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13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13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全都穿着统一的制服并带着明确的标志,蔡司勒准备给予这些孩子战俘待遇,这样至少可以保住他们的小命。

    “连长,团部有新的命令。”通讯兵从装甲车上探出头向着他喊道。

    “等一下。”蔡司勒一口喝干饭盒里的肉汤。随后放下饭盒走到了指挥车旁。

    “嗯,我们有活要干了。命令二排和三排在二十分钟后到这里集合。让士兵们全副武装,把不需要的行李物品交给辎重排,每个班携带三个基数的弹药。每个车组要准备两桶备用燃料。”蔡司勒大声的对连士官长说道。

    “遵命,长官。”士官长对着蔡司勒敬了个礼,随即转身跑出了室内球场。

    “那些俘虏怎么办,我们还来不及把他们移交给宪兵。”连部医务官在一旁问道。

    “一排会继续留在这里,宪兵明天早上会来接手这些俘虏。”蔡司勒走到指挥车旁。抓着尾门边的把手踩着脚蹬爬上了车厢。

    “给我接通一排的无线电。”蔡司勒走到通讯兵身旁,扶着对方的肩膀说道。

    “稍等,长官。”通讯兵拿起300型步话机的话筒,开始大声呼叫起来。

    “面包呼叫培根,面包呼叫培根,培根听到没有?”

    “这是哪个家伙起的代号?”站在车下的医务官问着身边的传令兵。

    “上面。”传令兵用手指指了指头顶,耸了耸肩膀。

    “培根收到,听得很清楚。”挂在车厢边的麦克风里传来了一排通讯兵的声音。

    “我是蔡司勒,让韦尔跟我通话。”蔡司勒从通讯兵手里接过了话筒。

    “这里是韦尔。”一排排长在无线电里回复到。

    “韦尔,我是蔡司勒。现在有了新的任务,你现在马上带着一个班过来一下。”

    “明白。”韦尔是个性格果断的军官,他的回答一如既往的简洁明了。

    二十分钟后,两个排的装甲掷弹兵全副武装的在球场前的空地上列队,士兵们在雨中挺胸站立,密集的雨点击打着灰色的M35钢盔,水流顺着盔檐流淌到无袖雨披上,随后顺着防水布的褶皱淌落到士兵脚下的水泥地上。

    “我知道你们中间一定有人不喜欢下雨,我也一样讨厌这种天气。但是我们是光荣的德国士兵,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团里让我们连抽调两个排的士兵,组建一支侦查队,我们今晚要向坎特伯雷进军。我现在感到无比的光荣,我们连再次成为了整个师的尖兵。走在了所有同志的前面,这将会永远记录在连队的历史里。

    现在各车车长听好了,按照班组排成一列纵队,指挥排和我领队,二排排长车跟着我,重装排还是老规矩压在队尾。现在开始行动。各班组立即登车。”蔡司勒对着士兵们下达了命令,随即排列整齐的方阵一下子散了开来,士兵们开始在班长的带领下提着各自的装备向着停在球馆边已经启动的运兵车飞奔。

    蔡司勒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转过身向着等在一旁的一排排长走去。

    “这里的防务就交给你了,明天一早团里会派一队宪兵过来接管俘虏,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你们排可能会随着营部一起行动。”

    “遵命,长官,希望能够很快与你在前线会合。祝你们好运。”韦尔少尉对着蔡司勒敬了个军礼。

    “我也期待着你能尽快赶上来,我们都需要好运,韦尔。”蔡司勒对着部下还了个军礼,转过身快步跑向了自己的指挥车。

    扶着车头的盖板,蔡司勒在雨中挥舞起手臂。

    “装甲掷弹兵!前进!”在明亮车灯的光晕中,灰色的251半履带运输车猛地往前蹿了一下,随后轰鸣着向着学院外的公路飞速驶去。(。)

第一百四十八章 雨夜(上)() 
夜间雨中行军是一件苦差事,世界上大部分军队都会尽量避免让自己的部队陷入这种麻烦之中。

    原本已经很差的能见度在密集的雨幕下变的更恶劣。为了保持隐蔽性,德军还给车灯装上了夜间管制灯罩,这种金属制的遮光罩只在车灯正面留了一条细长的缝隙,一般情况下光线刚够照亮车前二十米以内的道路,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被远处和空中的敌人发现的概率。但是此时这种装备却严重制约了德军行动的速度,被减弱的灯光很难穿透密集的雨水,可视距离已经降低到了十米左右,车队速度只能相应的减缓,此时已经不再考虑速度,首要的是必须保证行车的安全。

    德军其实还有更先进的NOTEK夜间管制灯具,不过由于刚投入量产不久,生产进度一时跟不上,并且需要专业的修理厂进行电路与面板改装,所以只有一小部分车辆加装了那种夜间灯。蔡司勒的装甲掷弹兵连没有来得及换装那种高端设备,就连配发给他们的半履带车都是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货,拿到手的时候发动机甚至都没走完磨合期。

    251半履带车有一项让德军士兵又爱又恨的设计就是没有顶盖,完全敞开式顶盖的设计是当时世界流行的风格,也是当时的军事思想造就出的产物。按照当时的技术,并不是没有能力把这些车辆设计成全封闭的样式,但是此时的高层军官依旧坚持着他们自己的理解。一次大战的教训影响了战后十几年的装备发展,封闭型的运兵车被视为白白浪费材料与空间,是用来谋杀士兵的铁棺材。

    将军们认为一旦这种车辆遭遇反坦克武器攻击,躲在封闭车厢里的士兵将会遭受严重伤害,同时很难来得及从车里逃生,而敞开的战斗室就不同,不但上下车方便,同时拥有最开阔的视角,便于士兵观察周边环境。同时也便于士兵在车上向着目标射击。

    当时的闪电战战术都还在研究与摸索中,德军中出现了构建装甲师的理念,将领们提出了组建伴随装甲师机动的步兵部队的构想,于是提出了要研发一种能够有一定防护与战斗能力并且可以随着坦克车辆在复杂环境中运送兵员的车辆。

    既然下级有了这种需求。高层当然会予以满足。Sd Kfz251半履带运兵车应运而生,问题是当时德国国力未复,重建国防军到处要钱,于是在装备采购方面必须要精打细算,经济型与量产性作为一项硬性标准放到了当时所有德军装备的研发过程里。

    251也不能免俗。作为一款德军准备大量装备的通用型装甲运兵车,251被要求在当时德军半履带牵引车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尽可能的与现有装备在零件与基本结构上能够相互替换,这样既便于能够快速投入生产,而且还不用过于改动原本的生产线,最关键还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将总价控制在德军采购标准的最低范围之内。所以日后有人说,德国的半履带车性能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平庸,问题其实就是出在研发的源头上。

    当然蔡司勒不会同意这个看法。在他看来这些车辆代表了德军军事技术的最高水准,哪怕有些瑕疵,但是并不影响它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至少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让蔡司勒失望过。

    “还有一公里就要到达下一个路口了,营部最新的通报,我们侧面有一支伞兵侦察队,应该离我们不远,如果在白天我们可能相互都能看得到。”蔡司勒坐在车长的位置上,借着无线电旁的照明弹查看着手中的防水地图。

    “我们有些晚了,长官。路太不好走。”车长穿着一件摩托车手的橡胶雨衣。顶着风雨站在驾驶舱后的机枪射手台上,他手扶着那挺MG34机枪的枪托,紧张的注视着前方车辆的尾灯。

    确实如此,英国的道路让德国人大开了眼界。他们发现对方似乎还活在中世纪一般。乡间的道路竟然都是一水的单行道,并且走向异常诡异,穿林过村,一开始往东一转眼又转到了北方,英国人似乎没有走直线的概念,曲曲折折到处都是弯道。

    更可恨的是英国人的公路很少有醒目的路牌。德军每到一个路口都要稍作停留,顶着风雨仔细观察周边地标与路况,生怕走错了道。蔡司勒猜想这群混蛋修路的时候一定是灌饱了威士忌,否则怎么可能搞出这么丧心病狂的迷宫般的道路交通网。

    “我们还有时间,过了这个路口,后面的路就宽敞多了,三点半左右我们就能够到达金斯顿。这场雨太大了,司令部会理解我们的困难。”蔡司勒转过头看了看车长,继续低下头查看那份地图。

    “我接收到了一个无线电信号,附近一定有一个英国电台,他们正在用语音进行通话。”通讯兵缩在车厢后部的帆布雨棚下,这种临时的避雨装备可不是车辆原配的,蔡司勒在缴获品仓库里搞到了一些雷诺履带车配备的雨棚,大小与外形都还合适,虽然架设起来比较麻烦,但是防水避雨效果还是不错的。

    “你的英语不错,去听听里面说了些什么?”蔡司勒对着车长说道。

    “明白。”车长转过身,弯腰钻进了雨棚下,他摘掉了钢盔带上了无线电耳机。

    “这,这不是英语,好像是斯拉夫语。请稍等一下。。。。”车长按着耳机仔细的辨识起来。

    这时候履带车突然减慢了速度,随后缓缓的靠着路沿停了下来。

    “不是我的问题,前面的车停了,先导车转回来了。”驾驶员在边上喊道。

    “这见鬼的天气,不知道他们发现了什么。”蔡司勒扣上了雨衣的口子带上了钢盔,从车长席上钻了出来。

    “长官,我们在前面听到了枪声,右前方两公里外有闪光和火光,可能是我们的人正在和敌人战斗。”担任先导侦查任务的连军士长弗兰肯站在三轮摩托的车斗里大声的对着蔡司勒喊道。

    “你看清楚具体方位了吗?”蔡司勒扒着车厢边缘欠下身对着士官长喊道。

    “就在前面的树林往右转,有条公路通往战场,看上去像是一个村子。雨太大了,您在这边可能听不到。我们在前面看的清清楚楚,那边打得可热闹了,我已经派弗雷德里奇两兄弟过去查看了,他们很机灵。应该会很快带给我们确切的消息。”士官长仰着头,一手扶着钢盔另一只手抓着摩托车手的肩膀。

    “他们带了无线电了吗?”

    “带了,但是雨太大了,不知道信号怎么样。”弗兰肯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等一下你上二号车。让重武器排的一号车跟着连部,我需要他们联系友军。”

    重武器排有一辆251/3型中型无线电通讯车,因为在作战中有时候需要统一调配重火力,团部甚至师部会直接接管重火力单位的指挥权,所以给每个装甲掷弹兵连的重火力排配备了这种中型通讯车。

    这种半履带无线电通讯车上安装有四种不同型号的电台,囊括了远程近程车际步话几个波段,可以直接与装甲部队和空军单位通话,也可以与拥有同类器材的陆军友军单位联络。

    随着连长的命令,装甲掷弹兵连重新启动,队伍中间的车辆关闭了前灯。只依靠红色的尾灯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连长,是弗雷德里奇。”通讯兵在步话机前喊道。

    “哪一个?”

    “是弟弟。”

    蔡司勒接过通讯兵手里的步话机,信号受到雨水的影响,通话时有些干扰,不过总算还能分辨出说了些什么。

    “连长,我们现在正在战场的边缘,我们与友军遇上了。他们是伞兵第一营的侦察队,有两个连的人,他们在村里遭到了伏击,有差不多一个排的伞兵被敌人包围在了村子里。他们正在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现在他们请求我们的帮助。等一下,伞兵的指挥官要与您通话。”小弗雷德里奇说完把步话机交给了伞兵指挥官。

    “我是伞兵第一营二连连长冯。克劳森中尉。”一个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给蔡司勒的第一印象不错。

    “我是三十七团二营一连的连长蔡司勒中尉。”他拿着步话机钻回了车长席,拿起了那副地图。

    “很高兴在这里能够看到你们。我们现在急需要你们的帮助。”

    “没有问题,中尉,我的人很快就会赶到,请再等待一会儿。”蔡司勒打开观察窗的装甲盖,向着道路前方看了一眼。

    “明白,我期待着和你的会面。”对方把步话机交还给了弗雷德里奇。

    “连长。到达路口后向左拐,上一条小路,你会看到我们的。”

    “明白,你就在原地等待,别轻举妄动。”

    “遵命,长官。”

    蔡司勒把步话机放到了车长席边的操作台上,把地图插回了边上的地图包里,随后抬起双手用力揉了揉脸。

    “我恨雨中作战。”掷弹兵中尉深吸了一口潮湿冰冷的空气,他重新带好了钢盔,扎紧了皮质颚带。转手拿起步话机,蔡司勒低头钻出了车长席。

    “还没听出是哪国人吗?或许是一个外国公司的商业电台。”他把步话机放到了通讯台边的收纳架上,偏着头看着还在监听着无线电通讯的车长。

    “很熟悉,以前我一定听到过,有些词能听出来。其中一个似乎是军官,正在向谁汇报什么,他们用的不是我们这种步话机,附近一定有一个指挥所。。。。华沙?我听到了华沙。。。。对了,他们是波兰人,没错,这群母狗养的家伙是该死的波兰人。”车长大声的喊道,同时还在电台旁的铁制小桌上用力的拍了一掌。

    “波兰人?”掷弹兵中尉吃惊的看着车长。

    “绝对不会有错,当年我在华沙前线听到过他们的通话。”车长肯定的对着自己的长官点着头。

    “和伞兵作战的就是这些人吧,流亡在英国的丧家之犬。”蔡司勒的嘴角翘起,露出了危险的微笑。(。)

第一百四十九章 雨夜(中)() 
小弗雷德里奇说的没错,拐上小路不到五百米,蔡司勒就发现了对方的位置。虽然雨水遮蔽了视线,但是绿色和红色的曳光弹链横掠过原野的画面依然还是非常显眼的。

    装甲掷弹兵连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在小路边的一排灌木墙边停下了车。

    “各排在此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