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13章

大明影侯-第413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在工部尚书郑赐身边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信,这一段时间跟着他跑了无数个工地,当然还有工部学院。

    “你呀,只看到了表面,没看清楚这背后的意思,现如今是朝廷在出钱,他们只用出力,就可以给自己村子里修一条特别大的马路,甚至是一座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修不完的桥,朝廷现在也在帮他们做了,你说这样的事情放在你身上,你会不出力不帮忙吗?再退一步说,这沿线的村镇,他们可都是有脸面的人,有些人出力了,有些人不出,你在村子里岂不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还是方中愈说的对呀,凡是能够养活自己的人,都不是从事贱业的人,士农工商,士农工商,也许当年太祖高皇帝真的做错了,不过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到这一步,太祖高皇帝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如今时代在变化,咱们也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既然如此,还请诸位与我同心,将这些事情完美的推行下去,因为能够走到这一步,当然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能不能走远还需要看上面的意思,陛下现如今是个什么状态,你们心里都清楚话,我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工部尚书郑赐把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其实对于他来讲,说的太多,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些都要靠自己去领会,身边的这些人还算能干,跟在他身边也很久了,他能提携的已经能提携过了,自己,如果不能更上一步的话,对于他们的帮助也没有太大,但是他们比他年轻,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现在身边的人一个个表情不一,有人欢喜,有人皱眉,但更多的是高兴,因为他们眼里都看到了希望,大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朝廷现在要做什么都要看方中愈和陛下的。

    这个年轻人比他们小得多,现在却已经走在他们的前方,不是因为自己不如他,只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还是自己看的太近,没有方中愈那样的眼光,没有他那样的世界观,大局观。

    “大人,下官受教。”

    反应快的年轻人自然立马向工部尚书郑赐行礼,感谢他的一番说教。

    这件事情也很正常,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立马反应过来,大人是在对他们进行以后的指路。

    工部尚书郑赐摆了摆手。

    “你们能走到哪一步是你们的本事,现如今,踏踏实实的做事,等到那一步,你们才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看着眼前忙碌的农夫,看着公家工匠正在不断的做着事情。看着眼前的水泥,正在一段一段的铺上路面。

    工部尚书郑赐看得更远,也许这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朝堂上的事跟他有多少关系呢。

    那里面自然是有争斗的。

    朝堂上的争斗自然是没有以前那么明显,毕竟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还有党争。

    大家为了彼此的利益,组成团伙,甚至是暗地里筹集力量。

    虽然没有说要反叛大明的意思,但是那样做毕竟是太祖高皇帝所不喜欢的。

    可是如今却没有这样的土壤,建文皇帝朱允文对这样的事情防范的很是严密,再加上诸位大臣都有各自的忙碌的时候,所以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更何况锦衣卫现在的发展愈发的强大了,他们也不敢做一些太过跟朝廷相对的事情。

    那样的话完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工部尚书郑赐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现在都把心思花费在基础建设之上,这也是对他自己最大的要求。

    因为按照之前的打算,如果他能够把全国个个府县的大道都修通的话,这也是一种功绩。

    虽然说还很困难,但是只要能做,总是能看到成功的一天的。

    对于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讲过,这就算是家里人,有些时候也不太理解,似乎老爷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工部尚书郑赐待在工地上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可是偏偏是这样,他也没有对其他人解释一切。

    简单的解释,并不能帮助他什么,反而可能会给他带来别的麻烦,所以他宁愿不说现如今带着手下的人不断的赶工地,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工家学院早点办起来。

    其他部门都在培养着属于自己部门的专业人才,他们也需要,他们需要更多的那些工匠们都可以入读,这是他之前想到的,能够最快超过其他部门的方法。

    工家的技术很多人都不缺乏,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些正规的理论知识。

    以前他们那些工匠们一代一代相传的,只能说叫做经验和技术,却没有成为一门学问。

    学问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可以源源不断的传下去,很多人都可以学。

    但是目前的他们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工家技术如果想要快速的传播出去,必须要让它成为一门学问。

    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相信自己的部门,可以快速的超越其他的部门。

    对于手下人的点拨,当然也是点到为止,他没有办法说的太明白,因为那些年轻人还看不到如今他所面临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那些年轻人最终会被陛下赏识。

    朝堂喜用年轻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那就是这些年轻人敢做敢拼,甚至是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突破。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样的事情并不会一直发生。

    兵部尚书齐泰的事情也并不轻松,这一段时间,他带领着手下人不断的检查全国各地卫所的情况,对于那些未来可能或者是即将要实行军衔制度的地方进行检测。

    这份工作也并不轻松,毕竟人数太多,而且现如今又没有一些便捷的方式,只能依靠人工来手写那些资料,进而对那些资料进行审核,甚至还要派专人去下面抽查那些资料是不是正确的。

    虽然可以与以前的资料对比。

    但是毕竟已经隔了这么久了,这一次也比较慎重,所以还需要从头再来。

    虽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他来亲自亲为,但是监督和抽查,也是有必要的,朝廷现在可以说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军事方面,作为兵部尚书,他必须要把控着最严格的一关,都督府他没有办法去干涉,但是只要是通过他这边的,目前还在他这边管辖的,他就必须要做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很是忙碌,但这些大臣们也并不轻松,兵部尚书齐泰一也感觉到了,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毕竟北方新军那边不断的申请物资,甚至是连炮弹都弄了不少。

    这些严格保护的物资,现在如果聚集起来的话,恐怕都能够发动一场大的战争了。

    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消息传出来,谁也不敢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虽然有些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会出事情。

    方中愈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断的完善着各种计划,时不时找人去讨论一番,甚至还亲自去农田里和那些农夫们谈论一下,毕竟他们需要更快的生产出更加多的粮食。

    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方中愈知晓的很多年,在这个时候根本就实行不起来,因为没有化肥,没有技术,没有转基因这些都只能说是一句空话。

    就算是他能够安排一些事情,也只能慢慢的去做。

    或者说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东西记下来,留待后人去开发目前来说大明的技术明显是做不到那些的,至于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科技还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能做的事情,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因为每个部门都在按部就班的发展着,如果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自然有专人负责。

    因为有这样的政策,所以并不害怕,也不担心,迟早都会发生的。

    方孝孺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发达,强势了,但是知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总觉得了在哪些地方差了些什么。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0686章 一人得道鸡升天() 
总要努力的向前看因为知道,因为懂得,所以要努力的改变现在改变我们所拥有的东西。

    大明帝国正在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快速的推进这。

    建文皇帝朱允文新成立了一个大明改革发展司,他亲自担任司长,方中愈担任副司长,还有委员五位。

    这个新部门的出现,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可能要大干一场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反对,不过后来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不仅仅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自己担任了这个部门的头头,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明白了改革司所处在的立场,那就是纠正所有可能存在的危机。

    这个部门不隶属于朝廷,只隶属于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就是皇室。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人会干预到这些事情。

    他们没有办法反对陛下用一个自己的部门管理他所需要的资料。

    牵扯的事情越多,耗费的精力也就越多,所以皇帝,朱允文现在能够依靠的就是身边的这些人。

    内阁制还不应该出现,方中愈至少现在还不想用这种制度来限制朝体。

    下属的所有人马现在都在不断的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

    并不是说他们有很多新的打算,只是因为现在要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做以总结和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要马上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呢?是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了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所以他们不得不纠正改变。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还要发生,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就提上了议程,而且要花大时间大气力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

    五年之后的事情难以预料,但如果早做准备的话,肯定会让朝廷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在出了事之后不断的被动的防御。

    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更加主动的去处理政事儿那些不太重要的,就有各自部门独立解决。

    当然上报的事情还是要上报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可以做最好的决策者,当然更可以做一个旁观者,他需要知道手下人到底是怎样做事的,那些大臣们是怎样处理手中的突发事件。

    朝廷也在慢慢的把这种氛围营造起来,那就是,只要是能够及时处理的事情,就不必麻烦建文皇帝朱允文了,对于这一点,皇帝朱允文非常的高兴,不是因为他可以偷懒,而是因为他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多事情不需要把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时间全部占据,因为他需要考虑一个更加大的全方位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曾经和六部尚书还有新成立的宣传部讨论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号召大家把眼界放宽,把局面放大。

    不要老是想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情,要从整体上判断整个帝国的局势。

    能放权的最好,放权当然不能放弃监管,这一点,锦衣卫做的非常好,因为官员们不能确保自己身边是否有锦衣卫的人,他们也没办法发现哪些锦衣卫可能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不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富二代们跟着方中愈赚到钱了,基本上就刺激了京师里的消费,不仅仅是酒,还有青楼的生意。

    正是因为如此,方中愈也明白了。

    有些东西他没有办法禁止,但是可以引导,所有的东西都要坐上监管,这也是京师现如今发展的重点。

    应天府尹莫大耳朵,这一段时间非常的忙碌,京师里所有的沟渠系统,现在被他整理得非常清楚,相比于最开始京师里乱哄哄的臭醺醺的现状,现如今京师里的状态已经非常的好了。

    每天都有专业的收夜香的人将肥料运出城外。

    门外有专门的农庄对这些肥料进行收敛。

    所以现如今整个京师的水利系统特别的发达,虽然还没有办法做成完完全全的地下管道,但是有这样一个趋势,就证明朝廷正在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百姓们也慢慢的接受了,现如今京师可以干干净净的味道。

    他们也在努力的维护着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发现,只要是这样,他们自己的身体也会更好。

    烹饪学院如今越来越红火了,因为开酒楼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学徒也需要送这些学徒去读书。

    卢掌柜知晓,现如今它的办学规模比不上朝廷所办的,但是如果能按照之前方中愈告诉他的那样,将自己的学校开办成全国最有名的烹饪学校,只要努力还是能够做到的。

    所以现如今,三俊楼和其附属产业并不是最赚钱的,反而是最花钱的,因为大部分的收入都被投入到烹饪学院的建设之中来了。

    卢掌柜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老百姓们离不开的吃,而那些富贵人家就更离不开吃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吃到更好的,花样更精美的,所以现如今,只要他能够坚持下去以后他根本就不愁吃喝。

    老百姓们看的都非常的简单,眼前的利益就是利益,以后的利益当然是更大的利益,但是如果现在不给他种颗种子的话,未来也不会发芽,成长为大树。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每一个行业都存在发展的话,就说明这个社会的生产总值增加了,这样的道理,大家虽然不太明白,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其他人带头好了,下面才会有人去争斗去追逐,但是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每天都啃窝窝头,自然就没有人去想去改变了,因为大家似乎都认为没有办法是改变的。

    朝廷现在的措施非常的明朗,那就是支持这些人成为真正的有能力的人。

    目前来说,朝廷并不害怕这些人成长起来,不管他们有多大的力量,现目前都在朝堂的控制之中。

    “诸位老师,诸位同仁,今天是咱们第二次开这个会议了,今天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让烹饪学院快速的在全国变得出名,之前这个议题也向大家通报过,今天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