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乱世权臣 >

第222章

乱世权臣-第222章

小说: 乱世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百里兑的眼光,自然是能看出如今的秦帝嬴嗣在想什么。

    于是百里兑打断了嬴嗣的思考。

    “陛下,国朝之意不可轻轻。。。。。。”

    这算是比较委婉的提醒了。

    嬴嗣瞬间抬头,然后歉然笑道:“是朕小人之心了。”

    “陛下思量全面,兼顾各方,心思缜密,帝王心术不外如此,臣钦佩之至,何来此言?只是此意点到即止,不宜深究。”

    嬴嗣欠身说道:“受教了。”

    “然而,‘花’费许多力气‘弄’来的人,怎能弃之不用?”

    百里兑说道:“此番为了从缇骑手中救下郑克明,我蜂房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工蜂’死伤近百,‘兵蜂’数十,东线上的‘筑巢’死了三个,蜂后一名……加上之前的一名蜂后一名筑巢,我蜂房近两年损失极大。”

    “一般来说,损失越大,得到手的就更应该重用才是,但对于郑克明,臣以为不然。”

    “臣之所以以为郑克明不可用,是因为其人没有让臣可以相信他的理由。”百里兑说道。

    “首先,他是降臣。这就很能说明问题。陛下也知道,臣领着蜂房,自然对投降投靠之类的人,是不信任的。谍子、暗桩、以投降之名行间谍之事……这种手法并不新鲜。郑克明到底是诚心投靠还是晋国的‘阴’谋,这个问题,如今还不好回答。相信陛下也想过。”

    “其次,还是郑克明的身份问题。晋国与我大秦,如今正在‘交’战,虽说晋国的吏部尚书来投,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我军士气,但同时也能给晋人知耻而后勇的机会。而这件事对于晋国来说,终究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所以说……利弊两相比较的话,很可能晋国士气的提升更甚于我秦国。这是风险。更何况,如今战局于我大秦并不乐观。”

    “再次,谁都知道晋帝是一个好面子的人,陛下如果重用郑克明的话,无疑是对晋帝的直接且辛辣的嘲讽,这种做法虽然……让人很享受,但是于晋帝而言,这就是在是太讽刺太没面子了。因此晋帝一定不会同意我们这么做的——莫于他人太为难,即使是敌国之间。所以说,郑克明这个人,能不用,最好不用,一定要用的话,也不能拿出来用。但是如果,如果陛下一定要用,且重用的话,就要做好应对晋帝怒火的准备了。”

    “最后,郑克明此人,对我大秦,未必就是真存了什么归附的念头的。他是被晋国缇骑司提督谢神策扳倒的人,走投无路了才要投靠我大秦。就真实想法来说,臣以为,郑克明并没有在我大秦终老的打算。因为他的儿子,并没有随他一道入秦。我知道陛下会说郑克明早就与我大秦有过接触,而且也为大秦提供过一些情报……但是,没有利益就不会联合,没有实力也同样不会联合。我大秦与郑克明之间有共同利益,这是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但是,郑克明没有足够的实力成为能与我大秦平起平坐的盟友的资格。他除了一身情报可以作为价码之外,没有任何本钱抬高身价。所以郑克明一定会考虑他的价值被榨干之后,我大秦会不会卸磨杀驴……还未合作就在考虑结果,这样的盟友,臣不信任。”

    “所以,臣以为,郑克明不可用,一定要用的话,请务必藏之于幕后。”

    嬴嗣听完百里兑的话,低头想了很久。

    “然而,朕不得不用。”

    许久之后嬴嗣开口说道。

    “这是朕的机会。”嬴嗣抬起了头,眼神慢慢坚定了起来。

    “郑克明投诚,可以做很多文章,远的不说,单在晋帝的心情上,朕就可以借题发挥。让郑克明抛头‘露’面,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晋帝失去判断,如果更深层次的,甚至会让晋帝在一些关键的决策上判断偏差以致错误,那时,就是我秦人的机会。”

    (ps:说好的更新,没有更新是我的错,因为昨天回家了,家里没有网,手机都刷不出来不!现在能上传是因为将稿子发到手机上,然后我在网吧……这个月的情况比较特殊,苍蝇本人也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所以没法更新,很抱歉,真的。也看到有书友留言说不给力了,再次抱歉,我算了一下,大约是欠下了将近两万字,所以……不说了,加紧更新!请大家支持。)

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便用() 
百里兑认为郑克明不可用,嬴嗣以为不然,于是嬴嗣要试着说服百里兑。【頂【点【小【说,

    之所以要说服百里兑,是因为百里兑是他和大秦最为有力的支持。

    嬴嗣要用郑克明,而且想要取得他要的效果,那就必须要朝臣的支持。让朝臣支持,至少不反对、不掣肘,那就需要百里兑的绝对支持。以大司农的地位以及手握蜂房大权的权势,要是他能全力支持嬴嗣起用郑克明,结果将会好太多。

    且不说远在奚人境内的张说,还有大将军白颜,百里兑对于朝堂上的了解与把握,就不是两人可以媲美的。

    当然,从百里兑给出的反对理由来看,嬴嗣说服的他的几率貌似也并不大

    但正因为如此,嬴嗣越觉得该有信心。

    这是他的老师,自己的第一份奏章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批阅的,是他将自己带上这条“不归路”的,所以在嬴嗣内心,一直有一个隐晦的想法:超越百里兑。

    所以说,嬴嗣觉得今天说服百里兑就变得格外的重要了。这是他走出百里兑阴影的第一步。

    是的,走出。

    嬴嗣出身皇家,自然比谁都明白,人间离合是常情。

    总有分别得一天,自己终将会与这个老人分别——在这个老人死后。

    所以,嬴嗣需要在百里兑死前,更加用心的磨练自己。

    而除此以外,嬴嗣内心还有一个不敢与人言的原因。

    那就是,他对于这位老师,并不见得是百分百满意的。

    虽然他愿意用所有的赞美之词歌颂——是的,歌颂——这位老师,但他仍然觉得百里兑在某些事情上做的不好。

    比如……大部分朝臣会在向自己上书前征求大司农的建议,而不是直接与自己商议。有些时候大司农的话甚至会比他这个皇帝的话…管用。甚至于有些事嬴嗣觉得大司农的意见完全是多余的,比如……珍妃在这个时候怀孕并不合适。

    皇帝的妃子怀孕了,这是一件大喜事,尤其是嬴嗣这样一个年轻的皇帝!

    所以,身为大臣怎么能说这件事来的并不是时候呢?

    即便你是皇帝原来的老师。

    所以说,嬴嗣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以为,大司农年龄已经很大了,所以有些事,他管得有些多余了。

    既然如此,那些他不该管得事,就应该还是自己管。

    河内的赋税,河西的粮饷、西北的漕运……

    这也是嬴嗣大力支持张说分化奚人先平西北再定中原这一决策的原因。

    而事实上,张说的崛起,一部分源于张氏家族,另一部分,就在于他嬴嗣的信任。

    皇权向来都是集中且不容分享的,既然如此,皇帝就应该是独裁的。

    嬴嗣觉得是时候集权与中央,集权于一人了。

    当然,中央与地方、皇帝与丞相,是两个战场。

    嬴嗣要先赢得后一个战场的胜利。

    现在,他要走出第一步。

    “朕以为,大司农言之有理,但是朕也有自己的理由。大司农不妨听一听。”

    “臣洗耳恭听。”

    嬴嗣想了想说道:“除了刚才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原因。”

    “首先,我大秦的蜂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与晋国的缇骑相比,但不能做到完全的超越。大司农是知道当年大楚皇朝的缇骑是和何等恐怖的,朕想要让蜂房达到那种程度。朕知道很难,但是蜂房在大司农的带领下已经与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不是么?郑克明是我蜂房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为,有了郑克明,我们就可以打到晋国去,完全的打到晋国去,蜂房的能力会在郑克明情报的支持下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还有,郑克明此人是真忠心还是伪忠心,其实不重要,只要他愿意配合就可以了。朕不在乎他的忠心与否,因为朕不怕他会耍什么小心眼。就像大司农说的,郑克明与我大秦合作,他是弱势的一方。虽然他会提前准备出路什么的,但更显然的是,迫于生命决定权在我们手中的原因,他更应该配合。”

    “至于大司农说的晋帝,这不是问题。以蜂房的能力,完全能美化出一个‘晋人不堪污浊追求光明自由’的故事来。而晋帝的怒火与报复,呵呵,我们现在正在和晋国打仗,大秦的勇士浴血奋战,几多鲜血与死亡……早已撕破脸了,还需要担心敌人的怒火么?能激怒他,朕很开心。朕就是要恶心他,能恶心死他最好!”

    “还有士气,根本不重要,怎么说控制在我们手里,如果前线的将士因为敌人的发奋而士气低落,那么朕完全有理由以御下不严惩治白良玉与徐欢!”

    “所以说,朕以为,郑克明当用,而且得大用,摆在明面上大用!”

    嬴嗣说完,看着百里兑,静静等待回音。

    百里兑看着嬴嗣脚下的地面,静静思索。

    在嬴嗣的角度看过去,百里兑是低着头的。这个效果在他看来是比较满意的。

    百里兑想了很久,然后说道:“既然陛下执意如此,那么臣自当全力支持!只是有几点陛下需要稍作留心了。”

    嬴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能答应就是胜利,条件以及建议,都在嬴嗣的考虑之中。

    难掩心中的激动,嬴嗣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于是百里兑说道:“第一点,既然陛下要重用,那就放声大胆的说出来,越早越好,放在晋人之前说最好,占住阵脚。”

    “第二点,重用的标准,陛下应该早早定下,而且与朝臣说清楚。臣会全力配合陛下的决策。”

    “第三点,陛下在重用郑克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朝臣的声音,毕竟,大秦的根本还是在秦人。晋人再忠心、再有用,也不能偏颇,寒了秦人的心。”

    嬴嗣重重点头,说道:“朕答应大司农。”

    ……

    ………

    谢神策站在黄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望着对岸,嘴角翘起一丝,露出一丝笑意。

    终于到了么?那么……你可以开始拉仇恨了。

    隔岸观火……

    于是在这一天,一个声音与一道圣旨在黄河岸边与晋都同时发出了。

    (ps:晚上还有,预先说一下,是让书友代传的。)

第二百九十五章 没面子() 
四月十日,在内侍一连串小碎步小,一封密信被送到了正在召开下一阶段军事会议的秦帝嬴嗣手中。頂點小說,。。

    看完密信,嬴嗣的脸色当场就变了。

    因为密信中的内容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还是慢了一步。

    他将要起用郑克明的消息被泄露了出去。

    这边还在商议要怎么安排郑克明,那边晋国已经做好了应对,而且大肆宣传,将郑克明打上了“叛徒”、“内奸”、“二性家奴”的标签,同时被泼污水的还有秦国。

    因为秦国收留了郑克明,而且将对他委以重任。这被晋国说成了是狼狈为奸,秦国国君委叛徒以要任,是蛇鼠一窝。

    这件事被晋国以国书的形式递交给了各国皇帝,就连鲜卑王庭都有使者前去。

    不光如此,晋人还说,秦人将来必遭反叛,会遭遇与晋国一样的背叛,因为早年郑克明找过一个算命先生,那个算命先生说他脑后有反骨,乃是三姓家奴的命——这个说法广为流传,人们争相议论,言之凿凿,大有“这件事是真的,那个被郑克明恼羞成怒杀害的算命先生我见过”一般。秦都的每条大街上,每天都有好几拨人在为此而争论,而且时常爆发口角引出斗殴事件。

    别以为夸张了,其实不然,真实情况可能更加严重——甚至有赌坊已经开出了郑克明是去是留的赔率——至少秦都的治安官们就为此操碎了心。

    因为而郑克明打架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无论是谁打胜了谁打败了,打架对郑克明的印象都好不了,于是慢慢的,郑克明就不为秦都人所容了。

    十天过去了,秦都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显然是蜂房有所动作,将秦都的舆论压制下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当街讨论这样的情发生了。

    然而,有些事情,就像怄火种,表面上的火熄灭了,里面还燃着。

    在秦都的花园中,大司农百里兑正在向嬴嗣报告情况。

    “。。。。。。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现在人人都知道了,我们接纳了晋国的叛徒,而且将要对叛徒委以重任。。。。。。百姓的情绪很不稳定,据蜂房的消息,很多人在私下里还是会谈论这件事,而且对于朝廷的做法并不认同,声称要将叛徒赶回去,说什么‘秦国不是叛徒的养老院’。。。。。。”

    “养老院是什么?”嬴嗣问了一句。

    百里兑想了想,回答道:“大约就是专门收容孤寡老人的一个。。。。。。民间组织吧,不是官办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有这种机构。不过用在这件事情上,基本上是不会有好的寓意了。”

    听了百里兑的话,嬴嗣突然觉得很荒唐。

    蜂房居然不知道百姓中出现的新兴词汇的意思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蜂房对于百姓监管的力度还不够!远未达到晋国缇骑“监听天下”的地步,连自己眼皮子底下冒出来的东西都是要靠猜的,那晋国的事情呢?宋国的事情呢?更远些的鲜卑人、燕人呢?

    因此嬴嗣对此很不满。

    很显然,这一个“养老院”,并不是秦人的词汇,而是一个外来的词汇。他一个在秦都呆了二十多年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词,难道是底层百姓一夜之间发明出来的?

    明显是晋人干的好事。

    既然如此,那也就是说,晋人的缇骑已经渗透到了秦国的国都之中了。

    这很不正常。

    秦国也有谍子在晋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