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785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785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手边那个应该是下属,瘦削的脸上带着一副圆框眼镜,梳了分头的头发上打满了发蜡,身上穿着一套蓝灰色的长衫马褂,也即是华人口中的唐装。

    左手边这个男人看上去显然要气派许多,外貌在韦尔贝看来并不算得上出众,还长着一张平凡的圆脸,但从那双并不很大的眼睛里,所透露出的那股精明与强悍,会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威严。

    同样是梳着时髦的分头,不过没有打发蜡,身上穿着三件套的灰色西服,式样虽然有些过时,但看料子和手工绝对不是什么普通货色,前襟敞开着,西服马甲袋口的金色表链,在橙黄色的灯光映照下异常的显眼。

    看得出在韦尔贝到来之前,房间里的人正在喝茶聊天,桌上放着两把四方形的中国茶壶和彩瓷茶杯。

    见到韦尔贝走向圆桌,两个男人也顺势站起身来。

    “抱歉来晚了,路上遇到堵车,我是斯皮尔,不知你们哪位是张先生。”斯皮尔把公文包放在桌边,摘下礼帽问到,脸上还带着和煦的微笑。

    “没关系,幸会,我就是张维新。”西服男子爽朗的笑着,向着韦尔贝伸出了右手。

    “幸会,张先生。”韦尔贝握住对方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这位是我的秘书,陈东来。”

    “幸会,斯皮尔先生。”陈东来一手从桌上拿起一把折扇,另一只手伸向了韦尔贝。

    “幸会,陈先生。”韦尔贝也笑着与对方握手。

    “请坐,斯皮尔先生。”张维新示意韦尔贝坐到他的身边。

    “您是喜欢茶还是咖啡?”张维新问到。

    “咖啡吧,谢谢。”韦尔贝把礼帽放在了桌边。

    “叫他们送一壶咖啡上来,再叫他们准备一些点心。”张维新用中文吩咐门口的壮汉。

    “好的,大佬。”壮汉答应一声,转身打开了房门。

    “旧金山是个好地方,人人都想到这里来发财,人多了车也就跟着多了。”张维新打开镶着象牙的银质烟盒递向韦尔贝。

    “谢谢,我是第一次到旧金山来,本以为只有纽约那边才会堵成那样,实在是没想到。。。”韦尔贝从烟盒里取出一根烟来,随后凑在张维新的打火机上点燃了烟卷。

    “有些事情习惯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张维新点燃了嘴上的烟卷,随后动作花哨的合上了打火机的扣盖。

    “你说的有道理,张先生。”

    “你可以叫我文森,这是我的英文名。”张维新笑着说到。

    “好的文森,相对的你也可以叫我托尼。”韦尔贝向对方展示着标准的商业化笑容。

    “我很喜欢你,托尼,我们现在就是朋友了。”张维新拍了拍韦尔贝的手臂。

    “当然,我们已经是朋友了。”韦尔贝满脸开心的回答到。

    两人相对而笑了许久,张维新突然把笑容收起,一脸严肃的问到:“好吧,朋友,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上海楼(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文森。难道中间人之前没有跟你讲清楚吗?”韦尔贝当即也沉下了脸,神情很有些不悦。

    张维新又笑了起来,他猛吸了一口香烟,随后对着吊灯吐了一个烟团。

    “查理王确实是我的老朋友,我信任他就像信任自己的亲兄弟。但问题是,我凭什么要信任你呢,我的朋友托尼。”张维新仰起下巴,用眼角瞥视着身边的白种人。

    “如果你同意这笔交易的话,相信你很快就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韦尔贝神情一松,脸上再次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我们?这么说你并不是后台老板?”张维新坐正了身体,手指敲了敲桌面。

    “当然不是,我想你其实早就看出来了,文森。”韦尔贝把桌上的白瓷烟灰缸拉到自己面前,随后姿态优雅的掸了掸烟灰:“我只是一个代表,所以不用再继续这种可笑的、浪费时间的试探游戏了,亲爱的文森,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开诚布公的说明白。”

    “那么这些交易你有权力做主吗?”张维新微微皱着眉头。

    “完全没问题,我有上面全权授权。”韦尔贝摊开手掌回答到。

    张维新转过头瞥了一眼坐在另一侧的陈东来,回转头时脸上已经挂满了热情的笑容:“我明白了,托尼。”

    张维新做了个手势,陈东来从桌子底下抽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放在了桌上。

    “这笔交易我兴义堂干了,只不过。。。”张维新用手指压住信封,双眼紧盯着韦尔贝的眼睛:“我们所提出的条件。。。。”

    “答应过你的要求一定作数,而且如果双方初期合作的好,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大交易的额度。”韦尔贝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烟头,随后打开随身带来的公文包,从里面抽出了一叠文件。

    “这是第一批二十个人的身份文件,只要最后一步手续完成,天使岛那边就马上放人。”韦尔贝手按着文件说到。

    “哈哈哈,我真的开始喜欢你了,托尼。”张维新咧嘴一笑,随后把牛皮纸信封推到了韦尔贝的面前。

    “这里面就是你想要的人,完全符合你提出的要求,如果没问题的话,今晚我就把他送到你那里,兴义堂办事你完全可以放心。”张维新拍着胸脯说到。

    “我要先看一下。”韦尔贝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抽出了一份登记表格,表格下方还盖着旧金山市政府与警察局的公章,就像是从政府内部搞出来的一样。

    “奥卡基马罗库落(冈岛六郎)?”韦尔贝抬眼看了看张维新。

    “英文名字叫洛克。奥卡基马,你可以称呼他为洛克。”张维新指着文件说到。

    “他的真名呢?”韦尔贝把文件放在了桌上。

    “他本名叫张兴,今年二十二岁,番禺人,和东来是同乡。”张维新翘起大拇指指向身边的白纸扇。

    “他出生在洛杉矶,六岁时父母死于一场交通事故,随后他被住在他们家隔壁的一户日本移民收养了。”陈东来介绍到。

    “日本人姓大山,在市区开了一间制鞋作坊,专为那里的有钱人定做皮鞋。”张维新插话到。

    “那个大山对张兴并不好,他只是想要一个免费的佣人,张兴平时除了服侍福田全家之外,白天还要去作坊里干活。”

    陈东来轻摇着纸扇,从桌上端起了茶杯:“被大山收养五年后,也就是张兴十一岁时,因为忍受不了大山的虐待,他从那户人家里逃了出来。他担心被抓回去,于是偷偷爬上了一辆开往旧金山的火车,然后一路辗转到了中国城。”。

    “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记住很多事情了,他父亲曾经无意中对他说过,有一个亲戚在旧金山中国城开药铺,结果他全都记在了心里。”张维新补充到。

    “那时候他连那个叔叔姓甚名谁都说不清楚,于是就一家一家去找,其实他的那个亲戚几年前就回国了,生药铺也早就顶给了别人,他在中国城怎么可能找得到。”白纸扇陈东来摇着头感慨到。

    “就在他流落街头时,正巧遇到了我们的前任堂主,老头子心肠好,觉得这孩子和他有缘,于是就把他收留进了兴义堂。”张维新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烟头。

    “那时候中国城到处都是乞儿,能够有一口饱饭吃就不错了,老堂主竟然还自己出钱送他去读书识字,实在是。。。。”陈东来语气里充满了怀念:“总算他也是争气,竟然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

    “后来老堂主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于是把堂主的位置传给了我,自己带着家人回佛山老家了。本来他还想要带张兴一起走的,但又担心耽误了孩子的前程,临了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张维新补充到。

    “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美国五金公司里当推销员,因为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还很熟悉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常在日本社区那边推销,那些日本侨民都以为他也是日本人。”陈东来说到。

    “他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风险吗?我们需要的可不是什么熟练的推销员。”韦尔贝掏出烟盒,递向张维新。

    “他心里很清楚,应该是吧。。。”张维新拿起一根烟卷,转过脸看了看白纸扇。

    “我需要的是。。。”韦尔贝用打火机点燃了嘴里的卷烟:“你们中国人所说的那种“死士”。

    “相信我,他就是你所要的“死士”。”张维新用手指点着文件:“去年传来消息,老堂主去世了,是日本人杀的。”

    “日本人硬说老堂主在为国府当探子,结果全家老老小小一个都没放过。。。连供奉祖先的祠堂都一把火给烧了。”张东来用纸扇用力戳着桌面,脸上满是愤慨。

    “所以这个年轻人,想要替那位老堂主报仇?”

    韦尔贝吐着烟雾说到:“光是有仇恨可不够,我需要亲自和这个年轻人谈一谈。”

    “没问题,那就约在今天晚上,是去你住的宾馆,还是我这边定一个地方。”张维新问到。

    “就在中国城里选个地方吧,就定在晚上七点。”韦尔贝把面前的那一叠身份文件往张维新面前一推。

    “现在收好这些文件,你后天就可以去领人了。”韦尔贝微笑着说到。

    此时房门被推开了,刚才出去的那位壮汉保镖,带着一个端着托盘的侍应走了进来。

    “这是您要的咖啡,先生。”侍应把托盘放在桌沿,随后把盘子里的咖啡壶与杯子以及装炼乳与砂糖的小罐,一一放在了韦尔贝的面前。

    “大佬,您要的甜点马上就送来。”侍应把空托盘夹在腋下,恭敬的向张维新汇报到。

    “嗯,出去吧。”张维新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这只是我们交易的第一步,我说过,你会看到我们的诚意的。”韦尔贝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用小勺舀起了一勺砂糖。

    “兴义堂也一样,绝对不会辜负真正的好朋友。”张维新把那叠文件转手递给了张东来。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韦尔贝端起了咖啡杯。

    PS:抱歉,晚了一天。

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题() 
    入冬后北海的气候逐渐开始恶化,一月份之后连续形成了两场冬季风暴,由此引发的风暴潮冲击了荷兰与丹麦的部分沿海地带。因为西线战争结束的太快,海岸堤防和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没有因此而中断,加上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了救援,所以沿海村落的损失不算十分严重,灾害被成功控制在民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甚至荷兰和丹麦境内的部分德国武装部队,也参与了沿海地区的救援行动,除了驻防军事设施的德国陆军与少量党卫队之外,大部分是德国空军和海军的后勤工程部队。

    目前欧洲各国正沿着大西洋海岸,建立起一连串的永备机场和大型雷达站,也就是欧洲本土防空网络的西壁防线。几国初步商定将“北大西洋空防指挥中心”设立在卢森堡境内,这个国家站位比较讨巧,各大列强都比较满意。

    冬季北海的气候对工程会有一定的影响,加上从去年十一月起,不断有工程机械与技术人员被紧急调往东线,如今荷兰和丹麦境内的军事工程大都已经陷入半停工的状态。

    瓦伊厄斯是一个很普通的丹麦小镇,常住人口不到五百,居民大都以近海渔业为生。镇中心距离海岸不到两公里,离海最近的几家住户,房子差不多都紧挨着沙滩了。

    这里的沙滩非常棒,海水清澈见底,所以一到夏季这里就会变成度假游泳胜地,游客主要来自于二十公里外的埃斯比约市。

    现在是冬季,曾经游客如云的沙滩上如今空无一人,只有成排的小型渔船,底朝天搁在那里晾晒船底。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十一点钟刚过,尼尔伯特骑着他那辆七成新的“海豚”牌自行车离开了家门。自行车后架的藤篮里放着他的午餐,一份精心制作的鸡蛋火腿三明治和用小热水瓶装着的咖啡。

    尼尔伯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市水务局担任一等文书,一两月份正是局里最忙碌的时间,不过他妻子这几天就快要生产了,他向上级请了三周的带薪假。尼尔伯特在单位里人缘不错,处长又是个出名的老好人,结果假条很顺利的被通过了。

    天气预报显示,这几天都会是好天气,昨天妻子跟他整整唠叨了半宿,希望他趁着有时间,去娘家把岳父修理好的婴儿车带回来。

    尼尔伯特的岳父是个老邮差,退休后就住在海边的一栋老房子里,常常还会驾着一条八米长的单桅小艇出海钓鱼。老头手艺很巧,平时喜欢鼓捣一些时髦的小玩意,上周到女婿家吃饭的时候,发现家里那辆婴儿车掉了轱辘,于是自告奋勇拿回去维修。前几天让邮差捎信说,车子已经修好了,让尼尔伯特哪天有空就去把它领走。

    室外气温只有两度,总算太阳晒得人暖烘烘的,尼尔伯特往上提了提遮住口鼻的羊毛围巾,双腿卖力的踩下脚蹬,自行车沿着土路爬上山坡。

    在坡顶就可以看到海岸线了,从这里到沙滩整片都是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木屋点缀在这些枯黄的灌木丛间。

    尼尔伯特松开手闸,顶着冷风顺坡直下。一公里的距离实在不算远,尼尔伯特很快就来到了岳父的房子前。把自行车靠在院子边的篱笆上,尼尔伯特取下藤篮,沿着房子边的小路走向不远处的沙滩。

    他早就计划好了,先不急着去拿回婴儿车,他想在海滩上坐一坐,看一看风景、晒一晒太阳,顺便享用一顿难得的冬日野餐,就像他年轻时最喜欢干的那样。

    沙滩的沙子很细,掺杂着一些小贝壳,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灰白色。眼前是浩瀚的北海,瓦伊厄斯这边的情况还不错,但是据说靠北边的一些地方,特别是那些淡水河的出海口,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冰冻。

    尼尔伯特在一条侧倾的小艇边坐了下来,小艇可以为他遮挡从侧面来的海风,这些船从上个月起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