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224章

帝国海权-第224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请放心,火炮试验场离这里很远,您听到的爆炸声是从步兵爆炸物试验场传来的。”一旁的少校立刻解释到。

    “步兵爆炸物?手榴弹、迫击炮这些?去看看。”约亨大手一挥,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向步兵爆炸物试验场转场了。

    一边看着试验场内的射击演示,约亨一边和施利芬围绕着一根粗管子在讨论着。

    “长度超过1。5米,全重超过40千克,还是太长太重了,让步兵携带还是有些笨拙了,而且60毫米的口径威力也不是很理想。”约亨看着这根管子皱了皱眉头。

    “陛下,虽然作为由步兵携带的武器的确有些重了,但是对于陆军负责进攻的一线步兵来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直射火力了,行军时可以拆成两部分,炮身重量20千克左右,支架可以直接使用MG88的三脚架,射程超过400米,相比于我们的37毫米野战炮是更方便的近距离直射支援火力。

    60毫米炮弹的威力也并不算弱,如果可以大批量装备的话,将大大提升一线步兵的攻坚能力,甚至可以取消作为支援火力的75毫米野战炮,来提高步兵的移动能力。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因为这种全新的发射方式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因此陆军还不敢正式采用。”施利芬解释到。

    听了施利芬的话,约亨知道自己又用后来者的眼光来评价眼前的武器了,约亨心目中理想的是长度不超过1。2米,重量不超过16千克,不需要脚架可以直接肩扛射击,口径80毫米以上,可以单兵携带的玩意。

    不过很显然,这种标准的玩意,现在做不出来。

    “通过将点燃的******气体向后喷出来抵消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从而让步兵可以在拥有在近距离射击的直射火力,陛下,这真是天才般的设想。”施利芬恭维到,顺带也拍一下马屁,因为这还是HK公司的产品。

    不过施利芬不知道的是这个思路正是约亨提出来交给HK公司的设计师来实现的,因为现在根本搞不出火箭发动机,因此想要让德国步兵学习未来的某大国,一个步兵班丧心病狂的带上9具RPG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退之求其次,约亨将目光瞄上无后坐力炮,本来满心希望可以打造出类似M2CG这样的神器,结果现在展示在自己眼前的却是类似M18这样的玩意。

    不过有聊胜于无,总比让步兵拖着死重的野战炮然后还要构筑炮兵阵地要强。

    就在约亨和施利芬聊着的时候,射击演示结束了,演示相当成功,无后坐力炮发射的榴弹威力一般,效果不见得比迫击炮强,但是发射的裸尖穿甲弹的威力倒是相当不俗,30毫米厚的钢板被轻松击穿,7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同样挡不住炮弹直击,对于这样的威力约亨还是很满意的。

    “陛下,为了进一步提升穿甲威力,我们正在准备为其制作配套的被帽风帽穿甲弹,如果能将对钢筋混凝土目标穿深提高到150毫米,那么一般的防御工事是抵挡不了这种武器的射击的。”一旁的技术人员介绍到。

    “为这种武器配备被帽风帽穿甲弹太过奢侈了。”约亨说到:“这种步兵用武器最重要的优势是便宜、量大,被帽风帽穿甲弹的制作太过复杂,在价格和产量上的缺点太过明显。”

    “实在抱歉,陛下,是我们考虑不周。”被约亨批评了的技术人员诚惶诚恐的回答到。

    “不过进一步提高威力也的确有这个必要。”约亨略微思索了一会后开口指示到:“你们先试着将被帽和主弹体做成整体,虽然这样会降低一部分的穿甲效能,但是少做一块弹体则可以节约一部分工时,这种单兵武器就是消耗品,产量更为重要。另外在其他穿甲方式上进行一些开创性的尝试。”

    将被帽和主弹体做成一个整体这是二战时期俄国人节约工时提高产量的办法,虽然粗犷,但是显然很有效。

    至于开创性的尝试,虽然约亨说是让他们自己进行摸索,但是心中此时已经有了方向。穿甲弹的穿甲能力主要依赖与动能和材质,但是另一种炮弹的穿甲能力可以脱离对火炮的依赖,而且制作的难度也较低。

    破甲弹是依靠弹丸内部携带的炸药能量完成对装甲的破坏,其穿甲的核心是对爆炸能量的定向凝聚形成的高温金属射流。

    而破甲弹的的穿甲能力一般能够达到其炮弹口径的2…3倍,加之其不依赖于火炮动能的特性,让60毫米无后坐力炮也能有相当惊人的威力。

    等回去之后将理论更详细的写下来并画出草图后交给研究人员试制,自己可不想在这里说出来后被人围着问这问那。

    “这种威力的武器就算装备部队也需要严格保密。”施利芬对于无后坐力炮未来继续提升威力的可能感到很满意,但是也意识到这种武器一旦泄密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是一种新式迫击炮,把它装在三脚架上然后将炮管竖起来,也的确很像我们的60毫米迫击炮不是吗?”约亨笑着建议到,口径都是60毫米,都是长长的一根管子,只要不让别人知道无后坐力炮的实际原理,就算别人知道德国人有了新武器倒也不用太过担心,称其为新式迫击炮就可以瞒天过海。

    因为德国军队内现在迫击炮的种类也的确不少,60毫米、80毫米、105毫米和150毫米4种口径的迫击炮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另外为特种部队研制的单兵60毫米迫击炮也已经开始装备。

    这种单兵便携迫击炮可不是日本人使用的那种掷弹筒,使用的弹药也和陆军的60毫米迫击炮通用,只不过取消了炮架,缩小了座板以降低重量,是依然是属于迫击炮的范畴,不过单兵携带不占编制,对于小规模行动的特种部队来说就是神器了。

    德国军队现在的迫击炮体系完善,种类丰富,所以把无后坐力炮称为一种新式迫击炮估计还是能瞒住一大帮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321章 这东西也能叫坦克?() 
PS:看《帝国海权》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在开阔且不平坦的试验场内,约亨看到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然而与想象中的所谓坦克截然不同,眼前这辆奇形怪状的车辆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它是一个战斗兵器。

    这个铁疙瘩还不如远处正在试验场的场地上来回疾驰进行长距离越野测试的摩托车来的吸引约亨的目光。

    “这就是你所说的履带式战斗车辆?我只看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盒子,阿尔弗雷德。”约亨一脸疑惑的向施利芬询问到。

    说到坦克,就算你不长得像T…34、虎式、M4这些二战坦克一样,也应该长得的像Mark…I、A7V这些一战坦克一样吧?

    然而约亨眼前的真的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盒子,唯一比较特殊的是它是一个有着拖拉机的行走机构的盒子,虽然施利芬称其为装甲车,但是约亨看来这就是一个拖拉机。

    “陛下,这只是一辆试验车,只是用来测试它的行驶能力,因此并没有安装武器,但是实际上它的车身中部是可以安装一个旋转的武器塔的,就像装甲汽车一样。”施利芬在一旁连忙解释到。

    德国的目前的装甲汽车大都是卡车改装的,并没有设计专门的型号,因为卡车的载重能力比较好,因此能够安装钢板、武器,而卡车的发动机和驾驶室在前部,后面宽大的空间就可以安装一个圆柱形,有装甲保护的武器塔。

    很显然,眼前的坦克,要装的也是和装甲汽车一样的玩意,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旋转炮塔。

    “因为使用履带式的行走方式。这种车辆更重,也更稳定,因此我们考虑可以为其配备37毫米野战炮,其后坐力不会对车辆的姿态产生什么影响。而且在车体的两侧我们可以装上类似战舰的炮廓,安装机枪,这样就可以用来对付步兵,车身上的装甲厚度15毫米,足以抵御步枪和机枪的射击。

    这样就相当于一个可以移动的堡垒。掩护我们的步兵进攻,并且为他们提供直射火力支援。”施利芬显然对这种武器很是期待,也相信这种武器对德国陆军的进攻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种设计思路约亨不敢苟同,历史上英国人研究出来的坦克是在海军的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希望将坦克打造成陆地巡洋舰,为坦克装备了复数的火炮和机枪,以期获得全角度射界,无火力死角。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国坦克在车体两侧对称布置火力,这种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多炮塔坦克。

    然而这样的设计显然会导致坦克乘员数量的增加。毕竟每一门武器都需要专人操作。这样会造成车内空间拥挤,乘员环境恶劣,这些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乘员和武器堆积在一辆坦克上的导致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带来的行驶速度慢,机械可靠性差,成本上升以及装甲薄弱。

    更过分的是付出这样的代价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坦克的作战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

    一辆坦克并不会因为你有两门火炮4挺机枪就会比只有1门火炮1挺机枪的更强,体积更小机动性更高的坦克反而更容易生存。

    “武器部分先不去考虑,行走效果如何?先让这玩意动起来我看看。”约亨决定先不打击施利芬的积极性了,先看看这玩意的行驶能力如何。不过看看这玩意的行走部分的结构,约亨就不是很抱希望。

    果不其然。这个铁盒子的的行驶表演实在难以让约亨满意,安装的80马力的汽油机提供的动力倒是还算充足,但是这个时候充足的动力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没有武装的铁盒子重量只有10吨。因此80马力的动力让这玩意倒是能开出9千米每小时的速度。

    这速度看上去并不算快,但是在坑坑洼洼的试验场里就显得有些够呛了,与车体刚性连接的负重轮没有一丝缓冲的效果,看着这玩意在场地上颠来颠去,可以想象里面的乘员的感受,估计胃都要颠出来了。

    这还不算完。在这个铁盒子跨过了1。2米的堑壕,正当施利芬满意的看着堑壕并不能阻挡这个移动堡垒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一道高度不到半米的台阶挡住了这玩意的去路,水泥制成的台阶和金属制成的履带相互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然而尽管铁盒子在台阶前左摇右晃,然而就是上不去,这一幕让约亨一下子想起了可笑,而且大名鼎鼎的反坦克水泥墩。

    在卡了半天后,只听喀拉一声,右侧的履带就断裂脱落开来,这个铁盒子就立刻趴了窝。

    看到这一幕施利芬的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这种高度的落差都上不去还谈什么越过敌人的防线啊,现在德过陆军修筑的堑壕的胸墙的高度都不止一米啊。

    在旁边等候着的维修人员立刻带着各种工具冲了上去,七手八脚的开始换履带,车内的4名乘员也匆匆忙忙的爬出来开始帮忙。

    “把驾驶员给我叫过来。”约亨淡淡的说到,脸色平静,但是一旁的陪同人员却全都提醒吊胆,生怕陛下发火,而施利芬则担心这样不成功的演示让约亨一口砍了这个项目,脸黑的都像锅底一样了。

    被叫过来的驾驶员慌慌张张的跑到约亨面前向皇帝陛下行了个礼,直起身来以后一脸的忐忑不安,约亨伸出手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问打:“我刚才看到你是从车顶爬出来的,想要进入车内是不是只有这一个进出口。”

    “是的,陛下,装甲车因为正面和侧面都安装了装甲,后部安装了发动机,因此只有顶部有舱口可以进出。”年轻的驾驶员立刻回答到。

    “那么在这个装甲车被击毁后,是不是也只能从顶部的舱口爬出来?然后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成为靶子?”约亨回过头来向着试验场的技术人员问到。

    “陛下,这辆装甲车的前部和左右都有5…15毫米厚的钢板,因此不会被……”

    “我没问这辆装甲车能抵挡怎样的攻击。我只问被击毁时是不是必须从顶部才能离开车辆?”约亨没好气的打断了对方的回答。

    “是……是的,陛下。”被打断了的技术人员胆颤心惊的回答到。

    “你们难道就没想过在车底开一个舱门,必要时从让人员从车底爬出去吗?这样整个车体都能为乘员逃生提供掩护,这个设计给我记下来。”约亨说完后就不理会那些技术人员继续向驾驶员询问到:“刚才我看到装甲车在转向时是先停下来后再转向。应该是一侧履带停止转动,另一侧继续行驶利用差速进行转向吧,不过为什么不能在行驶中转向?”

    对于这一点约亨觉得已经是有所进步了,因为历史上的早期坦克因为人不认为差速转向并不靠谱,因此要在车辆尾部装上转向轮。德国人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差速转向已经是一大进步了,但是不能在行驶中转向同样是个大问题,这意味着必须停车,不仅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成为靶子。

    能挡的住7。62毫米的步枪弹不代表能挡的住12。7毫米的机枪弹,不代表能挡的住37毫米野战炮的炮弹,更别提60毫米的无后坐力炮了。

    “陛下,要转向必须由多人配合才能进行,向哪个方向转向,就必须让哪一侧的档位员员将这一侧的履带挂空挡。然后我需要拉着一侧的手闸,然后将履带刹住,然后再让另一侧的履带转动起来,完成转向。行驶中直接挂空挡拉手闸,很容易出故障,就比如现在这样的履带断裂。”

    知道皇帝陛下肯定又要说些批评的话,一旁的技术人员立刻机智的补充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我们准备装上差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约亨点了点头,指示到:“尽可能减少乘员,转个向也需要3名乘员一起完成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