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龙八部之般若陀罗尼 >

第70章

天龙八部之般若陀罗尼-第70章

小说: 天龙八部之般若陀罗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康在车内听了,心有不忍,手刚碰到帘子,又放了下来。

    萧峰余光一扫,见车帘微动,便知道她心有不忍了,只是怕他为难,又先忍了下来。

    “过去看看。”萧峰纵使不在江湖,这份侠义之心也是不会放下的。

    “我让你偷!让你偷!……你到底交不交出来?”几个衣着鲜亮的恶仆,鞭打着一个骨瘦如柴、粗麻衣裤、衣衫破烂的小孩儿。那孩子躲躲闪闪,也避不开几鞭,确是死咬牙关,就是不肯开口讨饶。

    “你们这些混蛋!你们是想要了石哥儿的命啊!”那侍女又想扑上去护那孩子,结果被那壮仆一把掀翻在地。

    这女子也甚是泼辣,红着眼睛爬起来,冲过去抱着那壮仆的手就咬了下去。又是一巴掌,被打倒在那孩子身旁,她却恨恨的笑着,抹了把嘴角的血丝,把那孩子搂进自己怀里护着。

    “住手!你们几个大人,为何难为他们一个女子、一个稚子?”萧峰喝止了恶奴的暴行,问他缘由。

    “你算什么东西?敢管我家夫人的事!”那恶奴想是霸道惯了,虽然见了萧峰一众的威势,也有些心虚,却还是嘴硬逞强。

    “放肆!我家主人是圣上结拜义弟、钦封的大辽南院大王!”

    亲兵一声喝,恶奴跪了。

    “小、小人不知,贵人莫怪……不过,这是我家主人家事。这小贼偷了主母的耳环,主母让小人追赃。小贼不肯,才用的刑。”那恶仆说的吱吱唔唔。

    “小孩儿,他说的,可是真的?”萧峰尽量放缓了声音问道。

    “我叫耶律石头,乃是辽太祖八世孙。我耶律家好男儿,怎会偷妇人之物?那些首饰,本就是我母亲的嫁妆。做儿子的不能说继母不慈,可我怎能由着她强占我母亲的东西、还辱骂我母亲?此事有我母亲的陪嫁侍女阿朵为证。”这孩子被冻得瑟瑟发抖,痛的唇色紫白,却目光坚毅、毫不畏惧。

    “他说的可属实?”萧峰再问那些恶仆。

    众仆讷讷不敢言。

    “你家家主是何人?”萧峰再问。

    一众仆人看着萧峰这架势,是要为这小孩儿抱不平了。想想夫人手段之狠辣,若是夫人知道,他们把南院大王惹回去,他们小命定然

    然不保。

    于是一个个的都磕起头来,连叫饶命。

    萧峰及其亲兵均是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书记官过来,悄悄进言:“小人听闻,耶律乙辛大人的女儿嫁给这附近一户皇室闲散、没落弟子做继室。这位姑奶奶性子跋扈,下人动辄得咎,轻罚至残、重罚丢命。待先夫人留下的孩子如奴如仆、非打即骂。家主懦弱,畏惧权臣,怒不敢言……小人看着,八成就是这一家了。”

    “天理昭昭,竟有此等恶行!稚子何辜……”萧峰怒了。

    乐儿从马背上跳了下来,来到那个小孩面前,把自己的皮斗篷脱下来,披在他身上。

    那小孩儿眼里泪光闪闪,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竟是一时无言,眼里却满含谢意。

    “你妈妈若是知道了,定是宁肯舍了那些财物,更看重你的平安。你……你还要回去吗?”

    小孩儿眼里满是不甘,既不点头答应,也不摇头拒绝。

    “那……你要不要跟着我们走?妈妈——”乐儿很是舍不得这个刚认识的小哥哥。

    阿康此时明白萧峰是决意插手此事了,索性掀帘下车。萧峰见乐儿相唤,甩镫下马来到车边,亲自扶了阿康下车。阿康来到那小孩儿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笑着说,“若想报答你的母亲,守护住她的名声和财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你能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如果今天,你连性命都保不住,你母亲的一切,都将化为虚无。你,可明白?”

    小孩儿点了点头。

    “这是我儿子康乐安,我是辽帝钦封的靖难夫人康氏。我想收你做义子,让我孩儿日后学文习武都能有个伴儿,你可愿意跟我走?”阿康拉着小孩儿的手问着,心下却暗暗叹气:怎么觉得自个儿像拐小孩的坏阿姨?真是有够违和的!

    小孩儿抿着嘴点了点头。随着脑袋一动,泪水就滚了下来。

    阿康叹了口气,拿了手绢给他擦了擦脸。一手牵过乐儿,一手牵过耶律小石头,回头看了看那几个恶仆,端着气势说道,“回去告诉你家主子,石哥儿被靖难夫人收作义子,和南院大王通往南京去了。”又向那侍女说道,“既然你家小主子与我等同行,你还不跟过来伺候?”

第98章 辽地南王侠义() 
萧峰是个很不错的ceo。这是经汪剑通考核过的;成功案例参见丐帮之前的业绩和声誉。

    管理政府机关和管理江湖门派肯定不同,运营一个经济行政地区和运营一个不盈利组织也不一样;但这并不能降低一个优秀管理人才的兴趣和积极性。辽帝汉人的窘迫生活状态、底层自由民和奴隶的惨况,这些都大大刺激了萧大侠的主观能动性。本来长期以汉人自居、并领导对抗以辽为主的北方各异族政权的丐帮;萧峰并不适应忽然成为契丹贵族这样的角色转换。然而各种族、各阶层极端不平等的现状,让一直被教育以成为“侠之大者”为培养方向的萧峰深受触动。于是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凌驾于之前种种纠结、自我怀疑等情绪之上。萧大侠开始了大刀阔斧、毫无顾忌、舍我其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式的改革。具体的嘛;一切都以众生平等、放下成见、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为主旨。

    阿康依旧是极其低调的躲在府里;处理内务,调/教儿子。外面发生的一切,她也有所听闻,抹了抹一脑门子的汗,坚决不参合。

    所幸;萧峰并非理想主义者。他熟悉民生、精通世故,所以他比较公平的对待在他治下的各族百姓,相对宽厚的对待下层百姓,并未太过触动贵族利益。万幸,大辽的律法制度尚未完备。在有律依律、无律依例、无前例由上位者据情据理自行判决的现状下,萧峰也没有弄出什么新的律例,而是在日常碰到的案件中,把他主张的观念传播下去。

    在百姓中,新任南院大王的声望颇高。但是阿康作为学过马毛邓理的人,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也就有了隐忧。既然有了隐忧,又事关萧峰,阿康也就无法置之不理了。

    阿康做得很隐晦。汉家女子娇弱,这是契丹人的固有概念,特别是有点身份的汉女。靖难夫人也没多奢侈,只是衣服嘛,布料要够柔软、手工要够精细、样式还有点特别要求;吃食嘛,光原料就分的够细糟的,花式、手法听着就更新鲜了;用的、住的、出门坐的,看着小东西不起眼的地方,人家曼声细语的,都能说出一大堆的讲究。南京城的裁缝、厨子、泥瓦匠、车马行……甚至连打铁的,等等手工艺者都被抬了起来。你没听说过咋做?没关系,咱慢慢说道;没原料?不着急,咱慢慢买;本钱不够?没事儿,咱入股!连带着手艺行繁荣了,一批小人物的地位提高了。契丹贵族本是看不上汉人的那些奇巧小心思的,不过是人就抗不过潮流,况且这些小玩意儿不只是新鲜而已。改过那么一丁点儿样式的衣服,就把人显得俏丽了;被拾弄过的车子,不那么颠了;汉人新弄出来的屋子更暖和、舒适了;吃的嘛,口腹之欲、最是人之常情。

    随着这些新玩意儿的推广,靖难夫人虽然很少和契丹贵妇打交道,可是流行风尚却引着这些贵妇,把眼睛跟紧了靖难夫人。靖难夫人好西域歌舞,还喜欢西域的香料;靖难夫人喜欢听人讲禅,又喜欢回教的寺庙;靖难夫人……

    随之水涨船高的,不知是汉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一时间,四方皆传,新的南院大王是个博古通今、包容豁达、心怀天下……的人,不管哪里的来客,南院大王都会拿你当兄弟,到了大辽的南京,就像回到了家乡。

    原来不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帮派”,而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且,江湖传言,从来都弄不明白是怎么来的,一定有不靠谱的,也一定有空穴来风。反正不管怎样,不止是西域各游牧民族,就连波斯、大食、身毒、罗刹、高句丽,各行各业的,都有闻声而来投奔的。一时之间,南京城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格外繁华。

    阿康在这一波热闹中,牵了个头,之后就悄悄隐退了。

    刚开始的时候,事态的确如她所愿,但是阿康自知自己是没安好心,自然不敢太过招摇。后来的发展,阿康也是看的瞠目结舌。却说回阿康最初的想法。不论是阿康自己两世的汉人情结,还是出于对战争、乱世的畏惧,也许还有为萧峰命运的担忧,总之,阿康不希望辽宋之间有战争。书本上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有,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多次能战胜农耕民族,与其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当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变得不那么随机的时候,甚至依赖农耕民族的时候,其压倒性的优势便会减弱。和历史上汉族政权不愿主动对游牧民族开战的原因相同,届时,辽人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选择开战了。

    这般龌龊心思,不要说被辽朝权贵识破,哪怕是被萧峰知晓了,都有几分不妙。阿康自己也有几分心虚。

    做了坏事的人,有很多喜欢去庙里捐香油钱,为的大抵是心安。阿康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阿康出资,请书记官和大贺帮忙,办了两个学堂。一个是为平民办的,教些契丹文、汉文、回鹘文、算数、自然百科知识、以及农耕、饲养、兽医、渔猎、百工等技能。年龄不限,不收学费,爱学哪一门自选,入学和学期末都有考试,成绩好的有奖励,也许还会推荐个好出路。另一个是为贵族子弟办的,由大贺久识出面,所授课程包括文史、术数、武艺、骑射、以及博物。

    辽帝的赏赐颇丰,阿康的观念里,这些财物取之于民,自然应该用之于民,这个想法和萧峰正是不谋而合。萧峰对于处理政事没什么爱好,但是听了阿康的这个想法,倒是大为赞赏。有了萧峰做后盾,财力、人力都齐活了。阿康只管在幕后埋头苦干,这学堂的事,干脆连名头都挂在南院大王名下了。

    平民学堂办起来之后,各族百姓皆称赞萧大王慈悲仁善。有个地方能帮着规矩着孩子点,又不要钱、不耽误孩子干活,多好啊!能识几个字、学点东西就更好啦。大多数穷苦人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穷孩子们来了一大帮。家境还过得去又有眼力见儿的,也有奔着南院大王的名声、想着给孩子淘弄个好出路而来的。阿康除了一边审教案、一边自己也跟着学着之外,还要照量着眼下调整编制学规、核算支出,另外,她把乐儿和小石头也扔到了这个学堂里边。小打小闹的事情常有,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有孩子的单纯,也有孩子的豁达。这边还算挺成功。

    此时辽朝亦实行科举制度,但不流行宋朝的书院什么的。再加上萧峰的根基尚浅,贵族子弟并不买账。好在有个活宝,大贺久识。久识他爹大贺途遥,那是凭实打实的军功起家的,两代辽帝跟前都是挂了号的。再

    有,即便是契丹贵族子弟,能当上禁军一个头领都是不容易的,更何况他能在平乱的时候统领上万的禁军!南京的贵族子弟,跟他见过面的不多;听了他名声、想和他打一架,那是个顶个都有的心思。本来大贺久识还想着,自家老头子让他老实点,别给萧大人惹事。萧峰一听阿康办的这个学院、以及找了大贺帮忙,就清楚阿康的想法、以及找大贺的原因了。于是萧峰把大贺久识叫去指点了一下。

    大贺久识现在是扬眉吐气了。萧大王发话,甭管谁的请帖也好、战书也罢,统统收下,放开了手脚招呼。横扫南京契丹热血儿郎、收服了众家权贵子弟之后,大贺久识得意扬扬的炫道:“自从我家大王随意指点过后,进境可谓一日千里。就你们这些?一起上都不够看!千军万马中取人首级的本事,你们见过么?咱见过!哈哈!”

    契丹人尚武、崇拜英雄豪杰。一群二愣子狼血沸腾,嗷嗷叫着冲向了学院……

    武艺、骑射头两堂,萧峰亲来指点。群少无不拜服,俱是看得精神抖擞、两眼冒光。对萧峰收下的两位亲兵统领穆义连、罕俱弗所展示的本领,亦是钦佩不已。可到了文史等课堂上,这帮纨绔拍桌子造反了。书记官罗德一扬手、三柄回旋镖飞出,两柄贴着最能叫唤的两个小子的脸、断发而过,扎在后面一位的桌子上,第三并回到了罗德的手里。罗德接着对这群傻眼的浑小子说话了,“讲堂上的各位先生,都是我的老师。文课学不过,还想上武课的,自己去跟萧大王说。”

    妈呀——这群崽子老实了。一个书记官都这么可怕,萧大王,您老太强大了!

    草原上,一群孩子们在疯跑,几个牧人在教他们用绳杆赶马套羊。

    “石头!”乐儿这两个月把草原上小孩子的本事学个尽兴,只是这套羊还不过瘾,他更想自己驯匹好马。耶律石头听了很是不屑,笑他本事还差得远呢。乐儿仗着自己练过几年功夫,臂力非寻常少年可比,一上来就套了头肥羊,特意来找石头显摆。

    石头瞥了乐儿一眼,懒得理他。一旁几头公羊跑得离了群,石头一个口哨,便有大狗跑过来驱赶公羊回群。有一头公羊冷不防找了个空子蹿出去,石头捡起身旁一条两头栓了石块儿的绳子,抡了几抡,抛了出去。石绳旋转着、平飞出去,慢慢靠近羊只、贴近地面,最后卷住了正在奔跑的羊的四蹄。刚刚耍滑的公羊,现在脸着地了。

第99章 奈何小子顽劣() 
身为南院大王;和一个并非王妃的女人形影不离,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一向重承诺的萧峰对此耿耿于怀。马大元的死;谭公谭婆等人的遇害;萧峰虽然此时不便去宋地亲自去查,但真凶落网、真相大白之前;他不会掉以轻心。另外当日萧太后言辞中;隐隐透露着他父母遇害似另有隐情、而非意外。若果真如此;他必当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