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21章

大唐小人物-第321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器此时哪有心情看什么风景,听张宝儿如此一问,只得耐下性子道:“是不错,可是宝儿,本王找你是为……”

    “宁王殿下,走,我再给你一个惊喜!”张宝儿打断了李成器,向前走去。

    李成器只得无奈地摇摇头,跟上前去。

    “张老伯,好久不见了?”张宝儿向张凌风打着招呼。

    宁王认识面前的这个老者,他是三弟李隆基赵王妃的父亲。

    “张公子,请坐!”张凌风还是习惯用以前的称呼。

    “梨园最近可有什么新曲,让我们先闻为快吗?”张宝儿笑道。

    “张公子,不知这位是?”张凌风似乎并不认识李成器。

    “哦,他是平王的大哥宁王殿下,宁王殿下素来喜欢音律,是一位地地道道乐人,不用把他当作外人,更不用与他客气,你们可以多切磋切磋取长补短。”张宝儿介绍道。

    “见过宁王殿下!”张凌风向李成器施礼道。

    “张老伯客气了!”李成器赶忙回礼道。

    “张老伯,宁王殿下是客人,就把你这睦的新曲给他演奏一番吧!”张宝儿道。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张凌风点点头。

    “宁王殿下,您在这里慢慢欣赏!我出去走走!”张宝儿笑着起身向外走去。

    ……

    黄昏时分,张宝儿与李成器坐马车离开了梨园。

    “宁王殿下,我请你来只是欣赏欣赏新曲,您倒好,却直溜溜地听了一整天,害得我好等!”说着,张宝儿还夸张地在马车内捶了捶腰。

    “没想到呀,没想到呀!”李成器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之内不能自拔。

    “什么没想到?”张宝儿奇怪地看着李成器。

    “本王以前总自诩在音乐方面造诣不浅,到了梨园才知道,本王真是肤浅的很!”李成器由衷道。

    “宁王殿下若喜欢,可以随时来。”说到这里,张宝儿笑了笑道:“只是,现在我们得祭祭肚子了,宁王殿下,今日您可得做东呀!”

    “那是,宝儿,今日本王作东请你!”李成器哈哈大笑道。

    酒酣耳热之际,李成器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来找张宝儿的本意:“宝儿,你还没告诉本王,这太子一事……”

    “我已经告诉过宁王殿下了!”张宝儿笑眯眯道。

    “你什么时候告诉过本王了?”李成器一头雾水。

    “宁王殿下想想今日的情形,就会明白!”

    李成器心中一动:“宝儿,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宁王殿下是觉得做太子重要呢,还是日日有好曲听更重要。若太子之位在您心中是最重的,那你便义无反顾地去争。若是还有比太子之位更重要的,那你就得斟酌斟酌了。”说到这里,张宝儿笑道:“其实,我知道宁王殿下已经做出决定了!”

    李成器若有所悟。

    张宝儿接着道:“太平公主这些年经历了多少事却总能屹立不倒,岂是好相与的?她之所以力劝宁王殿下做这个太子,不是因为她对宁王殿下好,而是她有把握掌控你宁王殿下。”

    “宝儿,你这话可真是一针见血呀!”李成器点头道。

    “宁王殿下,我说句实话您可别生气,别说是宁王殿下了,就算是陛下,也未必是太平公主的对手。几个有资格做太子之人当中,只有平王能与她相抗衡,就这样他还得要处于下风,其他人嘛……”张宝儿不再说下去了,只是摇了摇头。

    李成器自嘲道:“宝儿,你说的一点也没错,这点自知之明本王还是有的,只是本王该如何向太平公主回话!”

    张宝儿笑道:“如实回话便是了!”

    “可太平公主那里如何能善罢干休呢?”李成器担忧道。

    “你若模棱两可地说你不愿意做太子,她是不会追究的。”

    “这是为何?”李成器不解道。

    “太平公主以为人人都像她一样,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你越是模棱两可,她就越以为你想做太子。至于你最后怎么做,自己决定便是了,她也怪不得你,因为你的确表示自己不愿做太子,她只有吃哑巴亏了。”

    李成器细细一想,脸上慢慢露出了喜色。

    ……

    三天后,李隆基如约来到慈恩寺普润主持的禅房。

    “大师,宝儿还没来吗?”李隆基迫不及待地问道。

    “张施主从来就没有来过,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来!”普润淡淡道。

    “啊?”李隆基不知道普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顿时愣在了当场。

    普润接着道:“张施主虽然不来,但平王有了烦恼可以时常来慈恩寺烧几柱香,贫僧说的话与张施主说的无异,平王一心向佛也可以省却许多麻烦。”

    李隆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他笑道:“大师所言极是,以后本王会常来听大师说法的!”

    普润突然拍了几下巴掌,然后问道:“平王殿下,不知你听到了什么?”

    李隆基点点头:“自然是听到了击掌之声。”

    “双掌相击可以听到响声,若是一个巴掌可能听到声音?”普润笑问道。

    “一个巴掌如何拍的响?”李隆基奇怪地问道。

    “这不就对了?现在只有你这一个巴掌,自然是拍不响的,所以平王殿下只管安心回去等待便是了!。”

    李隆基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难道宁王那里,宝儿已经……”

    普润双手合什道:“不可说,不可说……”

    ……

    景云元年四月初十朝会,听附于太平公主的宰相窦怀贞率先发难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 发难() 
窦怀贞原先是韦氏的死党,李隆基政变后,他走了太平公主的门路,免死被贬为了濠州司马。尝到了甜头的窦怀贞咬咬牙狠狠心,又一次大出血,果然从太平公主那里得到了宰相一职。

    今日,在太平公主的授意之下,窦怀贞向李旦上奏道:“陛下登基已经数月了,现在到了该立太子的时候了。”

    李旦登基以来,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格外信任。凡有宰相问事,他都会问,你们与太平公主议了吗?与三郎议了吗?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控制朝廷大权,文武百官为之侧目。

    可今日之事非同小可,此事与太平公主和平王都有莫大的关系,若是处理不好,那可是会有大麻烦的。

    李旦听了这话,不由有些想念张宝儿了,若是他在,肯定会有好主意的。可李旦除了过年时见了张宝儿一面,就再也没见过他的影子,更别说是上朝了。

    张宝儿指望不上,眼前的事又如此棘手,李旦只得向众臣问道:“众位爱卿,宁王成器是嫡长子,平王隆基立了大功,两人各有所长,你们说说看,立谁当太子好呢?”

    李旦的话音刚落,窦怀贞便道:“陛下,自古便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宁王是嫡长子,又有治国之才,臣以为应立宁王为太子为宜。”

    窦怀贞是太平公主扶上位的宰相,他这一发言,文武百官便明白这是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乎,太平公主一系的众臣纷纷附和要求立宁王为太子。

    李隆基听了群臣的上奏,心情十分郁闷,自己冒了那么大风险搞政变,好不容易把韦氏给搬倒了,若是最后给他人作了嫁衣裳,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张宝儿让他放心,可是眼前的形势……

    就在李隆基心中七上八下之际,刘幽求站出来说话了。

    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刚刚通过政变当上宰相,他自然要替李隆基说话了。

    刘幽求道:“陛下,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刘幽求的意思很明白,天下都是平王打下来的,陛下也是拜平王所赐才当上的,陛下怎么能不让他当太子呢?

    刘幽求不仅在政变中立了大功,说话很有分量。他这么一说,很多李隆基一系的大臣当然要随声附和了。

    于是乎,代表太平公主的窦怀贞一方,与代表平王李隆基的刘幽求一方,各执一词互相争论的不可开交,这让李旦很是头疼。

    “陛下,我有话要说。”一个声音在大殿上传了开来。

    众臣一看,竟然是宁王李成器。

    李成器是太子人选的当事人,他自然有说话的权利。

    李旦点头道:“宁王有事奏来便是!”

    众人屏气凝神,都想听听宁王说些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

    “嫡长子继承只适用于和平时期,若遇到政治变故,就要先考虑功臣。现在正是这种情况,所以,我绝不能当这个太子。”说罢,李成器痛哭流涕,态度非常明确,坚持让李隆基做太子。

    窦怀贞等人看李成器坚辞不做太子,顿时傻眼了,都把目光瞥向太平公主。

    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太平公主此刻面色阴沉,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李成器竟然会将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拱手让出,李成器此举完全打乱了她的全盘计划。

    李旦见此情形,随即下诏,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

    有人欢喜有人愁,李隆基如愿做上了太子自然欣喜不已,可在长安的另一隅,却有一个人在独自借酒浇愁。

    说起来,此人在长安城内也算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号称长安第一首富的王胡风。

    王胡风以前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交情不浅,从她们那里得到不少好处。

    李旦登基后,王胡风的靠山倒了,有人告发他是韦氏余党,若此罪坐实了,不仅他的万贯家财将会充公,而且性命也保不住了。

    王胡风不愧是经过大风浪的,知道此时找谁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果然,当他去了太平公主府后,一切都如愿了。当然,花了多少银子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王胡风为保住了身家性命暗自庆幸之际,他的心情又变坏了,而罪魁祸首正是长安的岑氏商号。

    若放在以前,王胡风绝对不会把小小的岑氏商号放在眼中。可自从去年中宗李显宴请朝臣与外国使节后,岑氏商号的商品一下子便成为了皇亲国戚与权贵们追捧的对象,甚至成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上行下效之下,整个长安城的市场很快便被岑氏商号所占领,王胡风昔日长安首富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尽管如此,可王胡风依然还能沉得住气,他一直盯着岑氏商号大量收购的粮食,他在等着一场大戏的精彩上演,然后一举定乾坤。可是,王胡风等待的那场精彩大戏并没有象他预料的那样如期上演,岑氏商号把所有的仓库收满以后,就停止了这种“疯狂”的行为。

    让王胡风更预料不到的是,岑氏商号在“满仓”以后,并没有四处散布谣言,制造粮食要涨价的小道消息,相反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王胡风很失望,不过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戏早晚会上演,只不过是时间稍稍推迟了点而已。

    去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岑氏商号借着张宝儿帮他们打出去的名气,在长安城开办的各项生意却是异常红火。甚至连酒楼客栈,也因为免费接待赶考的举子而名扬天下,成为外地人到长安下榻的首选。这个冬天也是让王胡风感到无比郁闷的一个冬天,因为以他多年从商的经验,眼看岑氏商号因收购粮食钱财就要消耗殆尽,他以为他很快就会看到岑氏商号破产,可他企盼的大戏非但未曾上演,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岑氏商号独辟蹊径,不仅安全地挺过这个严寒的冬天,而且看样子每项生意似乎都做的有板有眼。

第七百二十二章 流言() 
铁一般的事实让王胡风不禁心生畏惧:这个岑氏商号真的不简单,那成堆的粮食,难道就不怕放到发霉?不过他这种“善意”的担心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谜底很快就被揭晓了。

    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每年这个时候,那随着春风浇灌大地的淅淅沥沥春雨很久都没有如约而至,人们面对日渐枯萎的庄稼终于惶恐了。可是老天并没有因为种田人的惶恐和虔诚的祈祷而格外开恩,大地依然干涸,禾苗逐渐枯死。

    人们终于不得不接受一个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这是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它突如其来,无情地席卷了长安及其周边的地方。

    到了秋收的时候,严格的来说,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秋收,因为长安与周边很多地方几乎都是颗粒未收。市场一片萧条,人们陷入惶恐之中。而建在长安城郊一大批的岑氏商号粮仓,非但没有萧条的迹象,反而不知从什么时候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各式车马源源不断云集到此。王胡风知道,那是各地客商在抢着收购岑氏商号储存的粮食,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唯恐自己空手而回。

    王胡风非常清楚现在的粮食价格,他感觉此事既悲哀又可笑:那些四处奔波的商人,去年把大量的粮食送到岑氏商号的粮仓,但仅仅放了一年,他们拿出高于去年几倍的钱财又把粮食收购回去。而这其中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岑氏商号。岑氏商号并没有把储存的粮食全部售出,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无偿的开仓赈灾,周济了成千上万的饥民,岑氏商号的大名再一次响彻天下。

    ……

    “先生,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传着‘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你怎么看!”张宝儿看着自己面前的魏闲云。

    “这还用问吗,毫无疑问是太平公主主动向太子出击了。”魏闲云淡然一笑。

    韦皇后倒台前,整个李唐宗室都受到威胁,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救亡图存,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能成为盟友。可政变成功后,共同的威胁解除,两个人的关系马上微妙起来了。特别是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双方的矛盾马上就凸现出来了。李旦虽为天子,但心中是不想做这皇帝的,加之他也希望自己的妹妹与儿子和睦相处,故而每事咨询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二人,这可就麻烦了。太平公主本来就喜欢揽权,拥立李旦做了皇帝之后,更不甘心与他人分享权力。李隆基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