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12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12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亡政府,虽然对于徐峻来讲并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总是一个让人感到头疼的麻烦。能够将麻烦扼杀在襁褓之中,这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式,现在英国人显然为德国人提供了这个机会。

    在统帅部原本的计划中,22日当晚德军就应该发起下一阶段作战,两个集团军各自从多佛尔和福克斯通出发,齐头并进,预备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向英国内陆推进二十公里,顺着公路直取坎特伯雷和阿什福德两大重镇。并争取在天亮前拿下这两个重要城市。

    投降的梅森中将和一部分属下的军官表现的非常合作,他们向德军提供了他们所知道的所有情报,这些军官和敦刻尔克被俘的那些人不同,他们此时已经失去了退路。多佛尔发生的事情终将大白于天下,德国人没有义务为他们掩盖丑闻,所以只有德军打赢这场战争,现任英国政府倒台,丘吉尔和他的党羽们彻底从英国政坛上消失,这些人才有希望在德国扶植起的新政府内重新获取事业与前途。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流居海外一条路可走,找个和英国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隐姓埋名渡过余生。

    坎特伯雷现在可以说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虽然在他周边还有一批陆军驻守哨站和市民卫戍团队,但是在德军面前这些部队连土鸡瓦狗都算不上。在坎特伯雷驻守的重炮部队或许会给部队的进攻造成一些妨碍,不过数量上的差距依然是英国人无法跨越的天堑。

    阿什福德更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从那里登车可以直达伦敦。当然这只是一个臆想,英国人一定会封锁肯特郡与伦敦城市圈之间的铁路网络,不过掌握阿什福德对于控制英国南部地区是有战略性意义的,这个枢纽正好在南部铁路网纵线的中间位置,夺取这个枢纽德军就能很方便的利用起英国铁路运输网络向整个南部沿海区域运兵以及运送补给。

    同时它也是德军在日后发起伦敦战役时的后勤补给主动脉,铁路运输的效率远高于公路运输,而且不会受到天气与地形的影响,只要派遣适当的部队加以保护,完全可以保证物资运输补给的安全,这条补给线将会是德军获取最终胜利的保证。

    按照统帅部原来的计划,在夺取这两座城市之后,德军将再接再砺,两个集团军在23日白天继续挺进内陆,在中午于梅德斯通会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对这座伦敦的南大门的合围。并加以突破与占领。

    据现有掌握的情报,梅德斯通的英军驻军不会超过两个步兵团,而且缺乏炮兵与反坦克武器,根本不是庞大的E集团军群的对手。这场战斗将会是碾压式的。统帅部的意见是,完全不用考虑这座城市的完整性,这意味着德军部队可以使用火力彻底夷平防抗区域。统帅部和登陆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意见是一致的,德军没必要在这座城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兵力,这座城市对德军的意义仅限于补给线上的重要一环。作为伦敦的南大门。南部铁路的纵线到此结束,这座城市的城郊距离伦敦市区的市中心只剩下短短的五十公里。

    对于德军的进军速度来讲,这最多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按照预定计划,23日夜间德军将会进入伦敦市郊。按照早先的天气预报,当天下午英国南部天气将开始恶化,德军在24日白天冒雨完成所有的封锁工作,把英国人困死在他们的首都内,等到天气转好,再开始展开全面的攻势。

    一切看上去非常完美,但是没料到登陆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差错。这场雨比预定的下早了一天,德军的计划只能往后推延十二个小时。反正22日夜间的攻势是无法完成的了,古德里安对此也没有任何脾气,他和博克只能呆在司令部里,和一群参谋们一起在地图上来回测算,看看是不是能在第二天白天的行动中找出一条适当的攻击路线,抢回一部分时间。

    虽然今晚德军无法展开行动,但是并不代表会乖乖的呆在原地啥都不做,这不符合古德里安的性格。一部分精干的步兵与伞兵小队被挑选了出来,他们组成了几支侦察队。连夜出发向坎特伯雷方向展开武装侦察,他们的任务是查明道路的具体情况,清扫掉沿路的英军据点和哨卡,为第二天的攻势打好前站。

    伞兵中士霍夫曼站在被当成军械处修械站工场的仓库门口焦急的等待。他后面还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完成,但是现在这边却让他再等十五分钟,因为给他们小队准备的武器正在做最后的调整。

    伞兵中士带领着四个手下开来了一辆英军的蒂利车,因为时间有限,加上天气原因,他们没办法给这辆小车换成德军涂装了。不过总算是想办法抹掉了原本英军的标志,在车门两侧和车头散热罩上刷了硕大的铁十字车徽,尾部的帆布遮雨帘布上画了个德国空军的飞鹰标志。画法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基本轮廓大致还算是表现了出来。

    伞兵们非常喜欢这种介于轿车与皮卡之间的小机动车,后面宽阔的车厢可以堆放很多东西,关键时刻还能载运伤员,除了越野能力稍许欠缺,算得上是一款非常优良的军用车辆。

    霍夫曼现在什么办法都没有,只能乖乖等着修械连的军械员把补充给侦察队的武器准备好,整个连队此时正在忙碌的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这边的问题解决之后,他还要去后勤部门领一些电台的备用电池和备件。

    “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能不能稍微快一点,同志。”霍夫曼再次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距离命令上最后的出动时间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

    “很快就好了,这是上面特别批给你们小队的两挺机枪,看好上面的编号,在这份单子上签字。”修械站的负责人是一个老中尉,纯粹的技术官僚,他把几张表格递给了霍夫曼。

    “每一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武器都有完整的档案,我们要为自己的产品负责。不过你们也不要用的太狠,备用枪管只有六条,多了我们也没有。现在大家都在囤积枪管,军械仓库那里却还在盘点,今天晚上是别想从里面拿出什么来了。在这里和这里签上你的名字。等调整完毕你可以立即把枪带走。你可以先让你的人把那十五支手枪领走,我们刚替它们除过油,撞针也更换了,跟全新的一样,比利时原厂产品,非常优良的武器。”

    “单子上还有二十支冲锋枪,不知道有没有多余的替换弹夹。”霍夫曼把表格放到了一旁的办公桌上,从胸口的口袋里掏出他的钢笔。

    “部队都在准备作战,现在除了子弹,什么都缺。你们伞兵应该由空军供给,到时候这些物资我们是要向空军报账的。各部队都在囤积弹药和武器,那群装甲掷弹兵需求量很大,我只能再划给你们四十个备用弹夹,有些是返修的,不过你要相信我们的技术,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不过如果你想要额外的装备,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你愿意付出多大代价。”中尉抹了抹雪白的八字胡,神秘兮兮的对着霍夫曼说道。

    “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的玩意儿,这次我们的战斗任务很重。”霍夫曼压低声音对着中尉说道。

    “我是有一些私人的收藏,不过你知道现在的行情。”

    “我付现金。”霍夫曼从外套的内袋里抽出一卷马克纸币。

    “好吧,你跟我到里面去。”老中尉左右观望了一下,随后转身走进了仓库,反正现在再着急也没有用,伞兵中士尾随着中尉走进了仓库。

    修械站长带着伞兵中士走到了一辆251半履带运输车旁,他费力的爬上车厢,吃力的打开了半履带车的尾门。

    “哦,上帝啊。”看着贴着车厢内板陈列着的各式各样的武器,霍夫曼感觉自己似乎来到了天堂。

    “这是西班牙最新的阿特拉斯自动手枪,毛瑟手枪的仿制品,不过性能不错,三十发连射,火力凶猛。再来看看这支美国产的1911型,口径大威力强,一枪就能放倒一个像你这样的壮汉,这是从法国人那里搞到的,几乎没有使用过,还配给你一百发子弹。等打完了可以再来找我,我们还能提供保养和维修的服务。”。(。)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发() 
雨越下越大,多佛尔的德军依旧忙碌不息。午夜之后又有两条大型运输船到达港口,其中一条运来了登陆集群急需的雨具和装备。

    德军士兵在战斗时会随身携带各自的行军背包,里面也就只有换洗衣物和一份应急食品。其实不少人连这些都不太愿意携带,很多士兵把自己的背包留在了连队的辎重车上,只带了必要的弹药和装具轻身上阵。天气变化的根本毫无预兆,前一刻阳光灿烂,后一刻就开始乌云密布起来。

    那时候各支部队还担负着作战任务,城区还未彻底清缴完毕,一些负隅顽抗的英军残兵还在与德军发生着零星的交火,导致周边的德军部队竞相前去支援,有些地段已经被大火覆盖,前面的部队根本无法撤回休整,后方的辎重部队同样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战部队目前的具体位置。

    等到战斗结束,天上已经开始飘起雨滴。不少士兵没有携带雨具,开始就近寻找房屋避雨,这更加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指挥官和自己的部队脱节,战斗部队与辎重部队相互谁都找不到谁,虽然有无线电相互联系,不过这些德国人怎么可能知道什么卡斯特饭馆怎么走,威尔逊肉铺又是个什么地方。

    精确的军用地图在这时候完全没有了用处,因为不少街道已经被坍塌的建筑堵塞,还有一些新挖的战壕与陷阱,士兵行走都不方便,更别提笨重的辎重卡车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穿着无袖雨衣匆匆行军的德军士兵,加上一大堆的英军俘虏与平民参杂其间,无论是作战部门还是后勤部门都乱成了一锅粥。

    最终愤怒的古德里安下达了各部队重新集结的命令,开始按各单位建制安排居住区域,这才重新恢复了秩序,不过却也因此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后续到达的增援部队更是在这些问题上雪上加霜,登陆集群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来解决他们的住宿。龙德施泰德也只能表示理解。他和博克商量之后,在地图上圈出一块区域让各部队自行解决宿营问题,先应付过这一晚再说。

    负责安置的军官已经快被避疯了,谁会想到这么一块区域内要安置几个师的部队。还有几倍于人数的物资和装备需要找到安全的地方存放。多佛尔也就这点地方,原本能够容纳大量部队的兵营与要塞大都对岸的雷神之锤砸了个稀巴烂,现在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只能在普通民居里栖身。

    多佛尔还集中了大量的装甲部队,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虽然不怕雨淋,但是它们需要有干燥的空间进行修理维护。此前的战斗中德军装甲部队虽然战果辉煌,但是也不是毫发无损,不少装备和机械都经受了超负荷的运作,这时候必须进行修理和保养,否则很难保证不在后续的作战中掉链子。多佛尔郊外的一些农庄成了各坦克营的存身之所,主要是因为那里普遍有宽敞的谷仓和货仓,可以供修理连使用,就算是这样,等到安置完这些部队,天也已经黑透了。

    照统帅部原定的计划。不应该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是计划里当晚多佛尔只会留下一部分守军,大部队全都会向内陆进发,现在大部队不但全都留了下来,而且还带来了他们各自的后勤辎重部队,加上对岸还源源不断的往这边输送人员和装备,结果一时间人满为患。

    司令部把一部分部队转移到了市郊的村镇,那里的空置房屋大都保持着完整,这些英国人撤离时运力有限,所以只带走了一部分贵重物品和容易携带的家具。把大部分粗笨的家当都留在了屋子里。

    蔡司勒中尉的装甲掷弹兵连没有参加后续的作战行动,他们作为外围封锁线的骨干力量留在了多佛尔公路旁的约克公爵皇家军事学校里。反倒是第二连参加了对多佛尔城区的作战,不过听说也只是在战场周边游弋,没有直接参与攻坚。因为这地方的地形不太适合半履带车作战。虽然这些车辆有着不俗的越野能力,但是那些丘陵对于它们来说还是过于陡峭了。

    统帅部对掷弹兵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们禁止指挥官把这些运兵车当成战斗装甲车来用,这些半履带车辆有一定的防弹能力,不过只仅限于步枪和手枪,在重型机枪与更大口径的反坦克武器面前。这种车辆依然是极端脆弱的,不能被它那种看上去很结实的外形所迷惑了,其实骨子里它只是一种外壳厚一些的运兵卡车而已。

    蔡司勒的装甲掷弹兵连运气不错,没有和自己同僚那样遭罪,学院里有足够的房间可以供他们居住,还有一间巨大的室内球场可以停放车辆,德军用履带车在墙上撞出了一个缺口,把两个排的车辆停到了这个室内球场里。

    剩余的一个排被安置在了多佛尔公路的一侧,德军在灌木丛旁支起了一个硕大的遮雨棚,士兵在雨棚下构筑了一个射击掩体,在里面架设了迫击炮和重机枪。在雨棚的周边与顶部覆盖了一层伪装网,在阴暗的天气中很难辨识,到了夜间更是无法将它从周围的灌木中分辨出来。

    三辆半履带车上也支好了帆布雨棚,一个排的士兵在此驻守,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人员轮换,士兵们时刻保持着警惕,严密封锁着多佛尔通往坎特伯雷的公路。

    学院原本的厨房与仓库里还有着不少学校储存的食品和给养,很多是当地驻军特别调拨给这些军校生的。掷弹兵连的辎重队在天黑以前赶到了学院,带来了补充的给养和弹药。当夜幕降临后,所有士兵都吃上了一顿香气四溢的热餐,就连那些学生俘虏也都每人获得了一碗材料十足的德式肉汤。

    这些学生让蔡司勒有些头疼,他不知道该把他们如何归类,要说是军人这些人还都只是没毕业的孩子,要说是平民他们却受过军事训练并且全副武装,最终蔡司勒准备把他们划归为民兵,毕竟全都穿着统一的制服并带着明确的标志,蔡司勒准备给予这些孩子战俘待遇,这样至少可以保住他们的小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