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71章

汉末之奇谋-第71章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于嘉大声道:“吾生而清白,磊落堂皇,何须自证?”

    姬溪冷笑道:“汝不食肉,岂非做贼心虚。”

    淳于嘉:“吾一生精研圣人之道,安能行此禽兽之事?”

    姬溪放开他,退后一步,继而冷笑嘲讽:“穷酸腐儒,安敢妄言天地大道?”

    淳于嘉针锋相对:“黄口孺子,岂知人伦纲常?”

    姬溪:“先祖茹毛饮血,吞天纳地,何况人乎。故,食人有何不可?与纲常何干?”

    淳于嘉:“燧人氏引天火,教导众生,后造化皆起于此,三皇五帝感之德,方有人之净土,汝何故数典忘宗?”

    姬溪:“世有万法,然以性命为大,汝何故执着于此小道,而至身后之事于不顾?”

    淳于嘉:“圣人之道,方为天地大道,仁智礼仪信,缺一不可,吾自不才,然必坚守,是非功过,自待后人评说。”

    接下来,二人你来我往,就性命为首还是纲常为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董卓和百官们的瞠目结舌中,喋喋不休,不分胜负。

    继而,有铮铮铁骨者挺身而出,相助淳于嘉,而姬溪独占诸公,渐渐力有不逮,忽的,一人出列,却是站在了姬溪的这一边,且此人的才思辩才,竟是高出姬溪一筹,二人齐心协力,总算撑了个旗鼓相当。

    姬溪大喜,细看此人,四十余岁,身材中等,精瘦干练,对方道出了此人的名号,姓贾,名诩,字文和。

    当知道此人乃是贾诩时,饶是姬溪正处于激烈的争辩之中,都禁不住的大为震惊。贾诩何人,后世称之为“毒士”,其一生用计,皆妙到巅峰,无往而不利,乃是三国史中名列前茅的谋士,此人,乃是当之无愧的奇才。

    不过此时的他,应该尚未显露出风采,他应该还只是李傕手下一个小小的参谋主事,不过姬溪却并没有因此而小觑他,因为在这满堂诸公中,只有此人洞悉了自己的用心,且当机立断的选择了帮助姬溪。

    姬溪在做什么呢?他在告诉董卓,你可以杀些人出气,但有些人是绝对不能杀的,比如这淳于嘉,他是当世大儒,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你杀了他,必然引起天下士族的反抗之心,虽说你早已经失去了,但只要你养着淳于嘉这些人,事态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可你要是杀了,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这话,不能明说,否则以董卓的性子,必然不会听劝,且还会表示自己不怕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从而杀更多的人,所以,只能让董卓自己去认识到这一点。

    怎么让他自己醒悟过来呢?姬溪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让董卓知道,什么才是文人,所以,姬溪有心的发起了这场辩论,辩论的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董卓知道,文人,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理念付出一切的,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惹怒了天下文人,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吗?

    姬溪没料到的是,自己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口才,对付一个淳于嘉,靠自己还行,但当人数多了起来之后,姬溪立刻感觉力有不逮了,幸得关键时刻,贾诩站了出来,此人雄辩,技压群臣,姬溪觉得,要不是他克制了许多,只怕淳于嘉等人早就被其说的哑口无言,败下阵来了。

    这便让姬溪更加的看重贾诩了,什么是拎得清,这才是拎得清,人家清楚的知道,这场辩论要的不是胜负,要的是董卓反应过来,所以,在董卓醒悟之前,自己不能败,也不能胜,必须把这场辩论撑下去。

    董卓终归不是笨人,他终于反应过来了,而在他的眼中,姬溪并不是在点醒他,他只是纯碎的好胜心强,想在言语上压倒淳于嘉等人,这属于书生意气,继而,他对自己能从这场辩论中看到隐藏的危机,感到由衷的优越感,人啊,一但太过自信优越,便总会对底下的蝼蚁多出些同情,于是,董卓抬手阻止了这场辩论:“诸公不必多言了,此事说白了只是理念不同罢了,我等一心为国,理念不同也能互补互助。说来倒是咱家唐突了,怎能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诸公呢。哎呀,咱家错了,来日定请天子治罪。”

    闻言,百官们明显的松了口气,姬溪心中也松了口气,可表面上却仰起了脖子,硬生生的说:“义父不可,这些人明显包藏祸心,义父万不可轻言放过,孩儿请义父批准,将这些人教给孩儿审问,孩儿必将为义父揪出那些刺客的幕后主使。”

    听了姬溪的话,百官们刚刚松的一口气瞬时间再次提起,具皆对姬溪怒目而视,恨不得铁锅正煮着的乃是姬溪,如果那样的话,百官们觉得自己一定能大快朵颐。

    贾诩诧异的看了姬溪一眼,继而似乎明白了什么,意味难明的笑了笑,不言不语。

    姬溪说这话自然不是无的放矢,他清楚的知道,董卓既然想通了关键,那便不可能更改,董卓只会觉得自己使起了性子,明面上辩不过淳于嘉等人,便想暗地里使坏,而董卓既然已经明确了不能杀淳于嘉,自然也就不可能将淳于嘉交给自己。

    姬溪说这话真正用意是,他在董卓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让董卓觉得,自己的理念与董卓不谋而合,且自己忠心耿耿,那么,以后的日子里,董卓若是再想对朝中哪个大臣不利,第一个想到的便很可能是交给自己去办,如此一来,自己便多了许多斡旋的机会。

    瞧瞧,姬溪是个多么复杂的人啊,他内心里面看不起这殿上的大多数人,但他却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些人能站在这里,那么必然有他们相应的才能,而小皇帝要治国平天下,便必然要依靠这些人的能力。所以,姬溪看不起他们,却要救他们,而他所救下的这些人,却没有一个对他感恩戴德,反而全部对他恨之入骨。

    某方面来说,姬溪是很孤独的,吕春能够理解他的用心,但吕布不在自己的身边,就算他在自己的身边,以他那醇厚的性子,也决然不会同意姬溪这么去做,万幸,老天爷给姬溪送来了一个贾诩,当姬溪与贾诩的眼神交汇时,姬溪的孤独减轻了许多,他知道,贾诩是一个能够了然自己的用心,且会支持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只那一眼,姬溪竟没来由的觉得,贾诩,注定将成为自己人。

第115章 毒士三计定关中() 
如姬溪所预料的那样,董卓并没有同意姬溪的请求,反而呵斥了姬溪一句:“桓德,不可意气用事,你且退下,为父自有主张。”

    姬溪还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不过却恰到好处的忍了下去,退到一边不在言语,而贾诩,亦是如此。

    而董卓口中的主张,也不过是不再追究,令人将铁锅撤下,殿内清扫干净,另外,重赏了那几个被他所杀的人家属而已,然后,便草草了事,宣布酒宴结束,让百官各自回府,一场风波便这么虎头蛇尾的消散于无形。

    姬溪将董卓送到了太师府,后又在哪里陪着董卓吕布等人吃了晚饭,一直应付到夜深,方才离开太师府。

    姬溪的酒喝的不少,所幸还算清醒,他没有回长乐宫去找小皇帝,而是直接带着自己的亲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这些日子,姬溪一直是住在皇宫的,羽林中郎将有这个权限,姬溪也需要这个权限,是故便扎根在了小皇帝身侧,多日没有回府。

    不过,今天是必须要回的,因为今夜会有三个人来找自己,而这三个人,都对自己很重要。

    回了府,递给管家几片金叶子,用以维持府内的开支,而后,姬溪便坐到了书房,吩咐下人端碗醒酒汤来,一边喝着,一边等着,此时虽然已经夜深,但姬溪相信那三个人一定会来。

    不多时,高顺和芙儿联袂而至,对姬溪行参拜大礼,姬溪先是受了,后呵呵笑着让他们入座,只是并没有让他们汇报郿邬一行,而是对他们说:“与我一起再等等,应该还会有一个人来。”

    二人不明所以,不过,既然已认姬溪为主,那么自然当已姬溪的话为准。

    三人静静的等着,等了许久,久到姬溪的信心已经不是那么足了,那人终于来了,其人,乃是贾诩。

    四人相互认识,而后各坐于位,姬溪先开了口:“你们的来意,我很清楚,现在的我,无法承诺给你们什么,但我却可以告诉你们,我有什么?”

    三人屏气凝神,听着姬溪继续说:“蓝田县,尽在我手,今春耕种四十万亩,还算殷实。军事方面,我在蓝田县藏了上万雄兵,其实力不会逊色于我所带来长安的那三千兵马,而那三千兵马,皆我手足兄弟,是以此时虽然划归了吕布,但只要我一声令下,顷刻可回。这,就是我的家底。”

    三人目光凝重,便是贾诩都没有想到,姬溪的开门见山竟能简略道这种程度,这让贾诩更加的觉得姬溪高深莫测。

    他此来,确有投靠之意,是以本想在言语中打探出姬溪的实力,不过姬溪似乎早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是故还不等他发问,便和盘托出了。

    贾诩不知道姬溪说的是不是真的,但他本能的觉得,姬溪并没有夸大其词,相反,姬溪应该隐藏了许多。不过,既然姬溪选择了开诚布公,而且他公布出来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贾诩便也决定不再藏着掖着了,直言问:“尊驾志在何方?”

    姬溪笑曰:“廓清寰宇,匡扶大汉。”

    贾诩再问:“为谁而战?”

    姬溪回答的斩钉截铁:“我此生,绝不背汉。”

    贾诩凝重的站起身,伏地败曰:“某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闻言,高顺和芙儿略有诧异,不过也随着贾诩一起下拜,一言如是。

    姬溪大笑,一一将三人扶起,道:“这是我自入长安一来,最高兴的一刻。”

    接下来,姬溪问计。

    贾诩语不惊人死不休:“借吕布之手,先杀董卓,而后借李傕郭汜之手,诛杀吕布,再行反间之计,使李傕郭汜自相残杀,待时机成熟,主公兵出蓝田,荡平关中,如此,汉庭尽归主公掌握。”

    闻言,姬溪倒吸冷气,高顺直接跳了起来,芙儿也是目漏奇光,紧紧的盯着贾诩。

    “毒士”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这是要把秦川八百里变成一个大熔炉,将所有人都投进去炼,最后练出的,是真金,是真主。

    不得不承认,姬溪心动了,可他没有立刻同意贾诩的计策,而是选择听听高顺和芙儿的意见。

    高顺挑起脚来,愕然问:“吕布是董卓的义子,怎会去杀董卓?”

    贾诩笑道:“朝中诸般诡谲,图谋董卓者不知凡及,而以他们的智谋,只会把吕布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某断定,董卓必死于吕布之手。”

    芙儿借口:“确实,在郿邬之时,奴婢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

    高顺诧异的问:“什么端倪,我怎么没发现?”

    姬溪和贾诩也甚感兴趣,听着芙儿的后话:“董卓新纳一妾,名曰貂蝉,奴婢见了,确实国色天香,简直是仙女下凡,董卓对她甚是喜爱,片刻不舍分离。而奴婢却发现,吕布对此女,似乎情根深种,只要此女出现,吕布便明显的神魂不宁。所以,奴婢觉得,可以利用此女,离间董卓和吕布。”

    炸听到貂蝉的名字,姬溪顿时大为惊愕,因为后世的史书上,貂蝉是不是真的存在,又是个怎么样的存在,一直众说纷纭,姬溪也一直认为那只不过是演义中的故事罢了,不成想貂蝉竟是真的存在,而且真的是董卓的小妾,更妙的是,吕布真的对她情根深种。

    只瞬间,姬溪便可以确定,王允的美人计已经开始实行了。

    贾诩没有姬溪后世的知识,但这不妨碍他的推断,是以听了芙儿的话后,他当场断言:“此定是朝中某位大臣的计谋,其用意定是在反间董卓和吕布,如此看来,董卓的死期不远了,我等只需要静静等着便是。”

    芙儿点头,却又问:“那么,诚如先生所言,董卓被吕布所杀,那么,吕布便成了第二个董卓,李傕郭汜又怎么去杀吕布呢?”

    贾诩呵呵笑道:“某如今乃是李傕账下主事,李傕其人,多谋而无断,且疑心甚重,介时,只要某善加利用,李傕必然会邀约郭汜,举兵为董卓报仇。”

    高顺借口问:“那李傕郭汜岂不是第三个董卓?”

    贾诩微笑,芙儿回答了高顺的问题,悠悠的叹口气说:“一山,岂能容二虎。先生的谋略,看似险恶万分,实而步步为营,奴婢受教。”

    这么一说,高顺也明白了,顿时大为振奋,觉得此计颇为可行,是以三人一起看向沉默不语的姬溪,等着他的决定。

    姬溪深吸口气,道:“我只有一个问题,若依你计行事,天子当如何?关中百姓当如何?”

    闻言,贾诩沉默,芙儿沉默,高顺亦沉默,众人都知道,贾诩的谋略是行之有效的,可问题在于,在行此计的期间,会死很多很多的人,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光是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贾诩咬咬牙,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乱世当以暴制暴,妇人之仁,断不可取。”

    姬溪亦是咬咬牙,道:“就这么定了。事情若成,先生当计首功。”

第116章 计划已定机未至() 
计划是这么定下了,可这计划具体会实行多久能见成效,四人都不敢妄言,而且,四人在这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旁观者,是推波助澜者,再最后的时刻来临之前,不是参与者。

    贾诩的毒,便毒在这个地方,他算计着所有人,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察觉,所有人都被贾诩卖了,却总在自以为是的以为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

    四人的商谈持续到了后半夜,贾诩静悄悄的走了,他此番进长安,乃是奉了李傕的命令,前来长安汇报南阳的情况,并顺便向董卓索要粮草。如今粮草虽然没有拿到,不过这本事意料之中的事情,是故贾诩在长安的诸事已了,明日便会启程回南阳。

    贾诩走了,高顺和芙儿没走,二人在长安城内也没有什么安身之处,所以便顺理成章的留在姬溪的府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