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29章

大明影侯-第129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请陛下,恩赐三道空白圣旨,加盖玺印,着臣于危急时刻,自行使用。”

    这话一出,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这话一出,惊吓当场,当然,当场只有一个听众。

    这话一出,似乎是一秒钟,似乎是一个世纪。

    建文帝站了起来,可以看见他的脸色很不好,绕着中愈走了一圈,中愈也跟随着建文帝的脚步,随时摆正自己的方向。

    建文帝没有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着跪在地上的中愈,脑海里讲这些话,将这前因后果仔仔细细的想了一遍,他不信,他也不清楚,这似乎就有点过分了。

    自行使用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而已填写圣旨上面的内容,而且针对对象可以是任何一人,这样的圣旨,朱允炆会给吗?

    “刚刚那件朕觉得很合理,朕相信你是愿意做事的,是想保住大明朝廷的,朕的江山,守护的人多,不想守护的人也不少,可朕选择了相信你。

    这三道圣旨,如你所说,它们和前面的那道圣旨的意义可不一样,你真的不收回这个请求?”

    似是问询,又似是在自问。

    “臣,还是坚持,臣需要这几道圣旨,或许在某一天,陛下会看到臣会在远方让陛下看到这道圣旨带来的光芒,这道圣旨带来的希望。”

    中愈的描述,怎么看都有一种画大饼的感觉,因为你这样的说辞,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这是圣旨,是皇权的代表,是陛下心思的直接表达,你居然张嘴就是四道,张嘴就将陛下的东西在这一刻剥夺出去,换了任何一个皇帝,他都不会这样同意的。

    只是,这世上只有一个方中愈,十七岁的少年,最年轻的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的百户,一心想要逆天改命的少年。

    只是,这世上只有一个朱允炆,主政四年的年轻皇帝,君权与臣权的最平衡的皇帝,也是被藩王折腾的最惨的皇帝,留下谜团最多的皇帝。

    中愈没有松口的意思,建文帝也没有表态的意思,这一次的见面,似乎很是不妥,也不愉快,两人之间,这是有分歧了?

    “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如果没有,朕,就回宫了。”

    朱允炆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了笑容,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已经明白了,中愈的咄咄逼人,中愈的少年托孤,都只是因为他是真的担心了,想要放手一搏,但君王就是君王,有些事情是不可逾越的。

    “臣请陛下恩赐臣,三道圣旨。”

    中愈似乎有些不识抬举,跪在地上,仍然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这要求不低啊。

    “那朕就走了啊。”朱允炆摇了摇头,也没有说让中愈起来的话,直接打开门走了。

    外面的人有宫里的侍卫,更多的是锦衣卫和暗卫的人,看见皇帝一个人出来,立马躬身行礼。

    “回宫。”朱允炆吩咐了一声,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里。

    当然是在锦衣卫的保护下,不然这么大的目标很容易被人盯上,还是要小心些为好啊。

    中愈没有起身,只是也没有在跪了,自己一个人席地而坐,他坐的很是慵懒,似乎没有考虑自己谦谦君子的身份,这样的表现,多少是有些不妥的。

    建文皇帝会不会给他这几道圣旨,他刚刚的表现到底设个什么情况,他在想,他也在猜,但他想的并不重要,因为,没有那几道圣旨,他也能做成事情,只是会难一些。

    对于他来说,有捷径走是最重要的,没有捷径,那就开辟出一条捷径来,另外三道不给也没有关系,第一道,也能解决很多事情,这一点,中愈还是很欣慰的。

第0297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 
也许强力改变是需要勇气的,面对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而这个勇气,不知道建文帝和中愈到底有没有。

    建文帝走了,就那样的离开了方府,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也许他是不想走的,但是他还是表现的很是坚强,转身之后,再也没有转回来。

    其他人不知道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也许并不爽,也许很纠结,也许什么都没有,中愈多少是知道一点,刚刚他自己也感知到了,朱允炆的心情很是糟糕,起伏很大,因为似乎自己的话让他都乱掉了,也许现在回去的路上他还是在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心情吧。

    在皇帝走后,中愈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做了一件早就发生过的事情,那就是空白圣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也做了这样的事情,还在史书上留了名,只不过是骂名,中愈甚至想到了以后自己会不会也会有这样的骂名,但愿没有。

    那就是大唐的安庆公主,李裹儿,自己做的事情,似乎是一样的,会不会以后大家称呼我的时候,叫做大明的安庆公主,哎呀呀,想想就让人打哆嗦,怎么会这样,中愈身体颤动了一下。?

    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幼女,武则天的孙女。

    她出生于李显被武则天废掉帝位贬谪房州途中,出生时,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小婴儿,故小名曰裹儿。

    安乐公主在房州一待就是十四年,可以说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因为父亲是被软禁的,没有多少快乐,后来才随父重返京城,李显被重新立为皇太子,安乐公主也迎来了新生。彻底和过去分离了。

    705年,皇太子李显即位,对安乐公主尤其疼爱,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她会受到伤害。

    但安乐公主做事毫无忌惮、胡作非为、穷极奢欲,丝毫不守妇道。后来又自己拿着圣旨,盖上皇帝的大印,在需要的时候,就在上面填上东西,总之是什么坏事足够大,她都干了。

    又想仿效武则天当女皇,让唐中宗立其为“皇太女”,未果,于是毒死了疼爱自己的父亲唐中宗。

    空白圣旨,没想到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情啊。

    “大人,陛下走了。”小十二回来报告说道,看着中愈坐在地上,正在发着呆,似乎在想着极其重要的事情,要是他知道中愈刚刚做的事情,也许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佩服就完事了,这可是太牛掰了。

    中愈抬头看了他一眼,“额,陛下走了,那就好,还有别的事情吗?”

    中愈心里也很乱,但是还是希望能得到陛下的支持,他也不会担心建文帝的安全问题,要是从方府到达皇宫还有问题的话,那就不对了,多少的人头落地,都平息不了怒火,皇家的怒火,朝臣的怒火。

    “六哥派人来传话了,说是明天镇反台处斩俘虏的事情,您过不过去?”

    对于这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自然也想锦衣卫的计划能够成功,毕竟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杀人从来都不是难事,该杀的人就杀,没有人会去可惜,他们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

    “告诉他们,我就不去了,这件事情,他们费心了,让兄弟们都注意一点,能成则成,不能成也不要强求,咱们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现在主要还是积蓄力量,为近期可能发生的变故做准备。”

    中愈心里也是知道的,诱饵这件事情用好了才是诱饵,用不好,无非就是杀人罢了,杀人,锦衣卫干的就是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中愈也曾想过,尊重百姓,不胡乱的杀人,但是发现,锦衣卫太仁慈了之后,这把刀可能会伤了自己,所以呢,刀把在手里,自然也要向外伸出去,才能杀到敌人。

    小十二躬身行礼,“嗯,我知道了,这就去告诉他们,公子您还是在位子上坐吧,地上凉。”

    他也是关切着中愈,中愈就是他们心中的佼佼者,领头羊,他可不能倒下,也不能有意外,所以还是要提醒一下。

    在一处宅院里,之前的那位先生在和之前的刺客谈话:“先生,咱们的人都准备好了,明天一定会成功的。”

    “好,那我在姑且信你们一次,如若还是出了差错,怎么做,你们清楚的。”

    先生转转手中的圆石,慢悠悠的说道,只是这最后一句的时候,颇有些警告的意味,惹人深思。

    “是,明天我们会按时行动的,不会辜负您的期望。”那人答应了一声,就离开了。

    他刚刚也看见了先生身边的人,但是他没有多想,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先生,我总觉得不可靠。要不明天我去看看吧。”

    身边的年轻人说道:“呵呵,不用,传令下去,明天他们一离开院子,咱们也立马收拾东西走,这里已经不安全了。”

    “先生,您的意思是?”他想到了某种可能,但还是迟疑了起来。

    “呵呵,不过是个圈套罢了,没必要在上面花费心思。”

    先生笑呵呵的跟他说了一遍。

    “您是说,公开处决是个圈套,专门诱惑咱们的人上钩的。”

    年轻人一脸不信的样子,他可没有想到,他的意思一直都以为,确确实实有他们的人被捕,他们去营救也是正常的啊。

    “不管咱们有没有人落在他们手上,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啊,这个处决啊,来得太及时了,就好比咱们刚想睡觉,他就送来了枕头,咱们刚想喝茶,就有人端来茶杯一样,太巧了,越是巧的东西,越是经不起推敲,所以呢,这不过是个小手段罢了,你啊,还得多学学。”

    “是,我知道了,那您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去呢?”这一点他是不理解的,既然知道这件事情有危险,就是针对他们的圈套,那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去呢,这不是白白浪费手下的人吗?

    听闻了他的问话,先生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下去做事吧,这件事情要保密,不得外传。”

    “是。”虽然满腹的疑问,但是不该问的别问,让他明白了这件事情,所以,乖乖的闭嘴了。

    有些时候,耻辱需要鲜血才能洗刷,他们当初完不成任务,让任务对象后来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这本身就已经很耻辱了,纵然明天是个圈套,去了,就有洗刷耻辱的机会,不去,啥都没有,至少要让他们知道,就算是圈套,也会有不怕死的人去。

    江湖,有多少人身不由己,就有杜鳌烧的故事值的叙说,这件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

第0298章 太祖皇帝的遗物() 
建文帝从中愈那里回来后,就径直的入宫了,跟随在身边的人,都感觉到了皇上的态度,情绪似乎不是很好,所以他们战战兢兢的,生怕弄出了问题,惹到了皇上,连走路的声音都小了许多,这在近期也成为了常态,毕竟京师近期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让他操心的事情也太多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作为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享受了别人享不了的福,自然得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痛苦。

    这段时间,皇城的守卫也愈发的森严了,京师频繁的出了事情之后,守卫皇城的各大直卫的指挥使都在一起商量过,各大直卫的布防轮换调整,加紧防守,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所以呢,现在还是能看到到处都有兵马,巡逻的毫无死角。

    他坐在龙椅上,今天的事情让他很难受,他并不愤怒,只是单纯地难受,他心里很清楚,中愈不是要对他做什么,也不是要造他的反,但是,为什么自己就是很难受呢。

    他的头脑里回想着刚刚的一切,中愈的神态,中愈的话语,中愈的眼神,跟中愈有关的一切,希望能让自己舒服一些,但似乎没什么用。

    他的心里很乱,所以并没有心思看呈上来的奏折。

    时间过去了很久,他就在那里沉思了许久,或许他刚刚正演绎了一波意识流,去了谁也去不了的远方。

    他不知是想起了什么,从龙案旁边的匣子中掏出了一样东西,认真的看了看,从头到尾的看了看,时而皱眉,时而放松,时而迷茫,总之是各种表情都出现了,就是不知道他在纠结什么。

    那是中愈之前的奏本,上面写了很多的东西,有已经发生了的,有没有发生的,是中愈将自己的想法集大成的放在那里的,上面有很多对于近期事情的看法与解决办法,说的有些杂乱,但是确实是中愈的想法,毕竟那些情况中愈也不能控制,只能依靠自己的东西,将他弄得更好,这一点,是么有问题的,当然,也有些东西是朱允炆不懂的,但看起来,似乎对于朝廷很不错。

    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傻,能从传奇皇帝朱元璋手里拿下皇帝的位子,没人敢忽视他的智慧,有人说他太装,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但是谁又真正的懂他呢,难道他就不能害怕,他就得等着人家造反,这些都不太适合,不是吗?

    他知道,很多东西,中愈说的都是对的,是合理的,但是错误已经造成,要改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做好后事,加以修补,这也是他现在重用中愈的原因。

    他沉默,他焦急,他在屋内踱步,从这头走到另一头,他不累,因为没有资格累,房间里是没有宦官在的,现在他们已经摸出规律来了,陛下现在愈发的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太喜欢别人打扰,这也让人愈发的觉得,他很是神秘了。

    猛地一抬头,他看见了那副悬挂在墙壁上的《大明混一图》,是皇爷爷当年命人制作的,还有旁边的《大明混一图修订版》,这是中愈带人修订的,他的心就很激动,这就是大明的江山,这就是朕的天下,朕的天下这么大,万万不能落在别人的手上,他的手握拳,似乎想到了什么,很是气愤,渐渐地,又平息了下来,就好像是放弃了什么一样。

    大明京师的百姓,对于大明之外的土地已经有了个模糊的认识,他们也知道,外面还有很多国家,很多不同的人,他们也会厮杀,也会挣钱,也会生活。

    以前他们只认为,天下间只有大明,因为大明的统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然后,治下的百姓也就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现在毕竟有了中愈,这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中愈将《大明混一图修订版》,公布了出去,他的想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百姓知道,大明,不是唯一的,眼光要远一些,看事情不能局限在大明。

    百姓们也都知道了在大明之外,还有更多的地方,别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