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涅槃 >

第139章

德意志涅槃-第139章

小说: 德意志涅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凉,虽然没有鹰巢别墅的自然气息,但仍是让心情愉悦的希特勒长长舒气,并惬意地伸直了身躯。

    经过整整5周的战斗,波德平原上的战火终于在昨天的10月6日彻底平息。波兰境内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残存的武装人员不是穿越边境潜逃进罗马尼亚,就是在波兰境内蛰伏了下来,成为只能进行骚扰和破坏的游击队。实际上,真正的战斗早在9月17日之前就已经结束,之后的两周多时间,德国陆军都只是在扫荡残余,将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小股死硬敌军彻底砸碎碾平。

    由于波兰战役的后半段都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因此德国陆军所取得的战果,也很快地就大致统计出来了。目前被关押在各军战俘营里的波兰官兵,总共有将近70万人,而他们在一个月战斗中死伤的总人数也有近20万之众。波兰的百万大军几乎被德国尽数歼灭,这支号称世界第二陆军的武装力量,在东西两个强邻的夹击之下转瞬间便灰飞烟灭。相比之下,以砍瓜切菜般的速度击垮了对手的德国陆军,总损失兵力仅为4万。而在这当中又有2万都是普通的轻伤员:长则半年、短则旬月,他们便能从医院内康复走出,重新迎接新的生活。

    虽然以和平时期的眼光来看,德国陆军上万人的死亡绝对是石破天惊的超级大动荡事件,但对于这种生死存亡的国战来说,却又是令人目眩神迷的伟大胜利了。要知道在上场世界大战中,平均每过一天,德国陆军都有1200多人阵亡,军队印刷的死亡通知书根本填都填不过来。根据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基于一战经验的悲观估计,自己对波兰的征服少说都要损失50万人、并历时半年左右,才能初奏肤功。现在德国陆军如此干净利落的就摧毁了波兰的武装力量,总损失量还抵不上过去一场中小规模的战役,这简直就如同神话一般令人不敢置信!

    在戈培尔开动宣传机器的竭力鼓噪下,德国民众对于当前这场战争的态度,终于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本他们对战争爆发充满了惊惶和畏惧,唯恐准备不足的德国重蹈上场大战失败的覆辙,然而随着波兰战役的迅速尘埃落定,他们心中那被久久尘封的属于世界强国的固有自信,也随之再度苏醒,并在理性权衡的天平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将自己引上了战争之路的希特勒,德国民众也再没有什么复杂和埋怨的心理了。虽然这次没有像慕尼黑协定那样实现不流血的胜利,但能用一个月的时间收获一片1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2千万人口,并把和祖国分离了20年的西普鲁士、西里西亚省和但泽自由市重新纳入德意志金瓯一统的神圣版图,同时对曾经残酷迫害日耳曼族裔的卑鄙波兰人(戈培尔的宣传)实施报复,这次征服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太赚了!

    而作为一力推动了这场波兰战役的最高统帅,希特勒在民众和军队当中的地位,也因此而再一次拔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此前,希特勒的全部形象都只是内政和外交领域的天才,是让德国恢复经济、重整军备、提升国际地位、在世界纵横捭阖的英睿领袖;然而现在,他的军事天才也开始崭露峥嵘,并已经隐隐有了几分德皇威廉一世的统帅风采。被戈培尔垄断了舆论的无知民众迷信于他,就连陆军当中的那些自认为才高九斗的高级将领们,也开始第一次以专业和郑重的眼光,正视希特勒这个兼任着国防部长的前陆军下士的最高统帅了起来。

    想到那些一向鼻孔朝天的老牌陆军将领,终于在自己面前转变了姿态,希特勒心中便忍不住充满了快意,同时狠狠鄙视着这群莫名高傲的混蛋。这些人的思维早已僵化腐朽,注定是要被时代淘汰,自己总有一天要将他们从军队当中全部踢开,用纳粹思想将这支力量彻底转变成自己和党的利剑。

    “我的元首,里宾特洛甫外长已经到了。”正自思绪神游间,希特勒忽然听到自己的侍卫军官正在门外向自己敲击报告道。希特勒目光微凝,应声让来者入内。片刻之后,里宾特洛甫那高大的身影就出现在了紫木大门跟前,而希特勒也已经换上了一副温和的笑脸,并和对方热情地握手见礼。

    “我亲爱的外交部长,我们和苏联人谈的贸易协定结果如何了?”当里宾特洛甫在客座沙发中坐下之后,希特勒便有些迫不及待地径直询问道。原来自从苏联和德国的军队在波兰境内会师以来,两个********完全对立的独裁国家,就又在共同利益的牵引下展开了进一步合作的谈判。德国需要从东方获得石油、粮食、和工业原料,来弥补因海上航运中断而造成的深刻损害,而苏联也对德国的精密机械和武器装备垂涎三尺,盘算着引进技术后大幅加快自身的工业化发展。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然而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都从来没有把对方当成是自己的真正盟友。希特勒更是认定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中立态度只能维持6~8个月,再久就无法预料了。因此在这场交易当中,双方都是各怀鬼胎,只想自己得利,而不愿看到对方受益。而谈判也就始终都处在艰难的拉锯状态,迟迟都不能达成一个共同的意见。

    听得希特勒的话语,里宾特洛甫脸上登时泛起了强烈的义愤填膺的神色,道:“虽然俄国人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之下又提出了一份新方案,但他们的原料报价依旧大大高于市价,其中稀有金属矿石甚至是国际价格的3倍!而我们将一架bf…109d型战斗机报价为18万马克,都被贪婪的俄国人强烈抗议。这种新式飞机,陆军航空兵自己都有极大的需求缺口,即便是和我国关系最亲密的意大利,今年我们也只是以15万马克的单价卖了两个中队。”

    希特勒咬了咬牙,眼中恨怒之情一闪而过;德国在这场交易中被苏联敲竹杠实是不可避免,因为当前对苏联来说几乎是他的绝对卖方市场。且不说苏联现在完全可以抛开德国、去和英法做生意,光是他能够让德国免除两线作战的关键政治态度,就足以要让德国用实打实的马克去稳住前者。虽然希特勒非常清楚这点,但他却没想到斯大林做生意竟然会如此的心毒手辣:苏联在德国摧毁波军主力后坐享40%的波兰不说,竟然还要在贸易上坑自己一笔才肯罢休!

    “意大利人的态度呢,他们有没有答应今后向我们多出售一些原料?”希特勒沉默片刻,而后又开口问道。根据战争爆发前德意两国政府达成的协定,意大利可以在自身战备完成前保持“谨慎的中立”,但作为补偿,意大利需要为德国建立起一条物资输入快线,将从海外贸易中购入的各种原材料货物转卖给德国。虽然意大利依旧要在这里面吃差价,但其最终售价却远不像苏联那样高得离谱。如果德国能从意大利手中购进更多的物资,被苏联宰的数目自然就会少了。

    里宾特洛甫面露惭愧之色地说道:“很抱歉,尊敬的元首,我没能说动意大利领袖同意增加对我们的物资供给度。虽然领袖本人对我们的事业颇为同情,但现在意大利政府内部的反德势力却出现了迅速抬头的趋势:这些人对我们向苏联示弱妥协极为不满,尤其是苏联在波兰坐享其成的收益,更令他们大为恼恨,并将这视为德意志在反布尔什维克道路上对意大利的彻底背叛。这些人当中有许多都是法西斯党的骨干元老,领袖也必须顾及他们的态度。”

    希特勒的眸光微微有些黯然。对于这个结果,他心中其实早有预料:德国愈发在东欧依仗苏联,就会愈发触动意大利的神经,让这个自己好不容易才从英法手中争取过来的列强盟友与自己生出龃龉不和。然而自己却也是别无选择,在当前这个关口,德国只有努力让苏联置身于战争事外,才能保证对英法斗争的成功。希特勒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办公室正面墙壁上的那张巨幅欧洲地图,脑中思绪纷乱闪过;忽然之间,他眼眸中精光一闪,而后便立即打开书桌下方的抽屉柜,在众多的文件当中快速翻找了起来。(。)

第229章 东欧开源() 
希特勒从厚厚的文件堆里翻出一个牛皮纸袋,而后将它摆在了办公桌前,里宾特洛甫目光所及,发现这是由自己的外交部盖章签发的文件。当希特勒将里面的备忘录取出,里宾特洛甫的瞳孔忍不住微微收缩:这份文件赫然是今年3月24日德国与东欧小国罗马尼亚达成的贸易协议,而自己正是德国方面的签字者。

    “我的元首,这份文件和当前德国面临的局势有又什么关联么?”看到希特勒那张又恢复了怡然自得的微笑脸颜,里宾特洛甫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对方在打什么算盘。重新坐回到椅子上的希特勒喝了一口白开水,神色自若的说道:“欧洲虽然只是德意志、不列颠、法兰西、苏维埃等4个列强大国的主舞台,但东南欧的小国们,也都是这台歌剧中不可缺少的演员。现在该轮到他们出场了。”

    过了片刻,里宾特洛甫仍是满脸的迷茫与疑惑;见此情形的希特勒忍不住在心底泛起了几分愠恼和不满,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极难觉察的轻蔑之色。不过很快的,希特勒的心念就恢复了平常。当初他之所以会用浅薄平庸的里宾特洛甫换掉前任外交部长纽赖特,正是因为前者对纳粹主义的热忱、和对自己的俯首听命,能够让外交部这个机构始终遵循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因此,即便是里宾特洛甫在很多情况下才能不济、反应迟钝,希特勒也不会轻易动摇他的职务。

    “现在能够让我们减少被苏联人讹诈的办法,就要落在罗马尼亚人的身上。”希特勒耐住了性子,开始以党的领袖身份向面前的信徒狗腿子简单解释道,“罗马尼亚一直以来就害怕德意志,同时也对苏联心存恐惧,这次德苏两国共同瓜分了波兰,必将在他们心中造成远远大于3月17日的剧烈冲击,令其再也不敢对德意志有任何的悖逆之心。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提出各种要求了。”

    里宾特洛甫终于反应了过来。他盯着希特勒手中那份自己在半年多前亲手签署的协议文件,目露精光的说道:“我们可以用贸易合作的名义,逼迫罗马尼亚人再和我们签署一个经济条约。而为了抵御苏联这个庞然巨物,罗马尼亚只能向我们讨好求助,因为英法已经根本管不了他们的死活了。这样一来,德意志就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石油和各种农产品,从而减小对苏联进口的依赖程度。”

    “除了压低罗马尼亚的原料价格之外,我们在支付方式上也可以做出改变。”希特勒不紧不慢的说着,轻描淡写间便勾勒出了一幅令人期待神往的蓝图,“根据国防军掌握的情报,罗马尼亚军队非常缺乏重武器和机械化装备。他们主力师的炮兵火力只有我军的一半,装甲部队更是规模极小,而我军在波兰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完全可以把这些我们用不到的东西去和罗马尼亚人交易。罗马尼亚曾长期与法国交好,波兰军队使用的法制装备,正好能与他们的工业后勤体系相契合。即便是我们不威胁他们,罗马尼亚人也会很乐意的购买这批武器。”

    里宾特洛甫连连点头,心中对希特勒的钦佩已经如莱茵河水般连绵涌出。他双目中光芒熠熠,拍着胸脯说道:“请放心吧。如果我不能让罗马尼亚人以两倍以上的市价买下这批装备,我也就不回柏林来见您了。”

    “这件事情就交给您了。”希特勒平静地说道。虽然面前之人是一个在国社党内和政府官员中都不被人信重的浅薄角色,但对于自己交代的这类已经指定了方向的事情,他还是能够有效完成的。吩咐完这件事后,希特勒便有心送客,而依靠恭顺知节上位的里宾特洛甫显然是察言观色的能手,看到希特勒眼眸中的认真之情渐渐散去,随即便非常识趣躬身站起,准备就此告辞。

    “笃笃。”厚重的紫木房门忽然被毫无征兆的轻声敲响,希特勒微微一怔,原本准备伸出的右手缩了回去,注意力也投到了向两侧打开的大门中央。让他感到错愕的是,一袭深蓝色军装的海军司令雷德尔竟出现在了自己眼前:对方右手斜举元帅权杖,向自己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传统礼节。

    “元帅阁下,您今晚怎么突然就到总理府来了?”看到雷德尔那张肃然平静的脸颜,希特勒心中充满了疑惑。虽然根据自己在9月1日下达的命令,陆海军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长官在战时均可以不经通报、无视时间,直接找上他本人,然而严谨守序的雷德尔却始终恪守着下属的规矩,从未使用过这一权力。想到这里,希特勒心中竟有些莫名的紧张,难道是那支远征北大西洋的主力舰队出了什么变故,才导致雷德尔这般匆忙的来向自己报告情况?

    雷德尔发现站立在房间内的里宾特洛甫,眼眸中登时露出惊喜之色,道:“部长先生能在这里真是太好了,这件事情正好也需要您的帮助。我们的远洋舰队刚刚发回电报,准备让1艘轻型航母和2艘重巡洋舰前往苏联港口摩尔曼斯克进行维修;为了能让苏联人同意接纳这些军舰,我恳请外交部能够全力相助。”

    听得不是主力战舰沉没的坏消息,希特勒心中悄然松了口气,不过他很快就眉头皱起,对雷德尔提出的这个前所未有的请求感到了十分的困惑和犹疑。说起来,希特勒虽然十分青睐于威武雄壮的海军战舰,但在西线打了4年堑壕战的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陆地生物,对海军的理解认知始终停留在浅层表面。他将求知的目光投向海军元帅,示意对方能向自己简单解释,而雷德尔也意识到了希特勒对这个问题的陌生,当即便将其中的缘由简明扼要的陈述了一遍。

    “……摩尔曼斯克虽然偏远,但却是苏联北方舰队的基地所在;古拉格营的奴隶在冰雪冻土上开凿了一座超过250米长的大型干船坞,完全可以容纳我们的轻型航母入坞维修。”雷德尔思绪清晰的说着,显然是早就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现在德国已经和苏联直接接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