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634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634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第一章奉上,吃饭后写第二章,可能会比较晚,早睡的朋友可以每天再看。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书友的月票和打赏,作者会继续努力的。

    谢谢

第九十三章 准备(续)() 
光是让士兵们身上脚上穿暖了还远远不够,你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用来补偿士兵在战场上的消耗。

    在刚结束的欧洲战争中,德军一直处在进攻的位置上,全盘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不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作战准备,并且可以合理安排士兵的休息时间。

    一旦进攻开始,德军就会连续不断的进行战场机动,德军士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为了达到闪电战的效果,德军必须保持住高强度的进攻节奏,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之机,同样自己的士兵也就没有时间可以进行休整。

    在这段时间里,德军士兵只能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通常是方便保存的腌肉罐头和面包干,上面还会配发一些干酪和人造黄油,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瓶果酱什么的,对于德国士兵来讲这就是一顿丰盛的战地餐了。

    要说德军的腌肉罐头,“铁配给”中的绝对主力,看上去有些类似于英国著名的咸牛肉罐头,实际上就是一种加足了盐和油脂的混合肉酱,没人想知道这东西究竟用什么制造的,不过总算味道还能入口。

    德国陆军的伙食除了量大,真看不出有什么亮点。其实这年头所有的欧洲国家军队,战地伙食全都一样的糟糕。法国陆军给士兵配发的是小块的咸肉和面包,还有沙丁鱼和肉类罐头,如果后勤线畅通,那么还会有一些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大多数时候,士兵拿到的只有面包和咸肉。

    英国陆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标准的战地口粮是可以拿来磨牙的罐装硬饼干和万年不变的咸牛肉罐头,通常还会发几盎司茶叶和干酪、果酱、黄油什么的,以及雷打不动的朗姆酒。

    这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系统化的军粮,各国军队都是就地采购食物,或者分包给民间的食品商。德国部队常常是后勤搞到什么就吃什么,倒也不算十分挑食。

    历史上东线德军的食物补给没有出过什么质量问题,德军后勤采购单位对部队的食物配给还是比较上心的,问题是很多国内输送来的物资,都卡在各级兵站的仓库里,并没有及时发到一线士兵的手中。

    这主要是德军后勤调度部门的责任,战争中期面对苏军的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能力开始变得严重不足,调度们被迫在向前方输送弹药还是食品补给之间做出选择,而司令部的军官们往往会选择前一种。

    于是当苏军发起反攻时,在德军后勤仓库里缴获食品物资几乎堆积如山,其中不乏从欧洲搜刮到的高级食材,于是这些缴获全都成了苏方发起心理战的武器,他们宣称德国后勤军官勾结高级将领,故意积压下这些食品,拿去在黑市上做生意,结果有不少德国士兵还真相信了,对军官命令的抵触情绪开始蔓延。

    现在再来看,徐峻为他的士兵们准备了些什么好东西。军用罐头是少不了的,德军原本的肉酱罐头其实还不错,稍微调整一下材料和口味就可以了,用不着特意去开发什么斯帕姆。

    主要问题还是在如何加热上面,在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罐头都会冻得像石头。历史上士兵们会使用“埃斯贝特”也就是著名的“口袋炉”来加热罐头,这是一种迷你折叠炉具,“埃斯贝特”是生产商的品牌,这种炉子只有普通人手掌大小,展开后需要配合随炉携带的固体酒精块使用,就像现代饭店里的干锅下面点的那一种,因为燃烧时不会发出烟雾,所以很适合在战地使用。

    只不过这种炉火的火头还是小了点,而且不怎么防风,于是德军还装备了一种小型气化炉,大小和德军的防毒面具罐差不多,可以使用德军配发的所有燃料,这本来是仿制于瑞典的民用炉具,经过改装后成为了军用级别的加热器,它可以一次加热一个班的热食,因为重量和体积比较大,所以也就只配发到班这一级,不像上面的口袋炉,可以做到人手一只。

    前文里已经提过了,徐峻给部队装备了化学加热袋,用来加热野战食品,不过在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的室外环境下,加热袋产生的这点热量显然是不够用的,必须使用明火加热才行。

    于是徐峻搞出了罐装固体酒精,以及配套的折叠炉架。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圆形罐头,打开盖子后,你只需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可以使用附送的架子,甚至只需要搭起几块碎石或者砖块,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泥土也能垒起一个支架,接着你就能在上面加热任何你想要加热的东西了,一个二百克的燃料罐头,可以持续燃烧一个小时左右。这种罐头有五十克、一百克、两百克三种,士兵可以按照需求选择一种携带。

    不过在战斗间隙,可能没有时间让士兵生火加热食物,那时候就只能食用随身军粮了,于是元首研发了一种高热量食品,他把这种巧克力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称为“能量棒”。

    这是一根混合了可可脂、牛油、焦糖、葡萄糖、维生素、小麦粉和盐的棒状食品,一根可以提供一千大卡左右的热量,两根下去就足以补充士兵在一场高强度作战中的消耗了。

    不过这只是热量的补充,应急食品,不能当作常规食物来使用,只有获得军官许可之后,士兵才能撕开外面铁皮包装盒的封条,取出这种“能量棒”食用,一个包装盒装有四根能量棒,食用完之后铁皮包装盒也不用丢弃,士兵可以用它作为防水容器,也可以回收后重复使用。

    元首还研发了一批速溶汤料,将各种调味料、麦粉、蛋粉混合油脂和脱水蔬菜压缩成块状固体,六块这样的汤料为一组,装在一个有油纸内衬的纸盒里,只需要放入开水中搅拌之后,就能冲泡出一杯美味的热汤,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和糖分,同时给士兵带去愉悦的享受,安慰被战争创伤的心灵。

    德军采购了一批新的罐头食品,比如意大利产的油浸凤尾鱼,就非常受到士兵的欢迎,同时得到赞美的还有意大利特制的香料腌肚,切碎之后放在罐头里,每个罐头一百五十克重,试验分队的士兵发现这种肉食很适合夹在面包片里食用。

    等到欧洲的农业开始恢复生产,预计德军的伙食水平将会再拔高一截,在一个吃货元首的领导下,可以相信德军的伙食迟早有一天,会让美国大兵都感到眼红。

    ps:第二章奉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关于德军军用口粮方面有什么建议,大家可以在书评区里给我留言,我会选择一些在后文里食用的。

    谢谢大家。

第九十四章 装备(上)() 
德军步兵的单兵装备,性能不能讲有多先进,但是质量和做工非常优异,不愧是老牌军工企业的产品。Δ┡参加冬季试验的就是以往那些常规武器,主要是试验在低温情况下武器的可靠性与使用情况。

    法本公司和荷兰壳牌一起研制了防冻枪油,在试验室冰库里已经进行过低温试验,可以保证在零下四十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

    枪油和润滑油不同,当然它也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是枪油的主要用处是清洁武器零件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防锈层,防止武器零件锈蚀。

    火药残渣有一定的腐蚀性,每次使用后都需要尽快擦拭枪管、枪膛和枪机,避免产生锈迹,即便是覆盖油漆或者经过蓝处理的枪支外壳,也会因为使用中的磨损渐渐失去保护作用,只有时常进行保养维护,才能增加武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使用时故障生。

    德军有很严格的武器保养程序,士兵有空闲时也会自的保养自己的武器,因为战场上的经验告诉他们,武器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历史上德军在东线依旧使用常规枪油,在低温环境下这些枪油变得异常粘稠,甚至在极度严寒中凝固成了固体,后果是导致自动武器的枪机运动受到阻碍,弹簧力度降低,复进不到位,子弹无法正常上膛。

    特别是轻机枪,德军的班组战术完全就是围绕这种武器制定的,一旦班组里的机枪和冲锋枪出现故障,那么整个步兵班就只能依靠几支步枪和手榴弹抵挡红军的冲锋波浪。

    至于步枪枪机是否会被冻住,这就要看士兵的保养水平了,步枪不用和机枪一样需要涂抹很多润滑油,所以较少会出现枪机被完全冻住的情况,除非这位士兵是个新手,给自己的武器上了过多的枪油。

    挪威此时的温度还未到达试验需要的峰值,不过据说今年的冬季会特别的冷,试验分队预计会一直呆到第二年开春,在各种极端温度下进行作战演练,拿到最详实的数据,并且找出目前德军冬季战术的漏洞。

    元给试验分队找了冬季作战教官,那是一伙沉默寡言的芬兰军人,一开始他们看上去不怎么习惯和陌生人接触,而且在他们看来德国人有些过度热情了,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不过随后讲到寒带作战经验,这些人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他们都参加过刚结束不久的苏芬战争,每个人手上都至少有五十条红军亡魂。

    他们悉心教导德军如何在雪域林地里生存,如何依靠工具和肉眼找出正确的方向,你不能全都指望指南针,在低温下那玩意儿常常会失灵,在厚厚积雪覆盖下,你根本找不到道路的痕迹,风雪中也无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生存知识,就很容易在雪原上迷路,甚至因此送掉性命。

    历史上日军著名的【八甲田山行军遇难事件】,就是因为遭遇暴风雪导致迷失了路途,结果一个二百一十人的加强中队,几乎全军覆灭在风雪之中。(队长!我见过那棵树!∑(っ°Д°;)っ)

    芬兰人有一套完善的冬季雪地战术,因为已经经过实战检验,正是德军目前最需要的。而芬兰人也看穿了德军的打算,这明显是在为对苏作战做准备啊,于是他们几乎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苏芬战争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全都详细的教导给了德国人。

    芬兰军官们看到了收复失地的一线曙光,以至于他们几乎忘我的投入了训练工作,为的就是在未来的苏德战争中,他们教给德国人的这些知识,可以给苏联红军带去更大的损失。

    芬兰和德国这段时间频繁的互派密使,联盟协议的条文细则正在谈判之中,一旦双方的签订条约,芬兰将会在战争爆后,在北线全面配合德国的军事行动,甚至在条件成熟后,直接向苏联起攻击。

    芬兰的底子不厚,又紧贴着苏联本土,之前的战争虽然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国力和军力也损失惨重,在重新武装起芬兰之前,让他们牵制苏联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徐峻也没有过多的指望他们,他现在只需要他们提供与苏军的战斗经验,用来训练自己的德国士兵,怎样在冰天雪地里战斗与生存。

    德军的极地试验分队补给充足,士气饱满,武器精良,作战经验丰富,加上一群熟悉寒带作战的芬兰教官,挪威的冰雪对他们造不成多少阻碍,反而因为一堆新颖可口的军粮,他们时不时能够大快朵颐一番,要不是冰原上缺乏娱乐活动,士兵们都快乐不思返了。

    相对于步兵单位,装甲部队的试验难度要大得多,除了和步兵同样的单兵装备试验,他们还要试验德军目前装备的主要装甲车辆和机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作战和使用,以及在寒冷气温下的补给和保养工作。

    装甲试验分队此时差不多已经接近旅级规模,各种试验车辆加起来就差不多有一个团,还有一堆后勤、维护、侦查与通讯单位,零零散散差不多有两千多人,还没有算进各大军工企业派来的技术员和6军军械处的行政军官。

    德军对装甲车辆在冬季的运用并不是毫无研究,德国的冬季也是一片冰天雪地,装甲坦克部队时常会进行冬季演习,但即便是德国冬季最寒冷的冬夜,与挪威这边的寒夜相比简直温暖如春天一般。

    靠近挪威北部,比如纳尔维克附近的山地,冬季气温随随便便就能降到零下二十度,让毫无心理准备的德国装甲兵吃了不少苦头。据当地气象部门报告,进入深冬之后,挪威北部冰原的气温更会下降到零下三十度,极端气温甚至达到零下四十度,让德国人感觉就像在听天方夜谭。

    德国坦克履带原本铸造的防滑齿适合于雪地行军,但对柏油和水泥公路的损伤很大。而目前德国坦克的履带板上,大都安装有元明的可拆卸橡胶块,能够很好的保护公路路面,并且有效降低坦克进行中的噪音。

    不过要是碰到结冰路面,橡胶块可能会生打滑的情况,如果正好遇到个下坡路,坦克会变成一架无控雪橇,对于坦克手来说这一点都不好笑,要是不能在冲出路面前把坦克刹住,很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所以在遇到危险路段时,必须拆掉橡胶块使用常规履带行军。

    元特意为德军目前装备的半履带车辆明了可拆卸防滑钉,可以螺接在履带板两侧,每隔五块履带板就安装两枚四齿防滑钉,安装工具只需要一把扳手,一个熟练的机械员完成换装只需耗费二十分钟时间,遇到损坏也非常容易更换,只是安装和拆卸时,需要驾驶员启动车辆配合,否则就只能使用千斤顶和吊车,那么改装时间就很难控制了。

    当运兵车进入危险路段或者需要雪地行军时,部队可以提前安装上这种防滑齿,而在国内运输调度过程中,则使用常规履带行进。

    同时元还为所有车辆准备了冬季润滑油,这倒并不属于什么高科技明,同类产品瑞典和芬兰早就在研究了。技术上也没有多大难度,壳牌和法本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搞出了性能不错的成品,说白了就是调整机油里的添加剂成分,使它在低温下不会凝固并且保持一定的润滑黏度。

    这种润滑油也可以在火炮和其他重型装备上使用,只不过只有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