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98章

大明影侯-第59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在边境久了,这一点想法他还是有的。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这里待这么久。

    这里可是边境,各方力量聚集。

    不管是谁,恐怕都不愿意在这里折戟沉沙吧。

    所以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再加上他们已经相处了很久,在这一段情况下,两个人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温县令在这一刻,心里已经很确定了,来人就是锦衣卫。

    而且在锦衣卫里面还有很大的分量。

    更重要的事情是,方中愈是不是他们的老大。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事情不到最后时刻,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方中愈领导下的锦衣卫,在这一刻,让无数人为之称道。

    可是,不排除有些人暗中做一些手脚。

    总还是有人,不满意的。

    方中愈毕竟不是神。

    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因为锦衣卫的政策,而不满。

    而愤恨。

    人心都是肉长的,有情绪,自然就会发泄出来。

    越是压抑的久了。

    爆发出来就越是恐怖。

    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不过,现在事情已经是这个地步了,温县令也打算走一步算一步了。

    既然已经说了,现在又有可能猜出了真正的身份,自然有些事情就得悠着点了。

    锦衣卫和御史台关系很好,这一点更多的人是知道的。

    那些监察御史们,把值不得方中愈手下的人,帮助他们坐下更多的事情。

    因为,要是靠他们自己,查出来一些事情,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锦衣卫帮忙,确实是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打算并不少。

    那些人心里也清楚,御史是御史,锦衣卫是锦衣卫,御史是讲道理的,但是锦衣卫就不一定了。

    如今,他们也不敢胡乱的搞事情,当然如今,也不愿意过渡的猜测。

    有些事情就算是真相,他也不该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

    边境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安稳,但总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在做了。

    每天的钱粮运送,人力转接,人口迁移,田地划分,总之,这些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情。

    这里修路并没有停下,大明的百姓,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路。

    这是整个帝国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也许他们可以花时间,慢慢的走出来,但是,崇山峻岭,距离遥远,光靠两条腿怎么弄的好,更重要的是,野兽出没,经常有人丢了性命。

    如今,朝廷愿意规划,甚至是出钱修路,只要她们出力就行,甚至是还给工钱,这些人也都是很乐意的。

    按照他们的意思,就算是朝廷不给钱,他们也愿意干,现在朝廷更加愿意给钱了,自然是疯狂的干了。

    百姓们就图个温饱,其他的行业如今虽然限制的没有那么严格了,但还是也没多少进账,所以,百姓们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自然是更加的愿意去做。

    温县令现在负责的就是这些事情,因为他必须做好一些,人嘛,总是贪婪的,之前,他觉得自己,恐怕一定会在,这里呆上更久的时间。

    对于回京师没有太大的期望。

    但是如今,他知道了,这样的情况是会改变的。

    因为,他可能是抓住了一个机遇。

    一个回到京师,飞黄腾达的机会。

    所以,他是更加的开心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更有干劲了。

    做事的时候都比平常有力气。

    县衙的属吏们,一个个都纳了闷了,怎么县尊大人,似乎变了个样子,因为,这跟之前的大人,可是不一样的。

    温县令的心腹自然之道县尊大人是个什么情况。

    他心里也在念叨着,看来自己这一次赌对了,县尊大人要发达了,以后他至少也能落下不少好处。

    大家都在拼搏,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是非常正常的,换了任何其他人来,这都是应该存在的情况。

    其他人不知道内幕消息,自然不会知道县尊大人在高兴些什么。

    这就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

    知道的人,掌握了先机,不知道的人,自然啥都不清楚。

    整个大明帝国,勃勃生机,到处都在有序的进行着改革,就算是之前的一些顽固分子,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京师和京师附近的城镇,要比其他地方发展的好。

    所以,各地的改革情况开始在大踏步的向前进。

    还好,现在御史巡查的制度一直在执行,吏部的调查制度从未停止,锦衣卫的暗查,又无处不在。

    所以,什么情况都可以掌控。

    这也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仁慈,换了其他人,谁会管这些。

    因为没啥用,皇帝不管了,官员自然就会松懈了,想着方为自己家谋福利。

    所以如今的这种政策,也就是皇帝看的严,下面的人,不得不严格执行。

    也就是这么个朝代,不然的话,早就崩了。

    方中愈心里很清楚,有些事情,到了他这个地步,根本不需要弄清楚,自然会有人把事情,弄清楚了交到他手里。

    位置不一样了,处事的方式和原则,就得变一变。

    毕竟,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有人说,这一代的大臣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碰见了最仁慈的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

    。

第0903章 皇权富贵系一身() 
皇帝的臣子,自然是,一直是皇帝的臣子。

    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有人想着法去改变。

    这里面重要的人物,方中愈,现在也不想去改变这种状态。

    至少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权力越大,对他是有帮助的。

    而且这种帮助还很明显。

    他的权力,最开始来自建文皇帝朱允炆。

    来自整个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一点,当初想要压制他的那些人都非常的清楚,所以才会从建文皇帝朱允炆那里打开突破口。

    只不过后来没有成功,方中愈就已经越发的做大了。

    这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再之后他们想要进一步的行动,却已经没有那样的基础了。

    所以除了限制方中愈的发展,想要完全打压,是根本不可能的。

    方中愈身后的那一拨人就不会同意,虽然他们的力量有交叉,甚至是还有一些人就是方中愈背后的人。

    所以当有利益的纠葛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考虑自己所付出和所得到的,该怎样分配。

    方中愈正是因为清楚这一件事情,所以为了获取其他人的支持,为了获得那些可能影响到大明帝国政策的人的支持,才最终做出了一些改变。

    也就是说,没有不动声色,反而是大吹大擂的,把他的计划告诉其他人,然后给其他人带来利益。

    这也是后续的发展,才让更多的人站在了他这一边。

    在某种情况下,大家对于皇帝朱允炆的尊敬,是因为他是皇帝是太祖高皇帝的孙子,是如今整个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而大家对于方中愈的支持,却是因为方中与和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但越来越多的人探索方中愈所留下来的知识的时候,就会被方中愈所弄的东西迷惑。

    当不能研究方中愈知识的来龙去脉之后,他们就选择了使劲研究方中愈传出来的那些知识,因为那会吸引各方面的人。

    这种研究看起来非常的不错,但对于更多人来讲,它其实是一种能够让人痴迷的东西。

    也就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方中愈,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方中愈在国子监一番讲学之后,就会引起那么多的年轻人去做方中愈想要做的事儿,因为他们都被方中愈折服了。

    在之前恐怕还有人想不到,可是当有更多的人支持方中愈甚至是在全国各地的府县都已经有方中愈所提的政策开始,在实行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

    对一个人越好奇就会想方设法的去了解他,了解他,之后就会去找他的优点和弱点。

    优点很明显,大家都会发现,找到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就会使劲钻研与他有关的东西,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这样就会带来那个问题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方中愈,而不是方中愈像他们。

    国子监曾经有过学员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尽量减少自己对方中愈的崇敬,然后走出自己的道路。

    但是最后他发现失败了,因为如今的生活之中处处都可以见到与方中愈有关的东西。

    京师里的规划越来越好,这些规划来自于方中愈,虽然是有更多人心血的结晶,但是大家都知道,以前没有太多的人,想到这些东西,除了方中愈谁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当这些东西都声入人心之后,百姓们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人的功劳了。

    不过有一点他们也很清楚,小方大人跟当今陛下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既然不会背叛当今圣上,也就不会出现什么其他的问题。

    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担心这这事情了。

    只要不造反,那么自然就不会掉脑袋,他们也就不会过多的担心,小方大人愿意干什么就跟着干就行了。

    这就是如今更多百姓的想法,因为他们之前收获了太多太多,所以现在选择了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

    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儒家的思想虽然没有太大的开拓精神,但是对于整个帝国的稳定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

    所以方中愈在支持整个思想理论的改革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对儒家思想的深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这就是那些愿意为这一番事业做出拼搏的人所应该做的。

    这件事情任重而道远,毕竟整个帝国正在不断的强调汉家血脉,强调帝国的合法性与统一性,自然希望更多的百姓能够懂得这样的道理。

    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大明,让更多的人融合进来,成为大明百姓,汉家血脉。

    不管是谁,在朝廷里,都会有这样的认知。

    要是没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恐怕如今都不会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朝廷不限制他们有其他的想法,但你至少要支持潮进入现如今的政策。

    高层可能出错,但陛下是没错的。

    所以他们必须要在自己的思想和其他的做事方法上有着自己的一套不出现任何问题。

    这也是如今开会频繁,各地的官员都在不断的想方设法拿出自己的建议。

    至于建议最后会不会被采用,那就不一定了。

    他们之前都是读圣贤书的,如今虽然圣贤书不再是朝廷提倡的东西,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生活中就不需要去束缚自己的。

    百姓们还是有自己的感情的,在某些事情上,他们所做的事情与家人有关,当朝廷不断的宣扬国家的概念之后,他们也认为要为整个国家做守护。

    这一点,如今的大明百姓还是做的不错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像拼命一样去获取去付出。

    不管是朝廷的官员还是地方百姓,还是那些贫困的山村人民,他们现在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自己手中掌握更多的权力与资源。

    朝廷现在已经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们的压迫,不过朝廷也清楚,如果不让他们付出的话,这些人可能就会闹事。

    闲来无事总是会考虑太多的事情,所以他们也需要不断的付出,只不过如今的大明百姓认为这种付出对他们也是有利的,所以他们非常愿意这样做。

    也有人说,他们命不好,因为,他们遇见了最会提建议的方中愈。

    不管是大臣的,还是对百姓的,方中愈的建议都没有停过。

    这个人,就是个疯子。

    不折不扣的疯子。

    啥建议都敢提,啥话都敢说,而且提了之后,还把别人给驳倒。

    让别人无话可说。

    这玩意儿要老命了都。

    更重要的是,偏偏还有一些不同意的,他运用手中的权力,把事情做好了,才说出来。

    逼的别人,不得不承认,他弄的好。

    这也就让很多的大臣怕了他了。

    可是偏偏大家又拿他没有办法,毕竟方中愈是做事儿的,又没有对他们喊打喊杀。

    这让他们无处可反驳。

    还找不到支持。

    然后,更让他们心痛的是的是,仁慈的皇帝,偏偏又是个爱学习的主。

    比谁都爱学习。

    老是觉得方中愈做的对,一番支持下来,谁也把不住朱允炆的命脉。

    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既然搞不清楚,就只能被皇帝牵着鼻子走。

    虽然皇帝本身并没有打算操弄他们。

    这就没法了。

    日子没法过了。

    可是,他们又是最挣钱的一代官员。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和太祖高皇帝时代的官员相比,他们实在是太幸福太幸福了。

    整个大明帝国如今的官员体系和商业贸易体系,都有他们的参与。

    如今以京师为中心所有能够叫得上名堂的大的行业,基本上都与他们有关。

    部门投钱,自己也投钱。

    大把大把的银子拿出去,看着都眼红。

    这几年,挣着钱的可不是少数。

    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么做,可是皇帝想的很清楚,与其让他们再去想着法子去剥削百姓,还不如现在就把这些东西给他们。

    如果他们还是管不住了自己的,那就没啥说的了,流放之地等着他们。

    如今要说这些大生意,没他们参与,谁信啊。

    这些人,家里,要是没人参与进来,那才叫怪了。

    谁都门清,可是又说不啥来,至少在他们还没有贪污的时候,这些钱,都是干净的。

    别人干干净净的挣钱,这可没什么错处,所以,也管不了。

    规则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