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67章

帝国海权-第167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林董这刚上任没用多久,就给伊藤博文捎回来一句话,在伊藤博文的眼里这不是瞎胡闹吗?让你去享享清福不是让你给我捣乱来的,再加上林董出身不好,所以伊藤博文就毫无顾忌的开口骂了。

    其实林董也没闯什么祸,他就是捎回来一句话:“请速速检讨日英同盟的可能性。”这就把伊藤博文给气得够呛,你丫逗我?

    其实这也不能怪伊藤博文,而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很闹心。几个月前德国帮俄国制造装甲巡洋舰的事情日本自然也知道了,自己好不容易贷了款向德国订造了两艘浅间改型装甲巡洋舰,六六舰队就要成型了,一转头俄国人也订造了两艘。

    再结合之前的那艘格罗姆鲍伊号,这俄国人的新装甲巡洋舰只会更强不可能更弱啊。这几年俄国人在欧洲大把撒钱的买军舰日本人自然清楚,这六六舰队毕竟是根据1895年的情况制定的,当时算算对付俄国人勉强是够了。但是现在看看,那还差得远呢。

    而此时俄国的国家预算大约是18亿卢布,,约合20亿日元。日本呢?只有2亿日元,俄国人的经济规模是日本人的10倍。

    自从1897年以后日本的军事预算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的占比就超过了50%,就这样,陆军兵力也就20万人左右,俄国人呢?208万人。光在远东地区就有陆军20万人火炮544门。海军就更别提了,人家俄国人是世界第三海军,日本人也就是俄国人的一个零头。

    原本制定的六六舰队计划本来还能对俄国人有些优势,但是现在一看,这个优势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别的不说,光那相当于2。3亿日元的太平洋舰队扩张预算就足够吓死日本人。

    而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俄国人在清国东北的确的渗透,朝鲜港口的控制,伊藤博文清楚。不打躲不过,打又完全没胜算,这简直是要人命嘛,别说应付了,伊藤博文连和俄国人妥协的招都没有。

    现在正是头疼的时候,你林董是来拿我开涮是不?人家大不列颠帝国那是什么国家?那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奉行两强标准的土豪,海军实力比法国人和俄国人加起来还强。而英国人的传统国策就是光荣孤立,什么叫光荣孤立?就是本人实在太强了,不好意思和你们这些屌丝一起混。

    这样一个国家你林董说要不要考虑和人家结盟?你当你是谁啊?欧洲那么多强国人家都不鸟。你个连4000吨以上军舰都造不出来的亚洲国家,人家凭什么和你结盟?这种用屁股想都不可能的事情你林董还郑重其事的要我们“速速检讨可能性”?

    问题是就是这种用屁股想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情他还就是真的,这日本人还真是有着国运,伊藤博文没看出这种可能性。但是还是有人看出来了。

    在知道了林董发回的信息后,陆军大臣桂太郎立刻找到伊藤博文:“伊藤君,林董之前发回的希望我们和英国结盟的事情是否属实?”

    “桂君,的确如此,你说他林董这不是胡闹嘛?和大不列颠帝国结盟?他怎么想出来的?这话说出去还不被人笑话啊?!”伊藤博文没好气的说到。

    伊藤博文这么一说,桂太郎尴尬了:“这个。伊藤君,其实这个事吧,不是林董瞎胡闹,其实这个事吧,是他去英国之前,我和山县君的意思。”

    这话一听把伊藤博文给愣住了,桂太郎、山县有朋两个人都是维新的元老,虽然两个人都是武人,自己的资格也不比这两个人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人的分量加起来绝对轻不了,他们两个人都这么看,那么自己还真得认真对待。

    不过这两个人是怎么异想天开的想要和英国人结盟的?于是伊藤博文问到:“桂君,你和山县君怎么会想到和大不列颠帝国结盟的?那些大不列颠人各个都用鼻孔看人,他们的光荣孤立政策都已经几十年了,这结盟的难度……”

    “伊藤君,大不列颠帝国的确一直光荣孤立,不过这几年嘛,英国人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伊藤君,你看啊,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英国人对美国人妥协了,之后又在清国问题上听从了德国的意见,说明现在英国是在较远的区域的控制能力下降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桂太郎淳淳善诱到。

    “桂君的意思是非洲?大不列颠帝国在非洲消耗了太多的力量导致对远东的控制下降,而露国是大不列颠的巨大威胁,所以为了继续限制露国,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不得不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两个武人能看到的事情,伊藤博文这个优秀的政治家却看不到。不过伊藤博文也不是笨的,有人提点一下还是能看到其中的机会的。

    “没错,现在大不列颠帝国在非洲的战事一直没有结束,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自己出手去直接面对露国人的,那么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只有我们大日本帝国才能做到这一点。”桂太郎接着说到:“而同样的,大日本帝国也需要大不列颠帝国的支持,露国的实力太过强大了,如果只靠我们自己和露国开战那么必败无疑,而如果我们输了,那就将是亡国之日啊。”

    桂太郎说这话倒不是夸张,此时的日本可不是那个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击败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军国主义暴走时期,现在的日本高层都知道自己和毛子开战那是死路一条。

    而日本人对和俄国开战失败后的结果的估计也十分可怕,日本人当时判断,如果日本战败,那么即使有英美出面说情,日本不至于亡国,也要丢掉从北海道、整个日本海沿岸,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能挂太阳旗的地方还剩个四分之一。

    再考虑到俄国人那杀起黄种人的那种狠劲,那丢掉的四分之三的地方的日本人逃不出来的也就是死路一条了。其实这也和亡国没啥区别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即使是和英国人结成了同盟,日本人也没有打赢的底气,1903年6月的御前会议上,当时已经成为海军大臣的山本权兵卫就反对和俄国开战。

    桂太郎一说,伊藤博文自然也清楚,叹了口气说到:“而且除了大不列颠,我们也找不到别的帮手了,那些法国人根本就是和露国人是穿一条裤子,米国人巴不得我们输给露国人,那些独国人根本靠不住,看上去对帝国友善,实际上就是想从帝国身上捞好处!这些欧美鬼畜没有一个好东西。”

    桂太郎也点了点头:“帝国陆军受独国影响颇深,其实我和山县君实际上是十分希望可以和独国国结盟的。不过别看现在对帝国多有支持,不过对露国的支持更加不遗余力,独国这些年以来一直在拉拢露国,一旦我们和露国发生战争,独国也一定是会支持露国。所以我们也只能去试试看大不列颠帝国这个机会了。”

    “那我们必须尽快检讨和大不列颠结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说动那些大不列颠人了。”伊藤博文说到。

    “那就辛苦伊藤君了,我是个武人,这种事可帮不上什么忙。”桂太郎爽快一笑说到。

    “哪里的话,要不是桂君你一番话,我估计还想不到这一点呢。”伊藤博文谦虚到。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对英国对日本来说都是如此,英国人还在指望日本人堵俄国人的门,日本人这边就送上门了。而日本人这种二流小国正好赶上大英帝国点背的时候,还真就破了大英帝国“光荣孤立”政策的金身。

    英日同盟就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缓缓成型了。(未完待续。)

第234章 结盟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日本人在为自己有机会傍上大英帝国的大腿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整个欧洲却一片哀愁。约亨的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1月22日在怀特岛去世了。这位欧洲皇室的外祖母的去世让整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的皇室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哀伤。

    维多利亚女王在一月前感到身体不适,因此执意前往她和已故的阿尔伯特亲王喜爱的怀特岛行宫,在这里,女王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时光,享年82岁。

    在女王病危之际,得到消息的约亨陪同自己的母亲连夜前往伦敦。原本作为女婿的腓特烈三世亲自应该前往英国陪伴岳母,然而自己也在1900年深冬不小心得了风寒卧病在床的腓特烈三世无法承受旅途奔波。

    在对不能陪伴岳母最后的时光甚至不能见她最后一面的腓特烈三世在表达了无尽的遗憾后,示意妻子自己的身体并无大碍,所以维多利亚皇后和儿子约亨一起赶往英国。

    此时维多利亚女王还偶尔能认出身边的人,还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医生里德用手支撑着女王,约亨的舅舅爱德华跪在床边,握住母亲那冰凉的手,约亨静静的站在床头边,外祖母的儿孙们围绕着她,她时不时的呼唤着他们的名字。

    这位欧洲皇室的外祖母在自己的后代的环绕中安详的闭上了眼睛,按照她生前的遗愿,为她换上白色的礼服和她当年婚礼的头纱,并将女王珍视的物品放进她的灵柩。

    女王的葬礼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中举行,在停放两天后将其安葬在温莎大公园阿尔伯特亲王之侧的陵墓中。

    2月1日,这一天是维多利亚女王出殡的日子,天气很冷。没有夹道的人群,没有奢侈的排场,道路两旁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长长的送葬队伍跟在灵车后面缓缓的步行在冷清的伦敦街道上。

    只有一名皇家禁卫骑着马在前方开路,灵车的两旁也不过只有12名头戴熊皮帽的皇家禁卫军士兵护送。这一切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生前要求的,她不希望奢侈的排场和复杂的仪式来打扰她的安睡。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这位欧洲皇室外祖母生前的荣耀,灵车后面那些神色庄重的人群中新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等等这些欧洲国王更是彰显了女王的尊荣。

    送葬、下葬的过程安静而沉重,当女王永远的沉睡在自己的丈夫身边后。天空也飘起了洁白的雪花,更让这一刻充满了哀愁。

    亲人去世的痛苦让人们这一刻格外的珍惜亲情,约亨又回想起外祖母还能认出自己后用她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手抓着自己的手,然后用轻微的声音喊着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刻的感动。

    当一切都结束后,舅舅爱德华回身向所有前来的亲友们致谢。走到约亨的面前的时候用力的拍了拍这个外甥的肩膀,这一刻似乎英德之间的矛盾随着这用力的一拍就烟消云散了。

    之后爱德华七世登基加冕,正式成为了大英帝国的国王。

    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也让欧洲各国的聚集在了伦敦,而这也是一个各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最好时机。在这个电报技术并不能完全传递国家意志的时代,各国首脑仅仅依靠大使馆你的外交官们是无法彼此了解各自的真实意图从而在国际秩序的框架内以协商的方式化解危机的。就比如1870年俾斯麦仅仅通过修改了电报上的一句话就将法国人拖入了战争的陷阱。

    而向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这样聚集了各国首脑的场合也同样是一次首脑峰会,甚至有人说如果斐迪南大公不是因为贵贱通婚,那么他遇刺后那些维也纳宫廷集团也不会按照他们的观点:“像斐迪南和那个下贱女人,有一个三等葬礼已经够了。”将斐迪南大公夫妇草草安葬。

    那么作为一国储君的斐迪南的葬礼上必然要出现英法俄德奥的皇帝、国王、首相和外交大臣,这样实际上就会形成一个各国首脑的“危机峰会”。那么相互之间的直接沟通很有可能避免因为错误判断情势最终导致奥匈和俄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爆发。

    而现在的刚刚成为英国国王的爱德华七世就直接了当的和约亨谈起了英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约亨,你父亲生病不能亲自来伦敦。你回去见到他代我向腓特烈问好,要他注意保证身体。”爱德华七世对着自己的外甥和蔼的说到。

    “我会的,舅舅,父亲听到您关心他的身体一定会很高兴。”约亨礼貌的回答到。

    “约亨,虽然腓特烈不在,但是我想问你也是一样的。”爱德华七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支1888年的厄普曼雪茄向约亨示意了一下,在约亨笑着表示不介意后点了起来。对于喜欢奢华享受的爱德华七世来说,抽上等雪茄算是他的一大爱好了。

    “约亨,德国到底想做什么?这段时间你们和俄国人走的太近了。”爱德华七世质问到,既然英国人打定主意想要让日本人来封住俄国人在远东的扩张。那么自然不希望德国掺和进去,尤其是站在俄国人那边。

    “德国只是希望获得一个和平良好的发展环境,舅舅,我的父亲的性格您是知道的。他并不是一个崇尚铁与血的那一套的人,他希望的只是一个可以让所有德意志人安定的环境而已。俄国作为我国的邻国,罗曼诺夫家族和霍亨佐伦家族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相互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有什么问题吗?”约亨揣着明白装糊涂说着半真半假的话。

    “当然,舅舅您的意思我明白,英国和俄国之间的矛盾牵扯深远。但是德国一直以来是偏向英国的吧?俾斯麦时代的柏林会议,到现在的满清问题,德国都帮英国挡下了不少麻烦。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得不考虑这么做值不值得了。”

    “为什么?”爱德华七世有些惊讶,听这话的意思是德国人想要全面倒向俄国?这可绝对不是大英帝国希望看到的。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得不到保障。柏林会议之后德俄关系降至冰点,在经济上和外交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德国帮英国挡下了巨大的麻烦后,舅舅您的臣子们是否有拉德国一把?

    英国在非洲进行战争以来欧洲多少国家提出抗议,我德国是最为克制的国家,但是结果就是我国公民被皇家海军扣留海上。

    现在我们在远东制止了俄国人对东北三省的军事占领,又一次帮助英国避免了远东权益受到侵害,不过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