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60章

帝国海权-第160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夜访袁世凯希望可以利用军事力量让肃清后党,扶持皇帝的时候,慈禧太后终于做出了动作。

    这位主政晚晴几十年,经历过热河政变的老佛爷什么风浪没经历过?手上的势力底牌也远远不是帝党可比的。一场政变之后,变法的核心人物或流亡海外,或慷慨就义,维新变法不过实施103天便告失败。

    变法的得失这里无关紧要,慈禧之后也并未完全否定变法中的一些政策同样无关大局,但是之后欧美各国干预了清廷内政让慈禧太后开始对各国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重。

    1898年底,光绪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后党内开始传出另立新君和太后垂帘听政的呼声,于是慈禧决定废黜光绪。

    1900年初,慈禧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此消息一出,清国上下纷纷发出质疑,满洲贵族内部的个别亲王和各省督抚均有不同声音,但是这些人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根本不足为虑,真正让慈禧忌惮的是欧美各国纷纷对此表示反对。

    各国都担心光绪被废后清国原本的政治局势会发生变化,从而阻碍商业贸易的进行,因此表示强烈反对。而清国国内的维新派和南方各省督抚出于私利的考虑,也向各国公使传达了希望列强插手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各国施压的决心。

    英国人甚至提议各国的使馆的卫队集结起来。到时候直接杀进紫禁城,把光绪给救出来。虽然这个不靠谱的提议最终没有实行,不过列强的反应如此激烈也把慈禧给吓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废立之事最终以慈禧妥协而告终。不过也由此让慈禧对列强心生不满。而后党以及一部分希望溥俊登位的满洲大臣也从中煽风点火,希望利用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主张来将列强赶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来,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局势。如果这个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八国联军。哦,现在没有奥匈了,七国联军侵华估计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七国联军侵华,谁受益最大?很显然,不是德国。

    首先是赔款,历史上赔款份额最大的是俄国人,分到了1。3亿两库平银,其次才是德国的9千万两。而且现如今奥匈没了,但是原本分给奥匈的那部分显然不可能全额落到德国的头上,必然会按照比例被分给其他国家。其次。一旦一战开战,德国的那笔钱肯定也就没着落了。

    虽然一战后各国出于各自的目的陆续开始退还辛丑条约中的赔款,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退还之前这笔赔款还是让各国大捞了一笔油水,在退还前所产生的价值也是不能和退还来的数额画等号的。

    其次,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对本国的控制能力越来越衰弱,而能够从中获利的无疑是对清国控制力最强的英国,不过其中获利最大的无疑是贪得无厌的俄国,除了巨额赔款,俄国还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入侵。夺取了巨大的土地,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甚至说过:“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无论是英国还是俄国,或者是因为地理上的优势而能够从中分一杯羹的日本。借着战争的机会从清国身上获取利益,从长远上看都不符合德国的利益。

    现在清国的海陆军武器装备使用的都是德国制造,陆军的训练体系规范条例都在学习德国,工业生产机械设备都在引进德国技术,如果操作得当,完全可以让德国在清国能获得利益更上一层楼。又何必便宜其他国家。

    所以在英法俄暗战中德国可以表示沉默,但是在清朝问题上德国可要大包大揽。

    “各位先生们,我们现在聚集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解决清国内部的一个民间组织对我们的公民的暴力行径的问题。就我所知,清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但是局面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反而越来越糟糕了,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德国首相马沙尔面对与会的各国代表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清国政府根本无视各国的要求,没有尽力去围剿那些暴民,所以那些暴民才能够幸存下来,然后导致局势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要我说,就应该给那些黄皮猴子一个教训。”俄国帝国大臣委员会主席杜尔诺夫恶狠狠的说到。

    “您的意思是俄国准备从西伯利亚出发一路南下打进清国的首都吗?”现在正在和俄国人不对付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立刻反言相讥,开玩笑,这些俄国人想要干什么一眼就能看出,东北三省这些毛子早就想一口吞下去了,怎么能让他们得逞。

    “那侯爵阁下您难道是准备对那些暴民好言相劝,让他们信奉上帝,然后宽恕他们吗?”俄国人也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各国可以派舰队进入渤海,以此来逼迫清政府就范!”索尔兹伯里侯爵回应到。

    “如果这样做没用怎么办?难道像贵国以前那样来一次炮击大沽口?爆发战争的话,难道贵国的皇家海军的军舰能上岸?”法国总理卢梭也在一旁帮腔到。

    “还是说您准备让您的陆军登陆?贵国的陆军现在还抽得出人手?”法国人直接拿英国人在非洲的痛处来说事。

    “对付那些黄皮猴子需要大英帝国从别的地方抽调军队吗?驻扎在香港的部队就足够了。”虽然对法国人揭伤疤恼火不已,不过索尔兹伯里侯爵依然表示信心满满。

    “是吗?不过贵国原本对在非洲的情况也是这么判断的吧?”法国人干脆就抓着英国人的痛脚不放了。

    “驻扎在天津附近的清国新军是由我国军官一手训练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技能与我国陆军没有区别,侯爵阁下最好还是不要掉以轻心。”马沙尔又平平淡淡的补上了一刀。

    “那么贵国在菲律宾不是有10万军队吗?抽调一部分前往清国如何?”虽然很想把帮助清国训练军队的德国人骂一顿,不过索尔兹伯里侯爵还是忍了下来,然后提出了一个十分靠谱的建议,让现在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最强军事力量的德国驻菲律宾部队出手。

    “实在抱歉,抽调远东舰队加入贵国的渤海湾封锁行动是没问题,不过现在在菲律宾的陆军实在脱不开身。”马沙尔干脆的拒绝了。

    10万军队抽个1万人都抽不出来?菲律宾的情况有那么糟糕?对于德国人的借口索尔兹伯里侯爵也是无奈的很,德国人现在显然一副不配合的态度。

    “不过,德国的确应该做出一些努力。”马沙尔话风一变:“我国的皇帝陛下仁慈,希望可以用温和的手段来解决清国的问题,一味的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国愿意在此问题上继续和清政府沟通,而我们的行动,应该以我国沟通的结果来做决定。”(未完待续。)

第223章 让他们换个皇帝吧() 
“尽可能阻止战争爆发,这样对我们更加有利?”腓特烈三世有些惊讶的问到。

    “父亲您应该清楚,如果和清国发生战争,那么最终获益显然不是我们,俄国人的野心可不小。清国东北的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主要河道及其支流的航运已经完全被俄国所控制,中东铁路现在已经完工大半,支线也已经基本竣工,阿穆尔军管区驻扎俄军超过9万人。只要战争爆发,这些灰色牲口顺着铁路就能迅速推进,就凭清国军队的战斗力,能挡得住?

    到时候我们是出兵进攻清国的首都,要与我们帮助重建的清国海军和我们一手训练出来的清国新式陆军交战,但是最大的好处却全都落到了别人的手里,无论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

    我们应该阻止战争爆发,然后以居中调停之功要求清国政府对我国表示谢意。”约亨解释到。

    “可是现在各国联合起来向清政府施压都没有任何作用,清政府在此事上的敷衍之意十分明显,局势恶化也与清政府的默许和纵容分不开关系,我们又如何能居中调停,并从中获利呢?”首相马沙尔也对此表示疑虑。

    对于清国人的花样作死约亨也表示无奈,慈禧太后居然能相信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枪炮不伤,这智商简直可怕。而且几年前才被日本给暴揍了一顿后,哪来的信心对整个欧美世界宣战的?

    老佛爷老糊涂了并不代表所有满清统治阶级都老糊涂了,不过义和团的发展和壮大和其中一些希望利用义和团达到自己目的人在慈禧太后耳朵边上吹风怂恿是分不开关系的。所以虽然不知道满清政府的智商下限在哪里,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那就还是有机会的。

    “我认为现在清国对各国的要求不当回事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清国政府中的确有一些人对我欧美各国有敌视情绪,而这些人又能够对清国现在实际掌权的那个太后殿下起到影响。

    其次,清国的那些暴民打出的旗号是针对我欧美各国的,那么对清政府来说并不是直接危害到他们自己的统治。我对这些清国人的思维方式略微有一些了解。他们认为既然不会直接威胁到自己,那么就没有必要逼得太紧,这样有可能反而让这些暴民把矛头对准自己。

    第三,就是这些暴民势力庞大。清政府一方面认为自己镇压恐怕力有不逮,另一方面前面说的那些敌视我们的势力希望利用这些暴民来对付欧美各国。”约亨分析到。

    “如果情况如殿下分析的这样,我们就更加难以居中调停了,这些敌视我们的势力也只有用战争的手段才能让他们彻底认清现实。”马沙尔还是对使用更直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更加感兴趣。

    “不不不,阿道夫阁下。我想我对那些清国权贵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是那个远东帝国身上的蛀虫,他们贪婪而短视,只关心能否继续维持对整个帝国的统治以及维护自身的权力。所以他们对我们的敌视可不会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和我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种高尚的理由。

    他们对我们的敌视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某些行动危害了他们的利益。只要能将这些利益交还给他们,他们是不会和整个欧美世界为敌的。

    而没有了这些人对那位太后的怂恿,没有了这些人对那些暴民的支持,而我们再提供一些帮助,那么镇压那些暴民就不再是问题。

    那么我国作为维护那些权贵的利益,帮助他们化解与各国之间的矛盾。避免了一场冲突的友邦,必然是其中获利最大的。”

    “殿下您对东方的了解和研究水平令人赞叹,我也相信您的判断,可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究竟哪里碰到了那些清国人的红线呢?”马沙尔微微欠身,然后请教到。

    别人可能搞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刺激了那些满清贵族脑子抽风想要作死,毕竟欧美各国刺激清国的事情做的还少吗?无论哪条拿出来都能够让清国人来作一下死了。

    不过穿越者的金手指也就是这种时候能够起点作用了,约亨知道,能让满清政府的那些软骨头硬起来的,无非就是各国干涉了废立这种“大事”,让掌控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以及那些因为光绪没有被废而失去了巨大利益的“大阿哥”党极为愤恨而已。

    而大阿哥溥儁的父亲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正是排外势力的领头者。慈禧太后耳边的鼓动者,也是义和团事件的祸首。只要能搞定这个老头,那么很有可能就能让清政府转变态度。

    “清国的那位太后毕竟年纪大了,身边只要有人鼓动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我们只要找到那个能够鼓动她。又敌视我们的人就行。

    而现在对我们敌视的大都是和维新派不同的保守排外势力,那么当初维新派向欧美各国曾经就提出过希望我们可以维持清国政局的稳定,也因此英法俄等国都对清政府施压了。那么我们反过来看,很显然,如果我们对清政府施压,清国的政局发生变化。那么谁获利最大?”约亨在一旁引导到。

    “我国虽然没有参与进去,不过当时主要是逼迫那位太后不要让光绪皇帝退位,以维持各国在清国的利益和政策不要发生变动。”腓特烈三世想了想说到:“如果光绪皇帝退位,那么继位的那位储君无疑是获利最大的,不过那位储君的年纪并不大,能够掌握整个清国的权力的依然是那位太后。”

    “不过那位储君的父亲也应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皇帝而得到巨大的利益,殿下您的意思说是那位清国的亲王从中……”马沙尔推断到。

    “没错,那位清国的端郡王,他是光绪皇帝的堂兄弟,也是反对维新的顽固派里地位最高的一位,也是能够对清国太后产生影响的人,而他的儿子想要成为皇帝却被各国所阻止,自然会对我们怀恨在心。所以我们只要能够让这位亲王改变他的态度,我想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您的意思是?支持他的儿子成为清国的皇帝?”

    “没错,各国反对的原因是担心皇帝更替导致的政策变化,如果能让清政府保证对各国的政策维持不变,那么换一个人做皇帝又与我们何干?更重要的是,我国并没有参与到反对光绪退位的行动中去,我想和这位亲王阁下进行沟通还是可以的。

    如果沟通未果,那么我们也只能考虑从菲律宾抽调部队去清国打一场吃力不讨好的战争了,所以让菲律宾那边也做好准备吧。另外,如果真的要开战,那么我们从菲律宾抽调的部队最少要一个师,我们必须获得联军的主导权,这样在战争结束后我们才能拿到大头”

    历史上西摩尔被撤下来之后瓦尔德泽虽然成为八国联军的总司令,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权,现在一个师的部队抽过去,压住其他各国的问题不大。

    “那这件事就交给驻北京公使去处理,尽快和那位清国的亲王进行联系,动作要快,不然我想其他国家,尤其是我那个俄国的外甥现在可是有些急不可耐了。”腓特烈三世命令到:“另外阿道夫你去巴黎之后,尽可能的多拖延一些时间。”

    “是,陛下。”马沙尔躬身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