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95章

大明影侯-第595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没有人再去探讨秘密,只有有人不断的去探讨,才有解开的那一天,可当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也就成为了永远的秘密,直到不再成为秘密。

    方中愈没有把他的学问归于什么人,什么人的名下,也没有说他自己师承何地。

    只是这样,就越发增加了别人对他的好奇心,当然,没有人去刻意探寻这个秘密。

    有些人总以为方中愈是做了什么事,或者说是某位名人的名下高徒。

    隐士高人,闲云野鹤。

    可是偏偏那些东西又找不出来是哪里人,再加上如今很多人都意识到方中愈的很多东西是其他人都不会的,那么这就又带来其他一个问题,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

    再加上之前又方中愈支持朝廷,在武当山开始修建道教圣地,所以更多的人还以为方中愈的老师是修道的老祖宗呢。

    这些话自然也有人传出去,只是被其他人批判得不像个样子,毕竟真要是有这样的人的话,早就名扬天下了,哪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况且朝廷虽然修建道教圣地也不是为了推崇道教,只是佛家势大,两家争斗一番似乎也还不错,不过这样的话也不会告诉其他人。

    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压了下去,而且也没有人刻意的去寻找,最后终于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锦衣卫的头上。

    于是锦衣卫的存在就成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很多人都认为锦衣卫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强大,强大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发现了什么样的秘密。

    这个秘密也许就跟方中愈有关。

    锦衣卫没有操纵人心,可现在却让更多人痴迷的东西,这是他们最为害怕的。

    毕竟当大家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一些未知的东西就可能让更多的人迷惑。

    方中愈也没有去解释,毕竟这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神秘性,而且就算是去解释,他也没办法保证自己所说的能够让别人相信,既然解释与不解释,别人都不相信,那么解释还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方中愈现在非常满意这种状态,既不希望把这件事情闹得太大,但也不会影响他正常的生活,这种情况是最正常不过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他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也是如此,毕竟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总有人会去探讨这些事情。

    当人一闲下来的时候自然会去考虑身边,以前没有考虑到的是方中愈,他自己的学问能力就成为了其中一员,总有人会去想方设法的打听。

    只是后来当发现没有办法打听的时候,只能把那些想法憋在心里。

    然后就成为了秘密,或者再也不是秘密。

    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儿咱们说不清楚,可这些人却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

    魏国公徐辉祖在接到方中愈的来信之后非常的高兴,毕竟这件事情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吩咐家将做好准备之后,他就急急忙忙的从北方大明开始出发了,毕竟现如今前线有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在做这主,他不在也没有什么关系。

    驸马爷梅殷,一阵感慨,想不到那个小伙子终于要结婚了。

    毕竟当初他可是希望这小伙子早点成家立业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晃荡,那么危险的地步,身先士卒,带着的手下人在最关键的一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现在终于要有一个人管着他了,所以他们都非常的高兴,大将军盛庸跟方中愈的接触并不多,但从其他人的推崇之中也能知晓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再加上,如今他挂着上将军衔,他心里很清楚,皇帝陛下或许不清楚这个军衔所代表的力量,但是方中愈一定知晓。

    可是依然这个位置给了他,所以他心里很清楚方中愈在这里面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正是因为他清楚,所以在北方事务上都是牢牢的把控者,没有做出丝毫的逾越之举。

    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去做其他的事,因为他心里非常的清楚,朝廷现在需要他这些老臣稳定情况,在改革之中做一个顶梁柱,控制住大方面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恐怕就要告老还乡了,甚至有可能战死在沙场上,军人就应该战死在沙场,只不过他的儿子孙子却不希望他这样做,活着的大将军,比死了的大将军更有用。

    这样说或许有些不太对的,可是事情就是这样的。

    不管大人物在朝廷有多大的能量。

    死了之后的能量就会减弱,如果后代没有能力,持续祖上荣光。

    那么也就是吃老本,把老本吃完了,现在也就是啥都没有了。

    再过多少年,恐怕就有点不能持续祖上荣光,基本上家族已经消亡,恐怕就只剩几个人。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肯定是期望走上能够活得更长时间的,不管是养老还是怎么的,只要他不出意外去死去,那么活着就是他们家的老祖宗。

    魏国公徐辉祖急急忙忙的从北方边境赶往京师,他要赶回来参加自己妹妹的婚礼。

    一路上只要到异地都会快速的更换马匹,驿站那里会提供最全套的服务。

    与廖氏货栈有关的那些二代们,同样也会通过驿站和廖氏货栈进行换马。

    所以这一路上还算是比较平静的,甚至可以说是享受到非常好的服务。

    人的需求是推动这一系列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人需要才会有这一段时间快速的发展。

    魏国公徐辉祖每到一地,自然有人会去表露身份,但不会让更多的人来参见他,这是没必要的事情,他也不是为了巡查地方,所以更多的只是看。

    不一定会很全面的去看,只要通过一些细节就能判断出当地的官员们做得怎么样。

    他也不会去处理,只是把这些消息都记在心里,身边自然有那些幕僚对这些事情做以评判。

    现在的高层人员自然也知晓他们的任务,不会去考虑太多的事情,但也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把手中的事情做好。

    这才是整个帝国进步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把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力量发展出来,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更多的事。

    依附皇帝的内府监是他们一方力量之一,然后是军方,然后是朝廷的文官。

    如今朝廷的文官力量更加分散,因为部门越来越多,但是为了让自己的部门获得更多的补给,他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

    更重要的是议事长一直如今让他们也知道文官的最高位置出现了,他们要想登上那个位置,还得多努力奋斗一番,所以自然不会跟皇帝作对。

    这样一看,朝堂的力量可以说是相对均匀的,皇帝有皇帝的力量,文武百官有文武百官的面讲,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将国内的事情做好,然后一致对外。

    人心毕竟都是肉长的,大家也不想做得太过分,下面的人也越来越严格,就算是他们捞钱,只要不闹得太过分,朝廷依然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对于更多的人来讲,该罚的要罚,该杀的要杀,该流放的流放。

    这一点他们没开玩笑,毕竟大家都是从这一点过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自然是看不惯那些老一辈人的做派。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儿,都会紧抓住不放,只要他们自己行的端坐的正,自然就不会去担心其他人来攻击他们,更何况皇帝的眼睛是雪亮的,锦衣卫的存在也是震慑着他们的方式。

    所以说呀,这些人胆子不大,应该是被吓的。

    这个事情还真是能够说道说道,毕竟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可偏偏做这些事儿的人又都在朝廷掌控着大权,他们不得不考虑百姓们的想法,如果不能好好做的话,百姓喷的口水都能喷死。

    京师里还算是比较安静的,不过因为方中愈有澄清的消息,还是让很多人忙碌了起来,因为他们是要在这件事情中获益的。

    其他人也在匆忙的准备着自己的礼物,毕竟要想和方中愈打好关系,他成亲的日子绝对是最好的一步。

    人情关系是中国人可以说掺杂着他们生活各方各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没有谁会放弃这些东西,可偏偏这些东西啊,又是大家所必不可少的。

    成亲当日自然做不了什么,也不会有其他情况出现,可是这也是一个开始,只要后续还有事情发生,他们自然就有机会去接触能够进行的更深的交际。

    。

第0900章 没有对错的十年() 
这个十年,没有对错,只有前行。

    10年来,已经有无数的百姓知晓方中愈的名字,那个年轻的名字就像是一股风一样吹过了他们,然后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印记。

    老百姓们不是健忘的,至少谁给了他们好东西,他们是记得的。

    人还是得讲良心。

    这是他们现在最淳朴的心。

    在这个年代,他们除了活着没有其他的要求,不会过多的要求。

    只是如今有人给了他们更好的追求,让他们努力的往前走。

    不走不行。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玄乎,甚至是像是骗人的,忽悠的,可偏偏现在他们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事实。

    当一件事情,不是一个人说,而是两个人,10个人,成百上千的人,更多的人说的时候,就算是假的,他也会变成真的,它会成为更多人想要努力的一部分。

    因为要维护这个梦,让这个梦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深入民心。

    大家就会相信,相信愿意相信的。

    只有这个梦才能督促着大家,在闲暇的时候有一些更多的想法,才会努力起来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当听说方中愈要成亲的日子之后,很多人还是挺高兴的,老百姓们会记住,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人,这个人不仅仅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是小方大人。

    其实事实也非常的清楚,那就是小方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是因为建文皇帝朱永文在支持着他,皇帝能够如此毫无禁忌的支持他,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提供的建议都是非常好的。

    人心虽然很复杂,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把自己的心思放得简单一些,有良心一些。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心思还是挺快的,可是同样也有人有着良心,有很多很好的想法,这也是如今他们在这里可以生存下去的原因。

    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地广人稀,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去,更遥远的地方,当然有强制性的,也有更多人是愿意,毕竟能够去其他的地方获取一份更大的土地,换了谁都愿意接受的。

    分家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是在拆散家中的力量,但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分家了反而有利于家族的繁衍昌盛,毕竟如果留在家里争夺家产或者是家族不和,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不断的去讨论,告诉其他人他们必须要在这件事情上给予朝堂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整个帝国才能有序的发展下去。

    宣传部在这件事情上可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仅要告诉百姓们更多,朝廷所发生的事情还要让他们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思想理论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就是一切要跟着帝国走,与帝国同行。

    目前大明的官场可以说是分化得非常的明显,那就是年轻人一般都在真正的做着实事,而那些年纪大的人反而都去了一些权柄不太大的职位,但又显得非常重要,他们既然愿意在村子里把公权力,那么就赋予他们教导百姓的权利。

    所以说呀,这些人还是能够做事儿,现在京师里的村子可以说是非常的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不同的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家族,那么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彼此也不会牵连,但帮助却是可以的。

    朝廷的法律管的在宽,也管不到已经分家的人的身上,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

    百姓们并不是不记事,只是因为他们分的清楚谁好谁坏,至少在表面上的那样,他们并不会去在意真假,因为真假都不重要。

    他们看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讲,现在所能够获得的就是它们抓在手里的东西,后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不清楚,也不愿意去指导,至少如今这种状态下谁也不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

    生活还是要过的,日子也是要过的,这些人这些事儿总是会不断的去把这些事情完善。

    有一句话叫做帝国大事,那就是朝廷上大层面的事情总是会影响到下层的人民。

    老百姓们总是会被政策推着走,因为他们要生活,他们要过更好的生活,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对于很多人来讲,现在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当年那些人经历过的一种变化的情况。

    和以前不同的是,以前那些人做自己的事情是因为吃不饱,但是如今这些人好好做事的话是可以吃的饱的。

    太祖高皇帝当年饿着肚子,做了和尚放过牛,最后才参加反抗大元朝廷的部队,最后才走上了帝王的道路。

    现在这条道路恐怕是走不通的,至少在现在这种状态下是走不通的,因为建文朝廷没有让更多的百姓饿肚子,反而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东西,甚至是帮助他们获取了更多有利于他们的东西。

    没有很多人会去放弃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坚持就可以得到朝廷现在逐渐的推广,那些可以大规模种植的粮食,那些东西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

    有粮食吃就不会反叛,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百姓们也对于此非常的满意。

    边境的贸易愈发的繁荣,虽然朝廷还在监控着那些东西,可是只要那些部落愿意来交流来交换,自然还是允许他们得到那些东西的,只不过有区别对待。

    愿意投降的,愿意汉化的,自然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好东西。

    这要是愿意做下去的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