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39章

汉末三国志-第139章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封东武亭侯。

    迁都许昌后,曹操大权独揽,虽然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但也面对四面皆敌但局面,于是在荀彧但建议下,曹操让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钟繇去长安之后,成功的劝服了马腾、韩遂等诸侯,在官渡之战时还送给曹操两千匹马供给军用。

    后来司隶一带屡次发生变故,先是郭援入侵,后有卫固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之乱,都被钟繇平定。

    自从献帝西迁,洛阳百姓减少将尽,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征讨马超时,因钟繇充实了人口,得以用来保障供给,便上表任钟繇为前军师。

    建安十八年(213),魏国建立,曹操以钟繇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数年后,因为受魏讽谋反案牵连,钟繇被免官。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贾诩去世后,钟繇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黄初七年(226),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太和四年(230),钟繇去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正始四年(243),钟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在政治方面,钟繇主张恢复肉刑,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期间都曾经向朝廷提议讨论此事,但因为遭到很多人但反对,都没能有结果。

    华歆,字子鱼,汉族。青州平原高唐人。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当年王芬欲消灭宦官,废汉灵帝,陶丘洪想参与期间,被华歆阻止。

    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然而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董卓迁都长安后,华歆称病不为他做事,后来又离袁术而去,最终被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后扬州牧刘繇就死在了豫章,孙策来袭后,华歆举郡而降,被孙策奉为上宾。曹操征召华歆后,孙策不想让其离去,华歆因此亲自找到孙策,将他说服,于是来到许昌。

    华歆到许昌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之后华歆曾经奉命捉拿伏皇后。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

    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

    历史上华歆对于自己的老友管宁甚为推崇,先是向曹丕大力推荐他,后甚至提出自己退休,让管宁替代自己。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

    曹真讨伐汉中时,华歆向曹睿提议罢兵,最终被曹睿采纳。太和五年(231)正月,曹叡赐华歆物品、衣物,以示关心。这一年的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华歆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起初,文帝从华歆的户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了华歆的弟弟华缉,封华缉做列侯。其子华表也世袭爵位,后来担任了尚书。

    华歆本人在历史上甚为清廉,家中都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经常救济他人,曹丕因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正始四年(243),华歆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第071章 陈思王曹植()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次子,一度和曹丕争夺过魏世子之位,其后表现糟糕,为曹操所放弃,曹丕上台后,曹植惨遭打压,后曹睿掌权,曹植希望能被其所用,明帝也置之不理,最终郁郁寡欢Щщшlā

    曹植本人在文学方面成就很大,和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为“三曹”。

    作为曹操的儿子之一,正室卞夫人的次子,曹植在曹昂以及曹冲死后,和曹丕、曹彰等人一起都有了作为继承人的资格,曹彰勇武无谋,最早被排除在外,而曹植则是有才无德,后来也让曹操彻底对其失望。

    早先曹操在外,曹植就一度因为饮酒过度,无视朝廷的律法,私自乘坐王室车马,擅自打开王宫大门,还在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就因此对其极为失望。曹植曾经还利用杨修作弊,也被曹操发现。曹植做事任性而为,曹操最终不敢让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是选择了相对稳一些的曹丕。而曹植没能当上世子之后,依然不知悔改,襄樊会战时,曹操派曹植去救援曹仁,结果曹植喝酒误事,曹操就此不再重用他。

    曹丕上台后,曹植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曹丕对于他的弟弟曹植严加防范,先是诛杀曹植的党羽丁仪等人,将曹植遣回诸侯国。后来曹植被群臣起诉,曹丕虽然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将他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222),立曹植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黄初四年(223),转封曹植为雍丘王。那一年曹植赴京朝见。黄初六年(225),文帝东征,回去的时候路过雍丘,到曹植的宫中与他见了一面,给他增加了五百户食邑。

    曹丕死后,曹植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还是多次被迁徙封地。太和元年(227),曹睿改封曹植到浚仪。太和二年(228),又让曹植回到雍丘。太和三年(229),曹植被改封为东阿王。太和六年(232)曹植参与了正月朝见。二月,明帝把陈郡的四个县分给曹植,封他为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

    在曹睿时期,曹植多次表达了想为朝廷效力的心思,但曹睿对此无动于衷。据《魏略》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睿出征,是时斗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曹植总想与明帝单独见面交谈,讨论时政,希望能够被试用,终于没得到机会。回去以后,惆怅地绝望了,当时的法律对待藩国很严苛,部属都是商贾俗人,士兵给的也都是老弱病残,总数不过二百人。而曹植因为以前的过失,样样又减去一半。封地又是多次迁移,所以曹睿总是郁郁寡欢,很快就生病去世了。他死时四十一岁。

    曹睿的遗嘱要求简单地举行葬礼,而且曹睿觉得小儿子曹志乃守家之主,欲立曹志为嗣(不立长子,这个感觉怨念很深啊)。起初,曹植登上鱼山,下临东阿,喟然叹息,便有了在那儿终老的愿望,于是兴建了坟墓。他的儿子曹志承袭了爵位,又改封济北王。

    景初年间,明帝下诏说:“陈思王过去虽有过失,已经克制自己,谨慎行事,弥补了以前的缺失,而且从小到老,书籍不离手,实在难能可贵,命令收集黄初年间那些奏报曹植罪状的,公卿以下讨论过的,保存在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和大鸿胪的有关文件,一律销毁。记录曹植前后撰写的赋、颂、诗、铭、杂论一共一百多篇,制成副本,收藏在府内外。”曹志几次增加食邑,连同从前的共九百九十户。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建安十二年(207)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十六岁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称王称帝,曹植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表现出了自己的欣喜和善意,不过曹丕并不领情。

    黄初三年(222)四月,三十一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相传《七步诗》也是曹植所著,不过在正史上卞夫人对于自己的子嗣甚严,不可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七步诗》的作者很可能另有其人。

    ps:补章

第072章 曹魏版沮授()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他也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lā

    然而在正史上,刘晔虽然提出了很多惊人的谋略,却很少为君主所采纳,他的人生经历和早前的沮授有些类似,二者都是建议正确但君主就是不用,所以刘晔也可以说是曹魏版的沮授。

    刘晔先后侍奉曹操、曹丕以及曹睿三代人,并且都为他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曹操麾下时,刘晔提议讨伐陈策有功,被曹操提为司空仓曹掾。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当时曹操军到了汉中郡,山势险峻,难于攀登,军粮非常缺乏。曹操说:“这是个妖妄的地方,或有或无,无关轻重。我军缺少粮食,不如迅速回兵。”亲自率领士兵返回,命令刘晔都督后面的各路人马,让他们按序出山。刘晔算计张鲁可以攻克,加上运粮的通道不能接续,虽然退出,军马还是不能完好无损,于是飞马告诉曹操:“不如致力于进攻。”随即进兵,多用弩弓射击张鲁军营。张鲁奔逃,汉中终于平定。

    然而之后刘晔继续向曹操提议趁机伐蜀,曹操却不再听从,后来曹操反悔,再次向刘晔询问,刘晔却说时机已过,不可再动。返回之后,曹操以刘晔任行军长史,兼任领军。后来刘备攻打汉中,夏侯渊因此战死。

    到了文帝时期,上庸的孟达降魏,曹丕因为非常高兴,让孟达做新城太守,又任散骑常侍。刘晔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孟达苟且求得,必然不能感恩图报,如果出现什么变化,之后一定会作乱。而曹丕不听,未将孟达调职,文帝死后,曹魏动荡,孟达果然叛变。

    黄初元年(220),任刘晔为侍中,赐爵为关内侯。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众大臣,让他们预测刘备是否会出兵吴国为关羽报仇。大多数人都说蜀国弱小,刘备无力复仇,只有刘晔认为刘备和关羽感情很深,想必会为其复仇。后刘备果然伐吴。

    刘备伐吴后,孙权派遣使臣到魏国自称藩属,魏国内大臣们都表示祝贺,只有刘晔认为对于此事应该谨慎,多加考察,并且还提议趁机出兵伐吴,但为曹丕所拒绝。后来曹丕有意封孙权为吴王,刘晔再次劝谏,认为孙权求降只是一时之事,一旦孙权击败刘备,事情就可能立刻发生变化,曹丕不听,执意以孙权为吴王,夷陵之战后,孙权的态度果然改变。

    曹丕因为孙权的戏弄大怒,准备出兵伐吴,刘晔认为吴国有长江之险,又新得大胜,难以攻克,曹丕又是不听,大举出兵讨伐,三路皆无果而终。

    黄初五年(224),文帝亲自到了广陵郡的泗口,命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马一同进发,准备伐吴。他召见众大臣,问:“孙权自己会不会来?”大家都说:“陛下亲自出征,孙权恐怖,一定会以全国的力量应战。又不敢把大军的指挥权委托给大臣,一定会自己率领前来。”

    刘晔说:“他认为陛下会以皇帝的贵重身份牵束自己,而领兵渡江作战的是别的将领,所以一定会整治军队,等待事情变化,不会亲自进攻。”文帝车驾停住多日,孙权果然不来,文帝于是带军队返回,说:“您的估计是正确的。应当考虑为我消灭孙、刘二贼的方略,不能只明了他们的情形而已。”可惜的是当时蜀吴政治稳定,相互联合,又有天险作为防御,刘晔对此也没有办法。

    明帝上台后,刘晔被晋升爵位为东亭侯,封邑三百户。早先曹睿和大臣交流不多,所以人们对他了解很多,刘晔和曹睿一番交流过后,评价曹睿次于秦皇汉武,这个评价在后世看来也是颇为中肯的。

    后来曹睿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又下令群臣讨论高皇帝曹腾的谥号,当时刘晔就以礼仪制度给挡了回去,这点也得到了如尚书卫臻等大臣的支持,最终追谥一事就按他们的建议施行。

    太和二年(228),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当时刘晔就劝谏曹睿趁机伐辽,夺取辽东,被曹睿拒绝,当时朝廷反而默认了此事,公孙渊遣使来朝后,承认了他对辽东的统治,后来公孙渊作乱,曹睿不得不三次伐辽,才最终将辽东平定。

    从上文中也可以看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