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28章

大明影侯-第12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隔阂,现在做得这样好,自然是更加的受重视了,他也是真的将中愈视作肱骨之臣的。

    或许,中愈之前担心的功高震主,是真的想多了。

    “让陛下担心了,那天臣只不过是受了些皮肉伤罢了,没那么严重,现在自然还不错。”中愈说的也是真话,除了在地上打滚和躲避时的擦伤,他还真没有什么别的伤口,但是手下人有不少受了伤,现在都好好的养着在。

    “呵呵,坐下说,坐下说,朕今日来是想听听你最新的想法的。”

    他也知道,中愈再最关键的时候让取消了戒严令,自然是有了不小的突破,肯定也会有下一步的计划。他不想看那些枯燥的题本,那些都只是一个文字性的叙述,而且并不能让他很清楚的知道是怎么操作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最大限度的知道这些事情,因为他不想只知道最终的情况,参与感,他也是有的,不想就这么简单,他的江山,他也要守护,他的家人,他也要为他们遮挡风雨。

    中愈听了陛下的话,两人一起坐在了一边,并排而坐,虽然中愈打算拒绝,但是看见皇帝的兴奋劲,他就没有说话了,按照皇帝的安排,坐下了。

    “陛下,戒严令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在京师里只要是锦衣卫监控下的奸细密谍,都被捉住了,当然也有不少的死伤,还有一些逃犯,也都在这一次严打之后,依国法判刑,目前来看,咱们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肯定会有漏网的大鱼,不过请陛下放心,他们早晚会露出马脚,被我们的人抓获的。”

    中愈简单的汇报了一下这个情况,当然也并不会是只有他会汇报,这次参与戒严令的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部门都会向上上交报告,这一点中愈还是很欣慰的,因为他们也知道总结,知道吸取教训,涨经验,这一点朝廷做的还不错,毕竟谁都想当一个好官,当一个大官,而这些就是成长的痕迹。

    “嗯,这一点,朕也知道,报告朕还没有看完,但也听说,京师的变化还是挺明显的,百姓的怨言也渐渐消失,咱们的事情做得真好,你们要更加用心啊。”建文帝很是放心,也希望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这个,陛下放心,锦衣卫自然是用心的,咱们身为天子亲卫,陛下直属,自然要为陛下分忧。”中愈趁机也表了一下决心和忠心,对于陛下,好话也是要说的。

    朱允炆听了很是高兴,其实他也很清楚,当年皇爷爷集皇权于一身,朝堂之上,除了极少部分人,大家都是听皇爷爷的话做事的,不敢有多的反对意见。

    后来自己登上了皇位,没有那么的强势,现在朝中大臣的自主性很大,是不是忠心还很难说,所以他还是希望有像中愈这样的人出来,帮助他。治理好国政,如今臣权问题在之前中愈的提醒下,他也想了很多,但现在他还没有太多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就等着吧。

    “那你以后还有什么打算?你受伤的事情,总不能一直瞒着吧,太久不出现,会让很多人怀疑的,甚至一旦你病危去世的谣言传出,咱们可就难以辟谣了,你是知道的,京师的百姓可不会管这些事情的,那时候你可就是欺瞒了。”

    朱允炆说这样的话,看来是这段时间真的是很用心了,至少对于看出来了这些东西,中愈很是欣慰,至少以前的那种假大空,那种太过理想的想法,这次没有出现,也就是说,成长,是在这段时间的。

    “中愈站了起来,躬身说道:”陛下,臣,已有计划,将这件事情,完美的掩饰过去。”

    “哦?还有这样的方法,你说说,朕听听看,你们都想了什么主意?”建文帝很是好奇,之前他知道中愈这样做之后,他就在担心这样的事情,毕竟人言可畏,这次朝廷又花了这么大的气力做这件事情,要是最后告诉百姓,你们上当了,他根本没有受伤,这就尴尬了。

    “陛下,臣打算亲自去一趟北方,长长见识。”中愈很是郑重的说道,只是这话语中到是颇有些调皮的意思。

    建文帝从位子上站起来,“什么?你不是在跟朕开玩笑吧,你要去北方,这不行,朕不允许。”

    北方是这么容易去的?他自然知道,中愈说的北方就是战场,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危险也时时刻刻存在,说不定一上战场,危险就已经降临。

第0295章 少年臣子欲托孤() 
中愈向建文帝诉说了北上的事情,建文帝一听就觉得此事不可,毕竟,他不想让中愈去冒险。

    “陛下,这是臣能够想到的最稳妥的办法了,而且臣需要时间去了解他们,这也是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了,时间就会帮助臣来解释这些事情,我们没有时间等了,燕王爷也不会给咱们机会等了。”

    中愈再次躬身一拜,他希望自己能够说服皇帝,离开京师,他要去看看,北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想弄清楚,为什么靖难军可以长驱直入,一下子就打到了京师,让建文朝廷措手不及,最后亡国身死,这种种的谜团都让他入迷。

    “你想清楚了,这,可不是开玩笑?”

    朱允炆知道他的意思,道理很简单,因为北方现在不安宁,他要去北方,然后去帮自己,然后再去北方的这段时间内,将自己的“伤”养好,就算是被拆穿也可以抵赖,因为时间是对的上的。

    这也是他们的计谋之一,似乎也能说得通,但是这样的话就是把危险放在了自己身上了,也就是说,中愈的命,可能就不是自己的了。

    “陛下,现在这段时间臣在京师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巡捕司和卫所兵的人马已经足够维持京师的安宁,他们只要很好的做好目前的工作,臣就不担心朝廷和陛下的安危。

    臣现在要做的就是北上,去做这些臣能做的事情,不然这些事情,就没有人做了,所以呢,还请陛下放心,臣,自然会对于这件事情好好计划,将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不令陛下失望。”

    中愈说的很是诚恳,这也是之前的打算,现在只不过是将之前的事情开始做了而已,他的计划越是完备,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样的话,对于他们来时才是最重要的。

    “你,跟家里人说过了?”

    朱允炆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也示意中愈坐下来说,他心里想着中愈现在的情况,这很让人难受。

    年青一代的人才很多,像廖氏兄弟,像是国子监的诸位太学生,但是成长的都很慢,不能独挡一面。

    中愈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曙光,他也带动了很多年轻人的奋斗,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超越自己,而且中愈的个人能力也是很牛的,这也是得到大家的认可过了,中愈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横亘在他们的面前,要想爬过这座高山,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攀爬,才能成为中愈之前的那个人,谁不想踩着别人出名,谁又不想成为第一,所以这群人就更加的努力了。

    建文帝也不想让中愈出事,毕竟远离京师,北方的情况有不清楚,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连帮忙的人都没有,所以呢,他还是有些不愿意。

    “嗯,说过了,父亲虽然担心,但还是答应了,臣还没有跟母亲说,怕她担心。”中愈自嘲的一笑,说的是家国天下,但是国都没有了,那里还有家啊。

    唉,建文帝叹了口气,他有些恨自己,为什么自己没用,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要去冒险,心里都一阵难受。

    “不管怎么说,都希望你能注意安全,毕竟,四王叔,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现在想起朱棣,朱允炆的心里就一阵酸痛,而且甚至有些厌恶。

    因为,于家,他是王叔,是朱家四子;于国,他是皇祖钦封的燕王,镇守边塞,现在他起兵反叛,既是叛家,又是叛国,这等不忠不义之人,现在居然能够与中央朝廷抗衡,统兵南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中愈拱手一拜,”臣,谨记陛下教诲,一定注意。“

    房间里有了一段时间的沉默,毕竟,这些情况对于他们二人,都是不好的,不管怎么说,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你想让你弟弟入宫给太子做伴读?”朱允炆喝着茶,看着中愈,问道。

    中愈答应了一声,“陛下,臣之前已经在题本里详细解释过原因了,臣此去,不知能否活命回来,希望陛下能看在父亲和我都在朝廷的份上,为我方家留存一点希望,德宗能成才便成才,不能成才,就算是做个富家翁也好啊。“

    中愈跪了下来,向建文帝叩首,脑袋杵在了地上,这是大礼。

    建文帝看了看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唉。

    “你本是少年郎,却尽干些老人家的事情,还没有怎么样呢,就想着学老人家托孤,再说,你的弟弟真要有什么发展,你能做的了他的主,还是说,你要将你父亲母亲的责任也都要担着。唉,你啊你,就是想太多,朕,真不知该怎么说你好。”

    建文帝指着中愈说道,眼里满是感叹的眼神,有着可惜,又有着可叹。

    “臣,也许心太窄,装不下太多的东西,已经装了这大明天下,再也装不下太多的人了,虽说父母犹在,但长兄如父,臣也是希望二弟三弟能有个好前程,护佑臣的家人罢了。”

    中愈虽然一直叩首,但是说的话还是能让建文帝听得见,“起来吧。”

    “臣,不敢。”

    中愈没有听从建文帝的意见,这也是他第一次违抗建文帝的话。

    “中愈,起来吧,你不觉得,你这样让朕都突然感觉没有希望了吗?两个月前,你还信心满满,给了朕希望,如今,你这还没有怎么样呢,一直说着这样的话,岂不是寒了朕的心。”

    建文帝也有些郁闷,因为,他又一次感觉到了无力。

    “是,陛下,臣知错了。”中愈也忘了这一茬,两个月前,他确实是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着一切,但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难度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呢,这些情况并不是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还有白莲教的妖人在,他是不太放心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在大明的身上狠狠地咬上一口。

    “这个朕答应了,明天就让你弟弟收拾收拾,送进东宫吧,他们也先熟悉熟悉,毕竟以后就要在一起读书了。”朱允炆看着他,答应了下来。

    “臣,谢陛下。”

    “不用谢朕,你刚刚不是说让朕看在你和你父亲的份上,对你弟弟多加照顾嘛,这就是朕的照顾,所以,要谢就谢谢你的父亲和你自己,如果不是你们,朕不一定会答应这件事情。”

    朱允炆朗声说道,就像是说的不是中愈的事情一样。“这次北上,有什么需要朕帮忙的吗?”

    他也想为他提供一些支持,毕竟,他要去的地方,离京师尚远,不一定什么都能帮得上忙,所以呢,还是问清楚比较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他们做事可能会方便一些。

    “既然陛下坚持,那臣斗胆,向陛下求四道圣旨。望陛下恩准。”

    方中愈又拜了一拜,今天都不知道拜了几拜了,反正中愈只觉得自己有些头晕,要是再拜下去,说不定得晕死在这儿。

    “哦,你还真不客气,张嘴,就要四道圣旨?说说吧,哪四道?”

    朱允炆也是奇怪了,中愈这是要做啥,平常也没有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嗜好啊,怎么突然心就这么大了,张嘴就是四道圣旨?

    “臣斗胆,恳请陛下赐臣一道,凡遇紧急事务的时候,可以便宜行事,另外锦衣卫的先斩后奏之权,臣也要向陛下讨要。”

    这。

    这是为何?

第0296章 大明朝安乐公主() 
建文帝眯了一下眼睛,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内心百感交集,也许,也只有他才会这样的才会这样肆无忌惮的寻求,这象征着皇权之一的东西吧。

    从来没有这样,纵然他对于朝臣很是宽宥,甚至是纵容,更有对于百姓的仁慈,但是,这也是第一次有臣子敢提出这样的条件,而这样的条件似乎也是自己没有办法拒绝的,因为理由很充分,也很合理。

    “你知道你要的东西意味着什么吗?”

    建文帝问了他一句,话语中的不喜不悲,似乎多有一些探寻的意味,也是想让中愈解释解释,看看他到底想做些什么,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俩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探索,一次心灵上的沟通。

    中愈虽然跪在地上,但是抬起头来,看着建文皇帝,吐字清晰,铿锵有力,“臣知道,也正是因为臣知道,所以臣才希望陛下能给臣这些东西,也希望他是这次行动中的最大的保障。”

    国都没了,还一直占着这虚无的东西并没有用,中愈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计划安然执行下去的方法,也是让朝廷续命的方法。

    建文帝看着颇为真诚的中愈,他本想听听解释,但是中愈似乎并没有打算告诉他,所以呢,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既然如此,那就不用追究了。

    “朕,答应了,这一道圣旨可以给你,那,另外三道呢?”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第一道圣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的,毕竟出门在外,风险那么大,意外那么多,若是没有过硬的东西压制住,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这边人的安全,他同意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他还没有想到那个锦衣卫的权力问题,锦衣卫一直都是有先斩后奏之权的,只是新起复的北镇抚司没有将这门权力很好的运用起来罢了,不是不用,只是没有那么的明目张胆,也就是说,现在中愈想将这门权力固定起来,成为一个公开化震慑的东西,而且不能在以后成为朝臣,清流,言官,攻讦的东西,所以,这一步,还是看得很远。

    只是中愈似乎没有想到,这一步的规划太远了,大明王朝建文朝廷能不能保的下来还是两说了,现在总想这些有些太远了,但做与不做还是有区别的,现在还是要做。

    “臣,请陛下,恩赐三道空白圣旨,加盖玺印,着臣于危急时刻,自行使用。”

    这话一出,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