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600章

大明影侯-第600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足够的人手讨论这些事情,甚至是用其他的手段,说服其他人,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定会让某些人着急的。

    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

    大家只要是有点头脑的,基本上都能想清楚。

    因为,这就是朝廷官员的默契。

    哎,这10多年间,他们的默契已经改变了许多,有些事情不得不拿到明面上来讲,因为规则都被破坏了,新的规则正在形成。

    按照新规则来做,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这么久了,皇帝不提,也就是民间呼声不够。

    有些人心里甚至在想,要不要回去之后,让家里的人出去吹吹风。

    这样的话,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这些大臣的心思难猜,但是能想到这些的绝对不少。

    因为,这些人实在是越来越了解皇帝朱允炆和方中愈两个人了。

    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做。

    每一次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惊天地泣鬼神。

    反正把大家雷的个外焦里嫩。

    皇帝的想法不错,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因为这就是他们得到的结果。

    可是后来,自己也参与进来以后,就不得不为这些事情操心了。

    大明朝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更多的人在里面参与。

    整个帝国的人都调动起来,就是很多人都没有预想到的,在之前很多事情和他们想象的一样,那就是百姓们根本就不会做太多的事情,甚至是从来没有想过帮助朝廷。

    如今到处都是热闹的人群,到处都是百姓,或者说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燕王朱棣和侯爷府他们现在也在商讨着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航线固定下来。

    更何况还要从大明本土源源不断的运人过去,朝廷肯定会把自己的人马迁上去的,不然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占领那么大一块地方。

    其实这么久以来,整个帝国的体系开始在逐渐的完善之中,甚至是科学研究也在正式开始,各个地方的工业开发区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都占据了整个帝国中大势的重要一部分,不然的话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情况。

    南方的造船厂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赶制大船,甚至是也在研发新的船型。

    在福建泉州府,这里有着无数的造船厂,现在这里大部分的居民都在为造船厂服务。

    朝廷的力量在这里占据了大半,毕竟他们现在有着锦衣卫,海军,还有个商户的船只订单。

    所以说他们根本就不缺钱,现在他们最重要的就是按照朝廷所给予的任务,进行大船只的研制。

    朝廷接下来的任务都需要大量的船只和更大载量的船。

    所以他们都很忙碌,如果有外地人去那附近看一下就会发现那里的人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不过拿到的钱也很多。

    只要锦衣卫不在里面谈钱,那么那些人真要动了那一笔钱的话,最后倒霉的就是他们自己

    方中愈要结婚了。

    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局面。

    人都是一样的,在遇到自己想要处理的情况的时候,总是担心害怕自己做不好。

    但是,别人的事情还是看热闹就行。

    

第0905章 北洲航线的固定() 
整个社会的变革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两套标准,一套标准是对别人的,一套标准是对自己的。

    对别人的标准自然是严格一些,对自己的那肯定要放松一些了。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要是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那么才是会让人害怕的。

    不管是谁,恐怕都不愿意难为自己。

    这才是人性。

    方中愈现在知道,在很大的情况下。

    他做的这些事情,是在压抑着人性。

    如果有一天,这种东西压制不住的话。

    那么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所以,他在想法设法的解决,这件事情。

    而且人嘛,就是这样,别人有了功,他们记不住。

    但别人只要有着错处,立马就会发现甚至是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事件。

    百姓们在记住的时候,会记住很多事情,但是,在忘记的时候,他们又都是健忘的。

    因为,他们得活着。

    他们得过好日子。

    越是普通的百姓,越是会计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那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最大范围。

    皇帝朱允炆如今变成这个样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大明的饼子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就算是,如今,以他放宽对宗室的要求,都难以获得更多有利的支持。

    因为,钱花的太多了。

    多到已经开始在整顿宗室用度了。

    之前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自谋生路。

    如今,有的人,做的不错。

    有的人,还在坐吃山空。

    皇帝是仁慈,但也不会养废物。

    如今这种状态,很多人都清楚,再加上大明报的广泛宣传,已经让无数的人都知道这套理论。

    所以呢,百姓家里,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难道还指望朝廷养着他们。

    当第一批移民在大明南洲站稳脚跟之后,后面送过去的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那种不干活只吃饭的人。

    朝廷的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可是好事。

    大家都急急忙忙的把手里不听话的人,送出国境。

    这样的话,大明本土内的情况可就变得好多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说的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完全放开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做的话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有重大影响的。

    如今大明的风气还是非常的不错,至少每个人都有目标,浑浑噩噩的人基本上都被送上了边境或者是流放的远方,让他们都有压力。

    大明朝廷不会养闲人,地方的那些百姓们也不会养闲人,毕竟朝廷现在管理的如此严格,想要获得更多就必须要付出,不付出的话,谁也不会养着他们。

    这是一个事实,谁也无法辩驳的事实。

    也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会更努力。

    百姓们不会怨恨朝廷官员,他们只会责怪那个让他们走了弯路的人。

    就好像如今这个样子,他们会努力的去做些让自己满意的活计。

    方中愈,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快活的日子总是会过的很快。

    他现在也很迷茫,自己帮助朝廷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后期自己又该去做些什么了。

    就好像那些人说的那样,就因为他在京师,很久都没有出去过了,所以那些人都认为他已经把事情都做好了,猜测到他就要成亲了。

    这些东西,他又不能去跟其他人解释。

    毕竟,这样的话,也意味着,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中愈的行动,会影响很多人。

    总之,这种感觉绝对是最怪的。

    人就是这样,把事情真的揽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奇怪的想法。

    而且这种想法会渐渐的根深蒂固。

    不管是谁,都改变不了。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在忍不住加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生活的各处,总是会像阴影一样,只要有阳光,那么这一切都会存在。

    如影随形。

    方中愈不喜欢这种感觉,他更希望自己在背后做事,出现的次数太多,总是不好的。

    但是他又害怕自己闲下来。

    方中愈害怕自己真的一闲下来,那么就真的没事可做了。

    这可不好,他可以不高调。

    但是绝对不能脱离朝廷。

    没有权力的方中愈,啥都不是。

    就算是他提供了那么多的利益,也不能保证。

    短时间内,别人或许不会起什么异心,但是,长时间后,多少还是有影响的,要是其他人有想法,那么倒霉的一定是他。

    所以,真的没必要。

    所以他在冷静的思考,如果真的让他接下来出去做事,他还能做什么?

    他要低调的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像是一个泥沼,把接近他的人,都弄到里面去,但是却不会害他们的性命。

    不过会把他们就在身边,这样的话,对彼此都有好处。

    也就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炆不计较,否则的话,方中愈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就是炸弹。

    随时都有可能炸死所有的人。

    跟他有关的人。

    建文皇帝朱允炆或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其他人可就不这么想了。

    事情,或许就是这么的残忍。

    自己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的书籍,也是他的手下经过无数的努力,最后才弄过来的哪些资料。

    还有一大部分是自己写的那些东西。

    很多都是他根据前世的记忆,写出来的知识与计划。

    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刊印出版了。

    很多学堂和图书馆都在用。

    毕竟那是方中愈的心血。

    更重要的事情是,很多人心里也很清楚,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方中愈身上的学问。

    只是可惜了,方中愈的学问,只有从最基础的学习。

    如果谁想,一口气吃个胖子的话,那也就算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皇帝就是这么个想法,所以才会支持方中愈,在全国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让那些蒙学,私塾接受朝廷的监管。

    这才是他们最老看中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庆幸的是,正因为有了方中愈的这些知识,各大学院的理论课程都得到的很好的基础,道理也非常的简单。

    因为离经叛道的人很多,不是只有他,还有更多人,他们对自然现象也有猜测,对天文地理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相应的证据。

    因此,只能够,把他归结到那是神话传说,压魔鬼怪的力量。

    但是如今,学了方中愈群提供的基础知识。

    这些人可以说是融会贯通。

    因为,他们一下子就可以将自己的疑惑解开,甚至是还可以进行更深的探索。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是热爱地理的,不然也不会去皇明军事学院到教习。

    正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所以出现现在这种热闹喷薄的景象,那就是很正常的了。

    现在方中愈有事没事的时候,都会抽出时间来看看自己的书,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想起更多前世的事情。

    这毕竟是他与前世的唯一联系了。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

    这些人,现在能够达到这一步,都是因为之前的见识,限制了他们。

    所以,当有人给他们开阔了一片土地之后,他们立马就能够迅速的学会。

    在复习的同时,方中愈也会想起更多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可以让他更加进步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早就知道,方中愈的书房里有不少好东西。

    可是,之前他来的时候就知道,他看不懂。

    是的,看着书架上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皇帝,只能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方中愈是个怪胎,跟其他人不一样,不跟他比。

    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冷静的,只是看看。

    可是其他来拜访方中愈的人,看见满屋子的书籍之后,直骂方中愈表态。

    这是个事实,那些与他关系好的二代们,一个个可是无语了。

    方中愈已经够优秀了,现在还要做这样的事情。

    自然是不好的了。

    他们一个个都是纨绔子弟,哪里会奢望做这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懒啊。

    懒的人,哪里会做这样的事情。

    每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方中愈也只好摇摇头,他不能强求其他人跟他一样,因为这样的话,总是会不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他好不容易才把大家的生活变好,或者是说让他们远离了之前的那种舒服。

    要是现在再给他们加一层。

    那就没必要了。

    不过大家心里也清楚,他们不会成为方中愈。

    方中愈也不会成为他们。

    方中也清楚,他们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做其他的。

    只要现在他们能够把手中的事情做好。

    渐渐的团结起来把手上的事业做大,然后把他们手中的事业覆盖到大明帝国,其他的土地上就已经很好了。

    这种事情说起来很成功,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所以那些应聘的年轻人现在也走上越来越高的位置,甚至是跟方中愈的关系越来越轻,而那些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固定的粉丝,甚至是就在底层工作的,那么会在底层工作了,跟方中愈的关系也不会太好。

    或者说会渐渐的疏远,毕竟双方身份地位的差距总是会出现一些变革的,更别说有序的情况下,这些情况就会更加的明显。

    还好当初方中有所选择的那些二代们,一个个都还不错,能够为了保护自己家里的财产和身份地位,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事情都可以做的很好,每年他们在一起讨论事情的时候,那些人都能够看到成长。

    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方中愈不可能强迫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但只要他们能够往这个方向发展就已经很好了,这也是那些年轻人愿意跟着方中愈的原因,方中与折服了他们却不强求他们成为那样,所以年轻人嘛,终究是崇拜强者的。

    这个事情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由多数人控制的,而是由少数人控制的。

    这就意味着方中愈手下的人,始终有限。

    这些事情,就是这样的。

    方中愈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成为这种情况,他手下的人也不可能各个都成为帅才。

    总是要分工的。

    帝国在很多时候,都需要那些能人去制定计划,而那些人,就只能听从指挥。

    这样的情况,在方中愈的手下很普遍,可以有野心,那么想要更多的就去拼。

    正因为这样的理论一直存在,所以这些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些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