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66章

大明影侯-第66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才对嘛。”皇后娘娘的神色立马放缓了,就好像刚刚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

    在另一边,身穿绣着龙纹便服的皇太子,正专心致志看着一份大明逊志报,上面有《大唐西游传》的故事,看的是津津有味。

    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他便会问一问正在前方看书的老师,得到肯定回答后,他便会写一写记一记,毕竟这些东西,不学不记,是不会成长的。

    只见他额头鼻尖微微见汗,晶莹剔透,看来是非常用功了啊,要是中愈在此,怕是会喜欢上这个认真读书的小孩子,毕竟这样认真的孩子,还是少见的。

    皇太子朱文奎是中宫皇后马氏嫡出的长子,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十月晦日,建文元年被封为太子,现年七岁,是个可爱的小孩子,上次中愈碰见的就是他。

    中愈想起那个光着头的小孩子,心里是一阵叹息,这位皇太子,命不是太好,在破城之后,失踪了,至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和他父皇一样,在那场大乱中,逃离宫墙,隐姓埋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留下了永久的迷,让世人猜测。

    不知道,今生,中愈的到来,会不会给他的命运,带来更多一点的波澜,也不知,皇太子的老师,会给他带来的是好还是坏。

    中愈离开了,皇后娘娘赏了一斤茶叶,新送进宫的,具体是啥,他也没关注,本来他是拒绝的,但是皇后娘娘的眉头一皱,中愈立马就答应收下了,中愈自己也感到奇怪,除了曹大人,这个人是他又害怕的一个人,不是因为阴冷,而是另一种感觉,很奇怪。

    太祖皇帝当初定下的规矩:后妃一律从小户人家中选入。当然这一代还没有完全施行,皇后娘娘马氏的父亲是光禄少卿马全,不是勋贵之后,倒也是官宦人家。

    中愈记得,这位皇后的记载很少,留存下来的就更少了,一方面是靖难之变后朝廷有意对她进行了淡化,另一方面她活的确实也不长。史书上对她的评价是“性警敏,知大体”,光禄寺卿是从三品,少卿的话是正五品,主管的都是祭祀朝会之类的事情。

    所以马皇后的出身应该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实务型小家碧玉,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不一样啊,难道隐藏了些什么东西?

    建文年间的烽火仍在,中愈后世中对她最大的记忆就是,京师里那一片宫城,冲天的火光四起,浓烟一片,混乱不堪,至于到底烧了多大的地方,也没人去深究,金陵城边的晚霞,愈加浓艳,在京师皇宫废墟上,那具被指认做皇帝的焦尸,最可能的是建文皇帝心爱的马皇后,而他带着太子文奎,失踪了。

    想到这里,中愈不禁对她有些佩服,这个女人,是一位好妻子,一位好母亲,我擦,想这些做啥,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是老老实实想方设法保命啊,不行,近来关心的太多了,都有些损伤元气了,我得吃点好的,使劲补补。

    匆匆出宫的中愈,快马赶到了三俊楼,进门就让卢雨去弄些吃的来,今天在皇宫一上午,劳累了那么半天,画了两幅画,吃的没捞上,就赏了几块点心,几口茶水,那玩意儿,看着精巧,做工细致,可哪里能填饱肚子啊,更何况,一直跟着自己的这些人,可都没吃饭啊。

    卢雨听后,立马去做了安排,不久后,香喷喷的上好的酒菜就来了,除了一些家常菜外,还有一些最新研制的新菜,三俊楼的大厨们,现在比的不是谁炒出来的菜好吃,比的是谁能研究出又好吃又大卖的新菜,毕竟薪水还得自己挣啊,况且还有大把大把的奖金呢,你不挣,那就进了别人的腰包里了,现在大厨可是三俊楼里最吃香的岗位了,可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来这活计的。

    当然中愈和他们吃的一样,没道理自己吃好吃的,让手下的弟兄吃差的吧,所以上的菜,只要是中愈有的,所有的人都有。

    大家也都习惯了,知晓自家大人在这一点上没那么多规矩,但是在工作上,那得严谨,不然可是要吃板子的,这一点,谁求情都没用,必须严格执行。

第0149章 南方逍遥北方战() 
吃饭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近期各位兄弟的趣事,虽然保卫工作需要严谨,又十分辛苦,但是中愈从没有把他们当外人,这些人在中愈面前还是很放得开的,中愈也没跟他们那么多规矩,毕竟他还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还没有成为一个成年人,再说男人之间,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饭后,中愈吃着卢雨送过来的甜食,喝着最新调制的清茶,想着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头脑里高速运转,理清头绪。

    暗卫传来消息,北方的战事,燕军气势如虹,又攻破了一座城池,南军一路败退,如今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如再这样下去,恐怕难以持久,对于南方的中央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中愈听后一阵感叹,没办法,三年来,朝廷精锐让李九江那个坑货断送大半,如今拼凑起来的多是些新兵蛋子,难以起到大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炮灰,主力还是要靠剩下的那一批人,可是有不少手足,昔日的同袍兄弟在对方军中任职,这就让他们的心思难以把握,况且燕军的宣传风暴,从龙之功可不是开玩笑的,南军更是不敌。

    济南的兵部尚书,铁弦治军有方,建文二年六月八日,北军兵临济南城下,燕王朱棣曾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

    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可事实恰恰相反,朱棣是铁了心想要篡夺皇位的。

    见劝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而铁铉督众,矢志固守。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后来久攻不下,只能退军。

    后来两人又有多次交手,铁弦拿出太祖朱元璋的灵牌,止住了朱棣的进攻,自此后,朱棣就恨上了铁弦,这也是后来朱棣当上皇帝后,虐杀铁弦的原因。

    早期铁弦的兵马还能阻挡燕军,可是如今,三年过去了,朝廷迟迟不能平叛,燕军在山东境内东突西奔,刻意的绕过济南城,他们又不能派军突袭,还要防备后来的军队,所以也是人心浮动,帐下诸将多有怨言,唉,人心思变啊。

    中愈在想,是不是该抽点时间,去一趟前线,看看最真实的情况,那样有助于他的判断,他想过了,梅叔父横在淮安,要有强大的机动力量,才可以真正的帮助到战场,所以,这些情况也要让他知道才行。

    一切的运转都还不错,处于正常的状态,中愈很是满意,派出去的人马正在赶往他们的目的地,按照任务书执行任务,中愈期待着他们能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答卷。

    建文四年二月中旬,北军的先锋军和部分主力在山东单县,江苏的丰县与沛县一带与朝廷军队相遇了,大量军马对峙,南方积极备战,盛镛派遣的先锋军与本地卫所兵联合作战。

    双方都做了大量的准备,这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造反,丘福与朱能、张玉一同夺取北平九门,控制北平全城。同年八月,丘福随军攻打真定(今河北正定),率军冲入子城。白沟河之战时,丘福率精兵直捣南军中坚。此后,他在各大战役中,一直担任燕军前锋,所属各部战斗力惊人,长途奔袭更是不在话下。

    今日,南军遇到的就是丘福率领的先锋军,大战一触即发。

    战旗挥舞,众军冲锋,“轰!”双方的火炮轰鸣,这个时候配置的还是比较笨重的火炮,多用于战时威慑,也不能长久的使用,会炸膛。

    冲锋在前的少数骑兵被击中,倒落下来,被后来的自己人踩踏,短短的时间之后,就与敌军迎面撞在了一起,骑兵机动,步兵围敌。

    接战之后,厮杀连连,被斩者,一个个双目圆睁,死不瞑目。步兵端着长矛继续往前涌,耐不住对方盾牌犀利,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下一个瞬间,双方将士就又倒下了整整一层。

    站在瞭望塔上的信号兵,不断地将战场上各处的信息报告给下面的主将,各种各样的将令传达出去,可惜,混战中,一时难以通达。

    双方都杀红了眼,踩着流动的血,从倒在地上的尸体中踏过去,继续挥动利刃,砍杀,冲刺,扑倒,整个战场上都在上演着这一幕,尸体是一层,又是一层,层层叠叠,无止无休。

    南军战将在两军接触的瞬间,就察觉到势头不妙,看着自家兄弟伤亡众多,立刻挥动令旗,将又一个卫所兵派了出去。千余名将士早就被自家袍泽的鲜血刺激得两眼通红,毫不犹豫地跟在各自的伍长身后,扑向敌军。

    “呜呜,呜呜,呜呜——!”凄厉的号角声从他背后响起,将新的命令送遍整个战场。听到号角声,众多骑兵立马撤出战场,看见步兵快速压上来。

    双方的羽箭黑压压地飞上天空,又猛然扑下来,夺走对方无数条生命,这是武器的对抗,也是意志的对抗,毕竟死人的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看着前方自己的袍泽,就那样被羽箭穿透,身体疲软,死在自己面前,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

    此后,又是一波黑压压的羽箭,弦声鸣鸣,遮天蔽日。

    天越来越暗,双方的兵马越来越疲惫,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冷,飘扬的血雾在半空中凝结看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无数的人的眼中不知不觉间就涌满了泪水,毕竟死的都是自己熟识的人,不管是燕军,还是朝廷军马,这些人,终究是大明的子民。

    人马混乱,南军的将旗,依旧高高地飘扬,高高地飘扬,旗杆笔直,只是护卫那将旗的人马已经倒地不起,死前扔抓住帅旗不放。

    各营的主官先后战死,士卒转眼伤亡过半,侥幸没有死在北军屠刀下的弟兄们再也坚持不住,转过身,退潮般从阵前败了下来。

    压上去的步兵,在巨大的压力下也迅速崩溃,除了少数百十个人还跟在先锋将军身边死战不退之外,其他弟兄,丢下了战旗和兵器,四散奔逃。

    战场上的局势急转直下,溃败从一个点开始,迅速波及成面,然后继续向队伍内部延伸。败了,败了,很快,恐惧和绝望,就蔓延到了全体南军将士心中,很多跟敌人尚未发生接触的士卒,也被最早退下来的那批吓破了胆子的家伙推搡着,丢下手中的兵器,加入逃命队伍,踉踉跄跄,根本不像是朝廷的队伍,更像是一群难民。

    南军大败,盛镛大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下令,各军收拢防线,严加戒备,快马入京,将消息报告给朝廷。

第0150章 河水东流入大海() 
京师里的消息一直都很平淡,没有什么大的波澜,除了之前的灭门惨案和兵部失窃案,近期,京师的治安还是不错的,只是,若是有心人观察,就会发现,应天府里的衙役近来巡逻的是越来越勤了,那些拱卫京师的卫所兵,也慢慢的多了起来。

    人们都知道,南方朝廷的军队与北方燕逆叛乱的军队正在大战,之前他们都有过心惊胆战的时刻,只是如今似乎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的心情也一天天高兴起来,没看见方大人还在准备辩论会嘛,难道你还没有听说,小方大人现在在做货物生意了。

    人们总是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喜欢拿别人来做标杆,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做出下一步的决定,他们认为大人物还在,所以不需要逃跑,毕竟灾祸还远啊。

    京师与京师周围,越来越兴旺的商业贸易,让他们的心思都很活跃,现在连对商户的低看都少了些,毕竟人家过的日子,是实打实的好,自己可是眼红的,比自己的好多了,不说人家买得起三俊楼的吃食,就是那一壶壶新酒烧刀子,就足够自己羡慕了,还有人家家里妻子儿女穿的衣服,哪一样不比自己这个好。

    老拿着老眼光看人也是不对的,况且,要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士农工商四策,说不定白天种地,晚上行商的人多的是呢,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似乎本来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老百姓还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不管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谈不上生产,农民种出来的东西,靠着老天爷赏饭吃呢,蔬菜,粮食,自己留够吃的,剩下的都用来交赋税了,或许也还有节余的,但肯定不多,毕竟生产力低下,种子也不够好,除了人工肥料,也没有后世中的化肥,想必他们也产不出太多的东西。

    但是自从三俊楼不断地开发新的菜式以后,人们发现现在能吃的东西太多了,虽然用来调味的调味料少,但是味道也还行,因此,各个地方的食材交易很多,而这又需要大量的搬运工,大量的车马行,所以廖氏兄弟新建的货栈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反正,这波生意是不亏的,走上正轨看来也不远了。

    同时解决了大量无业百姓的工作问题,廖氏兄弟手下的人,也对他们加以训练,毕竟职业操守还是很重要的,况且要发薪水的,凡是中愈参与了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薪水都相对较高,当然前提是他们有本事拿到这么多,廖氏兄弟的意思也很简单,手下不养闲人,既然需要,拿出本事来。

    所以呢,一大帮子人吃的饱肚子,而且还得不断的加上各种各样的训练,中愈告诉他们,以后咱们手下的人,都要拿的出手,不管是做密探,谍者,杀手,商人,工人,甚至是乞丐,除了他自己,他还要成为任何一个需要他成为的人,而这样,可能会在以后的某段时间,能救他们的性命。

    在这段时间里,帝师方孝孺的同窗,同年,学生,大都陆陆续续按约来到了京师,为了方孝孺的辩论大会来,当然大部分也就是来听听,长长见识,方孝孺也没想通过一次谈论会,就让这么多人相信自己的想法,况且让他们的思想提高到较高层次,可能性也不大。

    方孝孺亲自接待了他们,也和他们讨论了自己最新的想法,但是,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