐待奴隶为不道德之甚者,谓不可不使之自由。又谓对于病者贫者宜勉为救济,对于贫者宜施金钱物品而救助之,因此使基督教徒想出共产主义之社会组织。彼等以世俗之快乐晦神圣之精神,务以离远世俗为事。故富者分其富与贫者以救贫者之苦痛,则既脱世俗荣华之羁绊。又得实行博爱慈悲。自此两方面观之,共产之社会组织实最适于基督教徒也。以上所述服从之德,博爱慈悲之德,加之以男女间之纯洁,不为世俗的快乐所羁束。处困难而能忍耐,谦逊而不傲慢,此乃基督教之道德思想特有之条件也。

  要之基督教伦理之根本思想,由宗教之观念而定,加之以古来希腊哲学中最近于基督教者之思想(例如柏拉图之哲学、斯多噶派之哲学、新柏拉图派之哲学),是基督教之伦理说始至于成立焉。既同化种种之哲于学基督教思想之中,则自不免为几分之变容。基督教亦采用新柏拉图派之流出说,然大变其形容。新柏拉图派以神为最高之原理,为非人格之原理,基督教则代以人格之神,即有意识之神也。虽然,基督教之神亦与新柏拉图派之神同,乃超绝于此物质世界以上者也。神既超绝此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