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68章

帝国海权-第168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在远东制止了俄国人对东北三省的军事占领,又一次帮助英国避免了远东权益受到侵害,不过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得到英国一点点的回馈。3B铁路问题上对我国百般刁难,在贸易竞争问题上对我国敌视甚重,这让我们对继续和英国保持一致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产生了担忧。”约亨说到。

    这话很直白,就是让我们帮你们做事你们英国总要给我们一个保障不要到时候我们亏的血本无归然后好处都让你们得了。

    爱德华七世自然也听出来了,但是他也在犹豫,很显然德国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3B铁路,一个贸易竞争,德国要的是英国人的一个承诺。

    “腓特烈的意思是想要两国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爱德华七世试探到。

    “外祖母曾经说过:‘确信德国在任何一方面都将是最安全的盟友。’既然外祖母都这么说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这一步真正实现呢?”约亨说到。

    这么说当然是约亨想要把英国人逼到死角,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是威廉二世拒绝了英国人伸过来的橄榄枝,从而导致英德结盟彻底破产。而实际情况是,英国人的所谓结盟要求根本毫无诚意,德国依然要像以前一样帮英国挡住来自俄国和法国的双重压力,同时在英国身上又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样的同盟关系自然不可能得到德国统治阶级的许可,而英国人的态度也让德国人十分怀疑英国人的诚意。张伯伦曾经对威廉二世这么说过:“英国艰苦卓绝的鼓励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期待与德国以及‘三国同盟’结盟。不过如果这点做不到,我们也考虑与俄法恢复友谊。”

    这算什么,威胁?要么我得接受你的条件要么你就加入别人的一组?这么一来德国虽然有心和英国结盟,但是对英国人的真实目的始终抱有怀疑,最终英德同盟破产,而罪人就成了威廉二世。

    这里面固然有德国高层对英法和解的可能性丝毫不在乎导致的情势判断错误,但是英国人的这种同盟方式本身的不公平性也是导致德国对此不能接受的原因。

    而现在约亨直接把话说开,德国希望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别想随随便便糊弄糊弄我们就完事。英国要么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来,要么破坏两国同盟的可能性也不是德国。

    对约亨来说,能和英国结盟那一战德国是真的什么都不怕了,而且自己的父亲,帝国首相本身也都是偏向英国的,能够英德结盟他们也乐见其成。

    但是如果谈崩了,那么也让所有人都明白,英国靠不住,大家准备好英德对抗吧。(未完待续。)

第235章 过渡的1901年() 
自己把德国希望能够和英国结盟的信息传递给爱德华七世后,接下来该怎么处理那就是爱德华七世的问题了。

    虽然约亨不明白历史上爱德华七世为何对威廉二世这个外甥恶感颇多,根据英国现任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记载的文字中这样写道:“吾王在谈到与写到他的外甥德国皇帝时,所使用的字眼令人毛骨悚然。”也许是威廉二世的性格问题,也许是威廉二世那张不把门的嘴,又也许是威廉二世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好,总之爱德华七世本人的态度对英德关系恶化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不过现在父亲腓特烈三世健在,自己与母亲关系很好,而且自身一直谨慎言行谦恭有礼,在英国有着非常好的名声。就算不能阻止英国首相府的那帮政客出于利益考量推动英国对德国的敌视,但是国王本身的态度好歹能让这些人有所收敛。

    不过爱德华七世并不是一个只凭好恶做事的君主,如果英国真的确定了要和法国结盟,那么约亨的这位舅舅也会毫不客气的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编织一个可怕的反德包围圈,正如他历史上所做的一样。

    所以归根结底,德国人得自己做好准备。

    不过约亨向爱德华七世传达的结盟意愿也并非全无作用,英国人最少明白想开个空头支票给德国人就让德国人帮自己挡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虽然还没有确定是否真的要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但是索尔兹伯里侯爵还是重新启动了和德国在赫尔戈兰岛以及3B铁路问题上的谈判,以缓解自己在布尔战争中越来越大的外交压力。

    英国人在非洲的军事行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00年6月1日彻底攻占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比勒陀利亚,9月份英国人宣布兼并德兰士瓦共和国宣告战争结束。额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克鲁格则逃到了葡属莫桑比克的首府洛伦索马贵斯,之后又乘坐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派来的巡洋舰前往欧洲求援,并且在法国受到了热烈欢迎。

    而非洲的战争并未向英国人所想的那样就此结束,布尔人并未放弃抵抗,打起了游击战。英军从开普敦到比勒陀利亚的漫长补给线受到了仍在抵抗的布尔人的袭击。

    为了解决这些游击队,英国人开始实行焦土政策,并且远征军司令罗伯茨也一改原先的宽容政策:投降、被俘的游击队成员,以及参加过游击队的成年男性公民。一律流放到遥远的印度、锡兰和百慕大战俘营。在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殖民地,凡有响应“拿起武器”的号召的荷裔英国公民,一旦被俘皆判处死刑。

    而另一方面英国人开始修建集中营,关押布尔人妇女、老人和儿童,理由是这些人是布尔人游击队的家属。一同被关进集中营的还有大量黑人奴仆。

    不过由于之前德国要求开通布尔人逃难通道并且接受布尔人难民,所以德属东非和德属纳米比亚一共接收了大约近6万人的布尔人难民,虽然德国为了打消英国人疑虑,将布尔人难民统一安置,严禁他们离开德国控制区,不过德国依然帮助他们建设家园并提供劳动工具,帮助他们在德国殖民地上开始新生活。

    德国民众虽然对政府一直不肯公开支持布尔人表示不满,不过安置布尔人的举动却得到了极大的赞誉,也消除了一些社会对政府的反对声音。而德国人的举动和英国人一对比,立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美国媒体更是称德国是欧洲白人的道德楷模。

    而英国的形象则一落千丈,英国国民中也对政府的所作所为感到强烈不满,尤其是当集中营内死亡率不断提高之后。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向国内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内的惨状。

    结果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被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而在野的自由党以青年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大卫?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英国政府在外交内政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德国之间的谈判速度被加快。两国于1901年11月达成协议。英国方面将赫尔戈兰岛归还德国,并且允许德国修建3B铁路,终点为科威特。德国也作出适当让步,将巴士拉到科威特的这段铁路的管理规则制定权力和英国一起分享。

    这一协议的签署。让两国关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英国政府将这看成此时面临的外交困局中所取得的巨大胜利,而德国政府则用足够大的利益堵上了国内很多发出不满声音的人的嘴。

    英德关系取得了短暂的亲密期,不过远东的局势就越发险恶了。

    由于德国之前的行动导致俄国对东北的军事行动被终止。对此极为不甘心的尼古拉二世为了刁难英国提出所谓的蒙古问题来胡搅蛮缠。

    尼古拉二世发布敕令《满洲司法条例》十二条,侵害清国司法权,根据这一条例规定。中东铁路附属地的案件,东、西、南线分别归符拉迪沃斯托克、赤塔、旅顺地方法厅审理,并在沿线设调解法官和检查官,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渗透和控制。

    不仅如此,俄国人开始加紧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工作,一旦铁路通车,沙俄在欧洲的庞大军事力量就可以运送到远东来,到时候将没有人可以抵挡住俄罗斯帝国对东北和朝鲜地区的占领,最终将这些地方变成俄罗斯的土地。

    至于那可能挡路的日本,在伟大的俄罗斯军队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驻日本的俄国武官万诺夫斯基在1900年发回的报告评价日本陆军为:“日本陆军还处在乳儿期,按照欧洲最弱国家的陆军标准来衡量的日本的话,仅仅达到道德上的标准就起码还需要100年。”

    既然驻日武官都这么说了,那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万诺夫斯基报告》也就成了俄国军方分析日本陆军的基础。

    所以不能怂,就是干,俄国人更是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物资囤积和兵力调动。

    俄国人的一系列动作让日本人紧张万分,进一步的压榨国内,疯狂扩军备战,让日本国内背上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不过英国人伸出的橄榄枝让日本人缓了一口气。

    1902年1月30日兰斯多恩侯爵和林董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这无疑给日本打了一针强心剂。条约规定:英日两国清国和朝鲜拥有特殊利益;当签约国只与一个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个签约国应当严守中立。而如果签约国同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时,则另一个签约国才有参加战争的义务。

    这个规定只是英国人玩的一个手段,英国人老奸巨猾,又想让日本帮助封住俄国人,自己又不愿意赤膊上场。

    英国和俄国基本上不可能直接开战,再打一次克里木战争?怎么可能?我这边陆军还全都在非洲呢。再加上俄国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东北和朝鲜,这里根本没有英国人的利益,所以再怎么闹也不可能威胁到英国。

    但是日本人的利益都在东北和朝鲜啊,所以很显然首当其冲的是日本人,所以远东开战的显然只能是日本和俄国。

    至于和两个国家同时开战,谁会为了俄国和日本开战?然后再和英国开战?欧洲这些家伙们没有一个会为了帮助俄国独吞东北和朝鲜而卷入一场和英国之间的欧洲战争的。所以一旦日俄开战,英国完全可以保持中立然后看着日本人帮自己去和俄国人打的头破血流。

    不过即使如此这对已经快到极限的日本来说这也是及时雨啊,日本得到了一个盟友,哪怕这个盟友不准备自己亲自上场,但是这个盟友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显然就有着极大的威慑力了。而英国的贷款、购买日本债券等等资金援助对日本来说也是巨大的帮助,免得日本人还没开战就先自己崩溃了。

    日本人想的没错,大英帝国是盟友这么一句话还真是一个巨大的威慑力,俄国人也许是脑子短路了,一时间居然没发现同盟条约里的猫腻,而且没反应过来还在和布尔人在非洲捉迷藏根本没精力管远东。

    英国人居然放弃光荣孤立和远东的一个黄皮猴子结盟了?你确定你不是逗我?这个消息把俄国人吓了一大跳之后发现竟然是真的!然后俄国居然怂了,不仅不再扯皮什么蒙古问题了,而且连囤积物资、派遣军队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远东的局势得到了片刻的缓和,不过欧洲又闹将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236章 即将到来的风雨() 
英德之间在赫尔戈兰岛以及3B铁路问题上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一致,被视为英德关系的一次巨大进步,在双方交涉的这一年里英德关系一如既往的平静,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实际上早已暗潮汹涌。

    “今天自由党又拿非洲的事情来给首相阁下添堵了是吗?来来去去老是那么一套说辞他们就不能换点新花样吗?”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满脸无奈的抱怨到。

    “虽然都是些陈词滥调,但是的确给侯爵阁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不是吗?而国民也的确因为他们的那些说辞而对政府充满了不满不是吗?毕竟这场战争我们已经打了3年了。”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同样无奈的说到。

    为了占据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的黄金和钻石,大英帝国付出的太多了,1072艘舰船向南非运送了38万陆军、45玩匹骡马、134万吨军事物资、耗资超过2亿英镑、阵亡超过2万人、其中军官超过1000人。

    捉襟见肘的财政和难以复原的人力资源消耗让大英帝国的全盛时代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一去不复返。

    不仅如此,作为“文明”的领导者的英国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残暴和不讲规矩令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人民和王室深恶痛绝。

    这一切都让年事已高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受到严重的指责,而反对派更是以此来不断攻讦。

    “我们已经胜利在握了,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解决了那些布尔人后帝国将获得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帝国所损失的也会得到补偿。”张伯伦信心满满的说到。

    “但是民众的怒气需要有一个目标来释放,否则帝国在非洲的汉尼拔式的胜利可无法平息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我们需要一个像样的靶子。我们需要靠痛打这个靶子来振奋国民的精神,转移国内积累的不满和怨气。” 刚上任的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塞尔伯恩伯爵建议到。

    大英帝国需要找个对手来展现自己依然强大,不能让所有人因为一场布尔战争就以为大英帝国已经今不如昔了。

    为了帝国的荣耀,大英帝国需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力量。拿着机枪向非洲土著扫射可满足不了这一点,大英帝国需要找个像样的工业国来发泄一下,不挑起争端,怎么能阻止这些快速工业化的大国向其他国家抛售过剩工业品和夺取商业特权的竞争中向英国发起的愈来愈无力招架的进攻?

    “我赞同。”张伯伦附和到:“对哪一个敌人进行反击是无关紧要的,要紧的是我们应对其中的某一个立刻进行反击。”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宣扬。

    当然话是这么说。真的随随便便挑一个对手就打上门去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英国的“绅士们”还没疯狂到这个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