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99章

大明影侯-第599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干干净净的挣钱,这可没什么错处,所以,也管不了。

    规则只能束缚君子,束缚不了小人,所以呢,有些人守规矩那就好说,不守规矩的话就是麻烦。

    这就是人生。

    帝国只安排了很多人的生活,当然给了更多的人自由心,当他们自己没有办法作出选择的帝国就会为他们作出选择。

    太祖高皇帝当年所做的事情,建文皇帝朱允文依然在做,只不过把它更加的具体化了。

    建文皇帝给自己的人生不设限制,在后面催着其他人不断的奔跑。

    这是他作为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否则的话,还得完全依靠其他人,这完全都不对。

    他必须自己有能力,否则的话,根本就没用。

    镇不住下面的人。

    庆幸的是,这些人一个个还知道收敛,不然的话,方中愈的脾气,早就弄死他们了。

    这就是如今地广人稀的好处,朝廷又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扩大地盘,甚至是有些国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大明支持的人在掌握着政权。

    所以有些事情在国内不好做的,在其他地方都做了,现在能够达到这种地步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况。

    朝廷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可都是正常升迁的,再加上各个学院所培养的精英现在也站出来了,位置是由他们的。

    年轻人越来越多,把他们逼的不得不努力学习。

    人啊,老了,还得学习官话,还得学习天文地理,人与自然。

    科学知识,工学道理。

    这都是一门门新课程,但是,又是必须要学的,不然的话,就只能退位让贤,让懂的人做。

    朝廷的官员,可不愿意,这不是坑人吗?

    所以啊,就不得不努力的学习了。

    不过啊,地方官员对于这些可是太习惯了。

    毕竟每年都是要考察的。

    这只不过是其中一项罢了。

    特别优异的还得送到京师的国子监和皇家军事学院进修学习。

    毕竟,天子做老师的机会可不多。

    这就是他们不得不奋斗的原因。

    每年那些从地方到京师里学习的官员,以后升迁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这可没的说,换谁来都一样,这些人。

    换了你如果有这样的机会,难道你会不努力吗?

    所以啊,机会在这里,看你愿不愿意把握啊。

    如今还算是好事儿,至少朝廷会给更多的人机会,而不是像后面的情况,官员太多太多,只能压下升迁的年龄。

    这可就让很多人白等,在某些位置上干了太久,却迟迟得不到升迁。

    只能在某些位置上一直干下去。

    所以现在这样还算是好事儿。

    朝堂之上变换的实在是太多了。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对于他们来讲,现在想要获得这些东西是非常正常的。

    大臣们有大臣的圈子,朝中大臣也有自己的想法。

    可不管他们是怎么样的想法,都绕不过皇帝这一关。

    皇权与臣权在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从最开始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当时是有人的权利变大,自然就会有人的权力变小,这一年此消彼长,自然是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如今还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议事长一职,在中间加大了一个桥梁,双方都会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至少不会产生一个直接的对抗。

    只不过这种对抗在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谁也没有想过跟建文皇帝朱允炆作对。

    现在做这些事,肯定是找死。

    嫌弃自己命长。

    所以越来越多人接受了现如今的这个安排,甚至是对这个职位也非常的向往。

    虽然没有宰相的权力,但多少有一些宰相的名称,让大家心里很是安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有一个位置,还是要争一争的。

    只不过到了最后,谁都不是赢家罢了。

    。

第0904章 时间不会管破事() 
有些时候,不杀个人头滚滚是改变不了太多的事情的。

    这也是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有人用的好,有人用的差。

    当然,最后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影响范围都不一样,最后也能判断出一项措施是否有用。

    毕竟一项大的国策出现,终究是有一些影响。

    太祖高皇帝当年手段太过强烈,一门心思想把权力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他的手下再也不能出现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所以胡惟庸胡相,就成为了最后一个丞相,命运悲惨,牵连甚广,令人唏嘘。

    自那以后,谁也不敢再提起这种事情,无论是为之前的丞相鸣不平,还是为自己所要坐的位置争一口气,都没有人敢再提起了。

    现在看来,也就只有方中愈敢了吧,这个疯子,老是干这种事情,可是皇帝居然还答应了。

    是真的,这个位置不仅出现了,还在朝堂上经过了统一的讨论。

    他们在佩服方中愈的同时,也对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那就是这个皇帝,真的跟他的爷爷不一样,有太多太多不一样的地方。

    哎,他们也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准则,因为皇帝对大臣有一个宽容的心思,自然会去减少很多问题的出现。

    至少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不会绕过去,或者是完全忽视,反而会去踏踏实实的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把问题积攒起来,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而不是像某些帝王一样,遇到事情之后只会打压,甚至是绕过这件事情。

    把这件事情抛开,最后把一件小小的事情弄成一个大事件。

    最后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让后来人解决的时候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的做法终究是不好的。

    人呢,总是会有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谁又能确保那些人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些官员在这一刻又在想些什么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想通过太多的时间和情况来限制他们,但却丝毫理解他们的想法。

    按照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彼此之间要有信任,可是没有想到事情却已经到了这一步。

    这就是他么应该坚持的。

    只是有太多的人,人越来越多,自然会影响到朝廷的情况,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影响。

    当然,时间也不会来管这些破事。

    皇帝在每一个时刻都会感受到朝廷上不一样的氛围。

    每一次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也都能够发现身边的人有了变化,甚至是他们都会观察宫内的气氛,来判断皇帝如今的状态。

    当忙碌的情况出现之后,也就意味着整个帝国要有新的行动计划了。

    这一点对他们非常重要,察言观色是最简单的事情,他们必须要通过这些来做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到自己身边的这些大臣。

    心里也是一阵澎湃。

    这才是自己的大臣,这才是大明的天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努力才得到的。

    选择了相信,选择了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收获。

    所以改变自己的信念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没有在之前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的话,还是一如既往用着老思想的观念在考虑事情的话,现在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说收获还是要有付出的,没有付出肯定没有收获。

    他知道凭借如今现在所做的一切,他已经能够称之为千古一帝了。

    只不过要让后人来评说的话,他当年还是犯了些许错误的。

    所以如今想的越多,自然想要做更多的功绩来抵消当初所犯的错误。

    所以他一直都在强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一定要扩大功绩,一定要相信那些愿意干实事的大臣们,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然后帮助他获得更多的功绩。

    有的人看穿了,自然会帮助建文皇帝朱允文实现这个愿望。

    有的人没有看穿,还在为自己的前程所挣扎着,所以自然会有不同的人。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对于千古一帝这样的封号还是非常的渴望的。

    后人评价,功大于过那就可以了,这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最低的想法。

    这个目标说高也不高,但想要达到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台阶就那么多,每个人都想站一个台阶的话自然不可能,所以就得有人掉队,有人往前走。

    这样看起来似乎很残忍,但只要有一个目标鞭策着大家前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进来做这一行,在这里面付出自己的青春与努力。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这些年,这些人,都在努力的干着自己的活。

    更重要的是,时间没有给他们太多改正错误的机会。

    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在不断的试探的同时又得让自己更强大,否则的话一失败就是粉身碎骨,再也不可能爬起来。

    因为皇帝,对自己要求高,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所有可能没成功的人,现在基本上都没有资格站到这里。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大臣有大臣的想法。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想法,需要大臣们去贯彻,最后的利益大家都可以得到。

    听起来似乎是不太可能,可这就是现在大明的情况。

    只要他们不贪,不去动老百姓的东西,朝廷,是可以容得下他们的。

    这种情况就一直存在朝廷之中。

    皇帝在这一段时间,越来越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还需要百官为他治理天下,需要下面的小吏员来接触百姓。

    上面的人制定政策,下面的人执行政策,这一点,倒是和之前不一样。

    因为得到了监管。

    以前,百姓们是不敢得罪那些小吏员的,因为,吃苦的是自己啊。

    要是真的有这么个情况,上官就算是处置了那些人,最后倒霉的依然是他们。

    因为他们离不开。

    皇帝也许没有太大的心思管理这些,可是百官们得管,那是他们的手下。

    要是他们不管,又怎么能够。

    所以啊,这些人都要好好管理。

    或许某些大臣肯定有一些不太好的想法,但是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一代恐怕是打不成了。

    所以有些人还在暗自培养力量,等太子继位之后说不定会有改变,这样的话他们也能翻身一下。

    和平时一样,朝中官员通报最近的成果,政策的改变,后期还要组织其他人学习。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这些人也不可能在一个位置上呆着死。

    所以呢,还是得多学习一些,主政一方,多少啥都得会一点。

    不然的话,哪里知道其他的情况。

    以后只要是走上更高位置的官员肯定是什么都要懂的,至少在某些情况下,他能有一定的判断力,而不是被其他的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忽悠的。

    虽然身边也会有一定的力量进行辅导,但是整个过程自己多少要清楚一些。

    否则的话,自己不会,肯定是不好的。

    这是不好的,也是不合适的。

    人嘛,总得奋勇向前,帝国在这件事情上是不会放松的。

    还好,如今没有太多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能处理。

    议事长张大人,现在做的很好,能够承担一大部分的事情。

    他也越来越喜欢现在这个岗位,吏部的大权他也没有释放,但也开始培养新人。

    还是需要有人接手他的位置。

    对于后人的培养,每一个部门都在做,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总要有人接他们的班。

    皇帝在这一块,真是越看越满意,他可以不管,但不能不问,不能不处理。

    放权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而不是把国家的治理啥都不管。

    议事长,现在就能很好的做好这事情,大臣们也能一起协助,所以他非常满意。

    朝中现在有争议的无非是大明北洲的情况。

    宫里事先放出来的意思,每个大臣心里都清楚,因为他们知道的就是这么个情况。

    不过还没有正式的在朝中讨论过。

    大家也都是过过嘴瘾,私下里吹吹牛,只要一天没有正式讨论。

    那么一切都是不作数的。

    皇帝有他的想法,现在就传出来的,基本上就是他想表达的意思。

    不过,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也许,那是方中愈的意思。

    不过,皇帝既然同意,也就意味着方中愈说服了皇帝。

    这就是大家头疼的事情,方中愈的嘴实在是太厉害了。

    说他是嘴炮也不是假的,皇帝经常被他给说服,群臣们又没有他会说。

    这个就有点不讲道理了,事情就是这样,要那样做就那样做呗,可是还偏偏讲出个歪理来。

    这就让人不愿意了。

    不过没关系,现在这种情况就是这么样的。

    朝中还没有打算将这件事情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

    有些事情不讨论清楚是对大家都有好处,弄得越清楚的最后,恐怕有意见的人会更多。

    皇帝心里也清楚。

    大臣们也算是看明白了。

    现在的时机不太对,因为大家还得等消息再发酵一番。

    现在讨论这些,时间不到,达不到最好的效果,皇帝也不想这么快。

    凡事都得有一个过程,现在这个过程还没有达到,自然不会满足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之后依然还没有继续的定论。

    只有足够的人手讨论这些事情,甚至是用其他的手段,说服其他人,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定会让某些人着急的。

    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

    大家只要是有点头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