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娇眉 >

第24章

娇眉-第24章

小说: 娇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那年曹柏森初到辽东就打了一场大胜仗,圣心大悦给了怀远伯府不少赏赐,其中就有一匹莨绸,当时穆识月没舍得做衣裳穿,而是在鲁国公府老夫人做寿的时候作为寿礼送了出去。

    当时真是羡慕坏了一众贵妇,只是那时候正在为曹柏森回京奔走,所以即便心疼她也拿了出去。

    这个金家果真是名副其实的凤阳首富。

    金二夫人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并没有带别的人,坐在一群夫人太太中间游刃有余的和大家聊着天,却总感觉有人在打量自己,抬眸望去只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长得粉雕玉琢、唇红齿白,很是惹人怜爱。

    二人目光相对,穆识月没有避开,落落大方的向金二夫人福身示意,金二夫人也冲她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跟在一旁的穆景云看了一眼问她:“你认识那位夫人?”,她记得那是个商户家的夫人。

    “并不认识,只是觉得那夫人很面善”,穆识月回着。

    不远处,她们刚进福宁堂时穆老夫人拉着手的那个女子朝几人走过来。

    到近前时屈膝一礼,道:“小女子韩霏,各位姐姐妹妹有礼了”

    这位是韩家的嫡长女,穆识月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韩家在场的几位孙女都是嫡女,是没有庶女还是并没有允许庶女出来见客就不得而知了,她觉得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

    韩霏拉着她们走向了旁边一群女子的圈子,并向众人介绍了穆家几姐妹,大家又是好一阵契阔。

    在这群人当中,除了穆家和韩家的女子,地位最高的当数凤阳知府的女儿佟悠悠。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当地的父母官,所以佟悠悠有些倨傲,除了对穆韩两家的女儿恭敬一些,对待那些商户女一直端着架子。

    一群小姑娘在一起又能讨论些什么,无非是哪家的胭脂好,哪个姑娘的衣服漂亮,穆识月很少搭话,只是安静的在一旁听着。

    众人正聊得热络,忽然外边传来喧哗之声,回首望去,方知韩家大老爷带人来了,正在门外候着,要接韩老夫人去前院给韩老太爷祝寿。

    李大太太唤来了孙二奶奶,嘱咐她带着众位姑娘到侧院水榭那边去玩。

    因去给韩老太爷祝寿,有不少的外男都在,跟来贺寿的小姑娘们不便相见,所以才做此安排,只带了韩家的几位姑娘去外院。

    韩老夫人携着穆老夫人的手,由各自的媳妇跟着缓步出了福宁堂。

    这边厢,孙二奶奶也招呼着花丛般的一群小姐往水榭那边去了。

    韩府虽然占地不大,但好在设计的错落有致,一路行来花木扶疏、风景宜人,不乏让人赞叹的景致,譬如那一片硕大的葡萄架就很是吸引人。

    堂堂正正的院子两边砌成两排花圃,然后贴着花圃的内墙种满了葡萄,现在是夏季,葡萄枝蔓顺着搭好的架子向上攀爬,交织成了一大片,环绕成一个房顶并两面墙的样子。

    靠近葡萄架下两边摆着几方矮塌并小几,供在屋里待得憋闷的人到葡萄架下乘凉,没有太阳的照射还能吹到两边传来的微风,穆识月已经能感受到坐在这里的惬意了,心下喜欢不已。

    穆知颜走在她的身侧,赞叹道:“这片葡萄架搭的甚美,等明年我们也研究着弄一个”。

    在前边带路的孙二奶奶笑着回头道:“这片葡萄架是我们家大姑奶奶出嫁前一手置办的,老祖宗喜欢的很,每天最愿意坐在下面吹凉风,称比在屋里爽利”。

    韩家的大姑奶奶,就是韩家长房的嫡长女,穆识月认识她。

    韩大姑奶奶当年由瑾妃娘娘做主嫁给了武进候家的次子,上边有个嫡长兄顶着世子的名头,本来也就只能是这个次子自己挣些功名,或者等世子承爵后分府出来单过。

    偏偏那位世子在一年春季和同窗出去纵马游玩的时候失足跌下山崖摔死了,因此武进候的次子顶了自己兄长的位置成了武进候世子。

    这还不够,第二年,武进候奉皇命剿灭一伙匪寇的时候,被那贼匪头子一刀砍于马下,当场毙命。

    这一切就像说书一般,韩大姑娘顺理成章的成了武进候夫人,京城中人无不唏嘘韩家的女子都是有些福气的,但齐王妃除外。

    前世穆识月在京城见过武进候夫人几面,面貌精致、神采飞扬,是京城贵妇都羡慕的人物。

    水榭离韩老夫人的福宁堂并不远,只一会功夫众人就走到了。

    韩家的水榭是建在一架三级拱桥上的,两侧有青石砌成的栏杆,顺着第一级拱桥的台阶走上去,便可见缠连在一起的三间亭阁,除中间的亭阁砌了墙壁成一个房间外,另外两个都是普通的柱子支起来的凉亭。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想观景的可以在两处亭阁,想休息的可以直接在中间的屋子里,不用再走出去。

    韩府的设计真的是处处透着人文的精致,让人觉得这才是最温暖最可以让人放松的家。

    穆识月见微知著,有些明白韩家的女儿为什么都有一些讨喜的真性情了,家风即是如此轻松的氛围,想来府中的主子也都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养出的儿女也会如此。

    想到这里穆识月才记起,来了这么久并没有见过安贞郡主,她不是早已经来了吗,为什么没有跟在韩老夫人身边。

    待穆识月上了第一段拱桥,这个疑问就解开了。

    最高的那架拱桥上临湖的栏杆边,安贞郡主正靠在上面眺望远处的湖水,几个仆妇远远的立于身后。

    先进入亭台的几位姑娘并不认识安贞郡主,而孙二奶奶还在拱桥下嘱咐着丫鬟安排会水的仆妇划了小舟侯在角落里以防万一。

    穆识月就眼见着那个知府家的姑娘佟悠悠在一众商户人家姑娘的簇拥下进了亭台,看着安贞郡主道:“这位姑娘,不知可否借你这位子一用”。

    安贞郡主所在的位置是整个亭台中正对着湖面的中心位置,确实是最佳的观赏地点。

    安贞郡主回头看了一眼面前的几位姑娘,没有一个认识的,也没有说话,继续转过头去欣赏远处的风景。

    跟来的仆妇因站的有点远没有听见前边的对话,所以并未上前阻止。

    穆识月心中暗叫糟糕,拎起裙摆快步的向亭台上走去,终归是慢了一步。

第51章 三皇子() 
她看见佟悠悠身侧一个十一二岁的姑娘伸手去拉安贞郡主的衣摆,并语气不善的道:“你这姑娘好没礼貌,没见佟大小姐在和你说话吗?”

    穆识月这时候已经到了安贞郡主面前,一下子拦在了那女孩儿和安贞郡主的中间,屈膝行礼道:“民女穆识月,拜见安贞郡主”。

    在场的几名女子都是一愣,然后齐刷刷的跪了一地,佟悠悠和刚刚伸手拉安贞郡主的姑娘更是吓得浑身都抖了起来。

    这下子真的是惹祸了,她们不过是没有根基的商户人家,竟然对一个郡主不敬,这……

    还在桥下的孙二奶奶也赶了过来,有一点不明白状况,所以没敢胡乱张口,只小声的叫了一声“郡主”。

    安贞郡主看着面前跪着的几人,眼睛望向穆识月道:“我记得你,穆六姑娘是吧?”。

    穆识月点点头,“嗯,劳烦郡主还记着”,然后求情似的说了一句:“她们不识郡主身份,有失仪的地方还请郡主勿怪”。

    从那日的接触来看,安贞郡主并不是个难说话的人,所以穆识月才敢开口求情。

    安贞郡主扫视了一眼,“都起来吧,你们也没做什么,我不会放在心上的”。

    跪在地上的几人连忙磕头道谢,然后次第的站了起来。

    穆知颜、穆景云和其余的姑娘这时才上了亭阁,依次给安贞郡主见礼。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放下水榭这边暂且不说,韩府外院的正堂内,韩家的子孙正在给坐在上首的韩老太爷祝寿,韩老夫人坐在韩老太爷的下首处笑眯眯的看着堂下的人。

    呼啦啦的跪了一大排人,齐声贺着:“恭祝祖父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松鹤长春,天伦永享”。

    韩老太爷半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布满笑容的脸和蔼慈善,连身说着“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快些起来吧”。

    韩老太爷是帝师韩兆的长子,瑾妃娘娘的生父,此人一生碌碌无为,最大的建树可能就是培养了瑾妃那样的女儿了吧。如今成了韩府的老太爷,底下儿孙满堂,还有个身为皇子的外孙,自然身份也不同往昔。

    堂下的韩家子弟都把自己为祖父准备的贺礼一一奉上,贺词吉利话不绝于耳的响起。

    安贞郡主身份尴尬,所以为了不见三皇子,早早的给韩老太爷拜寿后就躲了出去。

    可三皇子却迟迟的没有来,韩家的人已经拜过了寿,只等着三皇子到来后就要开始宴席了。

    众人不免疑惑三皇子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按理说他早上已经进了凤阳城,这个时辰也该入了韩府了。

    韩大老爷不停的派人出去打探三皇子的车驾到了哪里,得到的消息都是不见踪影。

    直到众宾客等得都有些不耐烦窃窃私语起来,外面才有一阵喧哗声传来,有小厮快步的跑进来禀告着三皇子的马车已经到了韩府的大门口。

    韩老太爷、韩老夫人连忙起身率领一众宾客向堂外迎出去,还没走到厅堂的大门口,就见外面一行人快步的走了进来。

    领头一人着青色盘领窄袖常服,左右两肩各织一蟠龙,腰配玉石革带,头束青玉冠。

    样子有二十出头,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细细长长的丹凤眼微眯起好看的弧度,高挺鼻梁下的嘴角也是微微扬起,不用猜也知道这就是三皇子了。

    三皇子大步流星的从厅堂门口走进,在众人纷纷跪下尊呼三皇子金安的时候,快速伸出手拦下了即将跪倒的韩老太爷和韩老夫人,并道:“外祖父、外祖母切莫多礼,二老这样会折煞孙儿的”,他的声音暗哑低沉,带着一股子不容人抗拒的魅惑。

    然后眼光一扫看见立在一旁的穆老太爷,笑容更大了一些,道:“穆大人也在,几年不见,穆大人仍然像在京城时一样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三皇子的话说的很是亲近,穆老太爷拱手道:“多谢三皇子抬爱,哪里还有当年那身子骨,能再见三皇子一面都是上天眷顾,多留了老朽几年”。

    三皇子不置可否的笑笑,“各位都不必在此站着了,咱们进去说话”。说完便扶着韩老太爷和韩老夫人率先走进去。

    韩老太爷要把首位的座位让给三皇子做,三皇子推却着说:“您老今天是寿星翁,孙儿是来给您贺寿的,可不是来跟你抢位子的,就在旁边给孙儿安排个位子即可”。

    三皇子这样的安排正合理,韩老夫人和他一左一右的坐在韩老太爷的下首,不会喧宾夺主,也不算辱没了他的身份。

    三皇子扶着韩老太爷坐定后起身走到堂下,拱手作揖道:“孙儿今日是代母妃来给外祖父贺寿的,恭祝外祖父松柏长青、福寿延年。母妃说她不能亲自回来给您老贺寿是她的不孝,所以手抄写了一百卷《金刚经》让孙儿带回来作为外祖父的寿礼”。

    随着三皇子的话音,一个身穿靛蓝色道袍、面白无须的青年内侍恭恭敬敬的捧着一个刻金托盘,上边用红呢绒布覆盖着,端到了韩老太爷的面前。

    立在一旁的韩大老爷轻轻掀起了覆着的红布,众人都瞧见了上边整整齐齐码着的经卷。

    底下的人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贺礼送的可是够重的了,金千山、银万座,都不如真心实意。

    更何况这可是娘娘千岁亲手抄写的佛经啊,众人对韩家的崇敬更加深了一些。

    韩老太爷挥手唤三皇子到首位上坐着,三皇子正迈步走过去,跟着三皇子来的一众人中有一人从人群中踏步而出。

    这人穿着紫红色暗竹纹刻丝袍,头上簪着白玉簪,腰间悬着扇套、荷包等物,神采奕奕,也是一表人才。

    行至堂前深鞠一礼,朗声道:“成国公府方子昱恭祝韩老太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只这一声,就引得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在场的除了少数几个人是在朝为官的,剩余的多是凤阳大户,所以只听见了前边的成国公府,却不知道这个方子昱是哪个。

    就连韩老太爷,因为自从十多年前从京城迁到凤阳后再没有回去过,所以也不知道这人的身份。

    倒是韩二老爷率先反应过来,低声和韩老太爷解释着:“父亲,此人是成国公府世子爷的第三子,诚贵妃嫡亲的侄儿”。

    成国公嫡出的小女儿是当朝的诚贵妃娘娘,那成国公世子的儿子自然就是诚贵妃的侄儿。

    韩老太爷想了一下才缕清了这之间的关系,哈哈的笑着,“小子快起来,到我这来给我说说,我可是有十几年没见过成国公了”。

    一旁的三皇子在见到方子昱的那一刻就变了脸色,没等方子昱上前就问道:“夏奕呢,他刚才不是还在,怎么就剩你自己了?”

第52章 水中惊变() 
方子昱的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口中嘀咕着:“那个……,这个……”。

    他在那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借口,心里暗骂:这个该死的夏禹呈,只悄悄的和自己说了一声掩护我,然后就溜了,剩下他一个人在这面对着三皇子的臭脸,这叫他如何是好。

    眼瞧着三皇子的脸色由白转青,并且越来越差,方子昱忽然计上心来,眯着眼讨好一般的说道:“禹呈说空着一双手给韩老太爷贺寿不好,他去寻寿礼了”。

    三皇子气的直咬牙,他就那一眨眼的时间没有盯着,夏奕就跑了,也不知道是谁给父皇出的馊主意,把这个包袱丢给他。

    但眼下还是要先把这个惹祸精给找回来,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出去寻人。

    堂内的宾客都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夏奕是谁,为何会让三皇子如此生气?

    再说水榭这边,安贞郡主环视眼前的女子们,不经意间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