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471章

欢喜记事-第471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成天吃饱了没事就喜欢上蹿下跳找打的人还有这么脆弱的时候。

    到底还是个孩子,就是经常熊了点。

    “当然是你更重了,”苏锦道。

    苏小少爷登时得意了,咧嘴一笑,“意料之中。”

    苏锦,“……。”

    她怎么那么想揍他呢?

    苏小少爷铺垫好了,挨着苏锦坐下道,“姐,你把那东西送给了皇上,你能不能再把它借回来,我们一人玩一天,你再给皇上送回去行不行啊?”

    一人玩一天,很公平。

    就是东西到了他们四个手里,很大可能是玩坏了再给皇上送回去。

    苏锦看着他道,“你怎么不叫我派人去把送给爹爹的追回来一份?”

    苏小少爷小脸耷拉了。

    以为他不想吗?

    他是不敢好不好。

    那东西那么好,爹爹要是知道他吵着姐姐扣下来一份,还不得把他吊起来抽个十天半个月啊?

    虽然他没上过战场,却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眼力,要看的远,看的清楚。

    站在城门上,用那东西能看到敌军,爹肯定高兴。

    比起玩,当然打仗更重要了。

    苏小少爷望着苏锦道,“姐,那东西你是哪里买的?”

    杏儿要说话,被苏锦用眼神止住。

    苏锦笑道,“一个一千两,你要买?”

    苏小少爷,“……。”

    “买不起,”苏小少爷涨红了脸道。

    苏锦转移话题,道,“最近在读什么书?”

    “昨天开始读《笠翁对韵》,娘让我们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苏小少爷老实道。

    眉宇间带着一点无奈。

    因为那一本实在是太厚了。

    没有一两个月,是别想背会的。

    苏锦笑道,“那好,你们什么时候把《笠翁对韵》背会了,我什么时候一人送一个。”

    苏小少爷眼前一亮,“真的?”

    “姐姐什么时候骗过你?”苏锦问道。

    她问的一脸认真。

    苏小少爷嘴角抽抽了。

    以前在青云山骗他的时候还少吗?

    答应他的事就没几回做到的,他都习惯了。

    比起苏锦,苏小少爷可能更相信杏儿一点儿。

    苏小少爷望着杏儿。

    杏儿点头,“这回是真的。”

    苏锦,“……。”

    见苏锦抬手遮脸,杏儿望着苏小少爷几个道,“我去给你们拿糕点吃。”

    “没时间吃,我们要回去背书了,”苏小少爷着急道。

    反正都是要背会的,早背晚背都是背。

    苏小少爷后悔昨天没多背一点。

    说完,他们转身就跑。

    等苏锦起身出去,只捕捉到一个人影了。

    苏锦哭笑不得。

    她望着杏儿,“我骗过他吗?”

    “骗过好多回,”杏儿回道。

    “……。”

    “骗了些什么?”苏锦问道。

    “就是跟侯爷和大少爷下山玩,说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最后玩高兴了,就给忘了,”杏儿道。

    “不过每回都是侯爷和大少爷给姑娘背黑锅。”

    “……。”

    苏锦不想再问了。

    杏儿却打开话匣子,给苏锦举各种例子。

    远处,苏小少爷又跑了回来,跑的小脸通红。

    苏锦看着他,正要问怎么又回来了,苏小少爷喘气道,“姐,还有小堂妹,别忘了她一份儿。”

    “她还小,可能她背不下来,我帮她背个别的吧?”

    自打上回照顾不周,让沈小姑娘受了伤寒后,苏小少爷几个就格外宠着她了。

    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只要他们有,就绝对有沈小姑娘一份。

    这回,自然也不例外。

    苏锦还真不知道让他背什么好,便道,“那回去让娘给你挑一本背背。”

    苏小少爷忙不迭的点头。

    又一阵风跑开了。

    苏小少爷回去后,就找唐氏给他挑本书背。

    主动要求背书,唐氏都有点吃惊了,摸了摸苏小少爷的额头。

    没病。

    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唐氏倒没有让他背。

    他们四个保持一致,管起来也方便,唐氏让他练字,四个人中,沈小少爷的字写的最好,九皇子次之,苏小少爷的字和赵小少爷差不多。

    唐氏让他练两本字帖。

    至于书吗,还是让沈小姑娘背,年纪小无妨,给她多些时间便是。

    今儿时辰不早了,苏小少爷他们不想去冀北侯府了,回屋背书。

    第二天,一大清早就起来背,那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啊。

    吃了早饭后,就去冀北侯府给冀北侯老夫人请安,然后把望远镜的事告诉沈小姑娘,然后就回府了。

    冀北侯老夫人失落了。

    唐氏陪他们一起去请安的。

    以前都是唐氏要走,苏小少爷他们死赖着不肯讨价还价的。

    这次是苏小少爷他们急着走,唐氏还要坐会儿。

    就这样,苏小少爷他们还是决定先回府。

    冀北侯老夫人望着唐氏,道,“这是怎么了?”

    唐氏失笑,“没事,他们几个是赶着回去背书的。”

    “背书?”冀北侯老夫人诧异了。

    她这孙儿怎么突然这么勤奋了?

    唐氏把苏锦要他们背书的事说与冀北侯老夫人听。

    冀北侯老夫人摇头好笑,“这么勤奋,看来对那东西是喜欢极了。”

    沈小姑娘拿了本书跑进来,高兴道,“祖母,苏阳哥哥说,我背会了,也有我一份呢。”

    “那你可要好好背,”沈三太太笑道。

    “嗯嗯,”沈小姑娘点头如小鸡啄米。

    她翻开书,又发愁道,“可是好多字我都还不认识。”

    冀北侯老夫人,“……。”

第九百二十二章 预支() 
接下来几天,除了每天必须扎马步和练梅花桩,苏小少爷几个都在背书。

    甚至扎马步的时候,面前都摆了小几,小几上摆着书。

    那认真的程度——

    就是那些赶着考状元临时抱佛脚都比不上。

    这么勤奋下,四天时间就把一本书背熟了。

    苏小少爷最先背会,但他还要练字帖。

    两本字帖练完,九皇子他们也背熟了。

    唐氏抽了几段让他们背了后,就让人准备马车送他们到镇北王府来找苏锦。

    他们来的速度之快,苏锦都吃惊了。

    而且抽背,无一出错。

    万幸的是熟能生巧,工匠把望远镜及时送到了。

    不然这一盆冷水浇下去,还不知道怎么失望呢。

    人手一个望远镜,苏小少爷他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镇北王府没什么好看的,他迫不及待道,“剩下一个,我们给小堂妹送去。”

    苏锦也没有留他们,再者也留不住。

    几人怎么跑来的怎么跑走,坐上马车,又直奔冀北侯府。

    他们把望远镜给冀北侯老夫人看,冀北侯老夫人也新奇的很,笑道,“这东西对得起你们挑灯熬夜背书。”

    苏小少爷挨着冀北侯老夫人道,“屋子里不好玩,在观景楼上看才有趣呢。”

    几个小家伙拉着冀北侯老夫人上了观景楼。

    沈小姑娘这几天也很认真。

    只是效果很一般。

    才认识了百来个字。

    字都还没认全,遑论背书了。

    她是又想出去,又想早点背会,急的趴在桌子上哭。

    丫鬟匆匆跑去禀告冀北侯老夫人。

    苏小少爷道,“你快去把小堂妹叫来。”

    丫鬟又匆匆的跑回来传话。

    沈小姑娘一边哭一边看书,眼泪模糊的字都快看不清了,丫鬟是又心疼又想笑。

    “姑娘,小少爷让你先去呢,”丫鬟道。

    沈小姑娘把书一放,赶紧往外跑。

    丫鬟跟在后面走。

    沈小姑娘扶着楼梯上观景楼。

    她眼眶通红,怎么看怎么叫人心疼。

    苏小少爷看着她,“哭了?”

    “我没哭,”沈小姑娘摇头如拨浪鼓。

    她还记得苏小少爷说的,哭鼻子就不带她玩了。

    反正不能哭。

    九皇子手一伸,从沈小姑娘眼敛下一抹,还是湿的。

    沈小姑娘两眼瞪他。

    苏小少爷把望远镜递给她,“这是给你的。”

    沈小姑娘眼前一亮,飞快的接过,然后才问,“我还没背会,也给我吗?”

    “娘说先给你,你还小,认字不多,多给你三个月时间背会,”苏小少爷道。

    “三个月还不会,以后有好玩的就不带你一起玩了。”

    沈小姑娘是连连点头。

    沈大太太和沈三太太互望一眼。

    两人是又高兴又心塞。

    二弟妹(二嫂)不在府里和她们一起住,却是轻轻松松的帮她们把孩子给管了。

    沈小姑娘站在栏杆边看远处,新奇的不行。

    她看了会儿,高兴道,“爹爹回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沈三老爷才上楼来。

    沈小姑娘献宝似的把望远镜给沈三老爷看,沈三老爷惊叹道,“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好东西,就这么给他们玩?”

    沈三太太失笑道,“人手一个呢。”

    沈三老爷,“……。”

    东西是好东西。

    就是被他们给玩成了大街货。

    沈三老爷爱不释手,抱着女儿哄,“爹爹给你买糖人,你把借爹爹玩几天?”

    冀北侯老夫人一脸黑线。

    多大的人了,哪有这么哄女儿的?

    沈小姑娘挣扎着下来,拿着望远镜蹬蹬蹬下楼跑了。

    苏小少爷他们连背了几天书,如今拿到望远镜,决定好好放松一下。

    上街头四处闲逛,奈何囊中羞涩。

    赵小少爷自告奋勇道,“我去跟我娘支半年月钱吧?”

    这个提议,苏小少爷他们一致赞同。

    他们几个就数赵小少爷有钱了。

    苏小少爷他们上楼吃东西,拿着望远镜东张西望。

    赵小少爷由小厮护送回府。

    赵家大太太有好几天没看见儿子了,突然见他回来,还是一个人回来,她道,“怎么你一个人回来的?”

    “九皇子他们在街上玩,我回来和娘预支月钱的,”赵小少爷如实道。

    “……。”

    赵大太太心塞了。

    敢情是回家拿钱的,不是来看他们的。

    当然了,对赵小少爷来说拿钱重要,看爹娘大哥也很重要。

    尤其是赵大太太,赵小少爷问他,“大哥,你腿好些没有?”

    “好多了,”赵大少爷道。

    见赵小少爷怀里抱着个锦盒,他道,“这是什么?”

    赵小少爷笑弯了眼道,“这是望远镜。”

    知道自家大哥没见过,赵小少爷拿给他看。

    赵大太太也看了几眼,道,“这是谁给的?”

    赵小少爷把苏小少爷在皇上那里看到,跑去找苏锦要的事告诉赵大太太。

    赵大太太心都听慌了。

    皇上都稀罕的东西,自家儿子居然也有一份。

    还是让他们背书才给的?

    镇北王世子妃待他们也太大方了,而且连带她儿子都一视同仁。

    赵大太太也不知道怎么回报好,赵小少爷要预支月钱。

    赵大太太让他支了一年的。

    其实赵大太太很不理解,东乡侯府也不缺钱,赵家也不缺。

    儿子撒娇,几十两银子给了也就给了,为何要用预支月钱这样的方式给?

    自打儿子住进东乡侯府,再也不撒娇要钱了,都是求她预支月钱的。

    赵大少爷忍不住问道,“你们把月钱预支完了,以后怎么办?”

    “以后我们就长大了,可以自己挣钱,那时候就不需要爹娘给月钱了,”赵小少爷道。

    “等我们长大了给钱是锦上添花,现在预支给我们是雪中送炭。”

    “……。”

    这话是苏小少爷说的。

    九皇子他们一致觉得非常有道理。

    现在他们没钱还没能力挣钱才需要月钱。

    以后自己能挣钱了,还用得着爹娘给吗?

    赵大太太欣慰了。

    自家儿子才多大点,就懂将来要自己挣钱不靠爹娘的道理了。

    赵大太太不得不承认东乡侯夫人就是比她会教孩子。

    花的钱比以前少,书读的比以前认真,过的还比之前快乐,还练了武,身体更好了,也更有主见了。

    简而言之,就是学的认真,玩的痛快。

    除了不怎么恋家外,无可挑剔。

第九百二十三章 落水() 
把几个望远镜给苏小少爷后,管事的又做了几个送来。

    苏锦一样的差人送去了边关。

    至于管事的提议放在美人阁卖,苏锦没同意。

    这东西在战场上用处还挺大,能帮助东乡侯他们看清楚敌军的排兵布阵。

    可一旦放在美人阁卖,难保不会流入南梁将士手中。

    她不缺钱用,等战事结束再卖也不迟。

    管事的觉得有点可惜,明明大把的钱在那里,可世子妃不想挣啊。

    有个不热衷挣钱的主子,管事的有点恨铁不成钢,但苏锦不愿意,他们再惋惜也没用。

    ……

    平静了两天,又迎来了一场冬雨。

    这场雨下的格外的大。

    呼啸的风吹的窗户砰砰作响,惊的人夜里都睡不着觉。

    苏锦被狂风吵到半夜才睡着。

    睡的晚,起的就晚。

    吃了早饭后,难得雨停了会儿,苏锦直接去了后院。

    就这么穿过后院的功夫,鞋就湿透了。

    坐在小榻上,苏锦把袜子脱下来,杏儿拿袜子给她穿。

    外面,碧朱跑进来道,“世子妃,皇上赏了您一大箱子东西。”

    杏儿高兴道,“快让他们把箱子抬进后院来。”

    “地上湿的,还是直接放在屋子里吧,”苏锦道。

    杏儿想想也是。

    碧朱跑去传话。

    不过那口大箱子还是抬进了后院。

    小公公是福公公的心腹,把箱子抬进竹屋道,“福公公叮嘱,要把大箱子抬到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