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738章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738章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绝对能做很多事了,比如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

    这样一个豪华的阵容,可想而知对刚刚还清债务、家产不过区区九千余镑(家产在5000…1万镑的富人此时在伦敦有超过六百个)的约翰。希尔来说真的是有些受宠若惊了,他想象不出这些似乎无所不能的大人物们对他有什么垂询的事情——或许只能是有关那帮异教徒的信息了吧。

    介绍完了后希尔就被仆人引到了一旁坐下,米歇尔坐在他身旁。和斯宾塞先生、克雷文先生熟络地攀谈着,这令约翰。希尔又有些感慨——想当年因为不是长子而被送出去当学徒的年轻人现在居然成长为了伦敦的上流社会成员,和一众顶级富豪谈笑风生。再想想他的长兄威廉。汉普顿还在伦敦某条小街区内开店辛苦地卖着烟草和东岸纯碱,这一对比之下更令希尔感到了上帝意旨的莫测。

    “西班牙人成功地在东岸市场融资一百万镑。消息传到阿姆斯特丹后,西班牙里亚尔的币值立刻获得了稳定。而当上个月热那亚人确认西班牙人融资的消息属实,并通过巴勒莫银行、圣保罗银行、圣乔治商行联合向西班牙国王贷款六百万银行里拉后,西班牙里亚尔的汇率逐渐开始上升,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看起来还非常年轻的斯宾塞先生轻声说道,“马扎然首相就对此非常担心,担心会影响到南尼德兰的战局,当然现在从结果看来。西班牙国内的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并未对前线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敦刻尔克依然被我们获取了,这可真是幸运。”

    话说西班牙人自从在东岸市场成功融资三百万银元(当然代价也很沉重)后,其货币单位里亚尔(8里亚尔=1银比索)的币值开始企稳,国内原本直奔崩溃而去的经济也开始了硬着陆,尤其是在热那亚人再度施以援手——这同样是他们乐意看到的,时隔三十年后再度进入西班牙信贷市场——贷款六百万里拉后,国际市场对西班牙王国的信任有所恢复,西班牙国内积欠已达一年的军饷开始陆续发放,损坏的军备也有所恢复。这令他们在面对法国的入侵时有了些许保卫家园的信心。

    不过由于西班牙海军的失败(南尼德兰分舰队几乎损失殆尽),敦刻尔克港陷入了长期的围困之中,南尼德兰也已和国内久不通声息。部分军队的欠饷已达十八个月之久,这一切都注定了西班牙陆军在南尼德兰的失败。

    果然,就在前阵子,英法联军发动敦刻尔克战役,击败了由奥地利人唐璜指挥的西班牙军队,早就心无战意的西班牙陆军(含英国王党流亡军)几乎全军覆没,敦刻尔克随后也在绝望之中宣布投降,南尼德兰分舰队残存的舰只被英法两国瓜分。

    而在敦刻尔克被英法联军攻取后,法王路易十四进入了这座城市。然后遵守条约将这座堪称法国大门的军事重镇,不情不愿地交给了克伦威尔的特使洛卡特爵士。为此英国人只付出了一笔微不足道的金钱。英国人为此一雪当年丢掉加莱的耻辱,克伦威尔的声望再次达到了顶峰——现在除了静静地等待他死去。没人能再违逆他的意志了。

    “位于南方新大陆的那个异教徒国家,现在越来越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变量了,而且我们和他们几乎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交情,这意味着这股变量无法被我们所影响,这种感觉很不好……”克雷文先生轻啜了口朗格多克红酒,用有些不满的语气说道:“在座的诸位先生们哪个利益没受到东岸侵犯?加勒比海数百万镑的市场、东印度贸易的咽喉被东岸扼住,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和联合省那帮家伙勾结在一起,肆意侵吞我国商品的市场,我们还需要忍耐多久?”

    自从英荷战争结束后,英格兰商品的销售额开始激增,尤其是在一些早对荷兰商人垄断市场非常不满的国家对英国开放后,英国的工业迎来了一波持续至今的繁荣发展期,国内资本大量流入工业领域,圈地运动开始加速,对新技术的研发需求也与日俱增。而迅猛增长的工业实力又对商品销售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商人开始满世界开拓新的市场,在这其中,加勒比贸易也是一大重点,这就与意欲独吞的东岸人产生了矛盾——所以说,世界上从没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尤其对国家来说,一切都可归结到利益,英国人需要打破荷兰在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的垄断优势,英国需要开拓新大陆和东印度市场,荷兰人和东岸人自然不愿意将利益拱手让出,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

    “希尔先生,听说您经常往返东岸进行贸易?那么说说您的看法吧。”克雷文先生突然转头朝约翰。希尔说道,“啊,不用太拘束,请畅所欲言。”

    约翰。希尔闻言呡了一口酒,然后才说道:“这个国家非常注重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不太在意贵金属的流失,而非常注重贸易的平衡。他们几乎所有的道路、港口、仓库都是由政府投资完成的,他们同样喜欢每年花大价钱投资到工业技术进步上面。据我所知,他们很严格地对技术发明人实行专利保护,使得每个革新技术的人都能一夜暴富,而不是在工厂的某个角落里穷困潦倒一生,这激发了很多人的创造力。另外,我听闻这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主要也是由国家来完成的,比如他们将青少年的教育分作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每年都会花费巨资试图普及小学教育,虽然我看这些年来他们连三分之一人数的小学生教育都没覆盖到,但他们确实一直在这么做……”

    “他们的国家非常不自由,每个人都有户籍,外来人在当地会多有不便。我想诸位先生也都是知道的,在查尔斯先生建立金鹿商馆之前,我们国家先后牺牲了大量间谍在那个异教徒国家,就是因为不熟悉他们的制度的缘故。他们的警察特别多,满大街都是,几乎无孔不入,对社会的控制非常严密。军人和学生们都非常狂热,对于扩张有着令人惊讶的热衷,攻击性也非常强,虽然他们也尝尝指责政府高层贪污*,但我丝毫不怀疑他们维护国家的决心……”

    “这不是兰伯特少将(克伦威尔下属军官团中一位颇具威望的军官)所提倡的国家制度么?限制对个人的自由,将一切资源都投入到国家建设上去,以最大的效率筹集金钱和物资,为英格兰在海外争取荣耀,看这话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希克斯夫人突然掩嘴笑了起来,她的笑容是如此之夸张,以至于脸上的粉都在一块块往下掉,但她犹不自觉,仍在继续说道:“兰伯特就和克伦威尔那个无耻的女婿布里奇爵士一样,总希望由军官主导的共和制度能够一直维系下去。要我说,共和制度演化到今天,其劣势已经很明显了,大家也都厌倦了,还不如把国王请回来呢,到时候这个国家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么,我们甚至不需要贪污,我们可以让国会制定能让我们名正言顺‘合法贪污’的法律,哦呵呵……”

    希尔先生看了希克斯夫人一眼,尴尬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够了。”斯宾塞轻叱了一声以放荡和大嘴巴闻名的希克斯夫人,然后扭头问向约翰。希尔:“希尔先生,您认为如果我们与西班牙媾和,然后与东岸在加勒比海展开竞争,胜算怎么样?我的意思是指东岸政府有多大的决心与我们对抗下去?”

    “这个……”约翰。希尔闻言一阵语塞,最后才说道:“很抱歉,我不能确认,但我个人以为东岸政府插手加勒比海的决心很大,为此可能会不惜诉诸武力。”(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七章 悄然的变化(四)() 
就在约翰。希尔等人于伦敦热议有关东岸之事时,一道海峡之隔的阿姆斯特丹城内,华夏东岸共和国全权特使郑勇也正和几位特殊的客人进行着密谈。

    会谈的地点既不在任何公共场所,也不在相对人多眼杂的东岸商站内,而是在一处被东岸人间接买下的小宅院里——对外的伪装是一家经营意大利奶酪的店铺——足见此事的秘密程度。

    会谈的一方是以郑勇为首的东岸外交人员,另一方则是来自英格兰军方的代表,准确地说,是克伦威尔的副手、著名的兰伯特少将的私人代表詹姆斯上尉。所以,你从会谈双方敏感的身份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私下里的勾兑根本无法宣之于众,因为大家都承受不起泄密的后果。

    此时双方的会谈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了,不过从各自谨慎的语言来看,无论是詹姆斯上尉还是郑勇,都对对方心存疑虑。尤其是郑勇,对于詹姆斯上尉这种死硬的共和派军人找上门来的动机很是怀疑,因此不断地在出言试探。

    “詹姆斯上尉,您之前说伦敦的某些大批发商在加紧密谋,他们想要在护国公死后控制英格兰的局势,想要推翻现有的共和政府,甚至还想将流亡海外的王党分子请回国内让君主制复辟?”郑勇摩挲着手里的茶壶盖,轻声问着,末了他又评论了一句:“作为世界上不多的共和制国家之一,我们华夏东岸共和国非常理解你们的追求,对于让腐朽无能的贵族再度统治英格兰人民也感到万分失望。詹姆斯上尉,您和兰伯特少将的崇高理想令人敬佩,那么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你们,又能付出什么代价?”

    詹姆斯上尉没有直接回答郑勇的话。他仿佛是陷入了某种情绪之中,一直在用低沉的声音讲述着一些事:“我出身牛津的一位农夫家庭,我有三个兄弟姐妹。我们一直很贫穷,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的话。或许我想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好在我遇到了兰伯特少将,也遇到了护国公,然后我参加了模范军,我的命运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兰伯特少将是个好人,他的父亲是约克夏郡某法庭的一位法官,因此他从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他教我们识字、教我们信奉上帝、教我们团结互助、教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他同情我们、厌恶贵族,对共和制度坚信不疑……”

    “莫里斯。斯通。塔克公司的汤普森你知道吗?与荷兰战争期间,他什么都没做,而且还一度指责政府发起的战争导致他的两艘运输船被荷兰捕获,可在海军将捕获的荷兰船只低价拍卖的时候,他又贿赂法官,以几乎白捡的价钱得到了十八艘船。在多佛尔海峡与荷兰人厮杀到最后一刻的军人遗属还在拿着微薄的抚恤金艰难度日,莫里斯。汤普森却凭借他的无耻和手腕盗窃了成千上万镑的财富,他一次打猎的花费就超过了三百镑,可却吝啬于施舍三英镑让一个失去丈夫或孩子的军人家庭过上好日子。如果护国公不幸去世。让这些人执掌英格兰的大权的话,那么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灾难……”

    “你知道吗,东岸人。我曾经从兰伯特少将那里读过两份你们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一份叫《东岸评论》、一份叫《民生》,你们在公开刊物上一本正经地讨论花费大笔资金普及教育,所有适龄的孩子都有权力接受教育,兰伯特少将说第一次读到这里时他眼睛都湿润了。他回忆起了他的父亲为了能让他接受教育,不得不花费了上百镑的巨额财富才令他有机会来到伦敦学习。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不能再任由贵族和富商们肆无忌惮地盗窃下去了,应当和你们一样,集中在政府手里——最好是军人执掌的共和政府——然后尽最大程度地用到每个人的身上,他希望英格兰的孩子都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听詹姆斯上尉叙述完了这么一大段“动人曲折”的故事。郑勇也配合地拿丝巾擦了擦眼角,然后才说道:“是的。共和制度才是完美的制度,它保障了穷人的权益。限制了富人的**,英格兰的共和制度不应当被推翻,它应当继续存在下去,并且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詹姆斯上尉,即便在共和已执掌英格兰这么多年的今天,你也应该看到,即便是在首都伦敦,它也没被大多数人接受吧?贵族残余和富商们依然在肆无忌惮地盗窃国家的财富!所以,你们共和军人不仅仅应当维持共和国的存在,同时也应将共和理念深入推广到英格兰的各个角落,将那些不法奸商和王党分子们一网打尽。只有这样,英格兰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不是吗?”

    对于郑勇这种“缺乏水平”的*裸的挑唆,詹姆斯上尉没有直接答话,而是转向了另一个话题:“我们现在很担心,因为共和军队里还大量存在着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军官。甚至于,还有像乔治。蒙克这类前王党分子,兰伯特少将一直无法理解护国公为何将这位投机分子引为心腹,并且还给予他兵权,这令我们这场共和行动看起来就像是个笑话。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来自外界的援助,尤其是同样秉持共和理念的你们,东岸人。”

    其实,对于兰伯特少将这个军官团里威望数一数二的人物——1657年要不是他带着一百多位军官反对,克伦威尔可能已经接受国会让他当国王的请求了——东岸人这些年来也注意搜集了一些零散的情报,得知这人是一个铁杆共和主义分子,且在军队里支持者颇众(与国会里共和分子是少数派不同,军队里支持共和的军官比较多),主张恢复少将制度,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倡议平等、改善民生,带领英格兰走向巅峰。因此。这才是他强烈反对(带着大量军官闯入克伦威尔的府邸,可想而知对护国公的震动有多么大)克伦威尔登基称王的原因所在,正所谓理想不同是也。

    其实想想也挺讽刺的。革命初期克伦威尔认为“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战并且热爱革命事业的出身农民的上尉,远比一个被称之为绅士而无任何长处的人要好得多”。因此提拔了大批出身贫贱的人为军官。比如曾经是马车夫的普莱德,比如曾经是鞋匠的休逊,比如曾经是锅炉工的福克斯等等,这些人因为战场上英勇奋战,击败了以贵族军官为主的王军,因而被克伦威尔先后提拔为上校、少将。可随着克伦威尔掌权日久,他与这些曾经真心拥戴他(让他冲破重重阻力当上了护国公)的军官团的裂痕也越来越明显,这从他开始大肆任命如乔治。蒙克之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