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299章

大明影侯-第299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天子完完全不能驾驭他的学生吧,这个王朝也就走到了终点。

    陈老大人听了之后沉默了。

    思索想后他还是说道:“道理确确实实是这样的,但是操作起来可能还有问题,你要想好应对的方法,比如那些学生从哪里来,是从军中选还是从富家子弟里面选?还是其他的什么都要考虑清楚,而且比例相当不能完完全全掌控。朝廷需要的还是平衡?权力太过于集中在一方手中对整个朝廷都是一种伤害,陛下也不会看见这件事情发生的。说到这里,老夫还要提醒你一句,锦衣卫现在的权势,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的上直卫。

    当初太祖高皇帝裁撤锦衣卫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当然也有其他上值卫落井下石。

    这些都不说了,你只要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所以还是要考虑清楚。文化课你拿出个条陈来,老夫会督促国子监做好安排的。

    最好能让他们都参加考试。如今你所做的事情关系的大明国运,老夫也认为要多加小心。这些教员们都要参加考试才好,毕竟不是每个教员都有那样的认识,老夫认为在源头上严格把关,有助于以后减少麻烦,毕竟军事上的事情真的很难说。”

    老大人苦口婆心。

    真的把什么都想到了。

    也许是阅历在此,他所想的一切中愈之前也想到过,但是没有这么深。

    其实中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朝廷对于军队的把控到底有多严格多严密,他并不清楚。

    他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威望就可以号令整个军队,所以他想的有些简单了。

    现在老大人提醒了之后,他还是觉得要把之前的方案都做一家修改和补充。

    老大人都能想到要对教员们加以考核,毕竟如果有些人真的心术不正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太多太多的人。

    “是老大人的一番话,中愈都知道了,一定会交代手下人细细考量,把这件事情做好。也会积聚大家的力量,将这份政策思考的更加周到。”

    中愈小心的应付着。

    老大的话也让他想的很多,是不是自己太着急了,毕竟这个时代并没有像后世那样方便军令的传达,甚至是消息的通常都没有那么方便,因为就算是再努力,现在也没有办法确定北方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中愈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耽误太多的时间,他会努力的把这件事情做好。

    “如果你真的决定好了,还是要快刀斩乱麻,让那些文官们都反映过来的话,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所以计划早早的向皇帝呈报吧!甚至可以之前都弄出风来那些武将们肯定会支持你的,毕竟那你会以后会成为一个门槛。如果以后的军事发展中只有从那里出来的人才能掌握大军,甚至是才能获得更大的军事指挥权,想必更多的人愿意挤进去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要把控好勋贵子弟和寒门子弟的比例。如今建国已经35年了,但是勋贵与寒门子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之前那么好了,上升的阶层依然被豪门牢牢的把控着,虽然朝廷也有恩科,但是录取的比例远远没有办法弥补各地所缺失的人才。如果你要把这件事做大的话,还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老夫知道你身边有一个叫做汪雨辰的幕僚。他当年就没有中举对吧!”

    “是的,雨辰确实没有中举,所以当初我留下他也是看他不错,现在他确确实实在锦衣卫里面做得很好。有他在,我确实放心了许多,手底下的人都成长挺快的。人都是要学习和成长的小子培养的那些人还需要时间。”

    “你心里知道就好,毕竟人才这件事还是挺难说的。不过做事确确实实需要人才国子监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了,上回你在这里的评论让他们也渐渐的觉得自己的学识太少,已经有不少的选择出去游学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想从根本上拉低这种差距。对于你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所以你还是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过一段时间你再来讲学一次吧,不说别的,至少在这里面看看有没有有用之才?老夫虽然不希望他们再紧,因为牵扯太深,但是你竟然要做那么多事情,肯定还是有位置给他们的。现在不需要太高的位置,等他们磨练了几年之后,如果能担当大任,再说吧,如果不能的话,现在也就是做个准备。老夫教的人,不希望他们太差。”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老大人的吩咐中愈自然是遵守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的位置只要他能干小子都能给。小子手底下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才,要是真有人才能做这些事,小子可是巴不得呢。”

    “那就好,那就好。”

第0561章 国子监复兴计划()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影侯最新章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事实,很多时候人们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事情完完全全规避掉的。

    中愈和老大人的一番谈话,让他深刻的了解到,有些事情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但是也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隔了这么久之后,他总是能够发现大人所说的话教了他很多很多。

    他从来没有小看过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能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场上做到一定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

    只不过是利益诉求的不一样,所以他们追求的也不一样,这一点在之前已经体验了很多了。

    “之前,你让人送过来的那一份关于在朝廷各地设立学堂的文书。国子监内部已经开始讨论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对于国子监来说,本就是大名的最高学府又是最高的监察机构。如今已国子监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开展学堂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声名都有了,只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钱。”

    老大人和中愈在国子监里走的很慢,沿途还遇到了一些人,那些学子们看到老大人和中愈过来了,都默默地站在一旁,有的人还悄悄地打量。

    知道的人都面露喜色,是的,这两个人都是他们的学生生涯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人。

    一个是他们的国子监祭酒,就相当于是校长。

    一个是在他们的学业上,为他们指明前路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喜欢中愈,虽然他们尊敬的是陈老大人,但是中愈。

    在他们眼中也就那样。

    没有人去打扰他们。

    他们就那样,默默地等着他们离开,然后再自己走。

    不过脸上的欣喜之情也可以看到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谈,感觉到了欣喜。

    不久之后,中愈和老大人一起在国子监漫步的事情就被传拨了出去。

    不仅仅是那些学生。

    外面的官员们,都心思敏锐。

    听到发生了那这样事情之后,他们的想法就更多了。方中愈之前,和长兴侯耿炳文也讨论着了许多事情。

    自那以后军中似乎多了声音。

    如今方中愈又去了国子监,虽然他们都知晓之前陈老大人是非常支持方中愈的,甚至还邀请他去为那些学子做了一次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中愈提到了很多,他们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让国子监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新台阶,后来国子监推行了建文数字。

    更是将国子监的名声增加了一个量级。

    那里更是成为了众多学子,更加向往的地方。

    没有人不希望能去那里学习一番,毕竟那里是最高学府。

    “钱,确确实实是个问题,不过小子已经想好了,朝廷督办的学堂,由朝廷出资,私人开办的学堂,有朝廷和私人共同出资。老大人只要在各地选取监督人员就可。”

    中愈预料到今天来了之后,老大人会问与之相关的问题,所以提前都准备好了答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之前有很多他都没有想清楚。

    “这个可行吗?”

    陈老大人沉思一会儿,虽然觉得中愈的方法也算不错,但是毕竟没有推行过,所以他也没有办法确定到底可不可行。

    “老大人可不可行?咱们都要做,至少要在京师里先做起来。如果京师做得好,咱们再向其他地方推广。不过商人确确实实是很有钱的一些大宗族,他们愿意将族学贡献出来也是可以的。钱这个东西朝廷让他们有他们才能有。老大人不要忘了我是做什么的?”

    这话说出来,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是却确实是这样。

    天下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今中愈的目光放得远,他自然也能考虑到那些东西。

    大明的国税并不重。

    所以商人们的利润还算不错。

    老大人听中愈这样说,也想起来了,中愈毕竟是做锦衣卫的,有些他们来做确确实实还不错。

    “好吧,不过不要做的太过分。为富不仁,确确实实不好,但毕竟也有人是靠辛勤劳动才争取到财富了。因为在这件事情上还是要把握个度。”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的,大人,放心即可。况且老大人不要忘了商人竟然重名又重利,如果朝廷能给他们一定的名声,他们巴不得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扬名天下,不仅仅是考中举人做官才能达到的目的。”

    有钱人是不是想做慈善是不是想投资,中愈是百分之百确定的。

    至于怎样投资,当然是他们说了算,况且现在朝廷竟然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放出风声去自然会有人趋之若鹜。

    “这些你都拿出一些具体的方案来吧,老夫也早点让国子监里面的官员们讨论讨论。趁现在人心还比较齐。老夫还说的的得上话的时候,多帮你做一些为你以后打通关节,你做的这些事,现在看起来确确实实不错。不过不排除有一些目光短浅之辈,会在这件事情上多做文章,老夫能帮你压下去的一定会帮你压下去,但多余的部分还要靠你自己,如果你不能做的更好,这一切都是有大的影响的。”

    宦海沉浮,在大明官场经营多年的老大人字字珠玑,每一句话中都阐述着着最大的道理。

    以前没有人这样跟中愈说过,就连他的父亲笑容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加指导老大人可谓是真的很看重他把它当做自家后生一般教导着。

    或许在老大人心中中愈的地位,甚至比他自己的孙子还要高高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己家的孙子读书不成器,虽然是诗书世家,但是现在还没有中举。

    “这个小子是知道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子会着重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一定会给大人一个完整的计划,让大人在国子监内部部快速退行。大明国运的事锦衣卫大明报逊志报都会迅速帮忙的。”

    “你能想到这些就好好不要太过着急,虽然时不我待,但是稳扎稳打对以后也会有好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烦恼。”

    “是啊!”

    中愈和老大人在院子里走了许久,很多人都看见了,但是现在他们谈论什么,别人却不知晓,有的只不过是猜测吧吧!

    将手里的事情都谈论完之后,中愈离开了国子监。

    老大,人看着中愈的背影,笑了。

    今年他笑得特别多,仅仅是因为遇到中愈之后改变了太多的事情。

    “大人,他说的那些真的能够做到吗?”

    国子监司业吴大人站在祭酒大人陈老大的旁边。

    “老夫不知道。”

    陈老大人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慢慢的说到道。

    吴司业吴大人之前一直远远的跟着他们没有接近。

    对于中愈和老大人所谈的事情,他之前也多少也是知道一点的,老大人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瞒过他。

    毕竟作为老大人的助手,吴司业做的还是挺好的,上回中愈能演讲的时候,他也跟中愈聊过这个年轻人,在他眼里的印象很好。

    “啊!大人,您竟然不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答应他呢?”

    不是也有些不理解,他发现自家大人,似乎对方中愈有一种异于常人的信任。

    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好像很多人都对方中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总是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但就是相信他似乎觉得中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中愈做的事情,一件件成功,甚至是他的预料都在不久后变成了事实。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中愈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在很多人眼里以前恐怕还有针对的心思,但是当中愈走到了这一步之后,他们慢慢放下那个心思,纵然不会跟他做对,但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样。

    “建文数字你以前听过吗?”

    老大人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似乎跟他们目前的谈话没有太多的联系,唯一的联系就是这些东西是方中愈提出来。

    “没有见过计数之法,或许有之,但是如此简明扼要的计数,我没有见过。”

    “你在国子监内,担任要职这么多年,所见所闻已经远超了其他人,连你都没有见过他一个年轻人是怎么知道的呢?希直肯定没有这样的本事,他要是早就知道这些,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老大人的目光深邃看着远远离去的中愈,跟着吴司业说这样句话。

    就好像是这个中愈找借口一样,又或者找个理由说服自己给。

    然后再说服其他人。

    “这,大人的意思是要么中愈的背后有人指导,要么就是中愈自己想出来的。”

    这话说出来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吴司业吴大人想着,可是不一般。

    可是思前想后也就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事情都圆回来。

    也确确实实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方中愈为什么知道这些,而其他人都不知晓。

    “不用管了,不管他是背后有高人指导,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咱们只需要按照他所说的完善这些政策就好了。记住我刚才跟你说的了吗?”

    “记住了。”

    吴司业很是果断,刚刚老大人把中愈之前告诉他的跟他交代了一,也算是对之前中愈告诉他们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