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30章

大唐小人物-第330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公主与崔湜对饮三杯后,崔湜淡淡道:“公主殿下,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吧!”

    太平公主妩媚一笑:“好呀!”

    “从前有一个男子,他喜欢自己心爱的女子,这个女子名字叫作上官婉儿……”

    当太平公主听崔湜讲完之后,她只觉得头发胀,眼发黑,一串亮晶晶的泪水掉下来,同时滴下来的还有鼻口中流出的黑血。

    “你在这酒中下毒,就是为了上官婉儿报仇?”太平公主双目无神道。

    “是的!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我今天的这一切,都是拜你与张宝儿所赐?”太平公主不甘心地问道。

    崔湜冷笑道:“是的!就是为了让你尝尝即将到手又失去的滋味。”

    “轰”的一声,太平公主与椅子一起翻身倒地,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但双眼却圆睁着,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到追悔,看到怨愤,甚至看到恐惧。一丝冷笑停留在她的嘴角,久久不愿散去……

    崔湜也渐渐失去了知觉,他在心中不停地呼喊道:“婉儿,我来了,我来了……”

    ……

    杨思勖进了宫殿,对张宝儿道:“定国公,您府上有人来了,说有重要事情!”

    张宝儿点点头对李旦道:“太上皇,臣去去就来。”

    不一会,张宝儿再次进来,虽然一言不发,但李旦与李隆基都感觉出了他脸上的异样。

    “怎么了,宝儿?”李旦问道。

    张宝儿犹豫再三,叹了口气:“太上皇,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直说吧!”李旦似乎有了预感。

    “太平公主她……”

    “太平她死了,是吗?”李旦接口道。

    “是的!”

    张宝儿的话出口,三人都沉默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婚礼() 
李隆基的胸脯急剧地起伏着,他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似乎全身都轻松了不少,他看了一眼李旦,没有说话。

    李旦似乎一下子苍老弛许多,就连身体也变得佝偻起来。

    “太平是怎么死的?”李旦率先打破了沉默。

    张宝儿也没有说话,只是递上了一纸信笺。

    李旦看完后叹了口气道:“这么说,上官婉儿也是太平所杀,难怪崔湜一直跟在太平身边,他早就在等这一天了吧?”

    张宝儿没有说话。

    “崔湜也死了吗?”

    张宝儿点点头。

    “造孽呀!”李旦喃喃自语道。

    良久,李旦缓缓道:“你们回去吧,朕累了,想休息了。”

    张宝儿与李隆基对视了一眼。

    “父皇,三郎告退了!”

    “太上皇,臣告退了!”

    ……

    第二天,太上皇李旦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

    李隆基正式掌握了大唐最高权力,他把年号取为了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

    至此,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

    李隆基上位后,张宝儿不仅主动辞去了辅国大将军的职位,向李隆基交了军权,而且连刑部侍郎的官职也一并辞了。这下他彻底不用上朝了,终于过上了休闲的日子。

    紧接着,张宝儿又做了一件大事,他成亲了。

    提起张宝儿的婚事,至今还有很多人诟病。

    大唐的定国公,居然在同一天与三个女人同时举行了婚礼,而且这其中就有当今陛下的亲妹妹玉仙公主李持盈。

    按大唐公主下嫁要有一套繁琐的礼仪,可张宝儿全都给省了,直接将李持盈从宫中接到了自己府上,与江小桐和娑娜同时拜了天地。三个新娘同日成亲,哪个是正室哪个是侧室都不分,这岂不是乱了礼数。可是太上皇、陛下与玉仙公主都没有异议,别人再看不惯也是白搭。

    张宝儿这么做,当然不是故意冷落李持盈,而是为了避免将来李持盈与江小桐、娑娜之间出现隔阂。这事他提前与李持盈商量过了,还专门向李旦和李隆基进行了禀告。

    在李持盈看来,只要能和张宝儿在一起,什么礼节不礼节的,不是很看重。反倒是李隆基,觉得就这么草率将自己的妹妹嫁了,很对不住李持盈。他本来还要坚持按礼制给李持盈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最后还是李旦出面劝阻,李隆基这才放弃了。

    张宝儿张宝儿的三个夫人当中,没有正室侧室之分,下人们只是按照年龄大小将江小桐称呼为大夫人,娑娜为二夫人,李持盈为三夫人。

    当然,婚宴张宝儿并没有省略,只是出席的人很少。在一场低调的婚礼之后,新郎便与新娘入了洞房。

    洞房花烛夜,自然是新郎新娘一生最难忘的时刻。至于,这一夜张宝儿是如何与三位夫人度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大婚之后,张宝儿带着三位美娇娘四处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这一日,张宝儿带着华叔和江小桐、娑娜来到七星庄。

    张宝儿将庄子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很满意地点点头。

    七星庄变化很大,董安不仅扩大了酒坊的生产规模,而且还把庄子里里外外修缮一新,佃农们忙着耕种,酒坊的人在忙着酿酒,暗影们也在按步就班地进行他们的训练,颇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看罢,张宝儿便说要去伏鹤寺,董安自告奋勇带他们一起去。

    到了伏鹤寺,张宝儿一边指着寺里的建筑,一边向三位娇妻说起当年他与刘幽求在这里破获的经历,三人听的是津津有味。

    到了大殿门口,几人正要进去,却听到大殿内有人在说话。

    “老刘,又头痛了吧?”说话是一个老者的声音:“我就说嘛,烧香祈福没有用,你还不信,你这香倒是烧了不少,可病一点起色都没有,还是听我的吧,去西市找宋掌柜开些药来!”

    “唉!那我明日就去试试吧!”听另一人说话的声音,年纪也不小。

    去西市找宋掌柜开些药来?张宝儿听了他们的话,心中一动:宋郎中不就在西市吗?他们莫非说人正是宋郎中?

    几人走入殿内,见到那二人从地上的蒲团刚起来,果然是两个一十岁上下的老者。

    张宝儿向二人问道:“敢问两位老伯,刚才你们所说的西市宋掌柜,是怎么回事?”

    两位老者狐疑地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却听一旁的董安笑道:“王伯,刘伯,这位是咱七星庄的东家,还不赶紧向东家问安?”

    敢情这两人都是七星庄的佃户,董安自然认得他们,张宝儿很少去庄子,故而这二人并不认得张宝儿。

    两位老者听发董安的介绍,赶忙向张宝儿施礼问好,张宝儿笑着道:“两位老伯不用客气,你们刚说的西市宋掌柜……”

    那个被称为王伯的老者接口道:“宋掌柜可是个好人呐,东家,是这么回事……”

    ……

    原来,前一段时日王伯左眼生了白翳,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计,去瞧了郎中。郎中给他开了个方子,于是王伯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前来西市药店买药。谁知店里那个胡人伙计看完郎中开的药方,冷笑着给他报出的价格,让他差点栽个跟头。

    处方中寻常的秦皮、黄连、蕤仁之药也就罢了,波斯盐绿、南诏石胆这些药都来自西域或者云南,价格昂贵到就是把他卖了也买不起。心灰意冷的王伯出了药店,蹲在街角,望着来往的人群发呆。

    忽然一阵风吹过,王伯手中的药方被风一吹,直直打着旋儿落到几步远的地下,停在了路过的一个人的脚下。王伯眼睁睁看着,也不动弹,心中充满了悲苦绝望。

    街边那中年人停住脚步,捡起了药方,略略扫视了几眼,随即走到王伯面前,对他说道:“你跟我来,这些药我店铺里都有。”

    王伯道:“我可没有钱买。”

    那人淡淡一笑道:“我的药不要钱。”

第七百四十二章 宋掌柜() 
王伯吃了一惊,只得跟着那人穿过一条街道,来到了一家药店门前。店铺里抓药的人往来不停,几个伙计忙得不亦乐乎,伙计们见到中年人纷纷打招呼。

    王伯这才知道这人姓宋,是这家宋家药铺的掌柜。

    宋掌柜把药方交给一个伙计,吩咐他给王伯抓药。

    伙计看完面露难色,道:“细辛、防风、秦皮、黄连、蕤仁这些都好说,只是这波斯盐绿、南诏石胆,店里只剩了一点点,是留给王侍郎的……”

    宋掌柜道:“现在还管得了这些,你就把它全部拿出来就是了。王侍郎的药缓两天给他就是了。”

    伙计只得答应,利索的抓好三副药,将纸包往王伯手中一塞,道:“拿去吧,药引子都给你配好了,回家赶紧煎去。”

    王伯还在发呆,结巴道:“可,可我没有钱。”

    伙计看他一眼,道:“谁问你要钱了?我们掌柜这药是免费送你的。”

    王伯做梦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一时间还回不过神来,旁边一个病人见状,笑道:“世上就有这样的好事,我是个老病人,早些年为治病把家里的钱财全部折腾光了,后来两腿一伸准备等死时,遇见了宋掌柜,他免费给我抓药,我几年来一文钱都没有付过,从店铺里白拿的药估个价都有几十两银子了。”

    王伯是个老实人,这种白拿的事情他实在没有干过,当下又道:“要不,我给宋掌柜写个欠条吧。”

    那个病人打量一下王伯道:“算了吧。你写了也白写。你以为我好意思白拿?起先我也打过欠条,结果你猜怎么着,宋掌柜把我的欠条给烧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每年年关时,都要清理欠条。那些欠条,都是当时没钱抓药的人写下的,当然其中有些人后来可能还钱了,但是更多的是你我这些穷苦人,辛苦一年也给人家还不上药钱,宋掌柜也不查看,也不追帐,全部把这些欠账一把火都烧了,一点证据都不留。”

    王伯听了又是感激又是高兴,拿起药告辞回家。

    王伯连吃了几剂药后,感觉有点成效,立刻恢复上工。

    最近几天,和王伯多年一起在庄里干活的刘伯得了头痛病,王伯见他十分痛苦,就把自己求医的经过告诉了他,劝说他也到西市找宋掌柜去。可是刘伯一直将信将疑不肯去,而是来伏鹤寺烧香祈福,希望借助高僧的大德念一遍经文,能将病治好,可却一直没有起色。

    而张宝儿他们来伏鹤寺游玩,恰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

    听王伯说完,张宝儿这才知道,他所说宋掌柜的并不是宋郎中。不过,张宝儿对王伯口中的这位宋掌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样吧,明天我陪二位老伯去,我也想见见这位宋掌柜!”

    唐长安西市里,有二百二十行,商铺数以万计,有医药业、珠宝业、饮食业等。在众多的行业中,其中医药业十分发达。

    西市云集着来自各国的从事药材生意的商人,胡商所经营的药材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他们所出售的多是一些名贵珍稀药材,许多都是平日难见之药,多为为皇亲国戚和富户商贾所用。而对于下层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要买药看病,只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西市宋家药铺,药铺的掌柜便是宋雪诚,宋雪诚在这里救助了许多病困百姓。

    张宝儿今日特意换了件下人的衣服,到了宋家药铺门前,张宝儿再三叮咛王伯与刘伯,万万不要不要泄露了自己的身份,只说同他们一样都是佃户。

    王伯与刘伯不知张宝儿要做什么发,但东家吩咐了,他们只有照办。

    宋雪诚听说王伯说了事情的原委后,一点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和颜悦色对刘伯道:“有病一定要看,不能拖着。你这病也不严重,吃几副中药就好了。”

    宋雪诚斟酌着给刘伯开了个药方,吩咐伙计免费给他抓了几副药,也不要他打欠条。刘伯感激涕零,要给宋雪诚下跪,被宋雪诚阻拦住了。

    宋雪诚又看了一下王伯的眼睛,对他说:“你上次所服的药虽然有点成效,但还没有彻底清除病根。”

    王伯听完询问道:“宋掌柜说的一点不错,我这几天又感觉看东西有点模糊,正不知道怎么办呢。”

    宋雪诚安慰他道:“你也不用着急。我认识一个姓周的郎中,住在城郊向东几十里的山里,专门给人诊治眼睛,用的是世代相传的针灸术,非常灵验。我估计你的眼障可以用针灸除去。你要去找他,报上我的名字,他一定会给你诊治的。”

    王伯听罢大喜,连连称谢。

    张宝儿在一旁一直没有吭气,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不由有些感慨:这个宋雪诚是个奇人,也是做大事的人,表面上他的善行象是吃亏,实则却获得了大利。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因病被亲戚朋友歧视和抛弃的人,或者象王伯这样贫困百姓,宋雪诚都一视同仁,从来不会势利慢待。其中有些人一旦发达或者再度掌权,就会更加优厚地报答宋雪诚。因此宋雪诚比那些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庸医要富有的多。”

    第二日,张宝儿和华叔又陪着王伯径直进山去找周郎中了。

    张宝儿三人一路跋涉,找到姓周的郎中家里,只见简朴的三间茅屋,房前屋后晾满了中药材,周郎中正歪在炕前拿着一本药书自得其乐。

    王伯报上宋雪诚的名字,周郎中立刻睁开眼睛,招待王伯坐下,仔细给他医治起来。王伯也没有什么感觉,只感觉眼睛上清清凉凉的,郎中给他施针后,又用细软布条将他的眼睛裹住,留他在山中住了两晚上。郎中果然堪称神针,到了第三天拆掉布条后,王伯的眼睛果然能明白看清东西了。

    王伯要付给周郎中钱,郎中坚辞不受:“宋掌柜说了,你的诊金由他支付。”

    周郎中只是要求王伯临走时将一个口袋带回长安给宋雪诚,他们再次来到宋家药铺,王伯从背上拿下一个布袋,将里面的东西全部拿了出来,原来是一袋中药材。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专程拜访() 
两个伙计见状十分兴奋,扑上前去一边翻检一边议论,齐声道:“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