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29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29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一个小小的郡县督邮,一下子提升为一群之督军,现在又临时代替为都尉,可以说是将来都尉的候选人员了。这一切,都拜诸葛亮所赐,直白的告诉所有人:择一个好主公的重要性。

    “主公,是否由末将带领斥候营,一人双马,先行前往巨鹿郡,探探那太平道的消息,也好给主公参考参考,以便做出决定。此去巨鹿郡,当走广宗,便让末将为主公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吧。”

    唐周自告奋勇,想领斥候营打头阵,当急先锋,于是请示诸葛亮,是否强奔广宗,直扑巨鹿。

    唐周是真没想到人生会大起大落,云卷云舒。先是告密,大汉天子封了个虚职,没好好享受几天,却变成阶下囚。后来给小小年纪的诸葛亮救了,没想到才几天,居然就有机会领兵了。

    虽然只是一个没有军职的任命,但这证明诸葛亮是有心想重用唐周的,唐周就放下心了。有机会就不怕出不了头,做出成绩,自然会得到再次关注。

    “不,我等不走广宗,也不去巨鹿。”

    诸葛亮却是一口回绝了唐周的建议,弄得高堂隆和唐周一时转不过弯来,本来热血高涨,想兵发巨鹿,讨伐叛逆,现在却说不去巨鹿了。

    这诸葛亮还是年纪太小,实在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

    开玩笑!不去巨鹿,哪有逆贼可讨,从而立功;若去巨鹿,必走广宗呀。

    诸葛亮到底在想什么,高堂隆和唐周摸不清诸葛亮的心机,不由暗暗一想,早知道就该抢着去琅琊的,至少还能得个首功。

    这下好了,主公都不去巨鹿郡了,还谈什么讨伐那太平道教主张角。

    “主公,若是不走广宗,不去巨鹿,我等去哪?朝廷宣诏,可是让我等前去讨伐那太平妖道张角。”

    高堂隆不得不提醒诸葛亮,天子宣诏传檄指的都是去巨鹿郡讨伐捉拿张角,想让诸葛亮明白:作为主公,别闹,乖乖将我们去巨鹿杀贼立功。

    “此次领兵出征乃是讨伐太平道教主张角,众所周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相信各州各郡县有志之士皆会领兵前往巨鹿郡,所以我等便不去巨鹿郡了。”

    诸葛亮弄出那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不往矣的感觉,先留下个悬念,又开始为高堂隆和唐周一一揭开。

第64章 赶往涿县() 
“二位请想想,各州各郡官职比我等高的人,不计其数,不说远的,就说离泰山郡近的,身为兖州刺史刘岱刘公山、济北相鲍信鲍允诚,这些大人物难道不会想到走广宗,围巨鹿?”

    诸葛亮欲擒故纵,抛出个各人理所当然能想到答案的问题。末了,见高堂隆和唐周已是想明这一点,接着说道:

    “因此,我等赶往广宗,兵围巨鹿,纵是有功,也是微末小功,不足一道。甚至有可能劳师动众,反而无功而返。所以,不走广宗,不去巨鹿,我等日夜兼程,赶往涿县。”

    诸葛亮将目的地说了出来,表示要二人将军队带到涿县去。诸葛亮知道高堂隆和唐周必定想不明白,一头雾水,也许也不会有人能想得明白为什么诸葛亮选择这样做。

    但诸葛亮明白自己是对的。行军打仗,要是万一能和蜀汉汉昭烈帝,先主刘备刘玄德勾肩搭背,凭着刘玄德那二个义弟,关羽关云长和张飞张翼德,岂不是稳赢。

    既有人身保障,又能稳稳捞战功。

    何乐而不为也。

    不说兵围巨鹿了,可能在广宗就得统统被挡下来,广宗可是硬骨头,从前啃了那么久,都没人能啃下来,还是硬生生将张角给耗到病死的。

    所以,诸葛亮打死都不会选择去广宗,白白浪费战机。

    “主公,末将不明白,纵是不去巨鹿,那为什么偏偏非要去涿县呢?”

    高堂隆的军事战略眼光比唐周高多了,毕竟是进过太学的人,了解到泰山郡离涿郡甚远,此举若是无功,路途太远,消耗可就大了。

    虽说辎重粮草充足,但也不知此次讨贼要多久,能省点是省点。

    “冀州巨鹿,往西,有朝廷源源不断聚集的讨贼军队,太平道不会选择与大汉正规军队硬碰硬;往北,是并州,背靠大草原,地少且匈奴出没,太平道也不会选择此方向作为主攻占;往南,我兖州山高地险,平原不多,不利休养生息,乃百战之地,太平道更加不会选择。往东,幽州不同,幽州多马,一旦让太平道有了马匹,便可直入取青徐。到时太平道就会根深难除。”

    诸葛亮将太平道的活动轨迹分析给高堂隆和唐周听,事实上,太平道起义造反后,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大汉官军太猛,狼性太强,攻打得张角三兄弟都顶不过一年,双双陨落。

    黄巾娥贼一旦没了灵魂人物,缺少维持信仰的领军人物之后,加上在幽州又被刘备三兄弟打得太狠,扩张不了。结果后期活动大多在青徐,以及一些高山野地当游击队,形成不了大的威胁。

    青徐二地的黄巾,反而成了曹操的产粮产兵工具,奠定了曹操问鼎天下,逐鹿中原的基础与资格。

    “既然我等前往巨鹿,难有大功,何不试着前往涿县,万一能阻挡黄巾乱窜,解幽州之围,到时巨鹿便会十面埋伏,四处楚歌,成为瓮中之鳖了,我等反而有机会获得更多军功。不知二位将军觉得可好?”

    诸葛亮给高堂隆和唐周先画个大饼,大家都知道有机会讨贼,立功机会难得。不过立个小功,也没多少好处,还不如拼一下,说不定跑远点,刚好捡漏,比在巨鹿稳扎稳打,拾人牙惠好多了。

    “全凭主公决定,来福必当效命。”

    唐周反正无所谓,去哪都行,跟着诸葛亮混,有想法是好事,但与反对主公的想法,还是不要有的好。

    “主公有此决断,末将自当遵命,陪主公走上一趟,赌一赌。相信跟在主公的身边,运气和机会都不会太差。”

    高堂隆想到能有今日,全依靠诸葛亮,既然诸葛亮不是说不打,认怂,搬师回府。那去哪里打,怎么打,就听诸葛亮的就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来,当属下的以主公为准,主公指哪打哪;二来,也是报恩,要是主公有提携知遇之恩,关键时刻都不出来挺主公,那下回也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高堂隆和唐周虽不及诸葛亮聪慧,但这一点还是了解的,毕竟痴长诸葛亮那么多年,多少也是跟得上诸葛亮的思想与脚步的。

    “那好,我等便转道涿县。”诸葛亮见二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之后,开始下军令,让二人将诸葛亮的决定执行下去。

    高堂隆和唐周接了诸葛亮的命令之后,便退下安排布置去了。

    又过了二个时辰,高堂隆总算是完全掌控了这支泰平军的军权,唐周也从军中挑好了五百人,充当斥候营。于是,诸葛亮再次下令,要求全军马不停蹄,人歇马不歇,火速支援涿县。

    不出十日,全军便赶到涿县。

    唐周先到,早就替诸葛亮和高堂隆率领的中军找好驻地扎营的地方。

    一路以来,除了一小股的黄巾娥贼,也暂时没遇到什么大的战斗,可能黄巾大军正在赶来,而诸葛亮这一军队却是从兖州泰山走青州方向赶往涿县,故而没遭遇。

    不过,随着遭遇到的越来越多黄巾娥贼,也算是验证了诸葛亮之前所说的猜想。

    高堂隆和唐周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顿时觉得跟随这样的一位主公,只要乖乖服从,用心效力,必定有大量随之而来的荣华富贵,享受不完。

    幽州和兖州又是不同的地域风景,兖州虽有高山险地,却地处中原腹地,与各大州互通有无,颇有人情味;幽州却隅居一方,进入幽州便有一种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荒凉感觉。

    不过,幽州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盛产战马,乃兵家重地。武风兴盛,进入幽州,哪怕只是文弱书生,也容易产生男儿何不带吴钩,焉能守旧丘的豪气。

    眼看着这从前一生都未曾来到的地方,诸葛亮不由多看了几眼,幽州是盛产英雄的地方啊,值得留恋。

    好男儿,走四方。

    这里有多少英雄人物,公孙瓒、赵云,袁绍、刘备等等,数一晚都数不完。

    幽州,涿郡,涿县。

    各路英雄,不再遗憾,提前来会一会你们。

    我诸葛亮来了。

第65章 苏双张世平() 
诸葛亮让高堂隆率领军队在涿县附近,隐蔽扎营,等待军令,又带着唐周,挑选了一二十个比较机灵,头脑灵活的士兵随从,这些人看起来都不太起眼,善于隐藏自身,军旅气息不重。

    随后,诸葛亮便带着唐周,领着人,交了官引,给了看守城门的军士些许钱财,进了涿县。

    一进涿县,一眼就能看到城门旁边,张贴着官府的榜文,榜文中写着黄巾反贼的数条罪行,现在官府招募义兵,以便黄巾反贼到来之来,好作应敌。

    榜文旁边,横放着一张书桌,有一官吏在负责登名造册,许多的百姓在那书桌前排成了一队,如一长龙,等待报名投军,开始吃军粮。

    这年头,日子都不好过。要么从了黄巾,为反贼,到处抢夺,解决温饱问题;要么当了官兵,杀反贼,到处围剿,勉强军粮过活。

    百姓一多,便显得热闹,众人交头接耳,声音彼起此伏。

    诸葛亮走近一听,大概便能猜想出事情的大概。

    原来,那张角果然知道造反的计划走露了,听到朝廷讨剿他的风声,星夜提前举事起义,更是自称“天公将军”,将弟弟张宝封为“地公将军”,将张梁封为“人公将军”。

    蛊惑太平道教徒和普通百姓说,现在大汉国运即将终了,会有大圣人出世,就是张角等人,让不明所已的教徒和百姓全都顺应天势,加入太平正道,以便能在太平盛世里享乐享福。

    百姓文化知识大多不高,被这么一说,一下子头裹黄巾,响应张角造反的人多达四五十万。人一多,贼势就浩大,大汉的官军哪里还敢守城抵抗,大多望风而逃,郡县失陷的消息,满天飞。

    幽州太守刘焉,乃是皇室宗亲,原是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代。此人才大志疏,听到张角率领军队很快就站领了冀州,派兵前来攻打幽州,贼兵已向幽州边界出发。

    那刘焉一时苦无对策,又当时闻到贼兵将至,便唤涿县校尉邹靖前来商议退敌之计。邹靖想了想,觉得别无他法,黄巾反贼兵力实在是太多了,郡县官兵又太少,根本没得打,只能火速招兵用来对敌。

    刘焉听了邹靖的计谋之后,同意了。不久,便出示榜文招募义兵,也就有了诸葛亮进城后,看到的景象。

    不过榜文可能刚刚传到涿县,应该知道的人还不多,不然以涿县人的好武性格,前来报名投军的不会只有这么一丁点人。

    诸葛亮将唐周叫来跟前,准备给唐周先来个任务,毕竟身在涿县,万一遇到刘备刘玄德三兄弟,若是与之结交,被得知唐周原为黄巾反贼,恐怕结交不成,反惹厌恶。

    “来福,我等新入涿县,你走南闯北,见识多些。现下,便有一个事情要先交给你,若是办成,则为你记上一功。”

    诸葛亮知道要想马儿跑,就得许诺让它吃草,所以不说事情是什么,反而先说办得好,给你一份功劳。这些手段,虽然此时表现出来,对于诸葛亮来说,是熟视无睹,对于他人来说,却不得不称赞诸葛亮是个人情练达的主公。

    “主公请讲,来福必竭尽全力。”唐周一看,刚进城,就能捞到一功,不管是什么事,先应了再说。想必诸葛亮也是初到涿县,人生地不熟,纵是有什么事情,也不会是多难的事儿。

    “来福,我怕我们孤军深入,孤立无援,后继无力,所以想要你在涿县寻找那些经商大贾,约好相见,待我劝说一二,看能否得到一些支持,也好壮大自身。至于当地的世家豪族,就不用找了,我们属于外来人,这方面是奢求不到了。”

    诸葛亮觉得来到涿县嘛,早晚会遇到刘关张三兄弟,奈何这次出门,乃是为行军打仗,没法带什么钱财礼物,只好从当地的经商大贾入手了,要是能搞到一些军资,无论做什么事,也容易活动活动。

    所以,就准备把唐周也派出去,毕竟,唐周是前黄巾反贼,带在身边,怕一时不慎被认了出来,虽然有官印官符在手,不怕冤枉,但少些麻烦也是好的。

    “主公,属于这就去办。必定在一日之内,将涿县范围内,愿意前来相见的经商大贾尽皆带到。”唐周抱了抱拳,接了任务,施了一礼,便转身挑选了四五个随从,先行离开了。

    诸葛亮率领剩下的人,继续往前,寻找一家客栈下塌,暂居了下来。

    唐周果然是个懂得办事的,不出一日,便将事情办妥了,只是结果却不尽人意。除了二人愿意前来相见,其他经商大贾都委婉拒绝了。

    也是,诸葛亮乃是代表泰山郡而来。除非这些经商大贾有意前往泰山郡发展,不然也不会主动前来相见,巴结诸葛亮。

    而且涿县大多的经商大贾,要么是世家旁支的人,要么是当地豪族,也不愿搭理诸葛亮这个刚来涿县不久,无根无基的小少年。

    聊胜于无。

    诸葛亮还是认真地接见了这二人。

    “在下苏双,拜见公子。”

    “在下张世平,拜见公子。”

    一进门,二人皆双双行礼。

    商籍是贼籍,二人见诸葛亮,多年商贾经验练就了一眼识人的本领,一看便知是官家子弟,故而不敢怠待。

    诸葛亮为了表示重视,不得不一一虚扶了一把。

    待行礼完,二人互相望了望,神领意会,其中一个率先开口求询。

    “不知公子传唤我等下人,所为何事?”看起来年长些的苏双脸色沉稳,和风细雨的一问。

    果然,能混出头的经商大贾,在为人处事上都有一套。诸葛亮不禁暗暗心想。

    “二位皆是当地有名的商道大才,口碑甚好,听当地人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