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14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14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既然阿亮你坚持要回泰山,那我也返回琅琊了,说真的,出来了这么久,我还真的有点想父亲和娘亲,诞兄、瑾兄他们。阳亮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启程?我也定在同一天,一同离开洛阳吧。”诸葛绪将怀里的圣旨和锦袋收好,不再多问,一心信任支持,准备和诸葛亮一起离开洛阳。

    “那就定在明早清晨吧,到时我们一起出发启程,离开洛阳。”诸葛亮将时间约定了下来。

    明日,离开洛阳。

第30章 锦囊妙计() 
诸葛亮和诸葛绪做了决定后,就开始着手撤离洛阳的各个事项。

    诸葛绪跑去挑选机灵的留守下人,诸葛亮则走回自己的书房,并关起了门,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在里面做什么。

    直到很久,诸葛亮才打开了房门,从里面踱步走了出来。诸葛亮看起来很高兴,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什么都安排好了似的。有种腹有诗书,胸有百万甲兵的感觉。

    第二天,天还灰蒙蒙,尚在凌晨,东方的太阳仍没升起,只有隐隐地黄光在尽头披挂,就像一切黑布染了些许金黄。

    洛阳城,诸葛家的院宅早有下人点起了火把,分放在各个院道,火把照耀下是来来往往,急急忙忙地人群涌动。

    被主事人叫醒的家奴一脸睡意,却仍然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生怕收拾太慢,误了诸葛亮约定出发的时辰,管事的则用心用力,警惕地盯着想偷懒的下人,同时细细地检查路上要用的东西是否带漏,不时喝骂那些昏昏欲睡,做事马虎的几个。

    不久,诸葛亮便醒了,诸葛亮的睡眠向来挺好,这是长年行军打仗练就的本事,沾床便睡,不管三七二十一。

    只要安排得当,就料无意外发生,诸葛亮对自己的预算机力,相当信任。

    细细地穿戴衣物,不求奢华,诸葛亮朴素习惯了,只求整齐干净便好。净了手,叫上在门口守卫一夜的于禁,一齐去寻找诸葛绪,准备一起用早膳。

    待到了诸葛绪的房门,才知原来诸葛绪也早早地起床了,此时衣着清新,刚刚晨读完毕。

    诸葛亮向诸葛绪请安问好后,便约上诸葛绪一同就膳,兄弟俩人边用早膳,边回忆这段时间相聚以来的欢声笑语,备觉喜乐、幸福。

    为免诸葛绪过于伤感,心怀不舍,诸葛亮只好和诸葛绪定下个相聚的日子。

    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若是别离,一生只够见几次。

    虽然自古分离,总是催人泪下。但每一次分离,都要寄希望于下次的相聚,这样的生活才会过得快乐。

    诸葛亮和诸葛绪在早宴上说了大概一个多时辰的体己话,双方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出来。

    待走到大院中间,诸葛亮看大伙也都已吃过早饭,好多家奴下人都偷偷地补完了回笼觉,也不多说些什么。

    正如静悄悄地来洛阳,静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诸葛亮随意地询问了一下管事之人,问是否一切已准备妥当,收拾仔细完毕。管事的不敢怠慢,一一汇报。诸葛亮听了甚觉满意。

    “管家,你把我们带来的剩下的黄金万两分成两部分,拿一份给绪兄,作为绪兄此次路上盘缠之用,出门在外,总不能被钱财所急,有备无患,多预少愁。”诸葛亮想了想,准备把钱财一分为二,一半给诸葛绪,自己留下一半,已然足够回泰山了。

    “阿亮,不用了,来洛阳的时候,我就带了不少钱财,现在还有近万两呢,你剩下的这些就带着吧,泰山路远,钱财给你多留些,你用得着。”一旁的诸葛绪却是不干了,坚持要诸葛亮把钱财全部带走,并挥了挥手,让管事按诸葛绪说的办。

    “一家人不说二家话,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了。多谢绪兄了。”诸葛亮见管事的都被诸葛绪给赶走了,只好无奈地苦笑了笑,接受收下这笔钱财,向诸葛绪道谢,作了个悌礼。

    “这就对了,阿亮,我看时辰不早了,是不是该启程了?”诸葛绪害怕诸葛亮将财物跟他一分为二,推来推去,便开始顾左右而言其他。

    “是该启程了。走吧,出发。”闻言,诸葛亮事不宜迟,发号施令,牵起诸葛绪的衣袖,共同携手走出院宅,向外面直去。

    待到听到指令,也拿起属于自己负责的家当,自觉排成一队,随着诸葛亮和诸葛绪缓缓走出洛阳这座住得并不算久的家。

    诸葛亮和诸葛绪各自坐了一辆马车,前面于禁骑着黑马开路,在周围二边的是车队护卫,队伍井然有序,徐徐前行。

    车队不快不慢,在几个时辰后,便出了洛阳城。

    城门外不远,诸葛亮喊停了诸葛绪,待两人下了马车。

    “绪兄,琅琊与泰山并不同路,你我兄弟两人就在此别过吧,阿亮有些东西要赠给大伯和各位兄长,还请绪兄代为转交。”诸葛亮从怀里掏出四个锦袋,递给了诸葛绪。

    一黄三紫。锦袋口紧紧扎着,里面不知所放何物,有种令人想打开的一探到底的感觉。

    “阿亮,这是何物?”接过锦袋的诸葛绪,一脸诧异,只好问个明白,以免回去不知如何解释。

    “我唤它为锦囊妙计。绪兄回去后,给大伯黄色锦袋,诞兄和瑾兄、绪兄各得一个。待家财卖与朱县令,一切交割完毕,方可打开。”诸葛亮很喜欢预判未来,提前做出部署,以前就曾弄出了很多的锦囊妙计,往往奏效无比。

    “搞得那么神秘,好吧,那我就带回去给父亲和兄长他们了。”诸葛绪听说是锦囊妙计,好奇心渐起,又听到诸葛亮的交待,只好耐住性子,准备先带回去再说。

    “兄长,路途遥远,一路珍重。”诸葛亮向诸葛绪拱了拱手,作了个告别礼,便转身回了马车,又揪起了车帘,望着诸葛绪。

    “阿亮,好好照顾自己,记得常回来看我们啊。”诸葛绪挥了挥手,也坐回了马车。

    分道扬镳,各回各地。

    心急的诸葛绪一路快速地赶回了琅琊,风风火火地找来了诸葛玄,诸葛诞和诸葛瑾,向诸葛玄三人汇报洛阳一程的经历,以及买官成功一路以来的经过。

    “父亲,阿亮很厉害,总算是将买官一事办妥了,如今我们兄弟三人都是官身了。”诸葛绪喜不自禁地掏出了三份圣旨,和装着三个官印的小布锦袋。

    “哦,是怎么做到的,快说来听听。”诸葛玄接过圣旨和锦袋,一一查阅。事后,也不禁感到不可思议。

第31章 偷看锦囊() 
诸葛诞,豫州颍川郡舞阳县县令。

    诸葛绪,荆州长沙郡益阳县县令。

    诸葛瑾,荆州南郡襄阳县县令。

    这个侄子,可真了不得。

    虽然只是一介县令,但一地之父母官,也不是容易能得到的。尤其是三人尚未弱冠,举孝廉的情况。

    不过既说明了诸葛亮的能力,也侧面证明了大汉真的是连根都烂透了,不由得不大乱。

    “阿亮和我先是求见大将军何进,无奈求见无门,无法面见大将军何进,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宫中的采办搭上了十常侍张让的线,向张让购买了一个郡守三个县令。”诸葛绪眉飞色舞地表述洛阳的惊险过往,引众人注目。

    “大将军何进?屠户罢了。十常侍张让?权宦而已。什么,你说一个郡守三个县令?”诸葛玄虽觉得和何进、张让等人接触,有污家门,有辱家风,对不起诸葛氏士族的身份。但正如诸葛亮之前的开导,走出了琅琊,哪里还有人认识诸葛氏一门,所以诸葛玄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倒是郡守,还有郡守。诸葛玄还是小瞧了诸葛亮。

    “是啊,阿亮还给父亲您也买了交州苍梧郡郡守,不过他说父亲您肯定舍不得离开琅琊,所以他把交州苍梧郡郡守的圣旨和官印给收走了。”诸葛绪知道诸葛亮没有私心,但对诸葛亮收走交州苍梧郡郡守的任命,实在是想不通,干脆说给众人听,也好一起参详。

    虽然,想不通的,不止这个,但诸葛绪好像找到了宣泄口,急切地想找人一起承担这份困惑。

    “阿亮倒是挺了解为父的,无妨。为父还真舍不得离开琅琊,去那偏僻荒凉的交州,故土难离啊。”诸葛玄的野心素来比较小,或者可以说没有,向来不爱争斗。

    作为诸葛氏的嫡长子,区区举孝廉可难不倒诸葛玄,况且诸葛玄的人品与才能也是有的,丝毫不成问题。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然也不会结交医圣张仲景这一类人了,所谓臭味相投,便是如此。

    向三人汇报了买官成功一路以来的经过之后,末了,诸葛绪掏出了四个锦袋,递给了诸葛玄三人。

    “我和阿亮分别的时候,他又塞给了我四个锦袋,说是锦囊妙计,还嘱咐我说,让大家不得提前打开,必须待诸葛氏家业变卖与那朱县令完成之后,一切交割完毕,方能打开。”诸葛绪又变戏法地掏出了四个锦袋,而后将黄的递给诸葛玄,将紫的递给诸葛诞和诸葛瑾,自己留下一个。

    “阿亮这么神神秘秘,真是人小鬼大。与那朱县令的交易便在近二日即可完成。为父可不等了,便先拆了再说,看看阿亮给为父写了些什么,是不是真的是锦囊妙计。”诸葛玄笑呵呵,不以为意,拿到锦囊就准备打开。

    诸葛玄可不相信诸葛亮这么小就能给他出什么锦囊妙计,打算一睹为快,引为笑资。诸葛玄认为吃过的盐都比诸葛亮走过的路多,哪里会需要诸葛亮来出什么妙计。

    诸葛玄拉开锦囊的扎绳,不是很紧,解开了活结之后,扩大了袋口,伸手往里面一掏,东西不多,很快就拿出一张小小的绢纸。

    绢纸不大,四指来宽。绢纸不长,半尺有余。

    饱学博识的诸葛玄两眼一扫,纸上的字便满映在脑海里:

    “糜氏至,予金百万,银百万。兄赴任,有求必应,尽给之。”

    短短的二十来字,诸葛玄只觉一阵眩晕。

    诸葛亮,此子非池中之物啊。

    年轻如此地小,既有如此地魄力,若是他日有成,前途必不可限量也。

    诸葛玄虽然早已得知诸葛亮曾去过下坯,找过糜氏,谈成了诸葛氏和糜氏的合作,了解过诸葛氏有意将家财寄放于糜氏,却不知寄放于糜氏的钱财竟达如此地多。

    黄金百万两,白银百万两。

    恐怖如斯!

    诸葛玄开始犹豫起来了,虽然之前答应诸葛亮全权处理家族外迁,绝不插手,可一下子如此巨大的家资凭白运往糜氏,倒不是怀疑诸葛亮什么,只是对钱财有顾忌,真令人担心。

    一直观察诸葛亮成长的诸葛玄知道诸葛亮不会乱来,必有深意,因此打算让诸葛诞、诸葛瑾和诸葛绪也将锦囊给拆了,以此来佐证自己的想法,给心里上多一层保险。

    众人也早想知道锦囊写的是什么,便一拍即合。

    诸葛诞最先拆,拿出锦囊里的绢纸,念了起来:

    “赴舞阳,携徐奕;金二十万,贴招贤文;寒士勿论,投必养之。”

    又是黄金二十万两,还要求贴出招贤榜文,招收有一技之长的人,不论寒门和士族,只有愿意投靠诸葛氏的,便吸收为门客和幕僚。

    诸葛玄心中疑虑少去,心想果然印证了诸葛亮是个做大事的人。前后有计划,环环相紧扣。

    谨慎地诸葛玄更让诸葛瑾拆开锦囊,只见纸上写着:

    “至襄阳,领徐盛;金二十万,结交地强;多备舟船,多备钱粮。”

    让诸葛诞去发招贤榜,寒士不论,这是知道诸葛诞的性格在招揽人才上实有不足,故才采用人才自投;让诸葛瑾去结交当地的豪强,也是相得益彰,诸葛瑾有亲和力,体止有度,也是用人颇当。

    看到诸葛亮的安排,诸葛玄才发现难怪要自己对各人的赴任,有求必应,不打折扣全部满足。

    这开口都是好几十万两,相对给糜氏黄金、白银各一百万两,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诸葛玄想着,全部看完再说,因此便让诸葛绪也将锦囊给拆了。诸葛绪早就等不及了,连忙抽出绢纸,速速念到:

    “去益阳,带远志;金二十万,掌领县兵;伐木清道,尽建民房。”

    四个锦囊妙计,都是大气魄。

    至此,诸葛玄等人心中明了,疑虑全消。

    虽然是一场豪赌,但诸葛亮是先祖选中的人,如此看来智计百出,心中折服。众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觉得热血沸腾,想大展拳脚,信心百倍。

    不要怂,就是干。

第32章 巧遇蔡邕() 
过了几日,诸葛氏的家业全部变卖与那朱县令,双方交割完毕。诸葛氏又增添许多的钱财,黄金共有二百二十万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其他珠宝财物不计。

    不久,糜氏如约而至。

    诸葛玄便心疼地让人将黄金百万两、白银百万两交给了糜氏,但却坚决执行,不打马虎眼。

    又过一阵,诸葛诞、诸葛绪和诸葛瑾纷纷请辞,带上相应的人员,属下随从,黄金二十万两,各地赴任。

    此中不表。

    话说两头。

    诸葛亮与诸葛绪自洛阳城门外分开后,便一直随着官道,不紧不慢地走着。

    一直走了十来天,快到了豫州陈留郡附近。

    此时官道变窄,走面几辆马车缓缓地走着,诸葛亮只好让人跟在这些马车后面,慢慢地前行。

    突然,诸葛亮的马车,可能因为官道太窄,不知是怎么了,突然受惊,急速地往前面的马车撞去。

    看到这种情形,于禁大急,想靠近拉住马缰,可惜受惊的马狂性大发,拼命地往前冲去。

    马车内的诸葛亮紧紧地抓住车厢,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诸葛亮素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倒也还算是镇定。

    砰!

    诸葛亮的马车撞上了前面的马车,受惊的马车总算是略缓了一阵,于禁趁机快速上前,拉住了马绳,制服了横冲乱撞的马车。

    于禁急忙下了马,往马车厢内一看,待看到诸葛亮安然无恙,总算是放下心来了。还好,大惊无险。

    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