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36章

大明影侯-第536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有这样的感觉,才对于他后来提出那些东西有很好的帮助,至少能够打消大家的疑虑。

    方中愈很巧妙的解决了自己身份上的尴尬问题,因为他可能会露馅,可能会出现一些破绽,但只要他做的这些事情,就算是有人怀疑也不会怀疑到哪里去,因为他就是真正的方中愈。

    如今想不开的只是他自己罢了,方中愈有的时候会淡忘很多事情,有的时候又会突然想起前世的点点滴滴。

    现在的他也已经知道,可能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让他才有如今这样的困惑。

    方中愈在房子里走来走去,慢慢的也想起来一些问题解决的一些问题,又不断地记录下来,汪雨晨在外面看着,但是却从不走进来,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方中愈是最关键的时候。

    “来人。”

    方中愈不知道突然想起了什么,立马呼叫了起来。

    汪雨辰听到了之后,立马走了进来。

    “大人,您怎么了?”

    “肃王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知道为什么方中愈突然问起了肃王,但汪雨辰还是稍微整理了头脑之中,关于肃王的情况向他汇报了起来。

    “肃王在您离开之后,就开始督促手下的属官和地方官员,严格的执行朝廷的政策,在之前还有不少官员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工也不出力,但是网页大家整顿之后,如今那边的政策已经变得很好了,百姓们至少已经开始在感念朝廷的好。对于王爷之前所说的希望外封的事情,如今似乎封地的官员都知道了,不少官员表示支持。”

    “不少官员支持?也就是说还是有不少人不支持的对吧?王爷那边是什么情况?”

    按道理说不应该有不支持的情况出现,毕竟如果王爷能够外封的话,能够带走许多人。

    “王爷并没有在意那些人的意见,不过属下仔细查看了那些反对人的资料,他们大多年龄偏大,都是之前太祖高皇帝时期的人,所以对于太祖高皇帝的政策还是比较看重的,不希望王爷离开边境。”

    肃王毕竟是手握大权的边塞王爷,所以之前都有着戍边的重任,如果外封的话,也就意味着边境可能会失去一大部分力量,那些官员们在地方上呆了很多年了,等于说对整个边境都已经有了感情了,要是真的出现了那样的问题,恐怕会影响整个边境的稳定,遭殃的还是百姓。

    “既然王爷不担心,咱们也不用担心了,不过后续的情况还要处理好,不管之后王爷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咱们都要保证朝廷的政策能够完整的执行下去,百姓之间不要出现什么样的动态,因为不管咱们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大明百姓,因为除了大明百姓以外,那些官员们恐怕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这并不是咱们所希望看到的。”

    刚刚方中愈就没有纠结,他做这个事情也是深思熟虑的,既然已经答应了肃王可以让她离开大明国境,那就要把这些事情做下去,至少要为他博一个前程。

    并不是说如今做一个边塞实权王爷的钱真不好,只是死亡也希望能有更大的发展。

    至少如今朝廷正在不断的扩张之中,肃王如果能够做一个打头阵的人,以后朝廷不仅要为他写书立传,还得纪念着他。

    “是大人,其实如今全国各地只要是在朝廷登记的,府县如今都已经在大规模的开展改革运动,虽然有些地方比较缓慢,但至少大家现在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因为每一个府县的父母官都希望自己统治区域内部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大的问题,可是他们同样也知道自己的条件比不上其他人,所以还需慎重对待朝廷,只要逼得不太紧,他们也不想太着急的做这些事情,所以还需要有一番比较完整的规划,不要那么匆匆忙忙的就去学别人的经验,这并不是一个好处。”

    这一点他一说方中愈倒是想起来了,他曾经记得后世之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学习案例,那就是曾经有一个村子,花费了很长时间做的非常成功的事情。

    后来号召全国一起学习,学了个四不像,总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如今这些官员们还算是有些头脑,朝廷虽然在督促他们不断的进行改革,但是却没有逼着他们完全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能够因地制宜发展自己,是方中愈所没有想到的那些人,有这样的本事,确确实实不容小觑。

    “咱们的人要多下去抽查抽查驻点的人也要经常发回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尽快的向朝廷汇报,他们能够想到这些,我认为他们确实很有能力,但如果以此为借口完全怠慢朝廷的政策的话,那就要处置了。这样的例子并不能开,一开以后就刹不住了,朝廷不需要这样的风气。”

    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可并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做了这样的事,其他地方就跟着学,这样不仅把风气带坏,还会让更多的大臣们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不顾实际的情况,做一些伤害百姓的事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虽然不能完全成为真理,但如今在大明的读书人之间已经成为了一句比较重要的名言,时时刻刻都有人把这句话拿出来去批评别人,或者说讲出自己的道理方中,你之前并不希望这句话会被用在这里,可是既然已经被大家广泛的认可了,那也就无所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方中愈也不能强求他们完全同意自己的说法,但有说法总比没说法要好。

    “大人发现锦衣卫的办事条例说的很清楚,他们一定会按照锦衣卫的操作规范来的,这些人虽然在前线立了不少功,而且年纪也大了,但在地方上绝对算是一把好手,朝廷的事情他们还是会盯着的,这一点还请大人放心。”

    对于后来调教的锦衣卫方中愈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启用之前那些暗叹如今他们年纪也大了,方中愈,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其他岗位上发挥余热,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出生入死,所以才会让他们去各个地点进行定点。

    朝廷也是允许的。

第0831章 战争贩子的渴望() 
    更多的辉煌在某些时刻总是会显现出来,不一样的样子,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体验到那种辉煌,可事实是每一件事情都与他们有关。

    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一行人站在正在烽火朝天进行建设的关外长城上,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觉。

    建设工地上自然是没有太多的军队进行干涉的,大量的游记在外面进行着草原上的监视,他们不可能完全的停留下来,而内部人员是不会介意这些的。

    如今长城的建设已经开始出现了大致的模样。

    毕竟是草原上建设的,所以更多的是希望他能够更高更具有安全性。

    所幸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些河流,能够取得不少的沙土,但相对于长久的建设来讲这些并不合适,所以不得不挖土筑城。

    用水泥建造强大的地基还是可以的。

    之前他们还不得不用水泥来建造大的砖块,但是如今却只是想着把细微的石头粉碎起来,跟水泥一起使用。

    大批量的从外地托运石头不太现实,虽然说依然有这样的劳工在不断的做着这样的事情,可对于庞大的长城工程来讲,这些真的不太现实。

    当然这些专业的东西有那些专业的人去操心,所以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一梅殷两人只是稍微的问候了一下工程的进度和难度以外,其他的就再也没有做了。

    工匠大部分都是当初修复长城的人手,所以如今建造一种新式的长城还是挺轻松的。

    长城砖当初不管是就地烧制还是从外地运来,总之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中间的损失都不说了,所有的耗费都几乎占满了朝廷大部分的军事预算。

    “看到了吗?这就是如今大明的力量,想不到这么快,他们都已经能在这里建起一座强大的军事堡垒。”

    “是啊。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草原上修建长城怎么想都是以前不可能的事情,那个时候朝廷的大军能够守住原先的长城和长城之外,一部分土地就不错了。”

    驸马爷梅殷和魏国公,徐辉祖稍微讨论了一下,后来他们都保持了安静,因为他们相视一眼都知道自己想到了谁。

    “没想到我那个侄子现在做事越来越靠谱了,之前他曾经提出来这个建议的时候,我还以为会出现一些什么大的问题,甚至是会占据朝廷一大部分的税收,没想到他居然让那些商人们在这里把这里当作一个贸易之城。那些商人居然也心甘情愿的贡献出粮食和劳工,甚至是犒赏那些百姓呢。”

    驸马爷梅殷算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太多的东西,如今也能看明白,方中已确确实实对那些伤人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之前那些商人们可都没有想到过。

    “或许这才是他走到这一步所应该承担的吧。锦衣卫的人马参与了长城的延长和重新修建的地图勘测,皇明军事学院的人也在里面提了不少的意见,甚至可以说那里面有不少是陛下所提供的想法,我仔细的看过了,他们现在所新开的线路,完全掌控了所有的军事要点,甚至可以说只要咱们不丢失长城,长城内的土地会将永久的成为大明的土地,甚至可以说以后如果再做延长甚至是扩张的话,那些线路都能往外走,也就是说朝廷的目标并不与现在甚至说对于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满足的。”

    魏国公徐辉祖不得不感叹,之前他就觉得自己已经很重视方中愈了,接触的越久,了解到他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更加的佩服这个年轻人,按理说作为兄贵之手,他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可正是因为他是兄贵之手不能再前进一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为了徐氏家族的长久留存,他还要做很多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之一。

    “确实从战略眼光上来看,现在所做的一切似乎影响不大,但长久来看那会是一个长久的影响,因为不管是我们还是如果能够掌控这么大一片丰硕的草原骑兵肯定是能够养活的,甚至能够继续对外。就是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会在。”

    “不远了。

    不远了。”

    两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皇帝在之前他们的军事行动中并没有反对,反对的声音都来自于那些大臣,毕竟他们认为损耗太大,可是作为武将来说他们有着清楚的理解,那就是如今的这场战争是必须进行的。

    就算是如今,皇帝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太多的反应,文臣们似乎也不再理睬这件事情了,可是他们心里知道,第二场战争还是会来的,草原部落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愿意投降加入大明怀抱的人有,但并不是很多,只不过那些部落如今成了大明对外宣称友好的招牌。

    两位同领地谈话并没有避开其他人,所以身边的那些叫你们听者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不远的战争意味着他们会有充足的战功可以捞取。

    能留在身边的将领有的是因为绝味,有的是因为确确实实在地方上磨蹭了很多年。

    听到这样的话,一个个都眼睛放光,他们心里很清楚,因为自己需要花时间去做这些事情,甚至可以说朝廷现在所允许的,就是他们可以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一个个摩拳擦掌在为着以后做准备,他们心里甚至非常的清楚,那就是子孙后代的幸福,就靠他们这一次一搏了。

    “中愈和你家小妹什么时候完婚啊?”

    驸马爷梅殷看着魏国公,徐辉子突然笑着问道,其实他们的辈分现在好像有些乱了,驸马爷梅殷是太祖高皇帝的女婿,太祖高皇帝和先中山王徐达又是兄弟,按道理说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爷梅殷应该是同辈,可是中愈又叫他叔父。

    这凭白无故,魏国公徐辉祖似乎矮了一辈。

    “反正事情我帮他们说过了,也向碧霞那边说了,他们再商量了吧。”

    魏国公徐辉祖一脸郁闷,他好像从驸马爷梅殷的脸上看到了她不愿意看到的笑容,总之有一些尴尬。

    “别这么看着我,咱们各自弄各自的,别指望我也叫你一声叔父!”

    “哈哈,哪能呢!”

    两人心照不宣,又各自看着远方思绪万千,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手下的将领也只能忍着,毕竟刚刚似乎两个人都在想占对方的便宜。

    他们虽然没有对外说,可是心里都知道,接下来肯定会有一场大的战争的,甚至是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一次,也就意味着就算是第二次发生了之后他们也会容忍。

    草原上的部落们其实并不是定居的,所以迁徙不断朝廷,除非能够把他们一举歼灭,或者是让更多的人投靠朝廷,成为大明土地上的百姓,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完全的把草原上掌控,所以两个人心里多少都有些想法,朝廷自然是希望能够长久的控制,方中愈的想法更加的强大,那就是要让他们完整的掌控整个个草原。

    按照方中愈的打算,不仅要征服他们的土地,还要征服他们的心,要让更多的人成为大明的百姓,心甘情愿的为大明服务。

    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爷梅殷心里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是能做到的,但到底什么时候能做到,什么时候又可以达到这个地步,谁也说不到。

    两个人心里多少都有一些想法,但不会刻意的去强调到底是什么情况。

    工地上还是忙碌,百姓们都很淡然的在帮着朝廷的工匠们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这里的百姓如今也算是自己打一份工吧,除了种田以外,他们现在在工地上赚的薪水也不少,至少能够让他们比挣钱的时候挣得更多,甚至是还能减免一定的劳役。

    所以这些百姓还是非常愿意来到这里的。

    整个帝国看起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大家似乎不太介意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似乎也非常满意,如今这种急急忙忙向前的感觉,谁都不愿意落后。

    没有谁去刻意的挑战别人,因为耽误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