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59章

帝国海权-第159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铝合金配方这是第二个耳光,接着铝冶炼产量低的可怕这是第三个耳光,最后价格贵的要死这是第四个耳光,这四个耳光抽的约亨牙床都松了。

    有金手指有什么用?基础工业和技术能力摆在那,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啊!(未完待续。)

第221章 动力的曙光(下)() 
自从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后,如何解决问题就成了约亨心里的大石头。有些事约亨张张嘴花花钱就能搞定,铝合金的成分配比问题约亨把问题直接丢给了普鲁士皇家科学院。

    约亨要求他们进行通过增加其他金属元素来提高铝的硬度和强度的研究,至于研究费用,自己可以资助。

    有钱好办事,普鲁士皇家科学院效率也还算不错,其物理材料研究实验室在经过庞大的成分配比试验后的确做出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铝合金。

    而这些铝合金则用在了飞艇和铝合金发动机的研制上,由于使用的是实验室的生产制作方式生产的,这些铝合金的价格全都高得惊人,这也是当初约亨和齐柏林抱怨这些玩意都是用金马克堆出来的原因。

    不过因为需要满足研究试验的需求,需求量也还不算太大,实验室里制备生产出来的那些产量也能满足需求,虽然贵了点,但是这笔钱约亨也还是能掏得出来的。

    不过想要进入批量化生产,满足规模化实用化?你想的美。

    铝元素作为地壳含量第三位的元素,也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铝并不稀罕,铝土矿的开采早在1873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先吃螃蟹的是法国人。

    电解铝的技术早在1886年就已经由美国人发明了出来了,拜耳法将铝土矿制作成氧化铝的技术也已经是6年以前的发明了,但是要提炼铝那可是很稀罕的,而原因就是冶炼铝需要电,大量的电。

    现在电力本身作为并不普及的能源,想要推广铝冶炼工业的难度就很大了。

    虽然现在各国也在进行着电器化进程,电力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但是电力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照明这样的需求上,也有一部分有着长远眼光的人也开始使用电力作为工业生产用能源。

    但是大量消耗电力进行铝的冶炼依然不在各国的考虑范畴内,铝冶炼即使在未来的那个电力完全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是高能耗产业,何况现在。建设大量的电厂生产巨大的电力投入在铝这种强度不足工业意义不大的金属上显然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

    只有约亨才知道铝冶炼工业的巨大价值。

    有了铝合金。迈巴赫的研究团队就能够在重量上更放心大胆的放开手脚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将指日可待,而将来突破V型交错排列的技术后,一战德国航空发动机使用直列式被英国人的V型发动机甩的连影子都找不到的情况就不会早重演了。

    不止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可以得到巨大的发展。就连陆军也可以从中获益,铝合金柴油机B…2,大名鼎鼎的T34中型坦克的发动机,基本上只要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个杰出的设计,更棒的是约亨前世是见过这玩意的剖视图和运行演示的模拟动画的。

    虽然具体的参数什么都不清楚。但是按照那种工作方式山寨出来一个差不多的柴油机估计还是问题不大的。不要求真的能像B…2那样提供500马力的澎湃动力,能有个一半就已经能让坦克的性能远超一战水准了!

    而且发展铝冶炼技术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铝合金本身,更是对整个电气化时代的刺激和推动。

    英国人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时代,起步较晚的帝国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追上了英国,但是自身的底蕴还是远远不及的。

    那么只有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电气时代,让德国成为科技的领跑者,让其他国家在后面追赶才是德国发展的方向。

    电力的工业化应用则是这个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使用电力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像铝冶炼这样需要电力直接参与生产的高能耗产业的建设才能极大的刺激对电力消耗的需求。

    而德国现在有一个好的开头,有特斯拉这个电力应用领域的疯狂科学家不断开发使用电力的机械设备。有帕森斯这个蒸汽轮机领域的领头羊不断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有米勒和多布罗沃利斯基这两个电力传输系统的先驱者在不断提升电力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距离。

    德国已经赢在了起跑点上,那么来些高耗电产业来继续刺激一下也是有了足够的基础了,约亨现在所在的这家斯图加特铝冶炼厂正是出于这样的需求被建立起来的。

    熔炉里煅烧出来的的氧化铝粉末被工人们装进推车运往相联的第二个厂棚,约亨随即也跟了过去。

    和第一个厂棚里有着巨大的熔炼炉不同,这里只有几个巨大的槽状物,一车车氧化铝粉末被倒进电解槽里,接着又添加进冰晶石粉末后,技术人员拉下了电闸,强大的直流电涌入其中。

    熔融冰晶石作为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以优质无烟煤基做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高温下电解槽内开始进行化学反应,虽然这里没有高温的熔炼炉,但是接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让这里丝毫不见比之前的厂棚更加凉爽。

    在化学反应下,阳极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而阴极的产物就是银闪闪的铝液。铝液被抽出后。在经过保温炉内净化澄清,最后被铸成了一块块大的银色铝锭。

    看着这些还未完全冷却的铝锭,约亨感到十分的满意,虽然现在电解槽使用的是烟气无法处理、污染环境严重、机械化困难、劳动强度大、不易大型化,单槽产量低等等缺点,未来必然会被淘汰的自焙槽。

    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设备简单,建设周期短,初期投资低的这些优点则是现在最佳的选择。再说了,约亨也不知道未来常见的预培炉是个什么结构,就算想用那个也用不了。

    斯图加特铝冶炼厂现在的生产规模不过是每年能够生产越10万吨的成品铝锭,而且这些铝锭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铝合金。

    不过这里在约亨心里不过是进行铝冶炼技术工人的基地,虽然各种配套相关产业十分齐全,相关设施建设也很完备,但是作为处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想要满足每年上百万吨的产量在运输上还是有些不方便的。

    现在10万吨的年产量也足以满足这里航空和动力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需求了,所以约亨也不准备将这里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德国的铝土矿需要进口,而更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更多的电力,因此下一步在德国西部靠近港口和煤炭产区的地方建设更大规模的冶炼厂,而这里培训出来的工人则会对新建立的工厂快速投入生产起到巨大帮助。

    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在德国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大规模铝冶炼的工业配套体系。

    就在德国人这边在不紧不慢的按着自己的步骤慢慢的发展着自己的电力工业体系的时候,英国人却有些坐不住了。

    “这些德国人怎么就这么固执?如果不能将铁路修道波斯湾就将我们其他的提议全部视若无物?我们可是准备将整个赫尔戈兰岛交还给他们的!”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有些光火。

    “阁下,法国人那边在关于苏丹问题和波利尼西亚问题上的谈判也没有任何的进展,而美国人的态度则**不清,美国人虽然在之前和我们在巴拿马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很显然美国人并不想和法国人直接发生冲突。”张伯伦有些无奈的汇报到。

    “阁下,对于德国人要将铁路修建到波斯湾的要求,我们……”张伯伦有些迟疑的询问到。

    “不能答应他们,这条铁路一旦修建完成,德国人将可以贯穿整个中东地区,而且摆脱苏伊士运河的限制,如此一来德国人将拥有可以自由进出印度洋的能力。”索尔兹伯里侯爵拒绝到。

    “可是俄国人现在也来横插一脚,圣彼得堡已经向德国和法国提出倡议,希望联合向我国提出终止与布尔人的战争的要求。德国人现在与我们的会谈越来越漫不经心,我担心如果他们不能达到目的,很有可能答应俄国人的提议。”

    “这些德国佬估计就是看到这种情况才估计在拖延时间,想等我们和俄国法国哪边出价更高!这些德国佬就和他们的那个北方亲戚一样想趁机要挟我们。”

    “这些德国佬真是挑了一个好时机,不过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阁下。”张伯伦劝说到。

    “帝国何曾如此无力过?”索尔兹伯里叹了口气:“也许我们需要一次4国会议,让德国人表态了。”

    “那么现在是否要照会三国大使?以什么名义?”

    “就……”索尔兹伯里刚要开口,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进来,什么事?”

    “阁下,驻清公使克劳德发来电报,要求我国派遣军舰前往渤海,美英法德意各国公使同样也要求本国派遣军舰。”

    “约瑟夫,看来我们要多照会几位大使了,就以协商解决清国问题的名义好了。”(未完待续。)

第222章 七国联军什么的这个可以没有() 
“就为了要清国政府解决那些民间针对我欧洲公民的暴力行为就要召集各国会谈?有些小题大做了吧,各国公使一起向清政府施压就足够了,英国人这是有别的目的在里面吧?”德国首相马沙尔在接到了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发来会议邀请后觉得有些奇怪。

    “不外乎就是转移视线罢了,最近尼奇表弟似乎也对非洲那边十分感兴趣,我估计他们提出的三国联合向英国施压的提议让英国人感到麻烦了吧,找个借口把大家聚到一起谈判,他英国人就又能玩些小把戏了。”

    为了义和团运动的问题要劳动欧洲五强和美国一起开会讨论?历史上可没这么一出,约亨估计这又是自己这个小蝴蝶搞出来的,英国人的做法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们玩他们的小把戏,我们只要坚持我们的底线,铁路必须修到波斯湾就行,其他的不必太过在意,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和俄国人保持步调一致是在有些可惜。”腓特烈三世叹了一口气说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父亲,就算和俄国保持步调一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英国人为了这场战争几乎把全球的兵力都集中到那里了,不仅财政上背负了巨大压力,必须获得胜利后夺取布尔人的黄金和钻石。更重要的是就这么撤军的话他们大英帝国的脸面也没地方放了,所以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罢手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看看能不能从英国人手中要点什么。”约亨回答到。

    “你说的没错,约亨,而且我们必须保持这样的态度。布尔人的黄金可是随着我国物资输入而源源不断的落入我们的口袋里了。虽然法国、意大利、俄国都向布尔人输出了武器,不过自从开战以来,在航线被英国人封锁的情况下,虽然我们通过在法国的秘密渠道弄了一些法国货送去了非洲,但是我国武器依然是布尔人的主要装备,英国人虽然抓不到我们的把柄,不过我们也不能直接跳到前台。”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

    “那么如果英国人还是不愿意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在会议上就保持沉默吧,让英国人自己去应付法国人和俄国人。”腓特烈三世命令到。

    “是,陛下。”

    英国人虽然邀请了各国一起召开会议,不过会议地址选在了坏境更好的巴黎。既然是以解决清国问题为名义召开的。自然不能一上来就谈什么苏丹啊、波利尼西亚啊、波斯湾啊之类的问题,所以第一个议题还是如何让清政府立即镇压越演越烈的义和团运动。

    其实在各国一致要求清政府进行剿灭的情况下,清政府还能放任义和团运动越演越烈的原因也还是各国自己搞出来的。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国内部并不是毫无触动,试图富国强兵的思想在清国内部还是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持。因此也让改革、变法的条件慢慢变得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通过组织强学会,出版报纸杂志,刊登文章等等方式为维新变法造势,并且得到了户部尚书翁同龢和两广总督张之洞这样的实权派人士的支持。

    而翁同龢作为光绪皇帝的老师,他的支持无疑也让光绪皇帝开始将希望寄托在维新变法上了,而康有为等人也因此得到了重用。

    1898年,由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应运而生,变法原本试图给衰老腐败的大清国送上一剂良药,不过这味良药药力太猛。直接把光绪皇帝自己给药死了。

    俗话说得好,空谈误国。像康有为这种只知道说大道理,空有一张能说的头头是道的利嘴,一身能做出花团锦簇的文章的文采,却丝毫没有实际的施政经验、协调各方利益的手段的读书人所推行的变法本来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整个变法的方针空洞而贪大,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大清国焕然一新。欲速则不达,这种丝毫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变革自然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这些人联手是有能力撬动整个大清国基石的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对变法是持支持态度的慈禧太后一改原本的主张,开始坚决反对。

    而翁同龢、康有为这些人又将皇帝作为变法可以实施下去的唯一指望。因此更开始鼓动光绪皇帝能够执掌大权,将权力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样又导致了和大清国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冲突加剧。

    分别围绕着光绪的帝党和围绕着慈禧的后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相互争斗。最终,光绪和慈溪之间嫌隙慢慢演变成对立,当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可以利用军事力量让肃清后党,扶持皇帝的时候,慈禧太后终于做出了动作。

    这位主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