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20章

大唐小人物-第320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乐公主走过去,用手去抚摸那战刀上的血,惨然道:“我知道了,这就是他的血。这血还是热的,是他的。他就这样用他的血和我在这肃章门下汇合了。来吧,就用这把有他的鲜血的刀,带我走吧。拿去我的头吧,我不管你们把它献给谁。”

    安乐公主就那样伸着她的头,等着那些兵士们来杀她。她知道,自己在这世间确实已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既然她最爱的男人已死,她便也只求一死了。

    就在此时,陈玄礼飞马而来,他将一把刀扔在安乐公主面前道:“奉相王之命,安乐公主乃先帝最喜爱的公主,不能被乱兵杀戮,特许自尽!”

    安乐公主的脑海中闪现出李显慈爱的面庞,闪现出与自己恩爱的武延秀,安乐公主毫不犹豫拾起了地上的刀……

    武延秀果然无人能敌,一路厮杀着来到了肃章门前。军士们被他杀怕了,只能在后面跟着他,根本不敢到近前去。

    突然,武延秀停了下来,一动也不动,站在了原地。他看见了躺在地上的安乐公主,她的身旁是应收殷红的鲜血。那个让他以生命守护的女人,现在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第七百一十八章 改朝换代() 
兵士们慢慢向武延秀围拢过来,武延秀却根本不觉。

    “你说过我不来你会等我的!”

    “咱们说好不见不散的!”

    武延秀像痴了一般,身上的悲恸之气慢慢散发出来,向四周弥漫而去,这一刻,天地都变了颜色,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伤痛之中。

    兵士们已经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张宝儿与华叔赶到,朝着兵士们大喝道:“退后!”

    兵士们哪能放过这立功的大好机会,根本不理会张宝儿。

    张宝儿情急之下,运用体内的力量,挥剑将兵士们的兵器砍断,冷冷道:“谁再上来,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武延秀对周围恍然不闻,沉声吟唱道:“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吟罢,武延秀慢慢低下头,轻轻摩娑安乐公主的脸庞:“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或许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可是当真?”

    张宝儿轻呼道:“武大哥!”

    武延秀抬起头来,长嘘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风轻云淡,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

    “宝儿,对不起,不能与你做兄弟了,我要去陪裹儿了!”

    说罢,武延秀挥剑自尽,与安乐公主倒在了一起。

    安乐公主的头颅自然很快就被献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隆基是安乐公主的堂兄,他仅仅比他这个美丽的堂妹大一岁。李隆基调转头,大概也不敢看安乐可能依旧美丽的头颅。他只是摆摆手,意思是放在那里吧,就带着他的士兵去杀别的人了。

    眼看着宫里的厮杀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带领一队人马,出宫清理韦皇后的宗族和党羽。崔日用本来是韦皇后这边的人,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人喝酒吃饭,可是政治上的敌人和朋友转化得就这么迅速,昔日崔家的座上客,转眼之间都成了崔日用的刀下鬼。

    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很顺利地被杀死,可偏偏那位很重要的宗楚客与他的弟弟宗晋卿却不见了踪影。既是如此,太平公主、李隆基也只得下令对全城进行大搜查。但不管士兵们怎么搜,就是照样不见宗楚客兄弟的影了。

    长安城外,张宝儿看了一眼马车上捆的像粽子一样的两个人,转头对燕谷道:“谷儿,你们燕家的仇人就在这里,我把他们交给你了,也算是对你当年的承诺有个交待了,剩下的事情,你看着办吧!”

    燕谷一下子就跪在张宝儿面前,放声痛哭起来

    ……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中似乎没有任何政变的迹象。大多数不知情者依照相互寒暄,谈笑风生。崔湜抬起头在朝臣们中间一扫,他便即刻意识到,政变成功了,因为大殿中已经没有了任何韦姓的朝官,他的心情顿时黯然:政变成功了,可惜婉儿看不见了。

    早朝的时辰一到,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就相携一道走上大殿。他们兄妹的骤然出现,让满朝文武着实地震惊了一回。他们看着满面春风的这一对兄妹目瞪口呆,但随之爆发的就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因为他们终于看到,随着中宗李显的谢世而大权旁落的大唐王朝,终于又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李家。

    太极殿上朝议事,太平公主宣布:“殇帝尚年幼,愿意把皇位让给相王,大家以为如何?”

    刘幽球马上出班跪奏道:“国家多事之秋,应立德高望重、年纪大的为皇嗣,相王慈爱宽厚,最为恰当。”

    众大臣也随声附和,一致推举李旦为帝。

    李旦却一再推辞,说自己不合适。

    大家又一再相劝,他才勉为其难地答应。

    只有李重茂坐在御座上不开腔,太平公主见了,上前一把拉下来,又把相王推了上去。

    顿时,下面群臣山呼万岁,拜相王登基,这是他第二次登基了,原睿宗称号照旧。

    睿宗李旦想起了二十六年前,他仅仅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母后武则天废了,他早就死了这门心思。而今,又被推了上来,不想当还不行。看来也是定数。他只有端坐在朝堂上任群臣跪拜了。

    接着,李旦便开始大封功臣。

    他的五个儿子被封了王:老大李成器封为宁王,老二李成义封为申王,老三李隆基被封为平王,老四李隆范封为岐王,老五李隆业封为赵王。

    太平公主的封号已到顶,李旦便实封她食邑万户。

    张宝儿的功劳算是头一份,被封为定国公。国公是从一品的爵位,当年大唐凌烟阁开国二十四功臣,才被封为了国公,这也算是异姓里的最高爵位了。谁也没想到,张宝儿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定国公,这不能不让人侧目而视。

    李旦下旨后,张宝儿却没有谢恩。一问才知道,张宝儿昨日突患重病,压根就没有来上朝。

    张宝儿昨晚陪了李旦一夜,李旦怎会不知张宝儿说的是胡话,但他也不揭穿,只是笑道:“那就在家歇着吧,这些日子他也累了。”

    其他钟绍京为中书令,刘幽球为中书舍人,另外薛崇简、陈玄礼、葛福顺、宋璟等等,各有封赏。

    ……

    李旦登基后,将年号改为景云,。

    随着李旦的登基,太平公主成了大唐炙手可热的人物,许多人惶恐不安或者郁郁不得志的人都投靠了她,太平公主府如今算得上是门庭若市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不相帮() 
投靠在太平公主门下的这些人当中,崔湜也在其中。

    按理说,崔湜是吏部侍郎,他对宗楚客与韦氏蝇营狗苟狼狈为奸甚为不满,政变中他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也绝不会被牵连,可谁也没想到他却及时改换门庭,投入太平公主的怀抱。

    “今天是什么风呀,把你这位贵客给吹来啦?”

    崔湜文武双全,而且还是个美男子,太平公主对他一直很是垂涎。可崔湜只迷恋上官婉儿,这让太平公主对崔湜很是不满,今日见了,便想给他些难堪。

    “公主殿下,我以前也是身不由己,请公主大量,原谅一二。”崔湜说毕,把椅子搬得靠太平公主近近的,又做出一副媚态。

    太平公主本就对英俊貌美的崔湜难以忘怀,今日见他如此陪罪下话,一肚皮怨气顿时烟消云散,不由捧过他的脸来长长地亲了一口道:“你这个冤家,不知怎的,总让我摆不脱甩不掉,今日你既归来,过去的一切我都不计较,但愿我们能长长久久……”

    二人一番亲热后,太平公主意犹未尽道:“今后,你便是我的人了,若是你今后负了我,那我可就……”

    一听这话,崔湜扑通一声跪下,指天发誓道:“我崔湜若有半点虚假,负了公主,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好了好了,一句玩笑话,就当真了。你既如此,我也不会负你,我打算让你做个宰相,只是排名靠后一些……

    “谢过公主!”崔湜欣喜道。

    “不过,有一点,你要经常到我这里来陪我说话,今后再有三心二意,我可不饶你……”

    说着,太平公主把崔湜扶了起来。

    “公主殿下放心,我崔湜能有今日,全是您的提携。我是属于殿下的,今后随召随到。”崔湜信誓旦旦道。

    ……

    转眼间,政变过去已经三个月时间了。张宝儿闭门谢客,整整在家里待了三个月,以至于朝中的许多人已经渐渐把他淡忘了。

    此时,张宝儿闭目半倚在靠椅上,好不惬意。

    “小桐,要不天气暖和之后,我江南去走走,如何?”张宝儿突然睁开眼睛突发奇想道。

    “好呀好呀!”江小桐双手赞成道。

    娑娜脸上也显出了笑意:“我还从没去过江南呢,只是从书上看到过。”

    正说话间,却见华叔过来,对张宝儿附耳说了几句话。

    张宝儿点点头,起身向前厅而去。

    一进客厅,张宝儿便看见了在等他的崔湜。

    “崔大哥,近来可好?”张宝儿打量着崔湜问道。

    崔湜面无表情道:“我现在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无所谓好不好!”

    “苦了你了!”张宝儿很是同情崔湜,现在不知有多少人骂崔湜是个不知羞耻的小人,可谁又知道崔湜的心事呢?

    “只要能为婉儿报仇血恨,那些许骂名我还是背得起的!”崔湜淡淡道。

    “是太平公主让你找我的吧?她知道派别人来连我的门也进不了,你与我是好友,派你来我不会不让你进门的!”张宝儿换了一个话题直接问道。

    “你说的没错,太平公主想要立李成器为太子,不知道你的态度,故而让我来打探一二。”崔湜也不隐瞒。

    虽然很多人已经将张宝儿遗忘了,但太平公主肯定忘不了。也不知张宝儿有什么魔力,李显在位的时候,对张宝儿宠信有加。如今李旦即位了,依然对张宝儿念念不忘。她知道,立太子这样的事情,肯定绕不过张宝儿,至少李旦很在意张宝儿手意见。

    张宝儿摆手道:“你告诉太平公主,立谁做太子我都没有意见,我俩不相帮,也不参与,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用顾忌我!”

    “是要我原话转达给她吗?”崔湜问道。

    “正是!”张宝儿点点头道。

    ……

    “定国公,我……”刘幽求站在张宝儿面前不知该怎么说。

    刘幽求在政变中有功,如今也算是宰相中的一员了,但他面对张宝儿的时候,还是多少有些拘谨。

    “若我没猜错,是平王来让你向我问计,该如何应对太平公主,是不是?”张宝儿微笑着问道。

    刘幽求点点头。

    “你回去告诉平王,让他三日后去慈恩寺问问普润方丈,一切就明了了。”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告诉平王。”得到了张宝儿的答复,刘幽求向张宝儿告辞道。

    “记住,是三天后,告诉平王不要心急,有时心急反倒会坏事的!”张宝儿又叮咛了一句。

    ……

    “宁王殿下,您怎么大驾光临了,有什么事知会一声便可,您专程来我府上,我可担不起呀!”

    宁王李成器的到来,着实让张宝儿吃了一惊。

    “宝儿,咱们也不是外人了,本王这也是被逼无奈,又找不到个出主意的人,不得已才来找你了,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呀!”李成器一脸苦笑道。

    李成器本来就没架子,再说了,张宝儿将来若与李持盈成了亲,那便是他的妹夫了,所以李成器与张宝儿说话也很是随意。

    “宁王殿下莫不是遇上什么事了?”张宝儿询问道。

    “太平姑姑来找本王,说是想推举本王做这太子,可是……”李成器不知该怎么说了。

    张宝儿瞪大了眼睛:“这么大的事情,宁王殿下应该去找陛下,找我又有何用?”

    “怎么没有去?本王去找了父皇,但父皇却不见本王!”李成器无奈道。

    “陛下不见您?陛下为什么不见您?”张宝儿觉得奇怪。

    李成器苦着脸道:“本王也不知道,但父皇让杨思勖传话给本王,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你,本王没办法,只好来找你了!”

    “问我?”这下轮到张宝儿苦笑了。

    张宝儿知道,李旦有些话不方便亲自说给自己的儿子,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说服李成器从中退出。

    看着焦急的李成器,张宝儿问道:“宁王殿下真信得过在下?”

    李成器一听便急了:“若没有宝儿你的帮忙,本王也回不到长安来,怎么会不信你呢?”

第七百二十章 自知之明() 
张宝儿突然道:“我听说,音律是宁王殿下最大的喜好,可有此事?”

    李成器不知张宝儿为何有此一问,不知所措地点点头。

    “那好,宁王殿下,我带你去个地方!”

    ……

    此时,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雪白的梨花灿烂开放,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沿梨园小径,嗅着丝丝缕缕清甜润爽的花香,仿佛一曲洞箫悠悠飘来,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心境也变得宁静起来。

    “怎么样,宁王殿下,这里风景不错吧?”张宝儿向李成器问道。

    李成器此时哪有心情看什么风景,听张宝儿如此一问,只得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