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42章

大明影侯-第142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做好这一切,真正把握好每个环节,就只有靠更多的情报人员和智谋之士相助,这一切就是中愈现在跟北方抢时间,还好这段时间,他们已经追赶了不少,毕竟锦衣卫起复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力量的。

    小十二接过中愈递过来的信,一看信上的内容,心里也是一惊,怪不得公子的脸色都变了,“燕逆已经到了凤阳府宿州附近,这怎么可能,徐州守军和沿线的卫所居然就这样放他们离开了?也没有围追堵截?”

    他是不敢相信的,现在他们对于大明的疆域图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自然是知晓宿州在那里,现在燕逆居然这么快就到了那里,而且徐州可是军事重镇,就算是一时不敌,也不应该任由他们长驱直入,都到了宿州啊。

    “唉,看来咱们耽误的时间还是太多了,没有及时的跟进消息,现在出了这样的问题,就说明沿线肯定出了大问题。雨辰说,沿线卫所似乎投降的较多,看来朝廷的威望确实是不好使了啊。”

    中愈一阵感叹,情报分析组根据多重情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样的,看来卫所制度的弊病已经显现出来了,逃兵多,上级压榨下级的事情应该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了,这是爆发了啊,还有就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军户的思想还是要抓啊,一人降带动了其他人,这,是不好的风气。

    “你怎么看?”现在其他人都不在身边,自然也要问一问小十二的意思,跟他讨论一下,也算是采纳问政了。

    小十二想了一下,是很认真的想了一下,毕竟之前他这样的行为还是很少的,也是近期阿良不在,他接手之后才会独立的思考的。

    “公子,依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比咱们预料的情况还要差,燕军主力竟然已经到了凤阳府,这可是非常严重了。

    这要是按照我的想法来说,当务之急,有两件事情咱们必须做了:

    第一是将沿线重要的卫所和府衙清查一遍,看看那些人的情况不稳定,有投敌的嫌疑,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宁杀错,不放过。

    第二嘛,咱们得快点赶去淮上大营,去和驸马爷汇合,现在我还是觉得只有军队在身旁,才有可能有胜算啊,燕逆跑的太快了,这样下去,真的有可能跑到京师来的,说不定淮上大营的兵马才是最后的解决办法。”

    小十二回答道,他的主意不错,要清查所有的卫所肯定来不及,那么就要重点的大的卫所,关键的地点,重点排查。

    在公子身边的日子,他也学到了不少,自然是知道是在怎么回事的,学习分析,看重大局,现在这一切也是他要做的,阿良哥不在身边,六鹰又走的另外一条线,他自然要担起讨论商量的重任,和公子一起分析情况,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说的不错,思路很清晰,头脑也很清楚,还要加上一点,让朝廷派出巡防使,正大光明的巡防应天府和附近的地方。你说的这个咱们现在就做,拿纸笔来。”

    中愈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手下人的成长起来是他最大的安慰,现在都做不好的话,以后更别说指望他们做更多的事情,独当一面呢,不过,似乎小十二的杀性有点大啊,刚刚那语气竟有些让他想起了曹阿瞒,大魏王曹操。

    小十二从自己身上的包袱里掏出笔墨和纸张,中愈就在他的背上写下了回信,将小十二的方法回复给了王雨辰和七鹰,也在里面告诫他们,宣传的消息一定要好好的做,尽快传递的越多人知道越好,三人成虎的道理大家都懂,那就好好的玩一场,就算是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也要让燕王的日子不好过。

    京师还不能放松,暗卫那边的将作直辖司也要去催催,让他们按照图纸多做一些,加紧研发,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东西,还有就是锦衣卫的训练不能撇下,训练基地还得不断地招人,训练,抽调,要在这锦衣卫权力还没有受到限制的时候,将更多地人才拉到锦衣卫来,为以后做准备。

    中愈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锦衣卫,不仅仅是北镇抚司,而是整个锦衣卫,他需要的是一个军事组织锦衣卫,而不是侦缉组织北镇抚司,这两者的区别太大了。

    将这一切都写完之后,他说道,“好了,换一个兄弟立刻送回去,让送信过来的兄弟跟着咱们吧,这样他们都能很好的休息。”

    中愈掏出自己的大印盖上,小十二将信封好。

    “是,就按照公子说的办。”说完,转身离开了。

第0327章 真心认错王爵复() 
中愈思绪万千,但愿还来得及,现在他突然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在京师待的时间太长了,他本以为自己的一系列操作会将他们拖住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失败了,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朱棣的靖南军依旧快速南下了,但是朝廷的准备似乎还是不足。

    看着手下的兄弟骑马快速往回奔,中愈知道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些事情,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而这些感觉现在给他的只有压力,但是大家都还在努力,他现在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太多家庭的幸福,所以呢,不能不谨慎,也不能不加油。

    他现在想见一见那个争议颇多的燕王朱棣,这一位被后世广泛称赞的永乐大帝,五次亲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了蒙古诸部对大明王朝的威胁,但也仅仅是缓解,毕竟以后的瓦刺,鞑靼二部对于明王朝来说也是个大威胁。

    他做的大事不仅仅这一件,还有派遣郑和下西洋,南下安南,北上建立奴儿干都司,用招抚的手段管辖着东北的少数民族,还有编纂了《永乐大典》,中愈也认可他的功绩,这一点抹杀不了。

    但是同时也是因为杀戮无数,暴掠不堪而广遭诟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如果他不是方中愈,不是大儒方孝孺的儿子,没有见过这么多还在为建文朝廷奔波的大臣,也许,他会选择朱棣,去他的身边,做一个臣子,去尝试一下伴君如伴虎的生活,可是,没有如果,上天让他再来一次,他就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至少要给他自己,给皇上,给家人,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这一点,他不曾改变,一直记在心里。

    也许,这叫做怕死。

    怕自己死。

    怕家人死。

    怕更多的人死。

    “走。”待大家都休息好之后,中愈一声令下,他们都翻身上马,一路狂奔,这个动作简直是行云流水,额,不,前面是行云流水,后面有点惨不忍睹,因为啊,屁股疼,一坐上去,就有点打哆嗦的感觉啊,还好中愈忍住了大叫,毕竟屁股疼是真的啊。

    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事情,中愈奔波在外,朝廷的事情,就由建文帝自己操心了,当然还有那一帮大臣。

    “宗人府”,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官署,在洪武三年,朝廷设置为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更名为宗人府,是大明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可谓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他们的工作也很特殊,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总之,对于皇族子弟,他们是非常害怕宗人府的,你要是用《大明律》来束缚他,他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你要是拿出《皇明祖训》,保证把他们下个屁滚尿流,而这一切也是来源于宗人府,他们就是干这个的。

    洪武朝时,宗人令,只有一人,一人(正一品),那个时候由秦王朱樉担任,左宗正,一人(正一品)由晋王朱棡担任,右宗正,一人(正一品)由燕王朱棣担任,左宗人,一人(正一品)由周王朱橚担任,右宗人,一人(正一品)由楚王朱桢担任。

    归礼部管理后之属官,还设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掌管发收公文。

    但是现在是建文朝,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早已去世,燕王朱棣现在已经造反,周王朱橚王爵被废,楚王朱桢现在藩地武昌,战战兢兢,既不帮助北方,也不诋毁朝廷,只是观望。

    也因此,宗人府现在是空壳,就是挂了个名头,主要事物还是由礼部在做毕竟管事的都不在了。

    之前的由兵部尚书齐泰说出的恢复诸王的名誉的事情也还在做,不过消息已经传出来了,之前被废的诸王恢复王爵。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重新获封王爵,封地暂时不定,不在软禁,但是目前不能离开软禁地、湘王朱柏恢复荣誉,以王爵礼厚葬。

    岷王朱楩在漳州就地释放,复王爵,不得离开。

    齐王朱榑本来就禁在京师,也因此释放,选府邸供养,在京的王爷也让他们聚会,只要做的不太过分就好。

    这一切都在之后昭告天下,对于燕王朱棣,圣旨中并没有提到。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政策,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是不会改变的,战争之后吗,再说。

    礼部尚书陈迪上门,持圣旨向诸位在京的王爷宣告,抚慰,毕竟这件事情朱允炆做错了,不过现在这样也好,不管是废了王爵的诸位王爷,还是没有废王爵,还在京中的齐王朱榑,周王朱橚,谷王朱橞,辽王朱植,安王朱楹,韩王朱松,沈王朱模,还有其他的未就藩的藩王。

    不管他背后怎么说,至少在圣旨上门的时候,他们还是接受了圣旨,那些并没有就藩的王爷,虽说没有牵扯到他们,但是现在自己的侄子皇帝,放下了某些东西,向他们示好,自然也就欣慰的受了。

    齐王朱榑,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经常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

    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师四年,现在住的地方也是重重看管,是一个大宅院,或者说称之为高墙比较合适,反正不能出去。

    接到圣旨的齐王没有感激涕零,也没有大骂自己侄子的不仁义,只是冷眼看了一下陈迪,“孤,何时可返封地?”

    这个时候的齐王虽说禁锢已久,但是这王爷的风范未失,只是与他那不太好看的衣服,多少有些不搭,看着有些凄惨。

第0328章 竟对叔叔这样做() 
对于齐王的问话,礼部尚书陈迪笑了一笑,并未直接回答:“王爷,复王爵未复封地,您,暂时还回不去。此京师新出太祖高皇帝敕命编制的《大明混一图》,王爷可细细一观。”

    说完,命人将一副图卷递与他。

    那图卷也并不大,就是之前中愈他们制作的精编修订版,现在给他的也是特制的,上面比流传在外的要精细不少。

    齐王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心中有些疑惑,皇父编制地图一事他是知晓的,拓本他那里也有,到是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似乎多了不少东西,但是大明,多少他还是看得见的,只是这周边的一切是什么个情况。

    “这,是何意?”

    他不相信陈迪做这些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但是自己也确实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外面的消息了。

    “王爷,大明疆域宏大,边地之外更有辽阔土地,矿藏无数,急需开拓。臣,言尽于此,王爷好自为之。”

    陈迪拱手一礼,然后带着自己人转身走了。

    当然只是开拓,他是文人,自然不会说征服,征服二字不应出于他之口,不过,自然会有人提出的。

    齐王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一片波澜,似有欣喜,似有波澜,似有愤怒,喜的是现在复了王爵,那以后至少能做个太平王爷,当然前提是自己守得住,皇帝放的下心。

    愤怒的是,自家那个傻侄子,居然敢这么干,对自己叔叔做这样的事情,还是诸位叔叔。

    齐王自由了,当然不是完全自由了,但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差。

    看守他的人陆续都接到上级的命令,都离开了,宅院里的人除了不能随意离开宅院,其他的都没有禁止,他们若是有事,只要出示齐王的令牌,依旧可以自由出入。

    “来人。”他说了一声,虽然在高墙之内,但是之前王府里的管家和些许的忠心家丁,都还在身边伺候,按理说,圈进自然要比这个更严格,更苛刻,但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朱允炆不仁在先,所以为了避免被有心人戳脊梁骨,当初他们也没有做得那么绝,而是留了些许几人伺候,这也算是仁慈的体现吧,只是这种仁慈恰恰是让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的根本原因,要是朱允炆仔细想想,就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了,不过还好,似乎现在还知道自己错了。

    略显疲态的管家起身过来,刚刚接旨的时候,他们也是跪在一旁听旨的,“王爷,您吩咐。”

    他的脸上多少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三年多了,一直在这里,是个人都会发疯的,现在他们的王爷复爵了,他也就自然自由了,水涨船高,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得。

    “家里有几个人,现在都派出去,看看京师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有这几年发生的事情,都要打听清楚。”

    齐王吩咐着,他感觉京师应该是有了大事发生,不然怎么会突兀的恢复他们的王爵,自家侄儿他是知道的,没那个魄力,惹祸可能是个高手,这处理事情的能力他可不一定有,况且身边还有些不着调的儒臣,要是他真有这个魄力,就不会早早的强硬的去除他们的王爵了,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是,老奴这就去办。”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似乎一下子干劲就起来了。

    刚开始被废时,他还能知道外面的消息,可是后来,他能知道的越来越少了,不是朝廷不让他知道这些消息,只是这些消息让朝廷有些丢脸,所以,负责看守的人也不跟他们透露,现在等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