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41章

大明影侯-第141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刚刚升官,现在已经有不少的诰命夫人明里暗里表达了说亲的意思,她本来也有些意动,但是上回中愈说了之后,她又想多考虑考虑儿子的意思,不过在听说儿子要离家的时候,她就暗暗打定了主意,等他平安归来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说一门亲事,好好管管他。

    中愈都一一听着,对于母亲的担忧,他感觉到很幸福,被人关心的感觉真的很爽,方郑氏看到他这个样子,也稍稍宽了心。

    她到没有喋喋不休,孩子大了,手下还要管着那么多人,所以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当这个时候,中愈总是会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在六百年后的母亲,唉,叹息,心痛。

第0324章 数骑绝尘往北去() 
路边的茶摊上,一伙人吃茶之后,就起身离开了,临走前,中愈还特意多给了那对夫妇几文钱,不是不愿多给,而是给的太多,容易给他们惹麻烦。

    这也算是对他们的感谢和对他们辛苦劳动的一种认可,到这把年纪,还在外面辛苦的挣钱的,要么就是被下层官员压榨的太多,要么就是家里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不然,这么大年纪,干嘛非要干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呢。

    一行人骑马奔腾而去,留下一阵阵扬起的灰尘,就在那路边飘荡。

    只是他们似乎没有想到,在他们离开之后,有人悄悄的跟上了他们,不远也不近。

    他们没有去那种统一的车马行坐车去,那样太耗时间,而且也不太方便,骑马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至少大家可以在一起,有什么事情可以相互商量着办。

    但是在奔波了一天之后,中愈就有些受不了了,主要是屁股和腿间疼,是那种有些麻木的疼,动一下就让人很难受的。

    习惯了前世时经常乘坐的高铁飞机,再不济也有个普通列车坐坐,现在骑着马,虽然有那种激荡的感觉,但实在是有些颠簸,也让他很是不适应。

    不过也还好,大家也都差不多,不过六鹰他们还是扛得住一些,毕竟是年龄大一些,还是对这些有些经验,所以呢,几次休息之后,大家都慢慢地适应了过来。

    出趟远门真的不容易啊,他们也算是硬撑过来的。

    路上的风光也来不及看,当然也是没有心情看,实在是屁股上的疼痛感一直在隐隐的传来,让他们都在注意着自己的伤痛,对于这些路边的美好景色视而不见。

    空气也是相当的清新,对于中愈来说,这样的空气是在后世不常见的,大部分情况下,雾霾还是挺严重的,所以说呢,能呼吸到这样清新干净的空气,让中愈很是高兴,忍不住大大的呼吸一口,也让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在某些地方,还能绕过去,但是在某些地方,根本过不了,最后,中愈决定,还是走官道,当然不是全部走官道,是不容易走的地方,还有就是需要吃饭补给的时候,在走官道。

    大明对于重要的官道管理的还是很严格的,经常也会检修,不过中愈对于这些石板铺就的路面不是很喜欢,上面都有了青苔,要是一不小心,摔一跤也是有可能的。

    他心里想到,什么时候才能弄出大量的水泥来,不需要太好,普通水泥也可以啊,至少改善一下路面,毕竟一个常年在沥青大道上行走的人,对于这种就算是铺上青石板也会高低不平的路面有多大的欣赏能力,这让他愈发的对技术的提升有了更加强迫的欲望,希望能够尽快处理好现在的事情,然后搞大发展。

    除了古典与简陋,中愈实在是想不起来其他的形容词,不过还好,中愈现在想的是怎样改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味的产生问题,那根本不行,也不应该是中愈应该做的事情。

    中愈之前一直记得老师的一句话,进入了大学,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你真真正正的好好学习了,你会发现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更加的让人有成就感,而一个男孩子,以后将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这句话也算是中愈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他也是靠着这个才可以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是凭借这个,才可以在现在讲事情坚持下去,尽量做得更好。

    在休息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起聊聊天的,主要是说一些出来的感受,中愈到是没做声,听着大家的聊天,毕竟之前可没有这样放松过,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谈正事,谈工作,根本就不会聊这些生活中的趣事,或是以前各自的见闻。

    中愈很有兴致的听着,但是也没有打算插话,要是真的要讲究天下大事,奇闻趣闻,相信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呢,他并没有显摆,可是呢,要是真的有人要问问,他也可以跟他们讲讲叛王朱棣的八卦,甚至是太祖高皇帝的趣事也不错。

    今天晚上大家就在山林里过夜了,当然燃的有火堆,这山林不大,但是高大的乔木还是有不少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他们的马要休息,几乎跑了一天了,马也累了,要吃草料。

    当然锦衣卫巡逻的人可不少,虽然带出来的人不多,但是各种警戒还是不会疏忽的,毕竟是一大堆人呢,安全问题可不能忽视。

    晚饭吃的也是干粮,喝的也是山泉,当然味道还不错,这个时候的山泉水不像后世污染那么严重,大家喝的很是开心,当然是不允许喝酒的,喝酒误事,这种思想中愈跟他们灌输过很多次。

    当然并不是完全禁酒的,在没事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喝一点,主要是有另一个问题,以前他们喝的都是普通的酒,下面还有些不太清澈的酒渣,现在他们能够出很少的价钱就能买到对外面高价供应的好的酒,烧刀子。

    作为知晓这种酒厉害的中愈,当然不希望他们一个个的都喝的酩酊大醉,那样还怎么做事,况且现在还是在野外,出了事故可就不好了。

    建文四年二月底,燕军在徐州戏耍了徐州守军之后,继续南窜,后来又到了宿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县一带,不久又窜到了安徽蒙城,三月初九的时候,又来到了涡河。

    虽然中愈之前干涉了不少事情,但是军事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就像本来他们的军事计划因为兵部大堂遭受盗窃一事,一改再改,但是事实上要将这些东西很快的完好的组织起来,却是一个大麻烦,毕竟这个时候的信息传播速度还是很慢的,大军调动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了,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事情。

    现在似乎还在按着历史的轨迹发展,燕王的军队还在南下,朝廷的兵马依旧固守。

第0325章 早早发现的问题() 
中愈一群人走走停停,除非是特别累,基本上都是不休息的,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往北走,但是越往北走,他们就发现了沿线还是有不少的难民的,这些人拖家带口,脸上愁云惨淡,也随着他们的来临,让这临近的州县都知道了,前线的情况似乎都不太好,官军打的败仗也让他们传了出去。

    这并不是中愈想看到的,但是现在却没有办法来解决,毕竟朝廷现在还没有办法用一场大胜来换回自己的威望和名声,中愈心里深深的担忧,现在让他们打败燕军现在还不现实,中愈只是希望决战的时间拖得越久越好,至少让自己手下的人有足够的能力破坏这些东西,来改变。

    当然沿路也有不少官方的安置点,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现在的生活虽然没有以前稳定,但是至少,现在有的吃,有的喝,朝廷的以工代赈做的还不错,那些有力气的男子都去朝廷的工程上做工,也可以给家人换口饭吃,家里的妇人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也还在安置点做些打扫的工作,也能多换一碗粥吃。

    中愈并没有去这里的官府,他隔得远远的看了看,发现这些人还做得可以,看来离京师近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官员还算是很尽职的,朝廷直隶的地方,还是法制严明一些的,不然这些官员恐怕早就是贪官污吏了。

    中愈想到,要是还有以后,他能够改变命运的话,他一定要将这些事情做得更合理,有一定的规划,而不是全部都用一样的,不管合适不合适,他发现了,这里的衙门似乎将朝廷的方案一股脑的全部照般过来,没有作丝毫的改变,这并不好,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合适的修改。

    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懒惰,都不能这样,至少要按照自己县的情况,调整之后再做啊,中愈觉得,这样的思想以后还是要多宣传一下,要多转转弯,老这样干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现在战时,也就不做追究了。

    中愈也偷偷地让手下的人去打听了一下,老百姓对于自己的现状还算满意,没有什么过激的想法,所以,中愈就没有过去了,直接离开了。

    他们现在做的这一切,除了保护自己的命,不就是为了这些百姓吗,只要他们还过的好,那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也是中愈愿意看到的,当然他内心里还是希望能够改变更多,在这片国土上,王朝更替的循环已经太久了,王朝命运不过三百年的魔咒必须要打破,为了这个目标,还得努力啊,不能光凭嘴说,得有实际行动啊。

    他们还要不断地北上,还是要慎重的对待这些事情。

    在中愈离开京师后,廖家大公子廖镛他们组织的货物也在通过水路和陆路,源源不断的往北方运去,那一车车,一船船的货物,就那样,从京师,还有松江府,苏州府,往北方运去。

    码头上的苦力已经有一段时间这样辛苦了,加班加点的干,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倒没觉得有多辛苦,况且他们这个东家对他们还挺好,干一天活,给两天的工钱,也把他们乐开了花。

    这些苦力现在都在廖镛的货栈里面干活,码头上的货仓他们也是有的,廖镛按照中愈的法子,跟他们都签了契书,虽然大部分人不识字,但是按手印总是会的,而且,发的工钱可是做不了假的,那可是能给自家闺女买糖吃,还能给自家婆娘买块布匹,给全家做衣服的真钱,不是假的,所以他们干活就更加的卖力了。

    作为大明的勋贵后裔,就算是现在在做着商人的事情,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思考的,他们家还没有残忍到那个地步,廖家在京师也是大户,家教还是不错的。

    对于这么多的物资,廖镛也猜到了,虽然中愈没说,但是那些东西,多半是军用的,采购虽然是他们负责,但是还是有些东西没有经过他们的手,所以,他嘱咐手下的人,要好好的对待,不得有丝毫的松懈。

    中愈趁着京师的还很热闹的时候悄悄走了,他之前并不知道,心里还说这小子多少有点不仗义啊。

    进了一趟宫里,他就知道了,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建文皇帝,和他讲了这件事情,他并没有意外,中愈能老老实实待在京师才怪,不出去干点啥,那都不是中愈了,对于这个师弟,他多少看到的还是惊艳,总能弄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希望这次他也能做出点不一样的事情来吧。

    建文帝的意思很简单,他也知道中愈和他的关系不错,相信他也不会说出去,也就是告诉他,让他知道一些罢了。

    “公子,这是最新快马送过来的消息,咱们的兄弟快马送过来的,王先生给的最终的情报分析,用过印了,您看看。”

    在路旁树林里休息的时候,小十二拿过来一封密函,上面还封着火漆,盖着锦衣卫的大印,当然是锦衣卫百户的大印,中愈升了千户之后,就提请他们,给了百户职位,毕竟在手下也这么久了,他们要是不提上来,手下人就得一直干着校尉的活,得给他们升职的希望啊,不然可就糟糕了,谁还不想奔个更好的前程,还好还好,中愈升了官啊。

    这也是要提拔起来更多的人啊,不然人才不够用啊,还得不断的招新人啊。

    送信的人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载一旁休息,喝水,今天他一路狂奔,跑的自己和马都受不了,才追上他们,不然再往后,可能就追不上了,还好,他们还可以在镇江找到他们。

    中愈接过来,拆掉火漆,打开一看,直接站起来了,心中有些着急,居然这么快。

    “大人,出什么事情了?”

    小十二问道,他也发现了中愈似乎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难道京师出事了。

    “你自己看吧!”中愈递给他刚刚的书信,现在心里也在嘀咕,怎么会这么快呢。

第0326章 宁教我负天下人() 
中愈(洪俊)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明朝的史书或是小说,像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大明帝国》,《明史》等等,也知道一些大概的历史走向,可是他即便知道历史的最终走向,燕王攻进了京师,建文帝不知所踪,建文朝廷毁于一旦,却似乎没什么用。

    但是,这中间的过程就有些难了,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写书的人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些。

    毕竟古人的智慧还是很强的,他们力求用最少的文字叙述最多的事情,所以呢,历史上的很多细节,都没有办法知道,短短的几百字,说不定就能介绍一个人的生平,将这个时代数年的事情交代的清楚,但是没有细节,就只能依靠猜测了。

    而如今,他就是只知道官军会败,最后的几场大战之后,朱棣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宿州到扬州,过镇江就直接到了京师,灭亡了朝廷。

    可是中愈还是不知道沿线剩余的这么多的卫所兵到底干嘛去了,还有,梅叔父,那个拥兵四十万的淮安总兵官,为什么坐看朱棣进了京师,却没有多余的行动。

    思来想去,也只有一个解释,这里面的故事多了去了。

    他也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摸清每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再对此做出相应的决策,那么他仍旧无法改变天下大势,将燕王阻挡在京师之外,护住整个朝廷与方家,当然还有手下的这帮兄弟。

    而做好这一切,真正把握好每个环节,就只有靠更多的情报人员和智谋之士相助,这一切就是中愈现在跟北方抢时间,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