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736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736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千人,以后在山东给他们挑块地盘,算是酬功了,咱大东岸一向是不吝厚赏的。”

    “最后,诸君,清江浦镇的人口不下三十万,必须即刻开始搬迁,先从船厂工匠及家属开始搬。常盈仓的存粮也即刻开始清点搬运,在云梯关设大型转型站,所有人员及物资即刻往登州和宁波两个方向迁移,不得有误。”廖逍遥下令道,“至于近在咫尺的山阳县,立刻着李元胤部汇合炮兵前往攻取,顺军的张家兄弟率兵南下宝应一带,警戒扬州府可能有北上的清军出现。还有,通知北路军的孙武,令其守好沭水、硕项湖、灌河一线,防备北面清军南下,就这么办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三章 江北(五)() 
“轰!轰!”原本平静如画的洪泽湖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炮击声给打破了。

    几艘来不及逃走的漕船被逼无奈之下停靠在湖面上,等待东岸海军炮艇前来接收。他们一般都是前些时日藏在一些小河港汊内的船只,在东岸海军炮艇封锁运河、黄河、淮河入湖口后,这些船只就成了瓮中之鳖,不知道往哪里逃才好。

    而在大量鲁王水师战船经黄河拉纤进入清江浦镇集结,然后分批经港闸进入洪泽湖湖面巡逻后,这些藏起来的漕船就更坐不住了,纷纷从隐匿地逃了出来,妄图突破封锁窜入骆马湖一带,逃回清军控制区(其实他们不知道宿迁县已被北路军攻取,往徐州方向逃窜的道路也已断绝),只可惜东岸海军早就盯着他们呢,再加上首批进入洪泽湖的百艘鲁王水师战船,这些漕船的命运基本上已经注定了。

    这些在5月份陆陆续续捕获的漕船——同样也包括很多私人拥有的商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千艘,再算上清江浦镇内停留的三千多艘漕船以及清江造船厂内尚未移交的新船,目前掌握在东岸人手里的内河漕船已超过了5500艘,如何处理已成了一个大难题。这些船既不能航海,在内河航行的话局限又大,真的是很令人头疼的事,说不得,在撤退的时候得烧掉一部分,剩下的移交给顺军。

    而且,在清江浦造船厂内的工匠被全数迁走到东岸定居后,这座全国最大的船厂(大明沿海的一些船厂早就凋零,造船不但产能少,吨位也小,完全不成气候)从厂房到设备将被全部烧毁。届时中国的造船能力倒退个五十年也是很寻常的事情——虽然他们这二百多年来一直没什么进步。

    可以想象的是,当船厂被毁、工匠被迁走、整个淮安府又成了前线之地的时候,南北漕运将会事实上停摆。虽然此时北方的满清朝廷对漕运的依赖尚不如后世康乾盛世时那般迫切。但一样是非常难受的了,战争潜力无疑再受打击。今后何去何从真的很难说。

    对了,这次东岸人虏获了这么多漕船,其上装载的货物计算起来也是一个极大的数目了,计有米麦48万石(这个数目老实说远低于东岸人的预期,因为明末时苏州一个大地主一年就能收百万石粮食)、营造宫室的优质木材(多来自四川、湖广和江西)二万根,至于说丝绢布帛、瓷器茶叶、珍玩玉器(多是私人夹带)、书籍古物、盐糖酱醋等货物,就更是没法统计了,总之价值不下三百六十万元——就这还是按照东岸人偏低的收购价来估算的呢。

    这些货物中。除了木材、盐之类的商品对东岸人来说属于低价值商品之外,其他的都用处极大,对于长期安置数十万移民所需的支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尤其是前后获得的百多万石粮食,如果再补充些咸鱼、腌肉以及杂粮的话,足以让三十万清江浦人生活两年了——当然事实上限于运力及消化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华夏东岸共和国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两年内运输并安置这三十万人的(更何况东岸人最终掳走的人口很可能远远不止三十万),这些人必须要分好几年才能运走,故这批粮食对于他们度过这段等待期极为重要。

    要知道,虽然这些年东岸人治下的登莱(主要是登州府,莱州府起码一半州县荒废着)、宁波两地比较“安定祥和”。人口繁衍速度超过明清一般水准,农业和商业发展都较为迅速,但毕竟两地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余万(其中宁波接近70万。登州不足50万,莱州控制在东岸手里的人口不足10万),粮食纵有富余也极为有限,对于供养人数在30…50万之间的新增移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东岸人再想办法向朝鲜、荷兰进口粮食,却也多有不便,数量和供货周期也不能保证,故在清江浦截获的这百万石漕粮就其意义来说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漕粮和人口的转运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洪泽湖湖面上,海军上尉刘伏波朝陆军中尉孙武说道:“五千多艘漕船已大多集中到了清江闸以东。开始全力转运物资和人员。这些平底漕船将顺着黄河河道一路下行至云梯关码头处,然后将物资堆放在码头上。等待海军的大船运回登州(部分运至宁波)。现在云梯关留守的顺军已经开始抓丁修建临时仓库和码头了,我没去过那里。但听人说云梯关码头根本停不下,等待卸货的漕船甚至绵延到了上游的羊寨乡。云梯关内外成了一个大货场,数千名水手、上万名夫子以及数千名军士挤作一团,混乱无比。说个玩笑话,这个时候清军若是能组织数千精锐强渡黄河攻过去的话,云梯关搞不好就会炸营,千多艘漕船、数万人的性命以及无数钱粮将瞬间化为飞灰……”

    “物资及人员的转运工作哪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尤其这黄河下游的通航条件不好(廖逍遥甚至一度下令开闸放洪泽湖水入清江闸以东的黄河,提高河道水深),年久失修的云梯关码头条件也很差,这物资及人员的转运,我看没半年的时间运不走。也就是说,我们还得在这淮安府继续撑半年,现在才过了一个月,清军零骑就已出现在宝应、盱眙、邳州一带,接下来局势会越来越严峻。”孙武苦笑着说道。

    他作为北路军的联络参谋,刚刚从宿迁县骑马到清江浦向廖逍遥汇报北路军的情况,这会押着一批物资和援军准备经黄河返回宿迁县,以御徐州方面可能攻来的清军——当然具体的作战指挥还轮不到他,大顺左营的袁保、贺道宁,鲁王部的王朝先都是宿将,行军打仗自然比他这个小小的年轻人强。

    不过作为黄衣军的联络参谋,孙武中尉这个“金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督促他们这一万余人依托河湖坚守一段时日不成问题。更何况现在廖逍遥已经遣新招募的独立团胡兴邦部北上助战,未来可能还会继续追加兵力,那么在海军优势的帮助下,还是有可能守住淮安府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的——当然了,大家接下来几个月的日子不太好过却是真的了,清军的反扑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到来,希望能抵挡住吧,这次一口气吃下这么多人和物资真的玩得太大了。

    “好好守着吧,我们在灌河、硕项湖、沭水一带有小两百艘战船(归属于郑氏),清江浦、洪泽湖一带还有五百余艘鲁王部战船,这样的水师实力,是清军所不能比拟的。更何况我们现在拿下了数千艘漕船,这后勤运输和水上机动能力也是清军所望尘莫及的,他们就不害怕我们沿河、沿湖机动打击他们的后勤线吗?”刘伏波上尉不以为然地说道,“说难听点,清军主力若敢从徐州、凤阳一带渡黄河、运河东进,我们就敢把他们截成两段,然后分别吃掉。现在唯一该担心的,其实是来自扬州方面的陆上压力,其他都不是威胁……”

    “但愿如此吧。”孙武闻言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扯到了此次抓获的大量人口,道:“这次清江浦一战虏获了三十万人,安东、清河、沭阳、宿迁等县的人口与财物也在抓紧撤离,听说廖司令还有意趁清军主力未至渡河劫掠一把左近的盱眙、桃源二县,尽量多扩大一下战果。这总的算下来,估计虏获六十万人以上是大概率事件,还有大量的物资和财物,这可怎么运得走啊?就算花个一年半载事件运走了又怎么养得活啊?真是头疼!想想去年此刻我们还在为完不成移民运输份额而揪心(当时甚至弄了七八千朝鲜人充数),现在却一下子发现能搞走几十万人,世事变幻之奇妙,莫过于此!”

    “呵呵,也别太乐观。”刘伏波打击了一下孙武,只听他说道:“我们既然把淮安府许给了大顺左营,自然也不能做得太过分,都把人拉走了,刘国昌、刘世俊他们哪来兵源?哪来财源?所以,能顺走河北四县的部分人口就不错了,盱眙、桃源两县的人口即便被我们弄走,也是迁移到已经人烟稀少的运河以东地区,给大顺控制区添丁的。我估计最终我们能弄走四十万人顶天了,多了负担既大,也不合适,廖司令不会不考虑的。”

    “好吧……”孙武闻言悻悻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有些兴奋地说道:“现在已经6月初了,等到十月份运输季开始,大量有价值的工匠、水手(漕船水手)就能运往国内,最早1660年年初就能抵达本土。到时候国内的造船能力、水手数量都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巨大的跃升,国家的商船、战舰规模都能快速扩大,英国人、荷兰人看了,不知道会怎么想,哈哈,真想知道他们的表情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四章 悄然的变化(一)() 
英国人的表情现在不是很高兴!准确地说,是伦敦西区圣吉尔斯教区某间宅院内的众人都很不高兴!因为他们的努力有再次失败了。复制网址访问

    “罗伯特,这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一片狼藉的宅院内,匆匆赶到的莫里斯。汤普森有些无奈地问道。

    “很抱歉,先生,让你损失了五百镑,但我们依然离成功很远。”被称做“罗伯特”的中年人拿毛巾擦了擦黑乎乎的双手,抱歉地笑了笑:“不过我们不是没有进步。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蒸汽机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气缸里的蒸汽降温太快,二是密封还很不到位,蒸汽大多泄露了。就像我总结的经验,如果是一个理想的密闭容器,其内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大致是温度越高,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压强也越大,这已经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了……”

    “很不错的理论,是你总结出来的吗,罗伯特?”汤普森先生跨过地上乱七八糟的金属工具和废料,看着院子里一台“丑陋异常”的蒸汽机,随口问道。

    话说自从阿尔梅达家族在里斯本公开出售蒸汽机的研究资料后,一直很关注此事的汤普森先生也花费巨资从购买的英国商人手里搞来了一份,然后四处网罗人才对其展开研究——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商人,相反他非常清楚东岸人利用这种神奇的机器获得多么巨大的利益,他莫里斯。汤普森同样需要这种利益。

    这次他从伦敦和牛津通过各种关系网罗来了多名学者,同时也在伯明翰重金招募了很多手艺精湛的铁匠,试图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打造出一台合乎使用的蒸汽机出来。只可惜在前后花费了两千多镑的资金后,他们依旧没能成功,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气缸压力不足的问题上,而压力不足终究也能归结到气缸密封及气体温度等因素上——这就涉及到包括设计、材料和加工等多方面的因素了,短期内不是他们能克服的。

    “是的,汤普森先生,是我总结出来的。”罗伯特有些腼腆地笑了笑。然后说道:“东岸人的蒸汽机真的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真的。对于这种用途极为广泛的机械,汤普森先生,我个人认为不论花多大代价都值得去获取。这些年我们已经断断续续获取了很多关于蒸汽机的信息,甚至一些蒸汽机的报废零部件也渐渐流散到了旧大陆,但我们至今依然没能获得一台完整的实物蒸汽机——当然也包括实用型蒸汽机的具体设计,这真是太遗憾了。不过正如您所了解的。我们在这方面是整体落后,或许光有蒸汽机还不够。我们同样得从东岸人那里得到最好的气缸密封方法——听说他们最初是用一种金属涨圈及石墨环在密封——以及最好的气缸加工机械,后者尤其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蒸汽机的效率。”

    “是的,你说的没错,即便我们了解了东岸人在蒸汽机上的全部奥妙,我们可能也无法仿制出来。或者即便仿制出来了,其成本也高昂得令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技术是一整套的,代表着他们整体的工业水平。就如同我们千辛万苦走私回来的这些高价刀头一样。”汤普森先生弯腰捡起了几枚自东岸走私过来的高碳钢刀头,皱着眉头说道:“这些刀头就在某些方面说明了问题,没有这些价值100…200镑的高价刀头,我们的加工机械甚至别想精确地加工气缸。每次想到这点,都很令人沮丧,英格兰的落后真的是全方位别的,我们必须改进。”

    罗伯特点了点头。补充道:“按照荷兰人的说法,东岸人是在用一种被他们称之为镗床的东西加工枪管,并且他们已经买到了一些过时的水力或脚踏式镗床——当然精度和稳定性都不高,而且损坏后维修很麻烦,还得买高价东岸货——既然枪管是用镗床加工的,难么炮管当然也可以。气缸和炮管的差别也不大,因此我们只需要将镗床成比例放大而已。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造不出这种镗床,这里面有太多的材料、设计和工艺方面的问题了,尤其是这种大型刀头,只有东岸的一些蒸汽机工厂和军工厂内才有,想要获取就太难了。”

    汤普森闻言无语了。看来试图仿造蒸汽机的行为真是命运多舛呢,或许他应该联络更多的有志之士,筹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当然这需要慢慢筹划。毕竟,现在英格兰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到指定地点集中生产的东岸式手工工场越来越多,以前的那种“农舍经济”在圈地运动开始加速进行的当代(意味着无地流浪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优势,因为工业资本家们的劳动力越来越充足。而集中生产式的手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