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药业巨子 >

第82章

重生之药业巨子-第82章

小说: 重生之药业巨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宗义皱着眉头,“王赞,你回来的时候,贴告示的那些地方围观的人多吗?”

    “不少,我贴了四个地方,回来的时候又看了一遍,每个告示前面都有人。”

    “你俩在邮电局门口看见到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边走边说,声音不算小,我看感兴趣的人不少,还有一个家伙追着我们问半天呢!”

    这俩真是好演员,屈广全还以为是真的呢!

    效果应该不错!

    屈广全听的第一感觉就是单支连不降价就卖不出去。”

第一四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 
房间桌子上有一沓告示,屈广全拿起来一看,王赞刚刚贴在药市的一样的内容,只不过电话号码不一样。

    看样子还要再往外贴出去。

    估计俞敏洪当年新西方起家满世界贴小广告,就是打唐伯伯这里学的!

    “唐伯伯,没有想到你们通任堂家大业大,居然算计起来小药商了,就今年这药价涨的,你们还不发大财!”

    唐宗义耸耸肩膀,深深呼出一口气:“你是不了解情况,今年药材涨价,我们非但没有挣到钱,利润反而骤减。我就给你举一个例子吧。板蓝根你知道涨价幅度吧!”

    “当然知道,八倍还多!我好像听说你们的板蓝根冲剂供不应求,很多地方卖断货。你们药厂还不赚疯!”

    “赔钱!!”

    “怎么可能呢?供不应求的东西会赔本,说给谁谁都不会相信!”

    实际情况。史上最大范围的甲肝流行,板蓝根冲天一怒,从两块多钱涨到了二十元还多,通任堂生产的供不应求的板蓝根冲剂,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赔了一大笔。

    原因是板蓝根原材料涨价,而通任堂的销售价一分不涨。

    沪上医药局一宣布板蓝根可以防治甲肝,几天时间,名牌中成药,通任堂公司的板蓝根冲剂被抢购后,脱销。

    通任堂老总们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拼劲全力生产后,又贴补运费排了八辆大货车,从燕京直上沪上。

    唐宗义比划道:“沪上甲肝没流行的时候,我们板蓝根冲剂是八毛,现在甲肝基本上没有踪迹了,板蓝根原药材涨到了二十元一公斤还要多,我们的冲剂还是八毛。”

    房间里面,十余名通任堂职工明显有些情绪。

    板蓝根只是最典型的案例,因为原材料涨价,销售价暂时提不上来的多了去了。

    ——那个年代,国有企业的牌价,必须要经过计委立案批准的。短时间内想涨价,不可能的。

    唐宗义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板蓝根冲剂里面最赔钱还不是板蓝根,是蔗糖,你知道蔗糖现在什么情况吗?”

    屈广全一笑,自己和张倩买糖的情形历历在目:“在桥州买上几十斤红糖,是公安局局长找到二轻局局长才买到的。”

    “知道为什么吗?”唐宗义问。

    “应该是生活条件好了,人民消费量增加了,产量没有跟上。”

    唐宗义拿出一个文件,让屈广全看:

    1980年全国蔗糖销售为380万吨,1986年达650万吨,每年平均递增13。4%。每年产销差额达200万吨。

    1987/88年榨季,广西原计划产糖120万吨,实际产糖97万吨,仅完成计划的80。83%。

    也就是说,1988年原本就入不敷出的蔗糖,又减产了!

    这可是天天喊着要改革物价的1988,屈广全估计,应该不止桥州一处会出现红糖抢购,应该是全国范围的,不过,也应该是小规模的。

    不然,不会不引起高层注意,在八月份依旧出台物价改革方案。

    “那您这一说,你们购买蔗糖应该也有计划内的指标的啊。”

    唐宗义指着马莉:“你问问她,她主管蔗糖采购这一摊的。”

    马莉抱怨道:“甲肝爆发前,生产板蓝根冲剂所必需的白糖就已用完了,根本采购不到平价白糖,我们只能够用高价糖作为原料,成本价这个时候就已经就超过了售价。”

    这其实是个悖论,如果从社会责任上来说,制药企业在疾病爆发的时候,应该压缩利润空间,甚至零利润销售。

    但是从销售上来讲,制药企业疾病爆发之时,应该想方设法大幅度提高利润,增加营业额。

    选择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亏损,选择企业效益,就意味着发展。

    世界上绝大多数药企选择的都是后者,巴不得全球范围的疾病流行!

    只有微乎其微的药企才会选择前者。

    1988年的通任堂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药企之列。

    门外又响起三声咳嗽,负责接电话的小组送来电话记录,告示贴出去两个小时以后,总共接到将近三十次电话。

    小组把这三十次通话人的基本情况按照时间,购货目的,出价等等做了个表。

    从表上进一步分析,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属于探听消息,打电话的目的不是买货,而是卖货。

    唐宗义反复核实了半天,然后拍拍手:“他们组现在得出初步结论,祁州的单支连应该不下于25吨,我们可以采取下一步方案。”

    王赞:“那我现在就把余下的告示全部贴出去了啊。我这就应该是压倒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棵稻草。”

    马莉一笑:“你不能够算是。”

    唐宗义一指屈广全:“这才是我准备的压垮他们最后一根稻草。”

    “我——”屈广全一愣。

    “你觉着为什么打电话让你来祁州?”唐宗义拿出一个电话记录本,递给屈广全:“这是上一次他们来撒网的时候,专门跑行的人的名单。”

    “跑行的就是知道外地客户到祁州他们帮忙联系买卖的,他们熟悉市场,知道谁那儿有货,也知道哪些人要货,他们从中间提成。”马莉介绍。

    “唐伯伯的意思,是让我以祁州客商的身份来卖货对不对?”

    “是,就说你有五吨货,现在急于出手,36一公斤也卖!”

    “人家要看货呢?”

    “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他们那个小组专门租了两个仓库,上次买的那500公斤单支连分开放到了这两仓库。”唐宗义一笑:“这250公斤都在堆头,其余的都是上次买好的鸡爪连,万一有人拽出来一包,就说拉的黄连多,混了一包也能解释过去。”

    。。。。。。

    屈广全换了一身衣服,当年难得一见的丝绸T恤,一副当年叫做蛤蟆镜的大墨镜,带上唐宗义专门准备的一副纯金的粗链子。

    据说当年有钱的土鳖最经典的打扮。

    不过就这样粗俗的打扮,换到帅小伙身上,照样让人感到不粗俗。

    有白皙的脸颊,有健壮的肌肉,更有一股让人很说不出味道的凌人气质!

    不管粗俗不粗俗了。反正屈广全再一次走到邮局去打电话,路上回头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五,原因是女人们最少要看两眼!

    看了一眼唐宗义化疗加重号的名字,屈广全深呼了一口气:“魏经理吗,我是桥州中药材市场的,我有五吨单支连想请你帮忙卖一下。额,38一公斤,要是能要完,36一公斤也卖!要看货啊,在药王庙后面,那回头在药王庙见,我有18岁左右。”

    一会儿一个高个子在药王庙前门与屈广全见面。

    高个子握着屈广全的手,明显是握到了大团结一样兴奋!

    有钱的阔少爷啊!

    屈广全推了推蛤蟆镜:“。。。。。。使了五分的高利贷从桥州拉过来五吨货,原来想着我38一公斤买的,怎么着一吨也得赚上一万块,没想到拉过来一个月连个人问都没有。这不是有人给了你的电话,希望你帮帮忙给卖了。够本就行,要是能一把卖完赔一点就赔一点。”

    魏经理看了屈广全一眼:“38一公斤卖,你还能赚一万多块钱?”

    “是,既然请你帮忙了,我就给你透个实底儿,我们药材公司存的货多,有几十吨呢。你也知道去年什么价。当然,你要是想买肯定买不来的,药材公司的经理我姨夫!”

    ——屈颖的姨夫!那也得叫姨夫不是?

    “行啊,你们药材公司要是有其他便宜货,介绍一下,我也可以帮你卖!”

    “太谢谢了,麻烦您了。我这高利贷利滚利,实在耗不起!”

    仓库打开,满满一屋子,幸好门口放了几包,拆开一看,上好的单支连!

    。。。。。。

    半个小时后,屈广全又和一个胖子石经理见面。

    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屈广全又见了一位。

    。。。。。。

    下午五点,屈广全收工,见了十位。

第一五零章 操弄市场的无形大手() 
祁州赵公大街238号是一个大院,院子里住着祁州黄连大户钱金库。

    单支连上个月猛涨,钱金库黄连道地产地川东石柱县有的是朋友,打电话一问,居然还能够收上来存货。

    按耐不住媳妇和小舅子鼓捣,收收自己的零账,取了银行的死期,从熟人那边又转了十万的三分利高利贷,钱金库领着老婆就下去了。

    ——1988年能使到三分的高利,算是便宜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五分!那一年只要是使高利贷没有不赚大钱的。

    最起码在老钱用这笔钱的时候,买啥啥赚钱!

    谁知道一到石柱县,顶头遇到了比自己还早来了半天的祁州另一大黄连专业户牛银行,明争暗斗,钱金库40一公斤抢过来6吨单支连,临走还欠了老朋友一屁股人情。

    霉运来了,磕头烧香买来的单支连,发回祁州一个多月了,无人问津,价钱回落到了上个月涨价之前的42,还是没怎么卖出去。

    屈广全正在药王庙领人看仓库的时候,钱金库家正在开小会。

    三男一女围坐在一起,烟雾缭绕,三竿烟枪明暗互现。

    “小利,你打电话以后去看货吗?”为首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是户主钱金库,透过烟雾丢出一句话来。

    “去看了,放了电话我就和我姐一块去看了。真有五吨货,而且那人不止拉了单支连还拉了不少鸡爪连,翻包的时候,其中就有一包混在了里面,加在一起仓库里应该不止十吨货,看样子是压了不少钱。”

    ——屈广全见了一定认识,就是邮电局打电话出来骂娘的其中一位,二十多岁,瘦高个子。

    “老钱,小利说五吨单支连应该不假。加上鸡爪连我看不止十吨。拆包看东西真不错。我看比咱从石柱拉回来的还好!”小利的姐,老钱的老婆愁眉不展。

    老钱的烟枪猛然一明,鼻孔里许久冒出两股青烟,弹了一下烟灰,伸手从香烟盒里拽住一根,扔到一个高个子面前。

    ——屈广全见面也认识,打电话接洽的第一个跑行的,老魏。

    钱金库眯起眼睛:“老魏,你今个见到的那个桥州小子的货,怎么样?”

    “也不错,只不过我没有翻他的货,他就租了一个小屋子,屋子里面是堆满了,他把门边的倒了两包我看的,说是桥州药材公司的存货。”

    小利跟着姐姐姐夫三年,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局面,很是愤愤:“草他妈,这一个川东的家伙弄了五吨就已经让人撑不住了,桥州这个又弄了五吨,我了解到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最少得有四十吨,差不多咱中国的单支连都集中到祁州来了。”

    老魏看了一下钱金库,幽幽地丢出一句:“据那个桥州的小子说,桥州市医药公司里面最少还得有15吨以上。”

    老钱的老婆摇摇头:“咱光看了石柱县的黄连,沿长江一直到鄂州省利川都产黄连,你敢保证这么多地方,哪儿冒不出来个十吨二十吨的,像上次咱托人打听桥州的行情,不就没有打听出来桥州药材公司还存了那么多货!”

    钱金库又想摸烟,一看空了,抓住空烟盒拧巴一下,扔出去:“老魏,桥州那小子什么样个人?”

    “十七八岁,看穿戴很有些背景,不过还是毛嫩了一点,一套话啥都往外说,药材公司的底儿他嘟噜噜可是说了不少。”

    钱金库对桥州医药药材公司也是有些耳闻,老魏转述的情况,都是很吻合自己的记忆的。

    ——他妈,桥州药材公司最少还有15吨,去年收上来的单支连应该不假!

    去年没有涨价之前,单支连也就是30多点!

    老魏看到钱金库相信了,终于把自己来的目的说清楚了:“钱老板,我看这小子的货你可以收了,一把拿完才36一公斤,和鸡爪连价钱一样了!”

    老钱弹弹烟灰,“老魏,谢谢你啊。鸡爪连是卖36一公斤,但,进货我们不可能是36!我今年暂时不再要单支连了,啥时候要再找你。”

    老魏不忍放弃:“老钱,咱祁州现在可是一公斤42,利润够足了!”

    “老魏,你也不上市场上看看,那都是卖家喊价,关键谁买?牛银行的货在家压着都没有在市场上露头呢,要是牛银行的十吨一露头,再加上这俩孩子搅搅,明天估计就得一下子掉到37,38!”

    老魏满脸遗憾的走了。

    老钱家三个人继续。

    “川东这小子不碍事,关键是桥州这小子就是搅家星,胡来,哪有卖货这样卖的,一下子找了那么多跑行的满大街吆喝,这些跑行的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省事的。”老钱愤愤不平。

    “姐夫,要不咱们的货就压仓库就是了,现在不卖了!”小利说。

    “不卖?那是你看不透劲,就像上个月你和你姐非得捣着要弄这个单支连一样。去年的黄连什么价,前年什么价,你知道吗?”

    “好像比现在便宜不少。”小利挠挠头。

    “咱去石柱县的时候,你是亲眼见的吧,五年的黄连都是一片一片的,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黄连一定掉价。”

    老钱的老婆叹了口气:“怪我当时眼皮子太活,不过当时那几天见天就涨一块钱,确确实实咱也看不透尽,那人家山萸肉不是也涨到了130吗,往年山萸肉哪有黄连贵!”

    老钱眼睛突然睁开,毅然决然:“明天想办法联系联系老陈,老陈经常给燕京的几个药厂当跑行的,想办法够本处理了,不然,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