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50章

帝国海权-第50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防护巡洋舰的由来。但是现在防护巡洋舰的存在条件受到了挑战。”说到这,约亨停了下来,而蒙茨则聚精会神的听着,等待着约亨接下去的话。于是约亨接着说道:“呃,能再来杯咖啡吗?”

    看着蒙茨气急败坏的叫秘书再去倒咖啡,约亨心中暗笑,脸上却还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劝道:“部长阁下,喝杯咖啡,平静平静,这种事情也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蒙茨也只好点头称是,然后去喝自己那杯已经半凉的咖啡,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喝在嘴里也尝不出味道了,心思不在上面啊。等秘书再次端来咖啡,约亨才开始老神在在的继续说了下去:“新式速射炮的诞生让防护巡洋舰的存在条件受到了威胁,管退炮的射速大幅提高,以克虏伯最新的105毫米35倍径管退炮为例,每分钟射速7发。而无烟发射药的应用让火炮的威力更大,精度更高。到时候防护巡洋舰就要面临水线被人打成马蜂窝的局面,而水线被打成马蜂窝就会造成侧舷大量进水,最终导致翻覆。我们不能等全世界都开始用管退炮代替架退炮然后让防护巡洋舰被人送进海底之后才去考虑新的设计,正如我一直在说的,前瞻性,所以我们要在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一点之前就先放弃防护巡洋舰,全面的放弃,这才能让我们走在别人的前面。”

    “所以我们要给防护巡洋舰装上水线装甲,来抵御速射炮的炮弹。这样的也简单,让他们在原有的设计上增加装甲带就行了。”蒙茨立刻说道。

    “不,这样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约亨说到:“由于你增加水线装甲带必然造成重量上升,你必须降低火力,牺牲航速。而对巡洋舰来说速度就是生命,那么如果在保证装甲的情况下还要提高航速,那么必然大幅牺牲火力。所以我的建议是,干脆再造大一些,做到航速,火力,防护的完美平衡。既然现在我们的海军不可能形成巨大的规模,那么还不如加大对单舰的投入,每一艘新舰都运用最新的技术,不必在单舰造价上过于苛刻,形成一支小而精的海军力量。而且这些舰艇也同时是技术的试验平台,在上面进行运用、评估和改良,当我们有资金大规模造舰的时候,我们就有相当成熟和先进的技术可以用了。”

    “造的更大一些的确可以让舰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造价也会更加高昂,我们的预算就那么点,这样做我们会面临数量不足,作战任务难以完成的困境啊。”蒙茨犹豫的说到。

    “部长阁下,我们首先要明确每一种舰种的作用是什么,就算是5300吨防护巡洋舰,也不可能让她去做殖民地保护工作吧,而且我们的海外殖民地能够容纳下这种大型战舰的也就只有喀麦隆的杜阿拉港。退一步说,就算有港口可以停靠,用5300吨的帝国海军最强巡洋舰去保护殖民地不显得有些小题大做吗。这种工作还是交给那些2000吨左右的小型舰艇去做比较合适,这些小玩意本来就是为了这个而建造的。而新式装甲巡洋舰的定位显然是作为我国海军快速机动力量的中坚。而且不仅如此,她的工作还包括作为独立于主力舰队外的侦查舰队,负责侦察敌情,歼灭敌方侦查舰队。英国、法国、俄国都有自己的装甲巡洋舰,当然因为他们都把装甲巡洋舰作为次级主力舰使用,因此在我看来这些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并不完善。但是谁能保证有着丰富装甲巡洋舰建造经验的他们会突然开窍呢。那么到时候我们将面临着被敌人的装甲巡洋舰追上后,我们的水线被敌人洞穿,而我们的炮弹却在敌人的装甲面前被弹飞的悲剧。”事实也的确如此,世界上第一艘不是甲带结构的“正规”装甲巡洋舰,法国的杜布伊·德·洛姆号正是今年开工的。

    “您说服我了,殿下,我会重新要求设计新的巡洋舰的,我希望您可以前来给予指导。”

    “当然,阁下,为帝国海军服务是我的荣幸。”

第56章 甲带与装甲盒() 
蒙茨的效率很高,没过几天,约亨再次驾临海军部,在海军部会议室内,聚集了大量设计师,有来自各大船厂的,也有来自海军部内部的,当约亨进入会议室时,所有人起身迎接。经过一番推让,约亨最终还是被蒙茨以约亨身为皇储以及本次会议的主导者为由推上了主座。所有人员坐定后,会议正式开始。这些设计师之前已经通过蒙茨了解到了皇储反对建造防护巡洋舰的理由,因此也不用再费口舌解释了,直接进入主题——新巡洋舰到底应该怎么设计。

    虽然接受了皇储殿下将舰体放大的建议,但是提出的设计依然还是简单的增加一条水线装甲带,使用210毫米主炮的设计。虽然对设计师们这简单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思路很不满,但是约亨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德国人没有足够的装甲巡洋舰设计和建造经验,也自然无法去总结和发现其中的不足。德国设计师门提出的直接增加水线装甲带+穹甲的设计实际上依然只能算是装甲巡洋舰的初期摸索阶段所使用的甲带巡洋舰。

    最早的甲带巡洋舰一般被认为是沙俄海军于1870年建造的海军上将级,虽然其采用的依然是风帆战舰的全帆装和船旁列炮设计,但是其在有着25毫米的装甲甲板,也就是平甲外,还在水线布置了152毫米的垂直装甲带,装甲带为锻铁材料铆接于木制背板,水线以上高61厘米,水线下深152厘米,使得她的水线带对开花弹基本免疫。而这种舰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俄国海军苦于自己国力不足,无法大规模建造铁甲舰被迫无奈下的选择,希望这种舰艇可以作为次级主力舰使用,其思考模式非常接近历史上日本人所建造的4艘决战型装甲巡洋舰的模式,都是希望用较容易建造的船型承担主力舰的工作。

    由于英国巡洋舰原先的任务是护航、侦察、通报和显示武力,都是属于低烈度的任务,因此同时代英国巡洋舰,在防护和火力一下子就落后于俄国装甲巡洋舰了。因为巡洋舰自身具有航海性能好,续航力较大的特点,如果俄国的装甲巡洋舰被用于突击遍布世界各大洋的英国航运,则护卫航运的英国巡洋舰将无一能够与其单独对抗。为此,作为对俄国人的回应,1873年英国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也被送上了船台,这就是香农号。此时英俄双方的甲带巡洋舰都是覆盖整个舰体长度的全面防护设计。

    不过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双方都很快改变了全面防护设计而采用早期重点防护(与无畏舰时代的重点防护不同),俄国人采用的是当时铁甲舰上常见的铁甲堡设计,而英国人则是减少装甲覆盖面积,只在重点区域上布设装甲。因为缩减了覆盖面积,所以水线装甲带简直是一条狭窄的腰带,例如英国人此时最新锐的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的水线装甲带就只有1。67米高,所能提供的防护能力极其有限,这也是早期装甲巡洋舰被称为甲带巡洋舰的原因。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当时火炮威力增大,而且已经采用了穿甲弹。海军上将级和香农号的全长装甲带防护,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186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对木质战舰威胁极大的极大的爆破弹。1853年,俄土锡诺普海战,俄国就是凭借爆破弹彻底摧毁了土耳其舰队。但是随着火炮威力的不断增长和穿甲弹的采用,原有的装甲防护很快变得无法对抗迅速提高了的火炮威力。由于当时装甲材料是锻铁,防护能力十分有限。1880年代初下水的北洋水师超勇号的254毫米26倍径主炮就可以在3000米上击穿356英寸厚锻铁装甲。因此,当时主要依赖锻铁装甲或稍后的钢面铁甲的装甲巡洋舰不得不增加装甲带的厚度,才能抵挡当时大型巡洋舰上装备的2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舰炮的轰击。李鸿章在中法战争后购买新巡洋舰时提出的防护要求是:“甲不可薄于十二寸,如用钢面甲不可薄于十寸。”这基本上也是当时西方的普遍认识。但是巡洋舰的生命力和作用又更多的依赖于其速度和机动性,装甲重量不能太大,这就必然要限制装甲防护的面积。

    因此,上述的甲带巡洋舰虽然从数据上看拥有厚重的水线装甲带,但是由于装甲巡洋舰的防护结构缺陷和装甲防护面积十分有限,对军舰的防护很不完备。不过正如约亨对蒙茨所说的,此时的火炮射速很慢,因此甲带巡洋舰的早期重点防护设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面对速射炮的诞生,这种设计就无法继续用下去了,1887年,英国研制出了120毫米速射炮,射速达到了老式相近口径火炮射速的8倍。于是新的全面防护出现了,而这也标志着正规装甲巡洋舰的出现,法国的杜布伊·德·洛姆号就此诞生了。

    不过约亨并不打算单纯的复制这种扩大侧面装甲的设计,前世约亨所了解到的甲带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区别是“装甲带和防护甲板并不相连”,也就是说由于侧舷装甲带面积过小,无法与水平装甲连接成一个整体。但是就算侧舷装甲带面积扩大和水平装甲连接起来,在约亨看来特依然不够完善,前世约亨看过的一些资料将英国伊姆佩里尤斯级装甲巡洋舰的装甲防护描述为一个“没底盒子”,还有的资料认为甲带巡洋舰的特点在于缺乏完整的装甲盒,因此未来形成完整装甲盒的设计才使装甲巡洋舰的真谛。

    装甲巡洋舰的防护开始从早期重点防护到全面防护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走向正规装甲巡洋舰,特别是全面防护装甲巡洋舰的过程是随着装甲材料的发展和对于这一舰种的认识的加深逐步进行的,各国的速度也不一致。在1888年以后建造的装甲巡洋舰仍有不少是老式的,没有达到全面防护标准,如1890年前后西班牙和俄国的一些装甲巡洋舰。

    那些在速射炮时代依然没有摆脱或没有彻底摆脱甲带巡洋舰防护方式的装甲巡洋舰在海战中都损失惨重。例如美西战争中的圣地亚哥海战中,西班牙1889年开始开工建造的、由英国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改进而来的3艘玛丽亚·特雷萨公主级装甲巡洋舰全军覆灭。其中奥肯多号在短暂的交火中,先是中了43发57毫米炮弹,造成其大部分舱面人员伤亡。而3发203毫米、1发152毫米、1发140毫米、9发119毫米炮弹就使其船体严重受创,旋即沉没。而该级舰的水线装甲厚达254-305毫米,主炮塔装甲厚达229毫米,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除了装甲材料比较原始之外,甲带巡洋舰防护方式下的防护结构缺陷和防护面积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日俄战争的蔚山海战中沉没的万吨级留里克号(留里克I)也属于甲带巡洋舰,除了对舵机防护不足外,它的火炮防御也是不足的,在海战中她的火炮全部被摧毁,甚至有部分火炮是在与只配备了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的浪速号和高千穗号战斗中被摧毁的。

    所以约亨要求新式巡洋舰的装甲布置方式必须按照大选帝侯级一等铁甲舰的由侧甲、平甲和穹甲构建起足以保护整个舰体所有重要的部位的超长装甲盒体。不过这个要求让在座的所有设计师都感到十分为难。

    “殿下,您所说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巨大的防护面积,加上足够的装甲厚度,装甲总重一定十分惊人。而又要保证火力和航速,新舰的排水量恐怕难以控制啊。”

    “这并不是问题,克虏伯公司的新式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目前克虏伯公司的研制进度较为缓慢,不过巡洋舰显然不需要和铁甲舰一样厚度的装甲,如果按照表面渗碳硬化装甲的效能是普通锻铁装甲的1。5倍来计算(注1),我们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装甲重量。新舰设计完成到开工起码要1年时间,让克虏伯公司在一年内必须拿出50毫米以上的表面硬化装甲。”

    这样做的确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旦克虏伯的进度跟不上,就有会导致新舰下水后无装甲可用的尴尬境地。不过约亨这么做也是相信克虏伯公司的能力,由于约亨的干涉,克虏伯公司早在1886年就掌握了镍钢装甲,其装甲效能比定镇二舰上所用的钢面装甲效能提升了5%,而英国人今年才刚刚拿出同类产品,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表面渗碳的研究工作也同年展开。既然美国人能在1890年拿出相比于锻铁装甲提升了60%左右的哈维钢装甲,克虏伯没理由不能在比美国人更早拿出此种装甲(注2)。

    因此约亨宁愿承担风险,也要让新舰不至于完工后就面临着装甲材质落后的局面。而且如果顺利安装了表面渗碳硬化装甲,新舰的性能足以在5年内领先各国所有“非正规”装甲巡洋舰,而且在以英国为首的诸多国家认为装甲巡洋舰性价比不如防护巡洋舰从而导致在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这个优势甚至可以保持10年。而且就算是法国人刚开工的“正规”装甲巡洋舰杜布伊·德·洛姆号,由于装甲材质的原因也绝对不会是新舰的对手。

    “装甲重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谈谈火力吧。”约亨给装甲的设计定下了基调。

    注1:各装甲性能大致对比,以锻铁装甲为基本值1,钢面装甲为1。25,镍钢装甲为1。3,哈维钢为1。6,克虏伯装甲为1。8,KC钢为2。1

    注2:哈维钢就是经过表面硬化处理的镍合金钢。克虏伯装甲则是采用不同工艺的表面渗碳硬化的镍合金钢,性能略有提升。克虏伯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即KC钢是1895年研制成功的,其性能比锻铁装甲提升了108%。虽然KC钢也是镍合金钢再进行表面渗碳,但成分配比和工艺又不一样了。

    顺带一提:以前看到过有些说法认为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就开始使用KC钢,因此也对勃兰登堡级水线的400毫米装甲有颇多指责,认为是在浪费排水量。其实勃兰登堡级使用的只是克虏伯表面热处理装甲,依然是一种钢面装甲,性能远弱于哈维钢装甲。而之后使用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克虏伯装甲则用在了凯撒·腓特烈三世级上,其装甲厚度是300毫米,而第一级使用KC钢的德国战列舰是维特尔斯巴赫级,装甲厚度只有225毫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