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03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403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捕获的金枪鱼都被腌制或风干后当成“贡品”出口到了本土,专供达官贵人们(穿越众)享用。

    朱老爷当时就对这种鱼留起了心,因为他隐约听说首都的贵人们对这种鱼趋之若鹜,为此甚至不惜一掷千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年来新华港的渔民们其实已经对这种大鱼比较上心了,这从他们白天捕虾,晚上还用延绳钓法钓金枪鱼就可以看得出来。

    “你小子赚大发了,这要是卖给厂里,起码能挣个上百元。”孙老板看了这条足足有上百公斤的大眼金枪鱼,有些唏嘘地说道:“你小子真是命好,往年一年也就能钓个几条,就让你给赶上了。”

    船老大哈哈一笑,一边指挥手下将这条已经腌制好的金枪鱼快速送到不远处的海产品加工厂里,一边说道:“这次出海运气不错,除了那些虾子外,还捕了不少金贵的东西。嗯,按照上头发的图录应该分别叫海参、锯缘青蟹,嘿嘿,都是本土需求的紧俏货。这日子总算可以松快点了,以前运气实在太背!”

    “嘿嘿,马上就进入飓风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休渔期了,你小子也可以安安心心窝在家里当员外了。我就不行了,守着这么个破酒馆,拉扯着两个小孙子,一天不干就没得吃,唉,劳碌命啊。”老孙头摇了摇头,用羡慕的语气说道。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大明人,从山东来到新华夏后在一场时疫中双双殒命,留下了两个孙子。

    听老孙头这么说,与他同来自登州的船老大拍了拍他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又转移话题道:“对了,你一会给我拿6瓶发财酒过来,大伙出海这么久了,先喝两口解解馋。等忙完了事情,晚上你给我整一桌菜,别他妈尽弄些鱼啊,大伙快吃吐了。就牛羊肉什么的,晚上我在你这宴请整个船队,这次出海收获这么大,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没问题。”老孙头拍着胸脯说道,说完后,他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几步走到朱衡朱老爷面前,手足无措地说道:“罪过罪过,看到外面钓了稀罕的鱼便忘了客官要做的鲫鱼还在厨房呢。客官勿怪,小老儿这便去做。”

    朱衡要点的鲫鱼自然是非洲鲫鱼了。这些非洲鲫鱼全部是人工养殖,西乡那边一大片的水稻田里养着的便是。这种鱼适应性强,还能吃水稻田里的蚊子幼虫,因而被大量养殖。不过以后这种稻田养殖的鱼可能就会不多见了,因为新华夏开拓队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年度不再种植水稻——因为那片水稻种植区大量孳生蚊虫,已导致多人得病——而改种玉米。

    “不妨事。”朱衡笑眯眯地说道。在看到老孙头转到后面厨房去后,朱衡又把目光转向了码头边仍在高谈阔论的一帮渔民,心里却已经渐渐活泛了起来。

    一条上百公斤重的大眼金枪鱼卖给海产品厂卖上百元?真真是乡下人没见识,这条鱼若是卖到东方港去起码能卖三百元,若是碰上喜爱之人花个五百元买下都有可能。这样算下来,这门生意还真是大有赚头啊!

    想到这里朱衡朱老爷又仔细盘算了下,早就听闻农业部的好友透露,新华夏岛西北部从马任加到贝岛、东北部圣玛丽岛周边、新华港正北方沿海、中部塔城港东南一百海里处都是比较理想的渔场。其中西部的马任加以北地区虾类资源极其丰富,素称“虾库”,即便是盛产红虾的拉普拉塔都没法和这里比。听说当地土人捕虾技术落后,都是脱光了潜水到海底用手抓海参和龙虾,就这样每天还收获颇丰,可见此地资源之丰富。那些普通的斑节对虾倒也罢了,但那海参、锯缘青蟹、大龙虾什么的在本土确是供不应求,值得搞一搞。

    另外,圣玛丽岛周边的虾也不少,也值得捕。不过该地最著名的却不是虾,而是石斑鱼、带鱼、鳗鱼等鱼类,这些也都是本土所没有的暖水鱼类(本土多是冷水鱼类),据观察市场销路一直非常好。

    当然了,新华夏岛最著名的当然还是金枪鱼了。这种终年在海里游动不停、体型硕大的鱼类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很受达官贵人们的青睐。捕上来的金枪鱼无论是制成鱼干、咸鱼还是鱼肉罐头,都能很快被他们派代理人抢购一空,让人咋舌不已。

    整个新华夏岛周边(包括毛里求斯、塞舌尔以及坦桑尼亚沿海)都是著名的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若是有个两条船,一年钓个十条以上,那就是数千元了,怎么着都是赚的。想到这里,朱老爷便开始紧张地盘算起了做这行当需要的投资。

    首先,一条加装蒸汽动力的金枪鱼钓船是必须的。嗯,最好要改装一下,钓钩要多样一些,平时也能钓钓这里的鱿鱼。毕竟能不能钓到金枪鱼是要看运气的,很多时候出海可能十天半月都钓不到,这都是常有的事,那么多准备一些钓鱿鱼的钓钩,平时没事时钓钓鱿鱼,也可以多少补贴一下,以降低成本。只是这样一条船没有个三五千元拿不下啊,而且还要准备钓具和补给品,平时还要维护保养船只,哎呀,这还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其次,自己还得获得政府颁发的捕鱼牌照。自己不是本地人,要想搞到这牌照怕是有点困难,不过如果发动关系的话也不是没可能,只不过需要多费周折而已。

    最后,招募水手才是一个头疼事。政府现在虽说已经放开了部分行业对私有资本的禁入许可,但却也设置了一些潜规则来限制私有资本。就拿捕鱼业来说,你私人可以去申请牌照捕鱼,船只也可以在国内订购——甚至政府还有优惠(因为可以培养后备水手),但却禁止渔船所有者在国内招募水手,因为这很显然是在同国营南海渔业公司乃至海军抢生意嘛。因此,朱衡朱老爷若真的想搞起自己的远洋捕鱼生意,这从国外招募水手就是必须的了,而这显然是一个难题,非常考验他们的关系网和背景。

    这捕鱼生意必须搞起!想了半天后朱老爷算是下了决心,自己手头余钱还有不少,若是再回去厚着脸皮托人搞一笔贷款、再发动几个乡党募集一些款项,置办个两条蒸汽金枪鱼钓船不成问题。剩下的钱还可以在新华港搞个渔产品加工作坊,利用从本土订购来的生产原料制作各类渔产品罐头,发卖回本土定能大赚一笔。

    不过这办作坊也得招募人手啊,唉,真是愁死了。从国外招募工人要花很多钱的,得,这次办完这边种植园的事情赶紧回一趟县里,甚至去一趟首都,多拉一些手头有余钱的主到这里来发财。新华夏岛可是个宝岛啊,处处是商机,若是好好经营,真的是个聚宝盆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 
雨季的新华夏岛的天气一直就是这样,这才刚晴了一天,接下来很快又是绵延数日的阴雨天气。瓢泼大雨一直下到了11月20日,这才稍微小了一点下来。

    夏尔。麦金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被雨水泡得松软无比的泥土路,他的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人,这些人都是从本土过来的投资者,据说要承租已经荒废了好几个月的一些种植园。麦金莱出发前已经收到过新华镇的凯尔助理的叮嘱,那就是好好带这帮人去看一下新华港周边的各大种植园。

    位于西乡半岛上的剑麻种植园大家已经看过了,总的来说还比较满意。那些都是已经开发成熟的地带,最早种下的剑麻差不多还有一年就可以开始小规模割了,再有三四年就进入大规模收割期,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因此,从本土过来的两大商团——罗洽县和东方县的商会——的商人们对于承揽下这些空缺的种植园跃跃欲试,并且已经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陈庭美作为东方县实业界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眼看新华港剑麻种植业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他不想把自己的这个小身板搀和到里面,于是便和几位本县的中小商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后山的一小片咖啡种植园内。

    这片咖啡园准备种植的品种是原产西非、中非的中粒种,这种咖啡是著名的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前身,全为二倍体,咖啡因含量较高,与穆斯林世界主流的小粒种(阿拉比卡种)有一定的区别。但没办法,新华夏岛上的东岸控制区内缺乏种植阿拉比卡种的条件(高山地区),只能种能在低海拔和平地上生长的西非种了。

    这片地区说是咖啡种植园,其实压根就是一片荒山,伐木队将这片山头的树木全砍光了,留下了光秃秃的树桩和大片杂乱的灌木。政府考虑到不能让山头就这么裸露着,因此就将这里规划为咖啡种植园。至于成熟的、已开辟好的咖啡种植园,怎么可能轮到他们这些外来者?本地的咖啡种植协会的农民们你出一份、他凑一堆的就能把空缺出的种植园盘下,根本不可能便宜外来人?即便本地的农民们盘不下,这些成熟的种植园多半也会被那些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商人盘下。

    别的不说,陈庭美就知道此番本县过来的商人中,就颇有些背景深厚的大商人,这些人多半受到了一些达官贵人的注资,携带来的资金普遍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有数万元之多,令人咋舌。而他陈庭美手头不过才两千元,济得什么事?这两千元里只有五百元是他多年积蓄,另外有一千元是好友徐文选借给他创业的,剩下的几百元也是借来的,要是拍卖的时候价格抬得太高,自己的这点钱可不够看的。不过还好,至少这些荒地不参与拍卖,只要你到镇政府那里登记一下,然后把前五年的租金一交,这片荒地就是你的了(二十年使用权)。租约到期后还有优先续约权,看起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众人沿着一条伐木工人清理出来的道路冒雨走上山头后,又仔细看了看附近的环境,发现周围的山体上被大片大片的高大树木覆盖住。山上多半都是在大明比较金贵的红檀、黄檀、紫檀、乌木(非洲乌木),长了不知道几百年还是几千年,但在这里却只是普通的木材而已。山上被伐光树木的地区为免水土流失,因此都被统一规划为种植园,主要种植作物就是咖啡——一种在伊斯兰世界需求巨大的商品。

    “诸位,我也知道这些荒地清理起来比较麻烦。比如这些木桩,就得派专人来挖;这些灌木,也得等旱季的时候放火烧掉。不过大家也都清楚,那些成熟的种植园是轮不到诸位的。比如前面山坡上的那片种植园,一共两千多亩,咖啡树也都陆续栽了一两年了,长势还蛮好。不过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好几家商会给出了竞价,每亩地的租金我估计已经在两角钱的基础上翻了倍都不止。而且接下来,还会有一家来自平安县的名叫‘在乡军人投资会’的组织前来考察投资,目前他们已经到了南非,估计下个月月初就能抵达。这个组织的投资者人数众多,且全是从前线伤退、病退下来的军人,资金实力不可小视,他们一来,很可能会继续带动那些成熟咖啡种植园地价租金的上涨。”夏尔。麦金莱穿着一件油布雨衣,站在山坡上,看着面前五六个来自平安县的中小商人说道。

    “所以啊,我劝大家还是现实一些比较好。这些荒地不参与竞拍,地价租金固定为每亩两角钱,我看诸位也都是一起来的,若是组团吃下一片一两千亩的荒地种植咖啡倒也不错。不瞒诸位,我自己就在这附近认购了三百亩,准备开荒种咖啡。诸位若是有意的话,我倒还能帮你们解决点实际困难,比如劳动力问题。”夏尔。麦金莱继续说道。他以前和裴索宁一起搞出了著名的108药物,按照协议他享有5%的权益。而随着由108药物而衍生出来的发财酒逐渐成为了新华夏地区的一种大众消费品,这两年来麦金莱的身家着实是增加了不少,因此他现在也能毫不眨眼地买下数百亩荒地开荒种植咖啡了。

    “哦?你当真能帮我们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听到这里陈庭美的心里一动,然后紧接着问道:“不会是从几内亚弄来的黑人吧?听说这种黑人天生不会得疟疾,但身有隐疾的他们多半只能活四十来岁,生下的小孩夭折率也很高,你说的劳动力莫不是这个?不过我听闻政府是禁止民间私自雇佣、蓄养黑奴的,只有国营农场、林场、矿场才能使用。塔城煤矿有几百个几内亚黑人我是清楚的,确实好用,不会得疟疾,但问题是我们雇佣这些人是犯法的吧?不妥不妥!”

    “陈先生怎么如此心急。”被陈庭美如此一番抢白,夏尔。麦金莱也不生气,依旧笑吟吟地说道:“我说的劳动力当然不是指黑人,犯法的事情咱老麦也不会去做的。我说的劳动力是指波斯人或俾路支人,我们有一些相熟的马斯喀特商人,对,就是那批常年为我们提供女奴和小孩的商人。他们如今在马斯喀特是愈发得势了,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往往一次能出动上千人进行捕奴。前年年初的时候他们还向我们这的新华造船厂订购了两艘笛型船,专门用于在近海一带进行武装捕奴活动。以前我们只要女奴和小孩,他们抓到的男人都不知道卖哪去了,但上次我们试探着提出男性奴隶也可以卖过来,他们显得非常高兴。据我估计,他们现在每年能提供一两千名成年男性劳动力,加把劲的话可能还会更多,能够满足我们很大一部分需求了。”

    事实上也正如麦金莱所有。那批马斯喀特商人在与东岸持续多年的贸易(奴隶、商品)中获利颇丰,如今是兵强马壮、名动一方。前年的时候,他们可不光光是向东岸人订购了两艘笛型船那么简单,他们还买了两百副盔甲、三百枝火枪、一千把军刀和六门小炮,同时还请求新华夏这边派了几名军官去给他们培训了一下,如今这实力在海湾地区当真是不容小觑。跨海袭击波斯、印度是手到擒来,前提是不和对方的主力部队硬碰。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马斯喀特商人的“器”利了后,如今这办起事来效率绝对是杠杠滴,去年和今年输往新华夏的波斯、俾路支女奴数量暴增一倍,给新华夏、南非、澳洲的大批光棍们带来了福音,同时他们也代理了很多东岸商品在海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