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12章

大明影侯-第412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送进来的大明混一图,颜色非常的鲜艳,而且每一块不同的土地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隔几块分开。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域,建文皇帝朱允文一下子就明明白白的看清楚了,大明的国土是鲜红的。

    他的眼里充满了惊讶,脸色也愈发的红润,心里也很激动。

    “陛下,这就是臣今天来的目的,臣想告诉陛下,在大明之外,还有无数的飞地。”

    方中愈的话让建文皇帝朱允文愣了一下,但马上明白了过来,也就是说刚刚他所手指的那几块就是大明没有探索过的飞地。

    “能确定吗?这这是哪里来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些不太相信,毕竟如果是飞地的话,以前没有人发现过,方中愈又怎么会知道呢。

    可是它又明明白白的画在这些图上,又明明白白的存在着。

    “陛下,可以确定,锦衣卫找了不少的人才,找到这些数据,当然也不断的派人出去寻找那些懂得海洋知识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见过,也说不清楚,但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臣手下的人,他们猜测在大海的中央肯定是有别的土地的。”

    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建文皇帝朱允文,那就是这片土地是存在的,至于能不能获取,还需要花费大的精力。

    “你想怎么做?”

    毕竟是一国之主,把事情想开了之后就明白了。

    这些东西肯定是存在的,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海洋上也有无数的国家,就比如说现在大明的南方就有那些番外之人。

    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清楚的。

    “陛下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号召国家里的大臣,还有富商,甚至是百姓们进行探索。”

    这是方中愈的想法,虽然之前他答应了长兴侯爷耿炳文做一些事情,但是在不知晓皇帝真正的想法之前,有些话是不能够说的。

    “想法是不错,可是这样一来耗费将会不少,而且而且大臣们也不一定会同意,咱们又不可能把真正的消息宣布出去,所以肯定有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再加上懂海洋的不是,只有咱们大明,还有很多国家都懂,那到时候要是被他们先找到的话,恐怕又是一番纷争。”

    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已经能够从大方面上考虑问题了,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如果有其他的国家发现了,这些都有的,因为他们提供的消息,那最后又该怎么算呢?

    所以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都能说清楚的,更何况现在这一天都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只要花钱的事情,朝廷上都要讨论个不休。

    朝廷的经济来源就那么多,如果仅仅是依靠税收的话,难以覆盖这么大的消耗,况且如今各个部门正在改革,都需要花钱,所以方中愈提到的东西,恐怕很难在朝堂上通过。

    “陛下,其实找到这几块飞地并不难,或者说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困难,臣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根据现目前能够得到的资料,也能有一个大概的位置,再加上如今海军正在边练,海上贸易即将开展,只要能够将海上贸易开展起来,咱们就有足够的钱去支持这项运动,陛下不要忘记飞地,确实难以发现,但是离咱们大明海疆不远,还是有不少国家的,那些国家,他们也有丰富的物资,当然他们的能力能不能扛得住大明的贸易那可说不到,但是有一点臣非常清楚,大明的工艺绝对是在这个世界上是领先的,只要咱们互通有无,用咱们的东西去购买它们那里的特产,一定会让咱们赚的盆钵满钵的。”

    方中愈这点底气还是有的,大明的工艺活很多,就是懂工艺的工人很多,能生产出很多小巧玲珑的东西。

    这些东西恰恰是那些在海域上国家所不能够提供的。

    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那些东西恰恰都是缺乏的,而大明能够做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他们互通有无,也就是能够在其中赚不少的差价。

    更有一点就是方中愈也清楚的,知道在永乐朝的时候,三宝太监郑和可是七下西洋的。

    也就是说,大明的宝船在那个时候是可以远行至海外的。

    在那个时候,困难重重,甚至是反对的人那么多,三宝太监依然可以带领大明的水师和商人水手离开大明的国土,去往那么远的地方放松,也不相信现如今他们如此大力的支持,甚至是用现代化的方式来训练,水军,都走不到那一步。

    所以基于这两点,他非常的自信,可以帮助朝廷尽快寻找到飞机。

    “说确实是这样说,但是咱们还没有见到银钱,如果现目前都要从国库里掏钱的话,朝堂上的诸位大人不会同意的,之前你所做的那些事已经花费了太多的银两,现目前如果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话,恐怕难以为继。”

    建文皇帝朱允文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恰恰是因为他都知道这些,而且知道方中愈也要郑重的看待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

    每一次方中愈这样郑重其事,私密的跟他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他都知道这件事情一定是方中愈经过深思熟虑的,必须要推广下去的事情,也就是说要获得他的支持。

    其他的事情他可以拒绝,但是一般是方中愈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讨论出来的事情,他基本上是不会拒绝的,也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早晚都会做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感到有些头痛。

    眉头也都皱在一起,他从内心来讲,为了整个朝廷的发展,他是选择支持方中愈的,但是从朝堂的现状来看,他又没有能力去支持。

    “这个话还请陛下不用担心,如果,臣是说如果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陛下是否选择支持?”

    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担心,方中愈其实是能够理解的,他也承认方中愈所做的事情获得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很大的支持,所以现如今各部门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甚至是他们现在为了招生已经不择手段了,生怕对方比自己多招一个人。

    皇家军事学院的改变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太多不一样的东西了,之前那种培养人的模式可以说是太缓慢了,一个家族可能只能供养出一个到两个的学生,但是如今各个部门的学院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学生,而那些学生只要从学院里正常毕业的话,基本上都可以在朝廷的各个部门担任官员,甚至说如果说家族上面还有人的话,可以说这就是未来家族里的顶梁柱。

    以前一个大家族能出读书人,可能就能撑起一个家族数十年的辉煌,但是如今朝廷给予他们更多的方式,不仅仅让他们可以延续辉煌,还能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获取更大的辉煌,没有人可以抵挡住这种诱惑。

    那些士绅们也不担心,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把他们的名额占去,因为朝堂上现在所做的决定基本上是面对所有人的,但是能够从小就在富贵人家出生的孩子,自然要占优势一些,不过朝廷也并没有对他的名额作为限制,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进入这些学院学习。

    “说来听听。”

    建文皇帝朱允文本来是非常纠结的,但是看在方中愈这样稳定的情况下,他就知道东西肯定是有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

    “陛下,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陛下下令由勋贵还有商人号召他们一起去寻找,为朝廷寻找最后,如果找到了的话,朝廷可以给予爵位和财富。”

    没有利益的事情肯定是不愿意做的,但是如今只要朝廷能够给得起东西,自然有很多人拼了命的去争取。

    谁都知道,现如今能够跟得上朝廷步伐的人,都能够获得很大的利益,不仅仅是那些勋贵,那些勋贵的二代们,跟着方中愈获得的东西已经不少了。

    “这方法可行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吝啬手中的东西,其实对于他来讲,现如今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真的能够用这些东西换取大家对于海洋的探索,那么它也是非常愿意的。

    “陛下,您之前不是一直担心诸位王爷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王族越来越多,大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钱粮来养活这些王室后代,现在其实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如果这些飞地被寻找到朝廷,又离那个地方又不远,如果能够分封一位,甚至是多位王爷在那个飞地上,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了。”

    方中愈想过了,之前诸位王爷的想法很多,现如今如果能够打下大明附近所有的国家,或者说那些愿意依附大明的国家,分封给诸位王爷,其实也是可以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到这样的说法,心里一喜,对呀,之前一直担心这个事情,但是现如今还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做。

    “可是方法是个方法,但如果以后他们威胁到了大明本土怎么办?”

    这也是建文皇帝朱允文担心的,毕竟他可不想他们做大。

    任何可能威胁到大明帝国的事情,他都不愿意做,就算是有这个萌芽,他也要扼杀在起步之中。

    “陛下,根据臣所掌握的资料,这些飞地目前上可能只有一些土著居民,而那些居民甚至是还保留着原始部落的情形,甚至是连一个国家的雏形都没有,这样的地方就算是要形成国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就算是诸位王爷能够在那里成长起来,要想通过军队占领大明本土得付出多大的努力。

    如果陛下饶恕臣的罪过的话,臣还可以问您一句,如果让一个番外小国就打到了大明本土,那么只能说明大明的根基已经坏掉了,这样的大明存在的话只能说明皇室已经不足以执掌整个天下。”

    “你放肆,”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没有说完,自己却停了下来,选择了沉默。

    是啊,中愈说得对,如果隔得这么远,都还让他们打到了大明本土,只能说明朝廷已经腐烂的根子去了。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0685章 后辈末学向前看() 
接受事实总是那么的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和不知道是两回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还不选择接受,那就是蠢。

    建文皇帝朱允文是知道的。

    方中愈说的是事实,那就是如果一个外封的王爷,他的后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进了大明本土,那只能说明大明皇室早已经,腐烂的根子里,根本就没有能力维护这么大的统治。

    大明帝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大明帝国也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劫难。

    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却没有办法用其他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所以只能在骂完方中愈之后,立马停下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骂方中愈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

    “陛下,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也不会怎样,毕竟他们仍然是朱氏子孙,是太祖高皇帝的后人。”

    方中愈看着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脸色这样说道,其实这样说是冒很大的风险。

    那些确确实实是太祖高皇帝的自尊,但不一定是他的子孙啊。

    所以如果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不够宽敞的话,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个话很明显,会为方中愈带来祸患的。

    “算了算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朕只希望能够做好自己手中的事,你这个事情和他们都讨论讨论吧,朕想看到一个明确的方案之后再做决定,朕也相信你会为朕考虑的,所以尽快吧。”

    到了最后,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妥协了,他知道方中愈说的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件事情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朱氏皇族而说更是一件好事,如果有一天,本土的大明皇族无法再维持统治,外封海外的大明皇族还可以回来。

    “臣谢陛下,这件事情臣会抓紧时间考虑的,以最快的速度做好。”

    方中愈这是表态了,没有办法,既然已经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就要抓紧时间做。

    朝廷里还没有相关的风声传出来,这段时间大家主要是准备海军的成立,还有海上贸易的即将进行。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他们的力量,现目前已经改变了现状,那就是大家不会在偷偷摸摸的在后面做事情了,反而是什么事情都摆到台面上来。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那些勋贵们,他们所掌握的力量大体有多少都民间还是知道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信息,但皇室与勋贵们参与了是事实。

    百姓们对此倒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朝廷不这样做,也轮不到他们,既然现如今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自然也就挺好的啦。

    他们想要的就是过好日子,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渐渐的有更多的粮食吃,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除了他们本身的劳作以外,朝廷现在修桥筑路都需要人,所以他们去工地上干活,也能一天挣不少银钱了,还能管两顿饭。

    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现如今朝廷的办事效率越来越快,甚至是工地上的运行也比以前安稳得多。

    工部尚书郑赐这一段时间一直在不断的操劳,到处察看工地。

    现在他身旁的人都感觉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以前他们麻木的,相信老百姓们不会自愿的为他们干活,都是他们强逼着,但是如今却发现这些老百姓们只要给他们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看到希望,他们都非常的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这也归功于中愈,还有大明报对整件事情的宣传,那就是修了路了,是大家走的东西,也是大家可以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运出去的。

    这倒是个事实,因为老百姓们也发现,从他们门前修了桥之后,自己再也不用趟水过河,孩子们也不会,因为失足落水而失去生命。

    大家都能看到整个事情出现之后所发生的改变,所以每个人多少都认为那样的事情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大人,真是没有想到啊,咱们现在的工程居然进展得如此之快,以前也没有意识到,老百姓们居然会这么热情。”

    跟在工部尚书郑赐身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