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297章

帝国海权-第297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搞得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恼火不已,有没有搞错,我还没有向你发出照会,要求你们彻查那些大塞尔维亚主义极端秘密组织呢,你们倒来谴责起我们了?

    历史上斐迪南遇刺后。奥匈帝国一开始也十分克制,对塞尔维亚王国发出通牒,要求其接受自己的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也不苛刻,塞尔维亚王国基本上也都能接受,只有两条遭到了拒绝。一条是允许奥匈帝国官员进入塞尔维亚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另一条是允许奥匈帝国派人协助塞尔维亚取缔反对奥匈帝国的所有秘密组织。

    其实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奥匈帝国之前也曾同意塞尔维亚人派人参与在奥匈境内,塞尔维亚亲王米赫尔遭到刺杀的调查。

    但是这两条遭到塞尔维亚的拒绝后,由此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怒火,因为这样的态度的反应证明此事与塞尔维亚政府脱不了关系。而且塞尔维亚政府也丝毫没有想终止对奥匈帝国敌对行为的意思。因此奥匈决定对塞尔维亚进行报复,当然里面也有其他利益考量,但是在名义上,奥匈帝国的行为完全是合理的。至于之后导致的一连串连锁反应。那就不是奥匈帝国能预料到的了。

    而事实是,虽然这事的确和塞尔维亚王国政府没关系,但是谁叫你屁股不干净呢?你的总参谋部情报机关对大塞尔维亚主义秘密组织之间的关系根本经不起调查,没见到德国情报部门早就调查的清清楚楚了吗?

    历史上塞尔维亚王国政府拒绝奥匈帝国的原因估计也是这个吧,毕竟这种关系一旦曝光,欧洲各国的谴责就不说了。自己国内的极端势力闹将起来,自己国内也会遇到政治危机。

    而现在塞尔维亚王国的这个照会一出,也起到了合理上拒绝奥匈帝国通牒同样的效果。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立刻理解为此事与塞尔威亚政府有关,如此明目张胆的干涉本国内政,而且还贼喊抓贼,是否想掩盖事实,庇护极端分子?

    波黑地区为了镇压暴乱,军队本来就处于作战状态,斐迪南调令一下,王国陆军立刻在波黑和塞尔维亚边境地区集结,而与之争锋相对的,塞尔维亚王国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在边境地区对峙。

    事情大条了。

    而约亨在此时的立场就很尴尬,霍尔维格等人都认为德国此时应该表明态度,以展现出对自己小老弟的支持,不然斐迪南那边要是怂了,不光是丢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脸,也是丢德意志帝国的脸,到时候谁还相信德国老大哥啊。

    约亨则十分担心是否会因此事像历史上那样导致战争爆发,但是正如霍尔维格等人说的那样,这事的确是塞尔维亚方面发神经,斐迪南的应对并无问题,自己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不支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态度。左右为难之下,最后只好一方面德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塞尔维亚王国政府的无理行为,认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政府在平息波黑局势上的应对行为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暗地里告诫斐迪南保持克制,不要轻启战端。

    另外就是发了一封电报去圣彼得堡,去询问自己的尼奇表弟俄罗斯到底在这事上持什么态度,而正是这封电报闹的尼古拉二世恼羞成怒。

    “现在塞尔维亚人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虽然愤怒不已,但是尼古拉二世总算没有忘记,自己到底是塞尔维亚的沙俄爸爸,这保护的义务还是要尽到的。

    “陛下,塞尔维亚摄政王亚历山大殿下向我国转达了塞尔维亚首相巴希奇的态度,在此事上德国已经表现出支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态度,而匈牙利也会跟随德国的脚步,塞尔维亚将会无力抵抗。因此在此事上愿意接受我国的一切‘忠告’,如果我国不援助塞尔维亚,那么塞尔维亚将会向无条件的向德国屈服。”俄国宰相科科夫佐夫说到。

    这行为根本就是无耻的丢锅,一副沙俄爸爸你看着办的姿态,然而实际上不过是塞尔维亚自持俄国根本不可能放着自己不管,所以有恃无恐的希望将沙俄爸爸拉上战车。以沙俄爸爸的实力震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自然毫无压力。历史上塞尔维亚也是同样将锅丢给俄国人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塞尔维亚玩的更大,奥匈帝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沙俄爸爸一个人也许搞不定,那就让沙俄爸爸拉上整个协约国一起来吧。至于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全面战争,那就不是塞尔维亚人关心的了。

    “陛下,现在塞尔维亚王国十分脆弱,他们原本就和奥斯曼进行对峙,因此可以调动的兵力并不多,而克罗地亚人这次动作非常迅速,即使到现在,塞尔维亚往边境调动力量也不足以对抗克罗地亚军队。如果奥斯曼和克罗地亚一起动手,我认为塞尔维亚能够抵挡的可能性并不大。”国防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大公回答到:“而且克罗地亚是德国的盟友,而且斐迪南陛下本人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那位德国皇后、奥地利及匈牙利女王可是他的妹妹。就算德国不插手,暗中警告一下保加利亚,并且让匈牙利牵制住保加利亚的精力,那么塞尔维亚遭到克罗地亚和奥斯曼的两面夹击依然很难获胜。”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作出回应,那么塞尔维亚就会像他们说的那样放弃抵抗?”虽然尼古拉大公分析的是战争形势,但是他的意思尼古拉二世是领会到了。

    “是的,陛下。”尼古拉大公说到:“我们必须给予塞尔维亚最有力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429章 站在历史车轮前的螳螂() 
“俄国人到现在没有任何表态,但是没有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我们有理由认为俄国人已经在背后暗中支持塞尔维亚人了。”霍尔维格沉声说到:“而且法国总理潘加莱访问俄国了,法国人很显然并不是为劝阻俄国人克制而前往圣彼得堡的,这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塞尔维亚人还在往边境调集军队,按照我们的判断,他们应该在国内进行部分动员了。”戈尔茨的脸色同样阴沉。“如果没有俄国人的支持,我相信他们没胆子这么做。”

    “所以俄国人现在不表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等待法国人的态度。”约亨阴着脸:“如果法国人表示自己会全力支持俄国,那么事情就无法收拾了。”

    “而潘加莱一定会做出这样的表态。”霍尔维格接了一句,然后整个房间里陷入一片安静。

    在场的人都知道帝国首相说的是必然的结局,因为前往圣彼得堡的是那个潘加莱啊。当初斗垮了一个德卡尔塞,现在又来一个潘加莱。法国仇德势力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让他们不可能真正的从法国政坛中被踢出局。

    而潘加莱在担任法国总理后就开始在大规模扩张海军,在他的争取下,法国国民议会在1912年通过了海军扩充法案,要求在1920年前建成由28艘战列舰和10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一线舰队,并且建造大批辅助舰艇和轻型舰艇。

    这一举动立刻让他获得了海军的全力支持,这样导致当初在摩洛哥危机中被打压的仇德势力的迅速复苏,就连当初被灰溜溜的赶下台的德卡尔塞在潘加莱的帮助下都能够回到政坛,担任海军部长的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指望潘加莱前往俄国是为了劝阻俄国保持克制?谁信啊?

    “我们现在必须阻止事态继续升级。”约亨用手揉了揉紧锁的眉头:“不要放弃调停的尝试,让那些该死的塞尔维亚人停止他们那愚蠢的动员行动。”

    然而约亨知道这种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历史上得到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也是抢先在奥匈帝国之前进行动员的,奥匈帝国此前虽然对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但是一直没有任何举动。在得知塞尔维亚人抢先动员后,才不得不在第二天深夜急急忙忙的开始动员兵力,因此指望塞尔维亚人刹车根本靠不住。

    “这样下去不行。”约亨摇了摇头:“我有必要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和尼奇面谈。现在这样的沟通无益于解决问题。”

    历史上不是说因为斐迪南贵贱通婚导致他的葬礼没有各国高层参加,因此导致各国失去了一个面谈的机会吗?那自己就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和最有可能出岔子的尼古拉二世面谈,看看能否化解危机。

    “陛下不可!”霍尔维格急忙高声喊到。

    “为什么?贝特曼?难道还有比我亲自出面更能体现诚意的办法吗?”约亨有些不悦。历史上霍尔维格和小毛奇两人就是不顾威廉二世反对,坚决要开战,威廉二世也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在宣战布告和动员令上签的字。

    “陛下,现在是非常时期,身为皇帝在这种时候必须呆在柏林。否则出现任何突发状况,帝国将没有人能够做出决断。”霍尔维格劝阻到。

    而一旁的戈尔茨和提尔皮茨也一脸深以为然,万一战争爆发,在宣战布告和动员令上签字的皇帝要是不在国内那可就麻烦大了。就算皇帝在圣彼得堡和尼古拉二世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但是要是法国人先动手了怎么办?

    想来尼古拉二世倒是不至于把皇帝陛下扣下来,毕竟两人是亲戚关系,而且这么做也不符合规矩,但是不管怎么说,皇帝即使赶回国,此时德国也已经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了。

    “那现在怎么办?难道让你去吗?”约亨有些头疼。这种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身为帝国皇帝这么多年,掌控欲也随着自身皇帝的权威与日俱盛,刚才对霍尔维格的猜疑也是来自于皇帝掌控欲而带来的疑心病。不过一直以来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约亨一直认为事情就算不能完全为自己的意志所改变,但是多少还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一点一点潜移默化的去推动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开不开战完全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这种感觉实在实在是糟糕了。历史上威廉二世估计也是因为这个感觉,而在知道了俄国开始动员后,决定在俄国先动手之前。自己先打出去吧?

    “现在英国人的态度十分重要,陛下,如果英国人能够表明态度,应该能让俄国和法国有所控制。”霍尔维格建议到。

    “我们不能相信英国!”约亨脱口而出。

    一时间所有人都盯着约亨。

    “英国人的外交信用不可以信任。”约亨开始组织语言想要解释:“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是一个伪君子!他的职责让他对英国所有的密约了如指掌。他对英国在这些密约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十分清楚。然而从他上台以来,他一直宣称英国没有和法俄结成联盟,甚至还称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同盟的内容!

    而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是谎言!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后英国人在一系列事件中的反应都证明他们之间必然有什么协议!而到现在,在法国人都跑到圣彼得堡的情况下,格雷都没有站出来对英国的态度发表过一句声明!所以我们指望英国人来出面平缓事态根本不现实!”

    约亨不能向霍尔维格他们说明格雷在历史上都干了些什么了,只能这样解释到。

    诚如霍尔维格所说。此时英国的态度的确十分重要,然而,作为英国外交大臣的格雷,此时却丝毫没有履行自己作为一个外交人员应尽的责任。

    早在1914年春季,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特使豪斯上校在返回美国后就向他的总统汇报说:“只要英国一表示同意,法俄就会和德奥两国打起来。”

    而和约亨解释的一样,格雷一面宣称自己不知道英国和法俄之间达成了盟约,一面告诉丘吉尔:“我们将发出最后通牒,在24小时内阻止对比利时的入侵。”得到这个保证的丘吉尔扭头就像英国所有海军舰只发出命令:“即刻起处于对德战争状态!”

    而格雷则开始施展他的外交技艺,面对德国询问如果战争爆发,那么英国是否会加入战争时,格雷就态度暧昧的告诉德国人:法国对德作战,那是法国对俄国有义务;但是这并不代表英国将就此承担必然的义务。

    然后一面告诉德国特使报告柏林,英国将保持中立,除非比利时被彻底侵吞。另一面却将皇家海军已经准备战争的事实对德国大使守口如瓶。在7月的最后一周周末,他以后来被评价为”应受到谴责的对责任的漠视“的态度跑到乡下庄园继续满足钓鱼的嗜好。在德俄都来是总动员后,他依然没有做出任何一个明确的表态,甚至在8月2日内阁会议上他也没又提出任何有意义的建议。

    得偿所愿的丘吉尔在后来这样称赞格雷:“我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他施展着沉着的技艺。”

    无怪乎之后德国人将这位优雅的英国绅士称为“诡计多端的伪君子”、“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即使稍微客气一点的也认为他是“一个有两套人类价值观的人……有双重的道德标准。”即使是英国人自己也都认为“多年以来,格雷始终在隐瞒整个事件的真相。”

    而皇家海军的态度呢?那就更不用想了,在得到许可之后的丘吉尔完全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这样描述丘吉尔当时对战争的心态:“他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面对这样的外交大臣,这样的海军大臣,英国人的态度还用去猜?所以这个时候指望英国人无疑是盲目的,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旦开战,英国必然是我们的敌人。”约亨说到:“想要阻止战争,只能寄希望于俄国,只要俄国不动,那么法国就不会动,法俄都不动,英国也不会动,因此我们必须从俄国人身上打开突破口!”

    “陛下您不宜亲自前往圣彼得堡。”霍尔维格依然坚持自己原本的态度:“不过陛下您说的是,和俄国方面的沟通是必要的,派一名全权特使前往俄国比较合适。”

    “那么就这么办吧。”约亨无力的摇了摇手:“希望我们还来得及。”

    约亨不可能像威廉二世那样盲目乐观,即使到最后关头依然认为可以调停,认为战争不可能爆发,至少英国不会与德国为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