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298章

大明影侯-第29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倒是事实。

    中愈真的隐瞒了下一句,或者说他理解的下一句。

    “老大人果真是老大人,见多识广,学问渊博。一下子就猜到了,还差一句。只是,只是小子,现在还不敢说。”

    “但说无妨。”

    看见中愈还是如此的沉默。

    老大人笑了一句。

    “这倒是不像你啊,之前你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哪像是个胆小的人,还有之前你在大殿把那些大臣们骂的是体无完肤,一句大话都不敢说,难道你忘记了?现在在我这里装着安安静静怕着怕那的,是欺负老头子,我不中用了吗?”

    虽然是调笑,但是陈老大人的语气还是比较轻松的。

    中愈也知道老大人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想说说他可是毕竟是被长辈说呀,滋味还是有些难受,自己造的孽得自己吃。

    “哪有,哪有,老大人这可是折煞小子了,小子说的,只是小子确实有顾虑。”

    “你越是这样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说是就是想知道就告诉老夫吧,让老夫听听你到底做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话把你都吓着了。”

    陈老大人今天笑了很多次。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心了,特别是在中愈面前,中愈今天所做的一切都让他有些高兴,而且中愈回到京师之后,能第一时间想到他来看看他,还跟他谈了之前他们所做的事情,还有后面所做的事情,都让他很是高兴。

    “那小子就说了,这句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似乎是一道雷霆出现在了陈老大人的脑中,他从未想过有这样两句话可以如此的有震撼力。

    陈老大人嘴里不断的念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还把之前的那四不连起来唠叨。

    越是读下去,就越是感觉到振聋发聩,让他的心里有一种气概。

    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感觉却很好,有一股热血冲动的感觉。

    “好好好,中愈你不愧是有志向的年轻人,这样的话都可以说得出来,确确实实可以称作为大明精神,老夫决定了一定会以国子监的名义向朝廷举荐,将这一句话作为大明精神广泛流传,甚至亲自写文向大明报和逊志报刊发。老夫也知道那些人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想必你发话的话,他们一定会加快速度向全国推广的。老夫也会督促各地的学堂,向学子们传授这句话。”

    老大人答应的倒是很痛快,只是说着说着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国门。

    怪不得。

    怪不得。

    “原来如此,你,你想让陛下迁都?”

    怪不得,中愈说他不敢说,怪不得中愈在收到自己问话的时候,支支吾吾不愿意说出来。

    这两句话涉及到皇家,涉及到的是天子,不是大人,可以讨论的的。

    只是,只是江山是朱家的,如果连朱家的人,都不在乎的话,其它人就更难在乎了。

    如今中愈想要做的这件事情是想让大明的百姓们都知道大明有这样一种精神,大明朝廷会这样做。

    现在他所做的这件事情也是为了保住大明江山,让大明的江山更大。

    可以说中愈的谋划,恰恰是因为这件事让陈老大人觉得,中愈这个年轻人现在居然有些可怕,他这个年纪所考虑的事情已经远超常人,甚至是超过那些在官场数次臣服的人。

    “老大人其实这个我也没有想好。大明朝廷,现在并不安定,不仅仅是北方的敌人,前元余孽固然有他们的力量。朝廷也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地剿灭他们。西南方向还有其它的土地,往西北,往西还有更多的土地,那里有更多大明的敌人。之前小子也曾向朝廷陈述过大明并不是那么安定的。有人将大明b比做一块肥肉,谁都想来吃一口?所以,所以如果陛下能够在重镇出现的话,所言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中愈这样说之后,老大人听进去了,也沉默了一会儿。

    “中愈,请恕老夫直言,你的考虑是对的,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做。不说其他的,当年太祖高皇帝也欲迁都,甚至还付出了实际行动,派兴宗康皇帝前去考察西都长安,你是知道的,但是到最后依然没有成型。中都凤阳也在考虑之中,但是奈何资源太差,根本就不适合。古都洛阳也是在当初的考虑之中,但是各种情况考虑之后也被淘汰了,如果如果你真的有这方面打算的话,你还要选择一个好的位置,至少你要说服朝臣,可是真是你有这么多勋贵那么多,以前资历深厚的老人人。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中愈还是第一次听见老大人做这样的分析,毕竟如果要是旁人听他提起迁都一事,恐怕立马就要暴跳起来,指责中愈是不是有私心?甚至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但是老大人却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分析了当初兴宗康皇帝外出考察的事情。

    这足以说明老大人是真的很看重中愈的好的。

    “老大人说的是。这也正是小子所考虑的,现在实际还不成熟,虽然虽然京师是个好地方,但是对于边地来说太远了。边地现在又要驻扎大军,如果陛下不能在的话,大量驻军的话也会是大麻烦。倘若倘若陛下。算了,不说吧,现在我也确实是没有那个能力做这样的事。”

    “中愈你记住,不管你怎么折腾,现在你所做的事确确实实有利于大明朝廷,但是迁都一事关重大,牵扯到的人与事情都特别多,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如果你没有走到那一步的时候,老夫并不建议你这样做。况且如果真的出了这样的事,你的责任可就大了。老夫不认为现在你能做到这一不步。也许以后后你的功劳可以让你做到这些,但是你还要说服当今圣,毕竟太祖高皇帝心中皇帝的陵寝在此,要想皇帝把京都迁走,还要花费更大的力量。当你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中愈听到这番话之后,他站起来。

    恭恭敬敬的向陈老大人行了一腻腻。

    “中愈谢过老大人。在这里中愈也向老大人承诺,在自己没有到达那个地步的时候,不会轻易做这一件事情。就算中愈以后有这样的想法,一定会是一大明朝廷为依托,为给大明朝廷带来利益而做,绝不会因为私人野心来做这件事情,还望老大人放心。”

    “免礼免礼,中愈不用这么客气,老夫心里很清楚楚。老夫心里很清楚,你的前途远远不止于此,只要你做事的时候多考虑一些吧,把各各样的事情考虑周全,还有就是该用的人才一定要用,人帮你参考虑,也是能多一份主意的的。你身边的幕僚都还不错。如果你有心的话,还是多挑一些人吧,锦衣卫现在权利越来越大,还是考虑的周全一些,不要被那些言官们到把柄。现在的朝廷还是人言可畏的,所以你要多加小心心。”

    “谢过老大人,小子知道了。”

第0560章 练兵之后复兴开()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样的话一直都在人们口口相传之中。

    并不是说这些老人们以老卖老,总是会卖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只是因为人生阅历在那个地方了,当达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就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常常说到正是因为关心,正是因为重视才会不断地教导,如果根本就不关心这个人,那就任其自生自灭。

    这样的情况一直都在出现,没有人可以避免。

    更何况是在大明这个注重师德师门的时代。

    方孝儒身边的人聚集的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他之前的那些弟子门生。

    还有的就是和他一起探讨学问的人。

    陈老大人一直都在教导中愈。最后他说的这番话也不是要批评中愈,只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认为中愈现在做这些还太早了。

    方中愈有能力吗?

    有一点他从来不否认,不然也不会竭尽全力的支持他推行建文数字和大明国音。

    可是认可归认可,重视归重视,在有些时候鸡蛋碰石头。

    碎得可就是鸡蛋了。

    陈老大人跟中愈交谈了片刻,也大概了解了,中愈的想法。

    不得不说方中愈这个年轻人真的让他越发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之前他的一些想法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阻塞,在那里跟方中愈聊一聊,发现茅塞顿开。

    很多问题,在方中愈的解释下,突然变得简单起来。

    想必这也是他经常愿意找这个年轻人聊天的缘故吧!

    “当然,我说的这些只是自己的一点小看法,如果如果你有别的想法,也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做在任何时候,都要依照本心而来。老夫觉得你的本性并不坏。相信你也能够真正的将大明朝廷带上正轨,甚至是做到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太祖高皇帝是一代雄主,打下大明江山为汉家恢复了天下,但是他也有他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些年他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碍于国力,有些事情就不愿意那么做了。当今圣上虽然素有仁慈之名,但魄力还是少了一些。如今你是否当今圣上还是要多注意一些。”

    一声声一句句都是细心的在教导。

    方中愈也是知晓的。

    “老大人的话语,中愈记住了,一定会时时刻刻谨慎小心。”

    “不,老夫的意思不是要让你谨慎小心,老夫只是希望你万事做个准备。年轻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朝气,况且正因为你年轻,还有机会犯错误。依老夫拙见,只要你犯的错误,不是太大,陛下还是会宽容你的,不过朝廷能不能宽容?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如果你有能力应对他们自然不是问题。所以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就看你怎么做?找哪些人去做。你不傻,你很聪明,这一点不仅仅是老夫的看法,是冲动人的看法。但是这里是朝廷,这里要治理一个国家,不是简简单单的做几件事就可以的。老夫不知道你以前是怎么想的,但是你现在到了这个位置就要考虑的更多。以前可以率性而为,但现在你得为自己提一个醒,有些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做有什么后果,自己该分得清。”

    中愈没有插话,他在等老大说完一直就这样,静静的听着。

    之前他们还坐着说,后来老大人似乎是坐的乏了,一直在前面走,中愈在后面听着,不知不觉中愈竟然已经扶上了老大人,老大人似乎有些步履蹒跚,中愈一直扶着他。

    透过自己的手臂,中愈能够感觉到老大人身入枯槁,看来这段时间真是操心的太多了。

    “父亲曾说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如今听着老大人的话语,中愈真的觉得很多事情都能想通了。之前的困惑也让中愈觉得现在有了解答。”

    “你知道就好,老夫现在能看出你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之前你的要求老夫都答应了,必定会联通国子监的诸位教导,帮忙你宣传。老夫甚至可以上书朝廷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其他的还要靠你自己,毕竟光靠我们的力量,难以达到。”

    “这是自然。”

    “之前陛下曾召见我说你要开办一所皇家军事学院。现在有打算要做了吗?”

    中愈迟迟不提这个话,只有他自己来提了,毕竟之前他以为中愈会拿这个事儿先来说的。

    但是中愈先说了,大明精神,大明精神也无可厚非,这里面没有强大的军事基础,根本就支撑不了那几句话,所以他相信最后的重点还是会弄到军事上来。

    “是的。小子,考虑到,朝廷还是需要一批帅才。将才能够打仗,只是统兵,但是帅才还是太少了。先中山王那样的人,大明如今完全没有。退一步说,如果一场战争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的话,那样的战争是不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明会遇上不同样的战争,而这不同的战争需要不同样的人才。小子不才,但偏偏头脑里对一些战争上面的事情还有方法。所以希望朝廷能够在这方面多下力量,大明需要专业的统军,将领而不是如今的依靠浅薄的知识,甚至是大字不识,光靠勇猛来打赢一场战争。大明需要的是靠一场简简单单的智谋来获胜,而不是用人命去填,说的简单点,就是大明需要智慧与武力共存的将领,而不是莽夫。”

    在中愈的眼中,任何新人,只要加以培养都可以成为专业的人,他来自于后世自然清楚专业型人才是多么的重要。

    就算是通用,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在现如今的情况下,他只能希望用学院的形式来教导出更多的将军。

    “想法是好的,但是你怎么能保证他们会忠心朝廷忠心陛下了?毕竟大明现在的人们还是非常尊重老师的,如果朝廷的统军将领都出自一人之门下,如果他有什么异心的话,朝廷哪里还压得住?”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

    陈老大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用处。

    况且如果当前威胁到了皇权的时候,又该怎么做了?那些将领们难道要自相残杀吗?

    所以他有这个担心,如果这项政策真的提出来,那就会有更多的人担心。

    “老大人多虑了。小子建议陛下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学院里面的老师分为文化课和武学课。文化课的老师有国子监,也就是您亲自担当这些。武学课当然是各地的武学尖子。他们来做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小子还希望能在全国各地寻找那些有军事特殊才能的人到京师来参与编撰课程。所以这些人都是天子的学生。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异心的话,以天子的名义就可以完全隔离他们。”

    人心隔肚皮,中愈也不能把话说的太死,但是大家既然都有道德的约束,那就已经很简单了。

    当今天子是他老师,如果真的有什么异心的话,其他的学生也不会放过他的,所以中愈的方法还算是中规中矩,这需要一个强大的老师。

    如果天子完完全不能驾驭他的学生吧,这个王朝也就走到了终点。

    陈老大人听了之后沉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