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336章

大唐小人物-第336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新州离长安有六千里,这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

    “谢陛下!”郭元振一脸颓废道:“请陛下恩准,罪臣想问定国公几个问题。”

    李隆基看向张宝儿,张宝儿点点头。

    “准奏!”李隆基道。

    “郭某谢过定国公求情之恩!”郭元振先是向张宝儿施了一礼。

    “郭尚气了!”张宝儿回礼道。

    “定国公是不是早已知道这个结果了?”郭元振问道。

    “正是!”

    “定国公可否告知郭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郭元振一脸不甘地问道。

    张宝儿叹了口气道:“我说过,现在的军队已经不是大唐建元之初那支军队了,从三个方面,我便可推断出,必然是现在这个结果!”

    “哪三个方面?”这次发问的不是郭元振,而是李隆基。

    “大唐实行府兵制,男子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平日在家乡农耕,不服徭役,不纳租调。有战事应征作战,出征时自备兵甲衣粮,负担较重。而府兵制是与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均田制被破坏,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无力自备衣粮,故经常出现逃散现象。特别是地主富户所逃兵役,全落到贫下户身上。在这种情形之下,军队战力必然下降。此其一。”

    李隆基低头沉思。

    “二十万军队,统一指挥,互相协调,何其难也。大唐已经数十年没有这样庞大的调动,不仅军中将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各军之间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协同训练,猝然下令,焉能不乱?此其二。”

    “宝儿,这其三是什么?”李隆基道。

    “这其三是我讨了个巧,军中训练一般重骑射,重队形,却大多对扎营训练不多,甚至是从未专门训练过。若是试试别的,或许还不至于如此混乱,可让这么多人同时移位扎营,怎么会不混乱?”

    张宝儿与郭元振立下军令状,并非心血来潮。自从他做了辅国大将军以来,很多心思都用在了治军之上,他从薛讷和解琬身上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如此,张宝儿还让魏闲云给他全面讲解了历代兵家的兵书,又从其中悟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正是基于对大唐军力正确的判断,他才会有今日之举。

    郭元振听罢,不由感慨道:“郭某带兵数十年,却不如定国公知兵,真是惭愧之极,输在定国公手中,郭某心服口服。定国公,保重,郭某告辞了。”

    张宝儿张口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看着郭元振蹒跚远去的背影,不由地叹了口气。

    李隆基脸色依然难看,随行的王毛仲趁机向李隆基奏道:“陛下,现在军容不整,负责此次阅兵礼仪安排之人难辞其咎,必须严惩。”

    李隆基正在气头上,想也没想就问道:“谁负责此次礼仪安排?”

    “礼部侍郎唐绍!”王毛仲道。

    李隆基恨恨道:“吏部侍郎唐绍,制军礼不严,严重渎职,论罪当斩,立即将其正法。”

    王毛仲向右金吾将军李邈使了个眼色,李邈会意,应诺一声便转身而去。

    张宝儿打量了一眼王毛仲,然后向李隆基道:“陛下,其实这件事情与任何人都没关系,是积弊已久,不应该怪罪于唐绍。陛下既然免了郭元振的死罪,何苦又要杀了唐绍呢?”

    李隆基沉吟片刻,对高力士道:“派人去传旨,免去唐绍死罪,将其削职为民。”

    “是!陛下!”高力士急急而去。

    不一会,高力士又匆匆而来,他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向李隆基禀报。

    “出什么事了?”李隆基问道。

    “陛下,唐已经被斩首!”高力士期期艾艾道。

第七百五十五章 治军有方() 
李隆基一听也是吃了一惊:“什么?这么快?这才前后脚的功夫,就斩首了?”

    张宝儿听了,面上露出了怒容,他走到王毛仲面前冷冷道:“霍国公!”

    王毛仲因跟随李隆基较早,现已被李隆基授与左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李隆基每次设宴,王毛仲都与诸王、姜皎等在御幄前连榻而坐,因为深得李隆基信任。王毛仲谁都不放在眼中,不仅高力士、杨思勖这些人对他忌惮不已,就连宰相刘幽求也要让他三分。

    王毛仲是当年张宝儿从人市买来的,给他脱了贱籍,后来将他与李宜德一起送给了李隆基,他才有了今天。也就是说,张宝儿是有恩与他的,故而他不敢在张宝儿面前放肆。

    王毛仲见张宝儿喊自己,赶忙应道:“定国公,毛仲在!”

    “右金吾将军李邈是你的人吧?”张宝儿问道。

    “是!定国公!”

    “我听说你与礼部侍郎唐绍与隙?”张宝儿又问道。

    “绝对没有此事!”王毛仲赶忙辩解道。

    “今年上元节,唐绍与人饮酒,酒后失言说你是奴婢出身,并讥讽了几句。后来,这话传入了你耳中。你怒不可遏,放言总有一天要让他死于自己之手,可有此事?”

    王毛仲还要解释,张宝儿却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陛下有远大抱负,你作为陛下身边亲近之人,要全力协助陛下,不能有太多私心杂念!若再做这种龌龊勾当,莫怪我对你不客气!”

    王毛仲脸色铁青,可见张宝儿还在瞪着自己,只得低头道:“定国公教诲,毛仲谨记在心。”

    众人见不可一世的王毛仲在张宝儿面前吃了瘪,心中都觉得痛快。

    就在张宝儿转身的瞬间,王毛仲眼中射出了怨毒的目光。

    王毛仲转瞬即逝的的目光被一旁的高力士捕捉到了,他知道王毛仲心胸极窄,睚眦必报,有些担忧地看向张宝儿,张宝儿却浑然不觉。

    李隆基听了张宝儿的这一番话,心中也明白自己被王毛仲利用了,心中虽然恼火,可在众人面前也不便发作,只得恨恨道:“革去李邈右金吾将军之职,逐出长安,终生不得录用。”

    过了好一会,李隆基向张宝儿询问道:“宝儿,下一步该如何?”

    张宝儿道:“既然事已至此,陛下速将对郭元振、唐绍的处理通报全军,让诸将领心中警醒,今后勤加操练军队,努力提高大唐军队战力。”

    李隆基点头道:“立刻派轻骑传报全军。”

    随着一匹匹快马奔出,军使大喊着向各军通报消息。

    各军顿时哗然,队形立刻又散乱起来。

    张宝儿指着大军道:“陛下,您看看吧,仅仅是通报一个意外的消息便如此,若真是有敌军来攻,将会是什么状况,可想而知。”

    李隆基却好象没有听见一般,指着两个地方,对张宝儿道:“宝儿你看!”

    张宝儿放眼望去,果然有两处军营队形整齐,巍然不动。他点点头道:“这两军的主将不错,大军能处惊不乱,足见军纪严明,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李隆基点点头道:“看来今日阅兵,也并非一无所获,这也算是一大收获吧。”

    “力士,你亲自带轻骑去察探这两军主将是何人,并宣召他们前来觐见。”

    “是,陛下!”高力士领命而去。

    张宝儿摇着头笑而不语。

    李隆基见张宝儿如此模样,不禁奇怪道:“宝儿,你为何发笑?”

    张宝儿道:“陛下,高公公恐怕要碰壁了。”

    “此话怎讲?”李隆基不解道。

    “陛下,军中有军中的规矩。若这两军主将真是治军严明,就绝不会随意让人进入军营。陛下若想见他们,得派人带着圣旨与虎符前去,才能进入军营召见主将。当然,各军都知道这是在骊山阅兵,而不是真正打仗,他们能不能真做到这一点,还未可知。”

    “哦?”李隆基听罢,饶有兴趣道:“这结果还真让人值得期待。宝儿,要不我们等等力士的消息,拭目以待如何。”

    “谨遵圣谕!”张宝儿应诺道。

    大约半个时辰后,高力士回来了。

    李隆基迫不急待地问道:“怎么样?”

    “陛下,已经探察清楚,两军分别是薛讷的羽林军和解琬的万骑。”高力士一脸怒容道:“但奴才怎么说都不行,根本就进不了这两军的军营,更别说是见到主将了。”

    李隆基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别提有多开心了。

    张宝儿听了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他们二人,难怪呢!”

    李隆基当然知道张宝儿话中的意思,他对张宝儿竖起了大拇指:“宝儿,你做辅国大将军仅一年时间,竟能训练出如此强军,真是难得呀!”

    张宝儿摇头道:“陛下,我仅是前三个月待在军营之中,其他时间都是薛讷与解琬在领军,这是他们二人的功劳!”

    “走,宝儿,也不用什么圣旨虎符了,我们亲自去见识一下这两位将军……”

    ……

    是夜,张宝儿与李隆基坐在案几前,李隆基斟酌了好一会,问道:“宝儿,有一件事情,我想问一下……”

    “臣知道陛下想问什么,臣一向与人无争,为何这一次偏偏要与郭元振过不去,是吧!”

    李隆基点点头道:“正是!”

    张宝儿笑道:“陛下,臣这是在为陛下清除障碍呢!”

    “清除障碍?清除什么障碍?”

    “陛下不是说过,宰相们都不同意姚崇回朝吗?”

    “是呀!”

    “现在有几个宰相?”

    “只有五个!”李隆基道。

    李隆基现在的宰相的确要比中宗、睿宗少多了,中宗一朝最多时有十余名宰相,睿宗一朝也有七八名宰相。

    “现在郭元振被贬,还剩下四名宰相了,刘幽求与钟绍京臣去说服他们,陛下只需要说服魏知古。到时候,四名宰相,有三人同意姚崇还朝,张说也就独木难支了。”

    李隆基恍然大悟,敢情张宝儿与郭元振立下军令状,还有如此一层深意。

第七百五十六章 十个要求() 
他又问道:“宝儿,可朕说过多次了,刘幽求与钟绍京就是不松口,你如何能说服他们?”

    张宝儿笑道:“臣自有臣的办法,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切都要看明日陛下狩猎的情况再说。”

    李隆基道:“但愿明日能够大有收获。”

    ……

    骊山演武的第二天,唐玄宗到骊山下的渭川打猎去了。

    恰在此时,同州刺史姚崇来觐见李隆基了。

    李隆基看着须发全白的姚崇,不禁动情道:“姚爱卿,这才多久没见,你老多了,委曲你了,朕对不住你呀!”

    姚崇见了李隆基有些拘谨,完全没有了当初在潞州与李隆基相处的那份随意。他赶忙向李隆基施礼道:“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该做的!”

    “来,见见宝儿吧,你们也是老熟人了!”李隆基指着一旁的张宝儿道。

    “姚崇拜见定国公!”姚崇一本正经的施礼道。

    张宝儿也不说话,只是盯着姚崇上下看个不停。

    姚崇不知张宝儿何意,他刚要说话,却被张宝儿一拳擂在胸前:“我说老姚呀,你怎么还是这副老学究的模样?大家都是老相识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陛下在这么个场合与你相见,就是来找你叙旧的,可不是接见下臣。你如此唯唯诺诺,还如何说话?”

    李隆基知道张宝儿此举是为了打消姚崇的顾虑,也在一旁附和道:“没错,先生,我们可是来叙旧的,莫要在意君臣之礼。”

    姚崇一听,李隆基对自己还用的是在潞州时的称呼,如何不知他的意思,他随即道:“既是如此,那臣就随意了。”

    李隆基连声笑道:“如此最好了,先生,你可会打猎?”

    姚崇夸张道说:“岂止是会,打猎臣可是非常精通。不瞒陛下,臣少年之时是个浮浪子弟。那时候臣家住在广成泽,整天就知道带着猎鹰打猎。后来碰到一个老者,他跟臣说,你以后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千万不要荒废了自己的大好年华啊。臣这才幡然醒悟折节读书的,后来臣果然入了相。别看如今臣老了,要说打猎绝对不成问题!”

    李隆基一听非常高兴:“那咱们俩一起试试?”

    张宝儿拍手道:“我给你们呐喊助威!”

    李隆基与姚崇二人跨上高头大马,呼鹰放犬,直奔猎物就去了。

    打猎可不是一味的穷追猛打,是要讲究节奏的。李隆基也是打猎高手,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与姚崇配合得非常默契。

    打猎归来,李隆基意犹未尽地对张宝儿道:“宝儿,老姚不错,不仅才智过人,而且老当益壮,精力不减当年呀。”

    张宝儿当然听出了李隆基话中之意:姚崇正是我要找的宰相,我很满意!

    张宝儿眼珠一转道:“陛下,你打了这么些猎物,可否让臣也尝尝野味?”

    “这有什么呢?回去之后,我便让御厨做了,管你吃个够。”

    张宝儿意味深长道:“陛下,既是野味,那在野外吃了才有味,若是让御厨加工了,那就不是那个味了。”

    李隆基会意道:“那好,我们今日就在这野外吃吃野味,好好聊聊。”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三人坐在一块大青石上。

    张宝儿对姚崇道:“老姚,也不与你绕弯子了!陛下准备让你做首辅宰相,你说说有什么想法?”

    姚崇突然想起,当年张宝儿在长安城外为他和宋璟送行的场景,他所说的果然成了真,今日李隆基要让他做首辅宰相了。

    姚崇又看向李隆基,李隆基点点头。

    姚崇一脸严肃道:“陛下,臣有十个要求。如果陛下答应这些要求,臣愿意做这个首辅宰相,否则,臣不敢从命!

    李隆基本以为姚崇会感恩不尽,谁知姚崇却先提了要求,这让他觉得很是好奇,赶忙问道:“哪十个要求,说来听听!”

    姚崇道:第一,自从则天皇帝当政以来,朝廷一直是严刑峻法,臣请求以后施政先行仁义。”

    李隆基听罢,笑道:“与朕想到一起去了,这条没问题。”

    “第二,现在国力有限,折腾不起,臣请求几十年以内不追求军功,不开疆拓土!”

    李隆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