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269章

重生燃情年代-第269章

小说: 重生燃情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于老师,也怪我工作不细致,您是这一行的先驱者之一了,经验丰富,有独自创办管理学校的经验,在我们分校当一个主任,实在太屈才了。”

    “哪里哪里,新时代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于闵红微微点头,不动声色,心里却在犯嘀咕。

    这是什么意思,要给我升职加薪?

    还是说,要赶我走人?

    。

第447章 升职加薪错过人生巅峰() 
说对方在自己这里屈才了,中国话的语境里,有两个可能性。

    要么是请您走人,咱们这庙小,容不下您这大佛;要么就是准备调动岗位,升职加薪;一般来说,第一种意思可能性多一些。

    不过于闵红心里直犯嘀咕,我也没做什么错事啊,谦虚归谦虚,凭良心讲,我讲课要比大多数老师都认真、学生都更喜欢。

    再说了,就算要赶人走,也不至于梁老板、顾校长亲自出马吧,金陵分校校长找自己谈不就可以了嘛。

    瞬间之后,于闵红判断,嗯,估计要升职加薪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升职,怎么加薪。

    讲良心话,他只想加薪,不太想升职,补习学校这种地方,搞管理的,拿钱其实不如他这样的王牌老师多,除非是真正的顶级高管,或者有一定股份的合伙人。

    很明显,自己和梁一飞头一次见面,怎么着也不至于给自己股份。

    千万别开口,让我调到总校来当个总校主任什么的。

    “于老师,是这样的。”顾文明不急不慢的说“梁总这次去杭城,当地政府很热情,他们一个主管招商引资的副市长专门邀请我们去杭城办学,还特意批了一块地,以及许多优惠的政策。学校这边考虑,现在那边建立一个分校,未来,总校也许会搬过去,到时候两边应该在一起办公,现在的缺少一个有领导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人,先把那边学校的架子搭起来。”

    说着,看了看梁一飞,道“梁总知道你有管理学校的经验,所以想问问你的意思,愿不愿意去?”

    陈康健当时和梁一飞讲的是新时代总部要是迁移过去,给一块地。

    梁一飞也有把总部迁移过去的想法,但是这里面是有难处的,他和陈康健后来说的很清楚。

    这么大个学校,家里那么多坛坛罐罐,不是讲一天两天能办到的,所以只能先在那开一家大的分校。

    还有一个问题,和陈康健一提,他就明白了滨海市教育局和滨海市,一直以来给予新时代很大的支持,新时代算是教育局的重大业绩,也算是市里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招牌产业。

    教育也好,市里也好,方方面面的人,和梁一飞也熟悉。

    这种情况下,忽然要把企业搬走,一时半会的,教育局和市里这一关肯定不好过。

    只能慢慢来,一方面,把本部壮大,也就是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出一个滨海市分校,把滨海分校和总部的办公机构逐渐剥离,另外一方面,真到了要搬的时候,杭城也必须真真实实的给出滨海市根本没法给的好政策………一块地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新时代如果要地,滨海也会给。

    那么双管齐下,一方面,就算企业搬走,滨海的税收和民办教育事业,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杭城政策给到位,顾文明去教育局、梁一飞去市里都好说话。

    换句话讲,未来不仅是总部在杭城,总部和各个分校也完全在职能上要清晰。

    “哦,哦哦。”于闵红不住的微微点头,心想这个调动,是让我独当一面,去管理一整个分校了,想了想,说“两位领导,管理学校,我的确是有一些经验,虽说我那个新东方是草台班子,可是后来在新时代也学习到很多,这个问题倒是不大。但是,学校前期的工作,盖楼啊、校舍啊、人员招聘啊,这些事,我可能不是很内行。”

    “这个你放心,我们有专业的人去帮你。”顾文明笑道“于老师你要做的,就是教学、经营和校务的管理,当地政府关系的沟通,社会人脉的联络,说白了,不仅要办好学校,最好还要在当地拓展出一片天地,便于未来我们总校过去。”

    “嗯嗯嗯。”于闵红不断的微微点头,但是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顾文明和梁一飞对视一眼,梁一飞终于开口了,说;“于老师,这个事当然还要征求你个人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现在都可以提。”

    于闵红目光一闪。

    ‘提想法’和‘说想法’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不但包括了后者,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思,‘提要求’。

    “梁总既然这么讲,那我的确是有一些想法的。”于闵红呵呵一笑。

    “请说。”

    “有几个方面的吧。”于闵红到底是办过学校的,从听到要他去分校到现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心里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底子,娓娓道来。

    首先是人。派他去,就是‘组班子’的,全国看来,对于民办英语补习最熟悉,能力最强的一批人,都在新时代和新时代的各个分校,那么想要把杭城分校的班子搭好,理所当然要从新时代其他地方或者总部抽调人手。

    也不是说不能在当地招,但是顾文明可以这么做,他于闵红不行。

    顾文明是梁一飞的心腹班底,于闵红是新来的,他很清楚,既然给自己委以重任,独当一面,那就必须有所牵制。

    即便不提这个要求,梁一飞或者顾文明也会安排人跟着他过去,所以不如大大方方自己提出来。

    第二个就是钱。

    就目前看来,新时代的所有分校包括总部的所在地,城市最发达的,就是杭城,那里的经济好,消费水平高,办学最初,花费肯定也大。

    于闵红想要一定的财政权,最起码要做到,给老师多少钱课时费,他这个分校校长是能做主的。

    “于老师,这点我只能答应你一半。”梁一飞说“除了杭城,其他城市也有分校,如果完全给你这个权力,其他分校要不要给?可要是不给,我也知道,你这个校长不好当。这样吧……”

    梁一飞对顾文明说“接下来总部不是要和教学分离嘛,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完善一下薪酬体系和规章制度,在总部定下的薪资范围之内,各分校小张可以做主。”

    “好的。”

    “可以,”

    顾文明和于闵红同时开口,然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那么最后,梁总我个人的待遇?”于闵红有点不好意思得说“您和顾校长都知道,代课老师的收入,其实是比较高的,如果当分校校长,我恐怕真的没有时间代课了。”

    。

第448章 全力以赴() 
梁一飞用于闵红这个人,是有他的目的的。

    一方面,上辈子已经证明了,于闵红是有做民办教育天赋和气运的………这很重要,尤其是天赋。

    如果说‘气运’这种东西很玄乎,也可能因为这辈子的蝴蝶效应有所变化,那么天赋,这是不会变的。

    而偏偏这两者,都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直接看出来。

    有的人,无论是能力、性格都没问题,大环境也好,可是偏偏成不了事,或者成了事又败了,走不到最后,在前面99个路口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一个路口错误,毁掉了全局。

    这就是气运和天赋的问题,对一个职业有着天生的敏锐性,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干这个。

    所谓男怕入错行,可问题是,你不错,你怎么知道入错了呢?反过来讲,怎么样的成功才算是对了呢?

    这些,只有在最后,最起码是功成名就之后才能看出来,那些所谓的‘我以前就觉得这人能怎么怎么样’,都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屁用不管。

    可梁一飞有上辈子的经验,不需要去尝试,就知道于闵红就是干补习学校的料,而且必须给他施展的空间。

    这是于闵红个人能力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嘛,也是借着于闵红、最大分校、总部分离这些事件,重新调整新时代的组织架构,在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新时代的制度和规范。

    制度规范,是企业的骨头,在现代化企业里,这些东西是要不断修正和进步的,没有它,或者它不正,那这个企业的运转就会出问题。

    比如分校和总校的关系,分校校长的权力,以及待遇等等。

    总部和分校分离,业务架构清晰,这是势在必行的,杭城的地,于闵红的出现,让梁一飞决定借机提前进行,那么相关制度的指定,也肯定必须在实践中摸索,而不是拍脑袋凭空想出来。

    “于老师,分校校长呢,有基本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机动费用等等几部分组成,这几块当中,主要的是年度奖金。”

    梁一飞并不准备给任何分校校长股份,开玩笑,未来那么多一二线城市都要有分校,都要开班,都给股份的话,哪里能分的过来?

    他给分校校长开出的奖金待遇,是分红制。

    每年分校的盈利中,拿出来15%,其中5%给分校校长个人,另外7%,奖励分校领导班子,由校长进行分配,报总部审批。当然,一般情况下,这就是走个流程,总部不可能会驳回校长的分配方案。

    “5%?”于闵红听到这个数字,明显的愣了一下。

    梁一飞和顾文明相视一笑,然后问:“于老师,5%是多了,还是少啊?”

    “哦哦,不少了,不少了,很不少了。”

    于闵红这一愣,是意外于梁一飞能给出的奖金是比较出乎意料的。

    他自己办学校,也在新时代金陵分校干过,知道一个上规模的补习学校,一年下来大约能有多少钱盈利。

    就拿金陵分校来说,那是新时代目前最大规模的分校,严格说起来,除了级别不如总部,学校生源比总部还要多,开设的课程也更加丰富,一年下来,除掉各种开销,给老师的费用,纯利润他虽然不清楚具体数字,但估摸着不会少于两百万。

    要知道,金陵分校才开了不到一年而已,他猜测的也只是个大致利润的下限。

    关键是,于闵红相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外国接触越来越多,国家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增大,以及教学、考试中英语比例的提升,未来的英文补习市场,只会越来越好。

    教育行业一直有说法,国家准备大幅度扩招大学生。

    就不说别的,今年金陵分校光是四六级英语考试,就开了38个班,将近四五千号人。

    未来呢?未来怎么得了!

    光是今年,就按照最低两百万算,5%,那也有10万块钱。

    对于自己干过学校的于闵红而言,十万不算天文数字,但是也绝对不是个小钱,他那个学校,当初规模毕竟有限。那如果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个月500块钱算是中等收入了,一年也就6000而已。

    再加上校长的各种工资福利呢?他是知道金陵分校校长大致收入的,未来杭城分校规模只会比金陵更大。

    零零碎碎算下来,就是按照现在的大环境,一年入账20万简直轻轻松松。

    讲真心话,代课是赚钱,当王牌老师,代课未必比这个就少太多。

    但是呢,代课也的确是累人,在新时代,一年能拿十几万小20万的老师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凤毛麟角,都是在用命换钱,一天能上十节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就没什么休息日子。

    显然,这没法长久。

    再者说,当老师和当校长,社会地位、人脉关系、未来发展前途,那是肯定不一样的。

    于闵红来新时代之后,虽然没有见过梁一飞,但是却时常听同事、领导谈起梁一飞的那些传奇实际,人家拥有的企业可不是新时代一个,新时代都不算他主要的财源,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的事业,将来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新时代的老师按照性别,一般分为两类,年轻女老师嘴上不说,可心里都有那么点或多或少得渴望,或者说是开玩笑时候的幻想,有机会被老板看上,瞬间改变人生命运;至于男老师,大多也都希望有机会调到总部,就算不能跟着梁一飞混,至少也能天天在顾老板面前晃荡,人家顾老板可是梁老板天字第一号心腹班底。

    说到底,出来工作,来新时代这样事多钱也多的地方工作,都是想奔个好前途嘛。

    于闵红很年轻的时候家里穷,那时候觉得,有钱就能解决一切;可是进入了社会之后,尤其是,自己办学因为无证被抄查,求爷爷告奶奶也没用,最后还是罚了一大笔钱,他渐渐的意识到,这个社会,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

    或者说,想要赚大钱,必须有人际关系,社会资源!

    “于老师……”梁一飞的声音把于闵红从短暂的失神里拉了回来。

    “梁总,杭城那边我随时可以去!”

    说良心话,于闵红至今都不知道梁一飞到底为什么看上自己,选择自己,可是他清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也许他的生命会因此而彻底改变。

    想到此处,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用十分正式的口吻说:“梁总,您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我一定尽全力,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卷。”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449章 你厚道嘛?你不厚道!() 
岚韵湖是个好地方,每次梁一飞和人谈话总喜欢选择在这里,原因无他,这里吃喝玩乐一条龙,再严肃的谈话,再重大的话题,一边吃着山珍海味,一边唱歌跳舞,也不会给人太大的压力,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氛。

    和于闵红聊完主旨之后,具体的细节,就不该是梁一飞向他布置了,而是时候他和顾文明之间去沟通,梁一飞尽地主之谊,既然来了一趟,请于闵红在岚韵湖好好的玩了一天。

    其实玩的都挺健康,没什么少儿不宜的内容,于闵红当年在首都,那也是去夜总会带过三个大长腿一块出台的人物,见过世面,可是这一天玩下来,他对于梁一飞的财力和势力的认识,又更加深了一层。

    以前,仅仅知道梁老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