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67章

帝国海权-第67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例如为了可以预见到的汽车航运需求,很显然一般的邮轮并不适合作为汽车的运输船只。随着汽车制造量和销售量的上升,一种专用的车辆运输船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英国人在传统的航运业务上如客运,散货运输等领域远胜德国人。随着德国在世界贸易占比中的发展,德国商品的出口和原料的进口数量越来越多,也让德国的航运业开始进行发展。不过在航运上有着先天优势的英国很难在传统项目上向其发起挑战。1871年德国商船吨位仅为英国的16。4%,而现在,由于德国对殖民地的发展比历史上好,因此这个比值上升到了17%。不过就算历史上后来英德双方在造舰竞赛的同时还进行邮轮竞赛,到一战爆发时德国人的商船吨位也不过是英国人的27。9%。

    那么传统领域比不过,另辟蹊径独占市场行不行?滚装轮由于只是运输车辆,就算能造出来在短时间内需求量也不会太大。不过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对原油船的需求会增加,1886年英国人就建造了原油运输船好运号,好运号只是一艘机帆船,而且载油只有2300吨,如果德国能大量建造载油万吨左右的大型油船,垄断现在还不大的原油运输市场并不算太难。

    与此同时,德国因为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的6亿吨含磷铁矿使德国成为钢铁工业大国,不过新式镍合金钢的出现,德国作为各种稀有金属含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大量进口矿石也是必须的,因此专用矿砂运输船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有集装箱船,其运输效率可以完爆杂货船以及邮轮的货仓。

    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和英国传统运输强项的邮轮相冲突,而英国人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建造技术,更重要的是一旦德国制定的标准开始被接受的时候,英国人的也必须按照这一规格来建设配套设施和船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这些船舶相比邮轮都需要更大的运载量,否则在效益上就很难提高。那么建造比一般邮轮更大,结构更复杂,技术难度高的船舶,显然也对提升德国造船业能力有着巨大帮助。而且造船能促进经济,在海军造舰因为种种限制而不能大规模展开的时候,促进民用造船业的发展显然也是提升经济的好方法。

    至于如此造船会不会引起英国人的不满约亨到不担心,首先英国对德国的敌视是从第二次布尔战争后英国国力消耗严重,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愤怒所以英国的那些政客们将德国作为一个靶子而树立起来。并且德国工业外贸的发展在市场上开始大幅抢夺英国人的传统份额,因此这个靶子对英国民众来说就更有针对性了,“为什么英国国力衰退了?不是因为我们打了布尔战争,而是德国人在抢我们的市场。”在这种强盗逻辑下,英德的贸易竞争开始上升到国家仇视上来了。所以在此之前德国人的国力上升并不会太过引人注目,并且约亨是打算在英国人传统航运项目之外发展全新的运输方式,这比直接和英国人在传统领域上进行竞争隐蔽性要高得多,等英国人认识到自己的传统市场份额被新兴航运方式抢占后,再想要压制住已经壮大的德国航运公司难度就大了。

    打定主意后,约亨向腓特烈三世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对于约亨的另辟蹊径,同样想要促进德国造船业和航运业的腓特烈三世极为感兴趣。随即召集包括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航运公司,BHS-桑索霍芬机械和矿业公,克虏伯公司以及霍瓦尔德、硕效、皇家三家造船厂、德马格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约亨手中的德意志皇家石油公司。这些,航运、采矿、钢铁、石油、机械、造船业的巨头们聚在一起,开始讨论德国未来航运业的发展和新式船舶的设计需求。

第81章 军舰竞赛欢迎,邮轮竞赛还是免了() 
在召集了航运、钢铁、采矿、机械、造船等多家巨头的会议上,约亨提出了以专业货物运输作为德国未来航运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以避开英国人长期把持的传统散货和客运市场的指导方针。强调以高装卸效率、低运输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专业运输船舶作为发展重点。

    至于邮轮这种东西,造几艘体现一下存在感就行了,毕竟1815-1860年欧洲由于政治动荡和农业歉收造成的大规模移民潮已经过去,对于横跨大西洋的客运需求已经大幅降低,实际上乘坐三等舱的底层乘客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进入20世纪后,大量航运公司有时也会用3等舱餐厅等空间承担小包装货物的运输。所以未来的邮轮竞争更多的是豪华性和舒适度的竞争,以及横跨大西洋的速度竞争。而蓝带奖则成为各大航运公司趋之若鹜的荣誉。

    在邮轮问世的初期,各家轮船公司就出现了竞争现象,大西方轮船公司的大西方号、大东方号和库纳德公司的天狼星号等汽船都在争夺以最快速度横渡大西洋的桂冠。到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项约定俗成的惯例:以最快的平均速度横越大西洋的船只,有权在主桅上升起一条长长的蓝飘带,这是源于赛马活动的习俗。从此以后,赢得蓝飘带,特别是在处。女航中赢得蓝飘带,成为欧洲各家邮船公司和邮船船长的最高荣誉,而且也能为公司招来更多的乘客。

    在1898年之前,蓝带荣誉一直保持在英国邮船的手里,直到后来的英德邮轮竞赛,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会社的威廉大帝号在这一年夺走了蓝带,并此后十年间一直被德国独占。而之后英德两国为了建造超级邮轮都消耗了大量精力,耳熟能详的泰坦尼克号便是这一时期竞争下的产物。而针锋相对的德国则建造了如皇帝号这样的5万多吨的超级邮轮,最终还是便宜了美国人,1917年美国参战,停泊在纽约躲避战火的皇帝号被美国人没收充公,而战后见巨轮收回无望的汉堡-美洲公司董事长阿尔伯特·巴林服安眠药自杀。

    所以在约亨看来,与其和英国人不断建造超级邮轮抢占那越来越小的豪华客运市场,还不如专心在货运市场上打下一番天地。

    对于皇储殿下的分析,阿尔伯特·巴林表示接受,不过如何抢占货运市场则有着自己的疑问,毕竟散货船是现在的主要运输手段,而英国人在这上面依然有着巨大优势。

    于是约亨则提出了集装箱运输船的概念,好歹也是实际参与了大量舰船设计,并且实打实的是在海军学院里学过船舶修造课程的,虽然没有接触过民用船舶的设计,不过将自己前世所知道的集装箱船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现在造船能力相结合,说出一些还算靠谱的东西并不算太难。采用规格标准化的钢制密封结构箱体,将钢板加工出波纹来提高强度。在货舱内设置格栅式货架,装有垂直导轨,便于集装箱沿导轨放下,四角有格栅制约,可防倾倒。而且在货舱装满后,还可以在甲板上继续堆放数层。而装卸工作则在码头安装在轨道上可以移动的桥式吊机来进行。在还没有集装箱平板卡车的情况下,约亨又想到用铁路平板车来进行转运工作。

    对于这种全新的货物运输装卸模式就让两家航运公司三家造船公司以及两家机械公司大感兴趣。航运公司看到了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约装卸劳动力,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船舶停靠码头时间,加快船舶周转,减少运输费用,降低货物的损耗和损失。而且考虑到大西洋那巨大的货运量,加上这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可以想象到未来的市场份额和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且不管装什么,只按箱子收钱,不用担心仓库空间如何安排,箱子装满就出航。

    造船厂意识到这种新式船舶的一旦需求增加将带来的巨大市场,如果整个大西洋上所有的散装货物都开始采用集装箱运输,那么对于集装箱船的需求会有多少?而机械公司则预见到为了使用这种运输模式的配套装卸设备的大量需求,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港口都会需要新的装卸机械。这么多港口这么多设备优势怎样的一块大蛋糕?因此集装箱船成了这些巨头们最感兴趣的项目,在他们眼中这不再仅仅是一个个箱子一艘艘船,而是一堆堆马克,一块块黄金!

    不仅提供了船的设想,约亨还画出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草图,伸出的吊臂,可移动的塔身,以及不能采用吊钩来吊运集装箱,而需要保证吊运中的平稳等等注意事项。对于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就展示过16吨桥式蒸汽起重机的德马格公司来说,设计大型桥式起重机并没有太大难度,而其他技术问题则可以和克虏伯公司一起研究解决。

    而原油运输船难度也不小,不仅要计算原油的挥发和膨胀,并且因为原油十分粘稠,因此需要专门的高压油泵和输油管道。船舱内要设立多个储油舱,用油管贯通各油舱。油舱采用纵向式结构,并设有纵向舱壁,在未装满货时也能保持船舶的平稳性。所以一艘船内光各种管道就要数十公里长。而且装卸燃油也需要通过管道,这又是对港口设施的一次大规模更新。

    而相比上面两种技术难度相当大的船舶,矿砂运输船则要简单得多,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矿石的密度大,积载因素小,故所占舱容小,这样会使船舶的重心过低,在航行中产生剧烈摇摆。所以为提高重心高度,矿砂船的双层底需要设计的特别高,并且约亨建议将矿砂船货舱的横剖面设计成漏斗形,这样既可提高船舶的重心高度又便于清舱。而又为了防止在不装载货物时重心过高,还需要在船体两侧设置较大的压载舱。

    作为货运船舶,都有着载重越大,成本越低的特性,因此三家造船厂都表示略过较小的船体,直接建造1。5万吨空载的运输船舶,用较小的长宽比,较大的方形系数的船体来获得更大的运输能力,采用较慢的航速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具体设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验证。不过约亨当场表示,如果载重能力能超过1万吨,新式原油运输船德意志皇家石油公司会立即订造两艘,BHS也愿意采购2艘矿砂运输船先用于德属东非的镍矿运输。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公司则表示会对集装箱的标准尺寸进行研究,确定规格后再由造船厂和机械厂关于船舶和装卸设备的建造工作进行讨论。如果进展顺利,那么集装箱船的需求量将会是最大的。

    至于邮轮,约亨基尔两大航运公司达成共识,这种客运业务德国人意思意思就行了,偶尔造个一两艘不至于落后时代的显示一下存在感。现在德国最好的一艘邮轮是今年5月10日首航的维多利亚·路易泽号,这艘历史上以威廉二世的妻子,德国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命名的邮轮现在则用腓特烈三世的妻子,维多利亚皇后的名字来命名了。维多利亚·路易泽号总注册吨位7660吨,航速18。5节,这艘邮轮代表了德国邮轮当前的最高水平。虽然比在英国看到的条顿人号小了2000吨,慢了2节,但是依然算是欧洲少数几艘承担跨大西洋客运业务的高速船了。德国人至少现在还没掉队,依然处于领先集团,所以不必着急,安安心心发展货运业务,没必要和英国人在客运业务上争个高低。

    等1902年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突发奇想想垄断大西洋航线而斥巨资买下白星公司后,英国国会感到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决定支持卡纳德轮船公司后,德国人就可以隔着海峡看英国人在无用的邮轮上不断砸钱了。两家公司的竞争的结果就是不断出现吨位惊人的超级邮轮,造完了以后约亨心理阴暗的表示坐看“You-junmp;I-jump”,又或者给德国的潜艇艇长们刷战绩。至于拿这些造价昂贵的豪华邮轮改成辅助巡洋舰,只能说历史上的英国人和德国人脑子抽了。看看人家美国人,拿来做运兵船医院船才是王道。

    散会后约亨又造船厂的人留了下来,将滚装轮的设计概念交给了他们,由于滚装船船体结构的特点是甲板层数多,而且为使车辆在舱内通行无阻,货舱内不设横舱壁,舱内支柱也很少,因此,滚装船的结构强度和抗沉性较差。但是由于船与岸之间都不需起重设备,因此滚装船在不借助任何港口设施也能高效率装卸的优势让这种船型依然有十分大的价值。所以约亨要求三家船厂先对这种船型的设计进行研究,为未来的车辆贸易发展做好准备。

    送走了造船厂的人,海军部的人就来了。他们送来了新皇家游艇的设计方案。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82章 你们到底是造游艇还是造巡洋舰啊() 
对于海军部的效率约亨有些惊讶,这回国才没几天,皇家游艇的设计就完成了?什么时候德国海军的设计师这么有效率了?翻开送上来的文件,约亨就囧了,你确定这是一艘皇家游艇?约亨怎么看都是去年在蒙茨的办公室里看到的5300吨的艾琳级重型巡洋舰放大版的设计图。难怪速度这么快呢,感情就是拆掉了主炮,重新设计了一下上层建筑啊。

    在英国时腓特烈三世提出要造3000吨级皇家游艇是因为此时英国最大的皇室游艇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号(二代)是一艘2470吨的明轮,好吧,大家都是明轮,不过霍亨佐伦号比人家小了整整一圈。所以本着量入为出的想法,腓特烈三世认为新游艇没必要造太大,造一艘在吨位上能体现出德国皇室的身份的皇家游艇就行了。不过约亨对自己的父亲说,皇家游艇这种东西也不可能和军舰更新换代一样那么快,3000吨的小船过了20年又该淘汰了,到时候换还是不换?所以还不如稍微多花点钱,造的好一些,时间用长一些。

    这话约亨也是有依据的,1899年英国人开工了他们的4700吨的新游艇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号(三代)。而更为奢侈的德皇威廉二世在1891年开工建造的4200吨的霍亨佐伦号(二代)到了1914年就开工建造三代了,当然因为战争,三代的建造终止了。因此德国如果造了3000吨的船,到了1910年左右就差不多该换了,这个时候忙于和英国人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