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8章

大明影侯-第4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怕中愈对他有什么不满,不过看样子还行,没那么严厉。

    “没什么,就过来看看,你做的很好,抓紧时间,越早完工越好。”中愈还是很满意的,大哥派了这么个人在这里,看来的的确确是用了心了,中愈刚刚感知了一下他的情绪变化,确确实实是高兴,看来没有做什么心虚的事情。

    中愈在这里转了转,想了想后世的仓储物流,想要按照这个模样建,他要做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就像顺丰,京东,或者是菜鸟。

    在之前的讨论中,从廖氏兄弟口中知道,这个时代是有货栈的,不过它的名字叫做牙行。

    魏晋南北朝时,货栈称“邸店“,具有给客商提供住宿,存放和推销货物的作用,而且数量几多,规模极大。在宋代,货栈又叫“榻房“,后称“牙行“,多设在水陆码头和乡镇一带。

    洪武初期规定,经营牙行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经官府批准并发给执业凭证和帐簿,但事实上执行困难,而且并没有杜绝私牙的存在,因此到最后不了了之。

    中愈并不想做一个私牙出来扰乱秩序,他想做的是一个车马行和牙行联合起来的一个物流体系。

    后世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中愈知道以现在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做到这样,但是建立一个雏形还是可以的,他要为后来人留下一个底子。

    在逛完整个工地时,中愈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还是很满意的,平整土地,修建通往外地的道路,还有建立仓库,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

    一层的高大仓库已经让工匠们花费了很多心思,毕竟还要建设休息室,后勤等一些列配套设施,还是有些困难的。

    中愈走了,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走了,廖三一直送他到工地的门口,木栅栏还是做了的,中愈纵马奔驰,回了城区。

    街上的人很多,现在早春的季节出来游玩的人也不少,中愈一行人进城后下马前行,中愈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在京师的土地上走过了,太忙碌的他,似乎都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他看着脸上有笑容的路人,他听着酒楼里嘈杂的声音,他回味着刚刚顺手买的煎饼,他远远地听着说书人的故事,他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穿梭在道路上,人群看到后面跟着的马就会主动散开。

    身后的护卫自动散开,保护着他。

第0108章 天机不泄露() 
廖府占地宽广,但在这一大片侯爵之地中还是显得很小,府中人来人往,家丁引了中愈去见了兄长廖镛,“怎么样,去看了货栈工地?”廖镛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开口问道。

    中愈也不跟他客气,端起茶杯就喝,心中感叹一声,好茶,好香的茶。

    “还行,手下人做的还挺快,工人们还很有干劲,大哥派去的人干活也利索,效率高,至少咱们的东西起步了,我想应该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话说出来让两人都很高兴,毕竟自己都付出了不少,看到效果还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赚不赚钱还是两说,对于他们两来说。挣钱没有做事业重要,他们最希望的还是做一番大事业。

    “大哥,不知道,咱们的车马行准备的怎么样了?”中愈把事情都交给他们做了,自然要问清楚一下比较好,心里会放心些。

    “这个其实不难做,虽然朝廷对行商看得比较严,那些过往的客商也都雇着人呢,既帮忙雇主看货,又护卫随行人员的安全。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情况,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小,又比较散乱,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组织。咱们这个要做也不能做小了吧,招人的事情一直在做,闲散的人也不少,就是你说的那些训练,还需要时间啊。”

    “这倒无所谓,车马行虽是咱们出主意办的,但是入股的有这么多达官显贵,那些闲散的人,给他们一份可以挣吃食的活计,还发他们工钱,他们应该也没那大的胆子做坏事。”中愈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不然真当自己手下的情报体系是吃素的。

    “那咱们就加把劲,尽快把它办起来。只是中愈,大哥还想问你一件事情,这个,与朝廷的递运所似乎有些相似,咱们这么做,似乎有些僭越啊。”

    中愈想了想,递运所,始设于洪武元年,是朝廷之中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运输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它的设置,是大明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不再像以前一样零散。

    明代的陆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还是很重要的。

    要是这样说的话,自己想要做的车马行倒真的是跟它有些相似,只是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罢了。

    中愈想了想,沉吟一下,说道:“虽然功用确实是有些相似,但我们毕竟还是要走民间货运的,虽然陆运上也有一些马行,漕运上有漕帮,但他们都是替别人运输,咱们不仅可以帮别人运输,咱们自己的出货也要做的,以后做的成熟了,他们做的我们能做,他们不能做的,咱们也能做。况且,大哥,不要忘了,跟咱们入伙的有那么多人,那么多资源,足够咱们好好配置规划,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这到也是,我相信你的想法,那咱们就多做准备近期开张吧,廖铭到是自告奋勇的去招人了,现在他可是喜欢上了干活,居然连青楼都很少去了。“

    中愈听着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哥哥,居然如此,倒是有些小看他了。

    “跟大哥说叨说叨,你是怎么和国子监勾搭上的,据我所知,那些大儒们眼光可高着呢,自诩正人君子,清流卫道士,歪门邪道可是不起作用的。”

    廖镛听到这个消息时就一肚子的问题,他可是见识过那帮人的嘴脸,除了儒家经典,仁义道德,其他的可是啥都不沾的,中愈一下搞定了他们,让他诧异的很,不搞清楚肯定是睡不好觉的。

    “天机不可泄露,容小弟先卖个关子,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哈哈”

    廖镛指了指中愈,叹了口气,笑道:“好啊,跟哥哥我还装大神,算了,你不说,我也就不问了,不过,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告诉告诉我,哥哥我啊,被你的秘密憋得慌。”

    “行行行,一定一定。喝茶,喝茶。”见过了大风大浪,才有了这随意转换的本事,中愈打着哈哈,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中午的时候廖镛要留终于吃饭,中愈推辞了,主要是最近太忙了,他想回去好好休息,毕竟很多事情还要考虑,廖镛也能理解,便不再留他,看着中愈骑马离开,廖镛的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看远方的天空,一片蔚蓝。

    小书房里,屋里的角落里堆满了很多种纸,那是郑掌柜送过来的,他知晓中愈有写写画画,综合分析的习惯,专门给他裁剪的,中愈还夸他有心了。

    中愈面前摆满了纸张,有空白的,有写了的,涂了的,画了的,他知道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况且他知道自己的脑子不是超级计算机,没那么牛的能力,所以把近期的事情都好好梳理了一遍,然后总结在自己的小本子里,现在书坊的工艺已经能够帮他打造不少小的记事本了,所以用起来很是方便。

    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他一直在写,对里面的内容也作了修改,毕竟这是明初,还不是明朝中期,有些东西还不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他要写得让这里的人喜欢,至少不要让太多人抨击他,现在为了看大明报和逊志报,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去识字了,虽然现在学知识有些困难。

    自从印刷协会开始正常运转之后,京师及京师附近的城市里面,各大有能力经营的书坊及笔墨纸砚相关材料的经营铺子,都在行业的监管之内,盗版的事情在慢慢减少,但并不是完全消除,毕竟还有抄书一说,就算自己不能印,抄总没人管吧,所以还是有人选择了抄书,手抄版本做来收藏也是不错的,所以销量也还行。

    中愈和郑左书坊,还有印刷协会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能做的就是赶紧推出更好地东西,什么都走在前沿,让别人赶不上,那么就不必担心了。

    上回郑掌柜过来说了,他们现在其实挣的利润也不多了,之前大家看着新鲜,所以都大力支持,没钱的也能省出不少,去买份正统的报纸看,但是现在,说书人的人数也多了,蹭听故事的人也就多了,所以利润也就难以保证了,对此,中愈思索良久,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印制连环画。

    这中愈倒是没想到,没有故事,西游传不就是一个吗,自己再写一个呗。

第0109章 这就尴尬了() 
当他把自己苦思冥想的这个主意跟郑掌柜和印刷协会的各位主事人分享的时候,特别奇怪,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愈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欢喜与期待,是的,反应很是冷淡,这让中愈有些尴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自己好像有些失策了啊,难道这玩意在这这么不受人待见,他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装着一肚子的疑问,没办法,既然不清楚,那就只有厚着脸皮自己问了。

    仔细一问,大家一解释,他才知道,原来在他们这一行,在入行的时候,前辈就会讲解他们这一行的起源与发展,还有行业规矩。

    所以他们都知道啊,用图画来讲事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者是人物传记。以前也有人尝试做过,只是做得不好,基本上都亏本了,最后也就做些简单的年画,过年卖卖,讨讨喜气罢了。

    不仅如此,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如晋朝时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所以他们还是知道的,很久以前就有这么个产品了,只是这样一分析,就知道流传并不广,自然也就说明量产不多嘛。

    中愈还以为找到了一条新的财路,拓展一下业务,但那个对他们来说意义真的不大,图画雕版太花时间,如果没有太吸人的故事,做出来基本上是亏本,商人重利,没有好处的事情可以干,至于怎样干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中愈想做连环画就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的新事物来说,它有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做赝品会非常的困难,不是说稍微识字或者懂得一点儿绘画技巧就能模仿出来的,之前被满街的山寨臭豆腐搞怕了,中愈打算做点技术含量更高的,来减缓损失的程度,不然没几天,京师里各种仿品都出现了。

    况且如今京师里已经有了印刷行业协会,以后还会在地方上开分会。

    现在在这行吃饭的人都做了详细的登记,在他们这里挂上了号,基本上技艺好点的师傅都在他们手里,要么领了书坊的银子,要么在协会其他书坊里做着活,要想单干,花的时间和精力那就要多多了,当然如果真那样做了,书坊的怒火还是要有人承受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好说歹说,告诉他们,自己会再用心尽快写一个故事,让他们集中力量做一次,看看效果再说,就算亏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小事情,现在人多力量大嘛,大家一起承担倒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当然看他们的意思还是不怎么看好。

    你让我投钱,去做一个不太靠谱的事情,我也会觉得有问题的,这是人之常情,中愈心里还是在为其他人开脱,毕竟自己也不能把握一定能卖钱。

    印刷连环画,最重要的是雕版,雕刻复杂的图画和雕刻简单的文字是不一样的,这和印制《大明混一图修订版》一样,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印刷图样的经验,不是之前那种印制简单的年画的经验,所以并不是很窘迫。

    中愈的想法就是书坊的师傅们把提供的原画印在木质雕版上,然后对原画的拓印进行雕刻,一块木板对应一页简单的故事内容,下方再用上活字印刷上简短的话语,让人知道个大概剧情,剩下的就由他们自己去想象了,如果介绍的太详细,反而不美。

    还好书坊内,他们现在对纸张的技艺有了改进,油墨也能拿得出手,还能印制双面的,所以这纸张油墨一关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最后将印上连环画内容的纸张,逐页校对和装订后,就成为了一本完整的故事连环画,就和之前做书一样,现在已经有了线装书了,虽然还是最早的模样,但比之前的还是方便多了,中愈对这个还是很满意。

    中愈很是用心的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但大家对此想法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毕竟中愈没有拿出故事来,描绘的大饼是很大,费力不挣钱就不好了,所以最后大家的意思是,中愈先写故事,找人根据故事画出原画,再由雕版师傅雕刻,剩下的事情按照流程就可以办了,好不好,就可以知道了。

    自那天过后,中愈在空闲没事的时候便会抽出时间来写新故事,除了之前《大唐西游传》的续写,还有就是为了出连环画而写的故事,当然还是借啦,记忆里模糊的样子,但不影响中愈对他进行艺术加工吧。

    经过慎重思考后,他选择了《说岳全传》,也就是《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这个故事歌颂了岳飞等将士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忠勇行为,鞭笞了秦桧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恶罪行。

    中愈觉得这个故事稍作修改,就能让人们铭记,因为民间的说书人还是有讲这个故事的,他要做的就是写出新意,在不改变主线的情况下,写出最好的故事,当然还是要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每个人都很忙碌,做着自己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事情,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是国子监在准备的中愈讲学的种种事情,还是锦衣卫新晋校尉的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